心慕“丑书”

皂荚书屋

<p class="ql-block">  古往今来的书法家,有想法的,绝大、绝大多数都是不断的从古人、前人的作品中吸取养分,通过心与手的磨练,形成自家面貌。有的自家面貌只能"自娱",有的取悦于周围的几个人,有的声名大噪于一地,有的走红一时,有的几百年不倒,有的隔代受捧,有的则开一代风尚,引领书风,为书法开疆辟土,丰富繁荣书法。我以为最伟大的书法家就是能够引领时尚、开疆辟土,这样的书法家是要摆在书法史上的。当今以王镛先生为首,以何应辉、沃兴华、曾翔等先生为骨干所倡导的流行书风,或者说是"丑书",是书法发展到今天的一次飞跃,创造了书法新的结字用笔体系,开创了书法的一片新天地,可谓是功德无量啊!今日称之为"流行",我坚信定是明日之"传统";今日称之为"丑书",我坚信定是明日之"大美"。</p><p class="ql-block"> 有人批"丑书",在现在这么开明的时代,让人不解。其实书法界的碑帖之争,美丑之争,古今之争都可以歇一歇了,因为无论哪种写法,都有其长处,亦有其短处,重要的是能否传神,就算再"美"的书法,如果格调低,俗气,不能传神,也不值得夸赞,再"丑"的书法,如果格调高,传神,依然受到崇拜。再说了,美与丑的论断,也无非是外形的表象。几千年的书法史,时间跨度,地域隔离,字体变迁,流派纷呈,同一个字的写法五花八门,有甜俊流美的帖学,有锈迹斑驳的金文,有石花满布的摩崖,还有古拙稚朴的砖文,若让一个不懂书法的人来挑最美的,他可能毫不犹豫选择帖学,因为他不知道金石味道,不知道气象万千,不知道雄奇瑰丽,不知道古雅无雕,我们可以原谅他。若是一个研究书法的人,信口说出帖学漂亮,砖文、摩崖丑,那就不能原谅了。</p><p class="ql-block"> 书法的用笔、结字是其"形",通过"形"所表达的"神",才是书法的精髓!"神"居何所?神就在这个"形"里头,形的美、丑,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神",如果能够传"神",我们反而就不那么看重"形"了,或者说为了能够传"神",我们会从各种"形"上做文章,翁同龢颜字的"形"达其庙堂之"神",弘一法师平和无争的"形"达其大德菩萨之"神",石庵相国丰厚的"形"达其雍容自若之"神"。以上三者都是公认的大书家,他们面貌鲜明、风格迥异,但各自的"形"达各自的"神"都是极成功的。如果界定一个小框框,划定"美"的标准,比如说"二王"、"柳"、"欧"、"曹全"就是"美",此外就是"丑书",那真是本末倒置,贻笑大方了!按照这样肤浅的标准,王镛、石开、刘正成、何应辉、胡抗美、金伯兴、曾翔等先生可能都算是"丑书"的代表吧!可是他们为什么这么风靡呢?因为他们的作品传神,真正懂书法的人能够品位出他们的"丑"中所透出的"美"。</p><p class="ql-block"> 以下是我平时在网上和朋友圈看到,收集和保存的我以为比较有代表性的"丑书"代表作。我经常翻看手机相册,欣赏这些作品。今天把这些图片发出来,请大家一起感受一下丑书的魅力!看看是不是真丑?</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王镛先生作品</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石开先生作品</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金伯兴先生作品</h3> <h3>刘正成先生作品</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胡抗美先生作品</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曾翔先生作品</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何应辉先生作品</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沃兴华先生作品</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李妙染先生作品</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郭衍槐先生作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