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17年7月7日,长辈们到了黄鹤楼。</p><p class="ql-block">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峰岭之上,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天下绝景"之称。黄鹤楼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p> <h3>黄鹤楼坐落在海拔61.7米的蛇山顶,京广铁路的列车从楼下呼啸而过。楼高5层,总高度51.4米,建筑面积3219平方米。黄鹤楼内部由72根圆柱支撑,外部有60个翘角向外伸展,屋面用10多万块黄色琉璃瓦覆盖构建而成。<br></h3><div>黄鹤楼楼外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壮丽。主楼周围还建有白云阁、象宝塔、碑廊、山门等建筑。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与蛇山脚下的武汉长江大桥交相辉映;登楼远眺,武汉三镇的风光尽收眼底。</div> <h3>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h3><h3>唐代著名诗人崔颢在此题下《登黄鹤楼》一诗,使它闻名遐迩。</h3><h3>昔人已乘黄鹤去,</h3><h3>此地空余黄鹤楼。</h3><h3>黄鹤一去不复返,</h3><h3>白云千载空悠悠,</h3><h3>晴川历历汉阳树,</h3><h3>芳草萋萋鹦鹉洲。</h3><h3>日暮乡关何处是,</h3><h3>烟波江上使人愁。</h3><h3>已成为千古绝唱,更使黄鹤楼名声大噪。</h3><h3><br></h3><h3><br></h3> <h3>而李白的《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h3><div>一为迁客去长沙,</div><div>西望长安不见家。</div><div>黄鹤楼中吹玉笛,</div><div>江城五月落梅花。</div><div>更是为武汉“江城”的美誉奠定了基础。</div> <h3>武汉屈原纪念馆建于1958年,2007年开发,是一组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民族形式建筑。设有二层。屈原纪念馆馆名由董必武题写。</h3> <h3>屈原出生于湖北秭归,当年曾流放现今武汉地区,曾行吟东湖行吟阁。现武汉东湖风景区内屈原纪念馆系全国著名诗歌文化景点。</h3> <h3>若离说,湖北是屈原的故乡。武汉以及东湖是屈原的流放地。“作为湖北人,我们为湖北孕育屈原这样伟大的诗人而自豪。我们的创作应该继承屈原的血脉、风骨,秉承其深广忧奋的楚辞传统,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新《天问》、新《离骚》。”</h3> <h3> 古琴台,是荆楚大地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是武汉最著名的音乐文化古迹,也是湖北省、武汉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中国内陆最大城市武汉市汉阳龟山西脚下美丽的月湖之滨,连接“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和汉江大桥(江汉一桥),是一处环境幽雅,风景宜人的游览胜地。史建于北宋时期,它与“天下江山第一楼”——黄鹤楼,“楚国晴川第一楼”——晴川阁并称为武汉三大名胜。</h3> <h3>古琴台简介: 又名伯牙台,位于汉阳龟山西麓,月湖东畔,是为纪念俞伯牙弹琴遇知音钟子期而修建的纪念性建筑。</h3><h3><br></h3><h3>相传,古时有位名叫俞伯牙的琴师曾在此弹琴,抒发情怀,樵夫钟子期听懂其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二人遂结为知己。后来,钟子期病故,俞伯牙悲痛不已,在友人墓前将琴摔碎,从此不再弹琴。“知音”典故由此而来。古琴台是后人为纪念这一对挚友而建。</h3> <h3>妯娌也琴瑟和鸣。</h3> <h3>九仙女姐姐翩翩起舞。</h3> <h3>酷酷的老弟,若有所思。</h3> <h3>老妈也会弹琴了?</h3> <h3>高山流水</h3> <h3>几天的结伴旅游,这两个小不点也成了知己!两小无猜!</h3> <h3>武汉长江大桥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横卧于汉阳龟山和武昌蛇山之间的长江江面之上,是长江上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因此又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h3> <h3>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规划始于1910年代,由1913年至1948年间曾先后四次进行长江大桥的勘测、选址和设计,但几次规划都因经济、战乱原因而搁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被列入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苏联援华156项工程之一,于1950年起正式开始进行大桥的测量和设计,1955年9月动工建造。</h3> <h3>由于采用了新的管柱钻孔法取代传统的气压沉箱法,大大加快了大桥的建造速度,使武汉长江大桥竣工日期提前2年,1957年10月正式通车。大桥自建成以来,一直都是武汉市的标志性建筑,同时也是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h3> <h3>武汉长江大桥,是中国第一座横跨长江的桥梁,大桥为公路铁路两用桥,上层为公路,双向四车道,两侧有人行道;下层为复线铁路。</h3> <h3>这座万里长江第一桥的修建为以后长江各处修建大桥积累了成功经验,培养造就了大批建桥骨干。</h3> <h3>大桥建成之后,将武汉三镇连为一体,极大的促进了武汉的发展。从全国的宏观角度来看,大桥的建成意义更是在于将京广铁路连接起来,使得长江南北的铁路运输通畅起来。毛泽东于1956年6月首次在武汉畅游长江后(当时武汉长江大桥正在建设)所作的诗词《水调歌头·游泳》中,“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一句,正是描写武汉长江大桥对沟通中国南北交通的重要作用。</h3> <h3>1962年4月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将武汉长江大桥作为正面图案,印制在贰角人民币上。</h3> <h3>晴川阁北临汉水,东濒长江,与武昌蛇山黄鹤楼隔江相望,是武汉地区唯一一处临江而立的名胜古迹,有"楚天第一名楼"之称。</h3> <h3>晴川阁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汉阳龟山东麓禹功矶上,始建于明朝嘉靖二十六年到二十八年(公元1547年-1549年),为汉阳太守范之箴在修葺禹稷行宫(原为禹王庙)时所增建,得名于唐朝诗人崔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诗句。</h3> <h3>江汉路步行街简介:江汉路位于汉口江岸与江汉两区之间,东南起自沿江大道的武汉关,向西北延伸,穿中山大道,至解放大道。沿路与黄陂街、洞庭街、鄱阳街、花楼街、江汉一、二、三路、铭新街、吉庆街等垂直相交,全长1550米。</h3><h3> 江汉路始名于20世纪30年代,曾有“车马如梭人似织,夜深歌吹未曾休”的诗句来形容它,也有“小香港”的提法。在此,还可见30年代遗留下来的西洋建筑,曾是有名的商业门点集中区。</h3> <h3>长辈们的旅游线图。</h3><h3><br></h3><h3>老爸四兄弟,老妈三妯娌结伴飞西安,爬华山,游黄河,入洛阳,赴邓州,经襄阳,转武汉……。一路相依相伴,相扶相携。一路欣赏美景,一路畅谈人生……</h3><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