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奶奶——记念奶奶诞辰109周年

黄季伟

<h3>图片与文字无关。</h3><h3><br></h3><h3>奶奶离开我十二个年头了。离开这个人世十二年零一个月。</h3><h3>希望她老人家在天之灵、九泉之下知道此事,並感到欣慰。</h3><h3><br></h3><h3>她与我没有血缘,是父母工作忙,请回来的保姆。几十年如一日,忠心耿耿,先人后已,鞠躬尽瘁,比亲人还要亲……</h3> <h3>奶奶生于1908年。2005年秋(10月份)彻底离开了我父母家,卒于2006年1月份。活98岁。</h3><h3><br></h3><h3>奶奶大我48岁,大于父母18岁。46岁进了这个家门。最后离开这家是97岁。</h3> <h3>1908年。江西九江一盐商生下了自己的独生女~我奶奶。不过这盐商已到了泰州。清代直至民国,南京、扬州、泰州一带商贾甚是活跃。</h3><h3><br></h3><h3>家有女儿初长成。文化不重要,但礼仪教养生活习惯却很重要。这也得以解释我奶奶为什么懂那么多礼仪规矩,为什么那么喜欢看戏。绫罗绸缎她全懂、18岁以前是负责看戏打牌的。</h3><h3>想必做盐商的父亲不仅使夫人女儿衣食无忧,估计家中伙计帮佣不少。</h3> <h3>奶奶的“好日子”也只到18岁。 她嫁人了,自己无生育,直至28岁领养了一女孩子,由自己母亲照看。这10年?我不知,继续享受?还是开始自食其力?她老人家没告诉我。 但是,后来由于丈夫的不给力,沉溺于下棋钓鱼,不好好上班直至被开除,也就开始了奶奶的厄运。</h3> <h3>奶奶抱养的女儿聪明,读书不错,初中毕业。在解放初期能读到初中毕业很有文化了。但工作生活极不给力……。跟奶奶出来帮佣不无关系。</h3> <h3>1953年。母亲任泰州市妇联主任(我更相信在妇联工作或某一区的妇联主任?)。她是解放战争(初)的北撤干部,全国解放后由山东回到江苏。</h3><h3>这时老大(女儿)已一岁多,母亲身怀六甲待娩,不得已找上我奶奶。</h3><h3><br></h3><h3>市妇联自然有机会接触下面居委会(那时叫居委会?奶奶口中言)的人。“XⅩ,你找她吧,现成的”。奶奶当时因生活所迫,40多岁,这时靠替人打毛衣(裤)为生,三天一件(条)。丈夫女儿没了工作,以此养家。</h3> <h3>“到你们家,什么也没有,只有两个米桶”。奶奶曾告诉我。 是的,对于20多岁男女青年,从战争中走过来,什么也没有、什么生活经验也不懂。 </h3><h3>比父母大18岁,40多岁的奶奶,像待自己儿子媳妇一样,她尽可能地“传帮代”。</h3> <h3>母亲生我时,奶奶就在旁边。当时生出的小孩没有气,然后倒提拍打屁股,才哇😭的一声哭起来。 奶奶没生过小孩,但很感慨于她那么会带~四个相差没几岁的小孩能带得滑利、並且几乎没生过病。</h3> <h3>“狼狼!我要出去狼狼!”四岁,话还说不清的我知道闹着要到河边去乘凉。 天上布满了星星,四岁的我,依偎在奶奶身旁。看着星星,听奶奶讲故事。印象最深的是:曹二妈吃了很多苦到阎罗王那告状、阎罗王又把她给退回去了……。现很怀疑是奶奶自己编的。把见到的周围不平事加以渲染。反正小孩不懂。</h3><h3><br></h3><h3>那时(50年代)气候冷热特别分明。住在巷子里空气尤为闷热。。奶奶早就指挥把凉床(竹床)铺在河边马路旁。不言而喻,待我们分别十一二岁、七八岁,自然都能帮做这事。 似乎下午四点多钟,大凳子凉床搁好就抢占地方了。到晚上九点多钟身上“凉透了”(?)再班师回朝。纷纷地,应好几户人家。</h3><div><br></div><h3>芳龄巷,几乎从出生(2岁)到11.12岁读初中前一直住在那,也一直认为是9年。 其实是人生很重要的9年。民俗文化市井生活邻居街坊家长里短无时不刻地耳濡目染。倒是对工作中的父母印象极浅。~这肯定是成天跟着奶奶厮混的原因。</h3> <h3>一张大桌子,四边四个小孩各自做家庭作业。这是每天晚上的必修课。 我还记得我一年级时头歪向后:“奶奶!从今天开始,大小人口手开始,凡白天老师教的,晚上回来我教你。这样你也就全会了!”“傻丫头!怎么可能?说呆话”奶奶拒绝了我的请求。 </h3><h3><br></h3><h3><br></h3> <h3>不下雨是各自的。如果☔️,坐在教室会听到奶奶大嗓门,她站在实小院子中央:“xx,x×,x×,出来拿🌂”!弟弟当时在对面的院子,一二(三?)年级都在那院子。小同学还没资格进西边的院子。</h3> <h3>奶奶带大的四个孩子。(除后排两位稍年长的邻居姐姐)。奶奶右手旁是我。</h3><h3>应该是66年(?),离开老百姓租住房之前照的。这年我正好上初中。</h3><h3><br></h3> <h3>应该是70年代初?那时我正在滨海读高中?几乎浑然不知此事。 高个我亲奶奶,遗传的凹眼眶给了我。可惜咱的矮个暴牙,呵呵,遗传了母系……。照片中的矮个子奶奶,就是我保姆奶奶、比我亲奶奶矮了一头,这种弱小的身躯承担七人之家的全部家务!!!还得省下佣工的钱资助自己家人!!!!!</h3> <h3>50年代末的姐妹3人。与另二位离得远的是俺。三小孩手上都抓了吃的东西。</h3><h3>依稀记得当时情景,在房东家小院子,我们住的、两家人之间的窗下。奶奶与我们4个小孩住客间,东面房间是爸妈住。隔壁是房东弟弟一家住,同样结构。一排门朝东四大间。我们房东老大,全家成年住乡下。</h3><h3>从女孩的头斾服装打扮可见我奶奶能干。俩女孩子永远梳小瓣扎蝴蝶结脸上涂“香香”。俺的大粗辮子一直由奶奶梳到四年级。那时天太冷了,必须前一天晩上完成,否则第二天上学来不及!</h3> <h3>她的文化水平应初小皆不如。初识?她认识自己名字,其他恐怕中华人民什么也认识的。 但她很聪明:所有的帐目,口算(心算)结果立马出来! 所有家中的物件摆放,只消问她,没有不知道的!</h3><h3><br></h3><h3>父母工作忙,且常出差,这一摊子全“扔”给了奶奶。 我是奶奶的记帐员。什么几分钱的马铃薯、几分钱的辣椒、一毛多的酱油…………,无一遗漏。现想起来似乎倒没归总?估计应该是奶奶只要把她的“主家”给的买菜钱记下归交即行。</h3><h3><br></h3><h3>我也是奶奶的“通讯员”~负责帮她写信。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工作后,全是我的事。她女儿家在苏北乡下,奶奶把自已节省下来的钱每每寄回去接济。~如同她五十年代丈夫女儿均没工作、她初打毛衣,后来做保姆以工资养活他们一样。初出来做保姆,同在泰州时,她每两三天晚上溜回家看一次。</h3><h3><br></h3><h3>奶奶的信的格式我几乎背下来:xx你好!我一切都好!家中情况如何(或交待小孩带好),现汇上xx钱,望查收云云。奶奶不是每个月寄钱寄信,但几个月都有一次。 随着奶奶70多岁被取消了工资,她的信也少了。固然也与那时我离家上了大学有关。我几乎是奶奶的贴心“女儿” 了。(笑)上大学放假回家记得还帮奶奶写过一次。钱是后来没有再出去,倒是听说她女儿后来给过她。</h3> <h3>奶奶手很巧。过去的女人学过女工(女红)?她的衣服(从冬到夏)鞋子均自己手工完成,从未请过人!在奶奶60岁前是比较考究的:猫皮背心、杭罗夏衣、絲绸短袖、府绸衬衫、平绒鞋子等等,不一而足!从奶奶那里学到了认识布的各种质地,並侧面地学到了女红。(固然与妈妈有意培养有关。)毛衣的所有花样她只消眼睛看看、手扒拉几下便立马会!</h3><div><br></div><h3>妈妈与她事先讲好的条件是烧饭、家务、洗爸及我们的衣服;而我们的衣鞋制作及母亲个人生活用品奶不负责。</h3><h3><br></h3><h3>那时父母的工资已不算低,而五、六十年代奶奶的近二十元工资足够她自已衣着开销並接济家人。</h3> <h3>奶奶的“鼎盛”时期。那时候的她非常考究,赚钱添置了不少衣裳鞋子。毕竟她原是大户人家大小姐哪</h3> <h3>还很小时。离开租住老百姓房子也才12岁。那是更早期,10岁之前吧。经常跟着奶奶上西街头~那儿有她的老朋友~x五奶。随着又认识了x六奶。印象极深,高而瘦的五奶,永远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六奶。白天家务没空时,会晚上踩着月光去问候。 无怪乎,当给奶奶吊唁回来(06.1),不到一周,奶奶托梦与我告诉我去拜会老友忘了带毛巾!后电话对方果然!按照习俗我买了洗脸脚布等毛巾並烧与她! 奶奶去世后的“需求”均予解决,且她的坟地都与梦中同!真不能完全唯物,有时不得不信唯心!</h3><h3><br></h3><h3> 不仅,还有3、40岁多的x二妈、x大妈、x三bu……,奶奶均相处得很好! 我们后来住部队机关院子的隔壁邻居,他夫人身体不太好,我奶奶帮代小孩、几如已出!</h3><h3>奶奶就是是这样永远这样:无论何时何地,与人为善、设身处地地帮人着想,很友善地处人处事。所以,她永远受到别人夸奖。</h3> <h3>奶奶虽是保姆,但她的忠心不二在当时(包括后来)人们传为美谈。“一根草她都要拾回去的”,确实是这样。</h3><h3><br></h3><h3>在我还小的时候,奶奶甲状腺炎(?),爸替其治疗。是否就因为这件事(?)爸想以我亲奶奶代替她。那时奶奶已回掉?据说亲奶奶户口都已迁到儿子这了。结果,四个小孩,一共相差五.六岁,正是二三年级,三四年级的时候,如何带?应该是吵闹不休乱成一团难以管教吧?坚持一个月(可能还不到),我乡下亲奶奶打道回府並坚决不来了!</h3> <h3>恐是接受了这个教训,再说眼见我奶奶身上的聪明劲及优良品德,我爸从此再不提回奶奶走。</h3><h3><br></h3><h3>1966年,奶奶60岁,我12岁。</h3><h3>刚从老百姓家搬到部队机关大院。新鲜的学习环境新鲜的生活环境,小孩很新鲜好奇。清楚地记得那年八月半,等不及放学,回家吃奶奶做的甜(米面)饼、咸(发面)饼(韮菜馅)。奶奶南方人,但全跟当地人学会了做面食。</h3><h3><br></h3><h3>就是搬家及我上初中那年,奶奶由于揣面(chui 揉面意)(山芋干子面和干面)太吃力子宫出血了!小小的身躯(奶奶很矮)担负着七口之家的重担。怎么熬过来的?</h3><h3><br></h3><h3>60年代,国家仍处经济困难,供应以山芋干子为主。人们把山芋干子与米一起烧饭烧粥並机磨成粉和面做馍馍吃。至今反而是很怀念了。</h3><h3><br></h3><h3> 爸妈奶共同地想方设法渡过这一关。山芋干子(即地瓜干)供应差不多到六十年代末。</h3> <h3>稍大一点,待我13,14岁,便帮奶奶分担一些家务。如洗菜、淘米、洗碗、洗绞布等等。当然都是放暑假时。</h3><h3>67,68年,正好文革,闲家没事,与院子里小伙伴一起,把这一套“家什”(自然在奶奶帮助下),装进几个竹篮子,到前河边,羊桥下,挽起裤脚分别洗濯! 家务事做好后的时间归我自已……</h3> <h3>不能忘掉的一笔是我高中毕业工作后。</h3><h3><br></h3><h3>开始还好,车间做织袜工人,自己带饭去。这时奶奶也只要帮我准备好带去即可。记得米是装在大瓷缸里,统一蒸熟。 但74年夏后不然了,因为进了办公室,事情特别的多了起来。正值四人帮当道,也特别“受教育”。总认为18元工资(后来20多)是工人辛勤劳动来的,自己也必须多参加劳动。所以差不多每天14个小时的工作:办公室事情忙好奔车间(大多陪劳动),没早没晚的。加之民兵训练,基本没休息天。</h3><h3><br></h3><h3>忙了我,苦了奶奶。最辛苦的体现在每晚留晚饭菜!我基本都七点多才回家,奶奶必须再次收拾。 个人洗澡的衣服,也几乎全是奶奶“包干”。躲避都躲不了。常常放在床下被奶奶翻出来洗掉。</h3><h3>这就不得不想到78年以后那几年。那时学校(大学)是没有洗衣房的,咱也差不多一年换一次被单吧?冬天寒假带回来,本想次日自己洗的,但等我起身,被套早被奶奶洗干净了!!“唔,还等你呐!等你到什么时候”,奶奶笑嗔我的责怪。</h3><h3><br></h3><h3><br></h3> <h3>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奶奶特实诚。她从不因为小孩大了,自已能不做的就不做,而是千方百计地减轻你的负担。</h3> <h3>奶奶不识字,但她特别注重几个小孩的学习。像自己的孩子一样。</h3><h3><br></h3><h3>特别记得:已上大学了,放假回家,一本小说几乎看了个通宵。奶奶一觉醒来,知道后“原来你不是看的医药书呀”,搞得我特内疚。奶奶把读书识字有文化有出息的目标放在她带的孩子身上。 </h3> <h3>以她的辛苦努力(督促教育),我们这家四个小孩全高中毕业,后来三个接受了高等教育。四个全入了党。在当时的部队机关大院、以及后来,算是教育这块比较好的。父母首功,但与奶奶辛辛苦苦操持家务並从小努力督促是截然分不开的。我想。</h3> <h3>奶奶分别60多(下面一张)80多(上面一张)时照。上面一张应85了。93年我调回家乡与奶奶的合影同时她单独照的</h3> <h3>应1958年。那时最小的弟弟还在襁褓中。桌子左侧看的是我。那年三岁。</h3> <h3>“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87岁了。正是我由苏北调回家的那年。我是多么想奶奶到我家来呀。不仅重温亲情😊,更可帮我照料家务。但奶奶告诉我:不可能,你爸不肯。奶奶还有劳动力,还可帮照料一些。确实,我调回的那年,也带回了繁琐家务(三顿饭)是由爸爸奶奶共同完成的。</h3><h3><br></h3><h3>二年后,父母决定奶奶回苏北乡下她女儿那养老送终。现看来,这是一非常不明智的决定。它也导致了在奶奶问题上动不动就是“送奶奶回家”。</h3> <h3>乡下不适合奶奶,不适合这个从来没生活在过农村的人。 非常辛苦地呆了一年多,奶奶又回城了。正好我在沪进修,一年多后,诸多复杂情况奶奶又去乡下! ! 我最为痛心的是:长期生活在这个家庭、小孩均自己一手带大……,奶奶永远不能说什么! 这一年,奶奶91岁!</h3> <h3>约2001年春天,奶奶又被接来敬老院。这一年,她95岁。</h3><h3>奶奶所有的行李已“今非昔比”。她老人家也早“风光不再”。</h3><h3><br></h3><h3>我去看她,父亲早已去过。並把自己的遗产按排与奶奶细谈。01年初夏?在敬老院院子里,奶奶临别时对我:“xx!你别耽心,你爸爸的财产姐妹四人分!”天!我耽心了么?但我也点头称是,以让奶奶高兴。莫非确实她老人家看出我那么寒酸?所以“耽心”?哈哈。~对老年人,最好是顺从,让他们高兴。 但足见爸爸把“重大问题”与奶奶讨论。他们就像母子一样,甚至超过母子。 历来如此。 但在奶奶去向问题上,我觉得爸一再人云亦云、重犯了软弱的错误。老年人,原则不坚持,倒霉的是自己。见多了。</h3> <h3>非常不凑巧的是:我正赶上正主任医师的各种考试。要赶着完成必须要的足够的医学论文,还要考外语!好不容易外语过了,又得计算机(晚上培训班约一个月)、维权考试。我的娘!</h3><h3><br></h3><h3>断断续续去看奶奶,至少半个月一趟。</h3><h3>起初,陪着她在那距离城市十里左右,都要专门公交车去,没半天是不能完成的。起初陪她吃饭,后来说敬老院人有意见,则我陪奶奶两小时左右,中饭前离开。</h3> <h3>奶奶何其高兴!何其骄傲!~孙女来看她、陪她。 她在敬老院没有隐瞒自己的身份、加之我去,“中医院的孙女来看我了”,奶奶不无骄傲,引来多少羡慕的目光。</h3> <h3>奶奶再次敬老院行李极其简单~比较她以前,只能几分之一。 我最有印象的是奶奶春秋衣在当内衣穿。“奶奶?”我很疑惑不解。“不要紧,年纪大了,只要身体好,不那么考究”,奶奶道。她完全回避了自己已无正常收入。我不好说什么,心里不是滋味~比较奶奶的前后。 </h3><h3><br></h3><h3> 敬老院在乡下,偶门口有卖衣服的摊贩车。02夏天我再去,见到奶奶新买了价廉的花衣。 奶奶很自尊,不让别人花钱,甚至托人给我100元钱,以便给她买东西用!直至最后也未用完!</h3> <h3>特别地记得有件对襟羊毛衫,很想买给奶奶,但想到她那体型,不适。 幸好我大学时一件咖啡呢子外套,一直穿在奶奶身上。 如果我始终见不到奶奶穿一件别人的衣服,而是她慢慢“消化”自己的衣服,说明什么?</h3> <h3>奶奶是个非常传统的女性。加之在干部家庭做保姆,有一定的生活环境(条件)。到了敬老院大房间,几个人合住,未免开窗关门不自在。尤其是单独洗澡时。 确实,要求睡觉关门、单独洗澡並非不合常规,无奈,人多做不到。一个房间内,87.91.93.甚至近100岁。你在感这帮老人长寿之余,也得对她们的正常思维?奶奶房间就有一近100岁的专赖人偷她东西,说白了,无正常思维。</h3> <h3>不得已,奶奶被骗进了另一敬老院。知道后我也只好劝奶奶安心地呆在那、面对现实。 其实心在流血。对终身不撒谎的人真不应骗她。也许是无奈?后来的敬老院在城里,离我家、单位皆近,看起来方便。</h3> <h3>…………。值得诅咒的事,奶奶断了右二肋骨!完全出乎我意料。…………,更为狗血的送奶奶下乡。奶奶面对现实,曾让我劝说母亲,让她下乡。我也竟然相信。但这是以前的事。毕竟奶奶这一次也没料到。</h3><h3><br></h3><h3>05年10月份,奶奶再次被送到乡下。保暖,营养……全是一纸空文。奶奶没有没有没有再坚持半年~那是我女儿大学毕业並且工作后。奶奶声音嘶哑的最后一次电话仍似在耳边。现在相信她当时已到了绝境。</h3> <h3>冻(苏北海边,12月份后),饿(营养不良),心情不佳(应万分后悔),支气管感染(肺炎?),迭加在一起,很快地送了奶奶命! 尽管她98(06.1,应虚龄99了)岁仍在乡下小街上买药,相信那药是不奏效的,或仍不敌寒风刺骨、床上簿被! 后了解实际情况,据说奶奶死于痰窒息?~相信也是体质极度衰弱、药不奏效而痰无力咳出。 全是听说,只有天才知道是什么情况!</h3> <h3>得到消息,我不顾一切地去外地乡下瞻望她最后一眼。</h3><h3>一去就换掉了常见的小被子,奶奶生前是很考究的;抹下了奶奶的双眼。奶奶周身土黄,死不暝目!她是多么地冤、她不想就这样离开这个世界!事情做好后我抓住奶奶的手久久不肯离👵开!无言!无泪!</h3> <h3>奶奶不是我一个人的👵,她也不是只照应了我一个人;她照顾了全家人、甚至这家三代!奶奶无言(没法言)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包括我,这个家是有责任的。 按照她的情况,稍有效的治疗护理她完全可以天年……</h3> <h3>在今天再次提到远在天堂的奶奶,我觉得很有意义:坚韧不屈的毅力,助人为乐的精神,积极向上的品德,开朗豪爽的性格……,奶奶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所以,我们不能遗忘她老人家、永远。</h3> <h3>当我自己再次读这段文字时,读完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地眼泪流下。亲爱的奶奶,您安息。您在那世永远记住我永远地记住了您 怀念您。您所有的言行鞭策我激励我。(2018.12.2凌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