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改造农村住宅,即使别墅也不换!

瀚海雄风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808080">常各庄村农舍改造项目 </font></b></h3> <h3>项目位于北京西南郊区的大兴县庞各庄镇常各庄村,改造的对象是一栋有着超过40年历史的破旧农舍。原有的建筑是京郊农村中常见的一层砖木结构。屋内没有上下水,陈设简陋,光线昏暗,墙壁被几十年做饭的烟火熏的漆黑一片。南向的院落由于将农用三轮停放在了最里边,完全变成了一个车道。最为糟糕的是建筑的室内地坪比外边的院子低了近20公分,大雨时会发生院中的雨水倒灌进屋的情况,而这也极大的威胁到了结构的安全。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项目所在的地区严重缺水,村里几乎每天都会停水,而且还总是发生在用水高峰的晚上,给住户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h3> <h3>村舍改造设计是北京卫视的一档真人秀节目,因此建造成本和施工周期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可使用的经费约30万元*** 不仅涵盖了从场地及建筑改造,室内硬装,直至家具灯具和配饰软装的所有费用,还为住户购置了一些简单的家用电器。由于播出日期已定,设计加上施工的时间也被限定在了45天。</h3> <h3>针对水的问题,将排水与节水一并考虑。一方面,提升了室内地面,调整了室外地面并重新铺设了排水沟。另一方面,在院子的端头修建了蓄水池,将院子两侧屋顶的雨水收集起来循环利用。这不仅是达到了节水的目的,同时也极大的减少了强降雨时院中的短时汇水量,使得院中的雨水可以及时排净。在晚间停水时,收集的雨水可以做为冲厕用水的补充水源。</h3> <h3>在功能布局上,经过与住户的仔细沟通,在充分的了解了住户生活习惯的基础上,对原有的布局做出了很大的调整。</h3> <h3>首先,将原来停放在院子端头的农用三轮车移至大门外停放,使得院子可以被重新加以利用。沿墙的绿化为室内空间创造出了可视的景观。由于当地有不能在北墙开窗的习俗,就将所有的收纳功能都集中到了北墙一侧,所有的居住功能都安排在了南边采光更为充足的一侧。</h3> <h3>鉴于房屋东西狭长的特点,中间的部分安排为公共的开放空间,长辈的卧室和客人的卧室这些较为私密的空间则被分置于东西两侧,避免相互之间的干扰。由于地面高度的提升,梁下的净空高度只剩下不到2.1米,加上原有的简易的吊顶,十分低矮压抑。我们将原有的吊顶全部拆除,露出了木结构及秸秆铺装的屋顶肌理。在做了简单的清理及维护后,尽量保持了它上面的岁月痕迹。</h3> <h3>另外,有意将南侧的维护结构向外推出了约50公分,将承重用的木柱保护在了室内免受室外风雨的侵袭,同时木结构柱也得以单独暴露在室内空间中成为了一种自然的装饰。</h3> <h3>在场地勘测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房屋同西侧邻居家院墙之间有一道宽约80公分的狭长走道。于是,在室内走廊尽端的西墙上开了一条景窗,窗外种植的绿竹成了狭长走道的对景,摇曳的竹影也进一步将室内空间同自然环境联系在了一起。</h3> <h3>在家具用品的选择上,尽量是就地取材,保留下的水缸成为了茶几和伞筒,破旧的木条凳重新打磨后摆在床前放置衣物,原先已然无法使用的花格门则成为了主卧室里可以攀扶的屏风。</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808080">建筑原貌</font></b></h3> <h3>延庆下虎叫村山楂小院</h3> <h3>改造前</h3> <h3>设计公司崇尚空间设计的“无边界”,强调建构美学的自然观念,对于纯粹的“饰”保持节制和怀疑的态度。而“乡村建设”项目往往多元体系揉杂,需要考虑与协调的问题众多,兼或还要顾及投资与功能,技术及实效性的平衡。而这样的操作方式恰是空间进化的特点,也是努力追求的方向。</h3> <h3>既不愿意去牺牲掉使用者的利益,放弃掉设计原则去追求那么几张杂志上的照片,又不喜欢所谓的“新农村建设”,“乡村整体规划”这样的方式,同时,亦不赞同把乡村建设的更像“农村”,用所谓的“传统遗存”炫低技,进行农家乐方式的“表演”。乡村建设绝不是文物修缮。设计上当然要尊重当地文化传统,但更应该遵崇技术发展规律,深刻挖掘场地所赋予的场所精神,平等的去对待项目使用者。因地制宜,顺势而为,自然而然,生生不息是设计原则。</h3> <h3>这次改造,基本保留了原有农舍建筑及院落围合的外观肌理和空间关系,使其可以顺利融入村庄脉络,但根据周边环境做出了适当的调整,如针对院中村舍和周边建筑形成的夹缝空间,开窗造景并形成自然通风;沿南侧院墙种植的竹林,既保证了院内的私密性,其退开建筑的距离又让出了室外活动的场地,不但不影响南向的采光,还增加了室内透过落地玻璃窗看出的景观纵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808080">细节的改造</font></b></h3> <h3>地处杂乱的景观被自然遮蔽,只露出了竹梢上的远山;南侧原有的封闭陈旧的建筑立面,被通透的玻璃幕墙所替代;原有的结构柱,被暴露在室内成为自然的装饰,同时也被新建的外维护结构保护,不受风雨侵袭。针对传统建筑坡瓦顶出檐小的问题,新加出的钢结构雨篷形成的檐下空间和,以及室内延伸出的木平台,使得室内的活动,可以自然延展到室外。</h3> <h3>鉴于房屋东西狭长的特点,中间的部分安排为公共的开放空间,包含有起居室、开放的厨房、备餐台和餐厅;两间卧室则被分置于东西两侧,避免相互之间的干扰;其中一个卧室又单独划分出了起居空间,多出的床榻可以在将活动的炕几拿下后,做为儿童的睡床,这样,整个小院儿可以满足子孙三代人,同时度假居住的需求。</h3> <h3>将公共活动区的吊顶全部拆除,露出了木结构及秸秆铺装的屋顶肌理。在做了简单的清理及维护后,尽量保持了它上面的岁月痕迹;而两侧的卧室则是完全用吊顶封闭,这样,既加强了卧室中冬季的保暖,也防止了昆虫的侵入。</h3> <h3>家具尽量采取北欧现代简约风格的产品,强调设计的当代性及舒适度,其自然轻松的调性,可以很好的融入到农村的大环境中;同时,避免过于厚重或是符号化强烈的家具,对窗外的景色形成干扰;配饰的原则是尽量就地取材,节约成本的同时也自然的体现出当地文化。</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