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忘却岁月的守望 ——读蒋韵《心爱的树》

冷 月

<h1>  有时,极度的欣赏会嬗变为一种占有的欲望。忘了哪个偶然的场合,无意间翻阅了蒋韵的中篇小说《心爱的树》,便一见钟情了。于是费尽心思,终于拥有了这本书。细细捧读,果然不负我一番痴情。<br>  荣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2004-2006年)的《心爱的树》是一部充满温情的中篇小说,它讲述了梅巧嫁给大先生,生了四个孩子后,又爱上了席方平,并与之出走。在历经一番沧桑与波折后,梅巧又见到已续弦的大先生。小说高潮迭起,阴差阳错,爱恨交加,扑朔迷离。<br>  这部书之所以吸引读者,想来有以下几点:</h1><div><br></div> <h1>  一、意象的选择充满诗意<br>  文章的楔子写一个被抛弃的姑娘坐在爱人离去的码头哭泣,唱着一首古老的毛利歌曲,请求路人帮助寻找那个负心汉,他正坐在一棵树下乘凉,那是他心爱的树……史诗般的开头,一个忧伤绝望的故事,为小说抹上了蓝色的基调,也提取出了小说的主体意象——树。<br>  文中,梅巧与大先生居住的大宅子里有一棵树——一棵忘了年龄、枝繁叶茂的槐树。心比天高,身为下贱的梅巧,将满腹怨恨——对命运的怨恨,涂抹在画布上,恶作剧地,将树叶涂染成蓝色,汹涌澎湃着逼人的气势,宛若云飞浪卷的大海,翻滚着激情和邪恶。梅巧痛恨这棵树;痛恨挺着大肚子坐在树下时,透过枝叶缝隙洒落到她身上的伸手一抓一把的寂寞时光; 痛恨“大师母”的身份;痛恨羁留她不安灵魂的命运……“树”的意象在小说中第一次出现,即被赋予太多悲情的色彩,这色调,是梅巧情绪的写照。对此,大先生的评价是“恐怖”,他并非不懂,只是不愿懂。席方平来了,他看进了梅巧的内心,爱惜心疼地说:“你这不屈服的囚犯啊。”<br>  梅巧决定与席私奔了。她的大女儿,冰雪聪明、天生敏感多愁的凌香,独自站在大院子槐树下,一站大半夜,等她的妈妈。夜露下来了,那是槐树的眼泪,凌香绝望地哭了。当夜露打湿了头发,小脸冻得苍白,她终于等来了妈妈,却在心满意足睡去时,忘了一撒手,就再也抓不住名为“母爱”的幸福,那年她不满四岁。大槐树见证了一个女孩蚀骨断肠的离殇。<br>  文中再次提到这棵槐树是在故事的结尾,隔着三十四年的岁月,大先生自觉时日无多了,为了却心愿,约梅巧见于火车站。他们一起抽了一支烟,有意无意间,说起了以前的家,说起了院中的树,梅巧说她目睹了那棵树被伐的经过:钢锯滋啦滋啦,创口就流出大串的眼泪……<br>  其实,是她的心在痛,在哭。走过不安分的年华,灯火阑珊处蓦然回首,大先生的好便点点滴滴凸显出来,毕竟,有了恩义在里头啊。宛若一棵树,在心田里生根、发芽,连根拔起时方觉痛彻经脉,深入骨髓!却原来,拂去漫天风沙,记忆深处,那棵树,依然根深蒂固……<br>  树的意象在文中一再出现,看似不经意,实则匠心独运,如同一条无形的线,串起了散落一地的珠玑,终成华贵项链。</h1> <h1>  二、铺垫、伏笔、照应巧妙<br>  蒋韵蕙质兰心,故事行云流水般铺陈开去,情节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她善于铺垫伏笔,使人读来屡觉山重水复,柳暗花明。<br>  (一)因家贫辍学,又求学心切的梅巧嫁给丧偶、大她二十岁的大先生,条件只有一个——供她继续上学。这场建立在交易之上的婚姻在梅巧心中无爱可言。她身怀六甲,被迫停学,画树,画小城,将树叶涂成蓝色,屋瓦则是燃烧的火焰,诡异而嚣张的颜色蒸腾着,吼叫着,是梅巧的心声——她向往更大的天地,这座大宅,这座小城,羁不住她心中的野马。后面,梅巧与席方平的私奔正印证了这一点。<br>  (二)梅巧共生了四个孩子,凌香最依赖她,也最像她。小凌香总生活在恐惧之中,从奶妈的离去,她预见自己妈妈的终将离开,每次见到梅巧都失而复得般。梅巧不懂凌香的不安,直至席方平的出现,直至她做出了那个惊世骇俗的决定。凌香对妈妈的爱因梅巧的绝情抛弃而变成灼烧灵魂的恨,堵在凌香胸口,不吐不快。历尽九死一生,找到被岁月打磨得粗粝的母亲,只为了吐那口梗在喉咙三千多日的怨气——你,不值得我这么、这么样牵挂!只有说出这句话,她才能重新成为一个善良温情柔软的孩子,一个悲天悯人的孩子。再读下文时,四个孩子当中,唯有凌香在艰苦的岁月里依然接济梅巧,便在情理之中了。只有爱,才会产生恨,爱愈深,恨愈切,貌似悖论,却是真理。<br>  (三)峨嵋嶂上的柿子树万众一心,坠落它们十月怀胎的孩子,坠地的红柿集体自戕,只为了让鬼子的酿酒计划成为泡影,为下文日本人请大先生出任伪县长,大先生大义凛然拒绝埋下伏笔。为明志,大先生宁可效仿柿子坠楼而亡,何其壮烈!?人与自然,众志成城,感天动地。<br>  (四)大先生得了前列腺癌,汤药无效,自知时日无多,便开始整理“遗物”,书中抖落出一封永远不会寄出去的信——给梅巧的。他的手抖起来,他站不住了,几十年的岁月,像浩荡长风,呼啸而来,思念亦呼啸而来,他的眼睛湿润了。于是,有了下面的,隔着三十四年的光阴,车站上短暂的见面,是对今生恩怨的了结,是不敢说出的来世企盼。</h1> <h1>  三、君子般的文化人格<br>  蒋韵在获奖感言中提到:“我其实是写了一个君子,我赋予主人公‘大先生’的是一种人性意义、审美意义上的君子,而不是传统道德意义的。把16岁的你,收藏在我的心里,走过40多年风雨……这就是儒雅君子‘大先生’之爱,痴情的爱。”<br>  《心爱的树》里,大先生木讷寡言,但他对冰雪聪明的梅巧呵护有加,履行诺言供梅巧读书,帮助梅巧获得一份体面的工作,从而实现她的理想和追求。即使梅巧背叛了他,40多年来他依然将对梅巧的爱深藏在心里,在三年饥荒时得知梅巧的困境,他通过女儿凌香不断救济。他心里明镜高悬,可书房里那封信永远也不会发出去,信的开头写着:梅,你这可恨的女人,你还好吧……一个慈爱豁达的君子形象就这样深嵌在字里行间。大先生的这种悲悯情怀正是君子的仁厚品格的体现,悲悯他人的过错,并给予爱的包容。<br>  在《心爱的树》后记里,蒋韵这样感叹着:“当我的大先生坐在候车室里,和他牵挂了一生的女人对坐着沉默无语抽出一根香烟的时候,一个有情有义、剑气箫心的君子就这样拨开时光之雾与我相会,我心痛如割,为大先生,为剑气箫心,为这个早没有了‘君子’的世界。”</h1> <h1>  《心爱的树》可谓用诗歌的语言写小说,浸润着一种优美的、崇高的古典情怀,读罢口齿留香,竟如孔子听韶乐,喜爱之极,三月不知肉味!</h1><h1><br></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