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一种修行

佳梦

<h3>  读书的内涵,包括技术和人文两个层面。狭义的读书指的是技术文化,含有谋生技术的学习实习、发明创造的启发诱导、科学研究的提倡鼓励等,解决的是生产、生活、科技等问题,通常指学生的在校学习。而广义的读书则指人文文化,包含了做人做事的学问、人格的养正、性情的陶冶和心灵的净化等,一般则指广泛的阅读。</h3><h3><br></h3> <h3>  现代社会以技术文化为主流,人文文化反被忽视。很多家庭对子女读书的要求常常是“只要你好好学习做完功课,其他事情都不要你做”,结果很多孩子除了读书外,什么都不会,连生活都难以自理,性格怪癖,内心脆弱,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既不会做人,更不会谋生,以致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h3><div><br></div> <h3>  相对于狭义的读书,广义的阅读更为重要。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和旅行一样,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净化心灵。</h3><h3> 读书是人生的一种修行。古人的寒窗苦读,积淀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如西汉史学家司马迁从小便喜欢阅读,常常在父亲管理的皇家史馆博览群书,并随着父亲的脚步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为日后这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建国领袖毛泽东酷爱读书,博古通今,翻阅了大量的文学和历史书籍,养成了圈圈点点的阅读习惯,终究成为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及一代词人。</h3> <h3>  遗憾的是,现代人普遍生活浮躁、不爱读书。见过街道上的低头族、电脑旁的网游客、电视机前的影视迷,却很少在公园在书店看见大人孩子手捧书本静静阅读的画面,人们早已把阅读抛到了九霄云外。</h3><h3> GDP值在逐年提高,阅读量却在不断下降,在这个喧嚣浮躁的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真正能够挤出时间阅读确实需要足够的耐心和毅力。读书好比是健身锻炼,短期内看不到什么变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那种源于骨子里的气质和修养便会显而易见。</h3> <h3>  据媒体调查,全球人均阅读量最少的是中国,全国成人年均阅读图书只有0.7本,而年阅读量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人均读书64本,韩国11本,日本40本,俄罗斯55本。多么可悲的数据,简直不敢想象,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文明古国的现代国民竟然颓废到如此程度。</h3> <h3>  生活需要阅读,工作也离不开阅读。阅读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生活方式。阅读的过程其实就是成长的过程,没有了阅读,就缺少了感悟,失去了灵性;没有了阅读,更缺少了知识的积累和人生的沉淀,谈何提高生活品味和精神修养?</h3><h3> 一个不爱读书的民族,是可怕的民族;一个不爱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读书不仅影响到个人,更影响到整个民族和整个社会。</h3> <h3>  “当我们的文化不完全时,我们的灵魂一直流浪”(白先勇语)。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人已失去自我,随波逐流,把追求财富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诸不知,财富有物质和精神之分,就好比所谓的“面子”和“里子”,物质财富带来的表面风光只是短暂的,像一夜暴富的土豪,哪怕拥有亿万身价,也只是富而不贵。只有将书香融进血液,文字融进心田,知识融进生命,才能在骨子里形成那种贵族的气质和高雅的修养,并滋养生命,遗传后裔。</h3> <h3>  读书是世界上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有道是:腹有诗书气自华,“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智慧的载体。惟有静下心来不断阅读,才能见贤思齐,正视自我,改变个性,完善人生。</h3><h3> 读书的意义如习武: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通过读书,触碰自己内心的软肋和铠甲;了解世界的边缘和人性的隐秘;并授业于人,不遗余力地将知识开枝散叶。说到底,读书是一种精神生活。</h3> <h3>  读书是保持一种思考、自省、批判、上下求索的姿态和能力,通过读书这个窗口,可以发现矗立在此身彼岸的一个更加诗意的世界。</h3><h3> 一杯茶,一本书,慢慢品读,静静思考,怡情怡景,修身养性。</h3> <h3>  ——醒醒吧,不愿读书的中国人!</h3><h3> ——让读书成为普渡众生的精神修行!</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2017年7月6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