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div> 继去年十月新疆之行后,今天我们再次踏上了青海四川甘肃藏区的摄影采风之旅。由于前几天的大雪,天气依旧寒冷,春寒料峭,丝毫感觉不到春的气息。</div><div> 此次甘青川藏区行主要的目的地是位于四川甘孜的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亚青寺、丹巴美人谷、金川梨花。</div> <h3> 3月17日</h3><div> 清晨,阴天。</div><div> 我们一行两辆车,七个人。从同仁出发,沿阿赛公路向河南县方向,第一天的目的地是果洛的班玛县。</div><div> 天依旧阴沉,麦秀山的积雪透过墨绿色的松林间,在山峦间展现初春的别样风景,在这灰色的季节,我们怀着一种对色达神秘恢宏的虔诚和金川梨花的期待,一路南行。</div><div> 车行至麦秀山顶,雾越来越大,灰蒙蒙一片,翻过山顶,进入多福顿,天气晴朗,灿烂的阳光透过薄雾洒向雪山映衬下的泽库草原,一片金黄,一时心情也欢快了许多。</div><div> 上午十点半,到达号称青海最美草原河南县,作为牧区县河南县这几年发展迅速,干净整洁的街道,时尚现代的赛马场,值得一看的白螺湖,彰显着草原牧区县城的生机与活力。 河南县有我工作期间的联点村(参美村),和当地牧民有着很深的情感,还有我抚养的孤儿才让吉,再次的与你重逢,显得无比亲切。听说去年河南县已脱贫摘帽,祝福河南!</div> <h3>过了赛尔龙有座不高的雪山,山顶积雪尚未融化,行驶十一公里的硬化道路后便进入十三公里沙石土路,由于年久失修加之积雪消融,道路泥泞颠簸,只能缓慢前行。车内播放着旋律优美的草原藏歌,随着车子颠簸的节奏,欣赏着车窗外草原雪地牛羊,也不失一种粗犷而另类的享受,不知不觉就到了县道S204(合作到玛曲)主路。</h3> <h3>中午十二点半抵达黄河九曲之首的甘南玛曲县城,在格萨尔广场的一家藏式风格的巴蜀人家吃完午餐,继续前往久治,甘肃境内玛曲到久治路段二级路面路基改造已近尾声,部分桥涵和路面沥青还未铺好,但路况还可以,预计今年夏天可全线完工。过了久治黄河大桥安检站,我们又进入了青海境内,路况很好,穿过久治县城,翻越海拔均在4000米以上的桑赤山垭口、乱石头垭口、红土垭口,就到了国家地质公园年宝玉则。</h3> <h3> 年宝玉则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索呼日麻乡境内,主峰海拔5369米,是巴颜喀拉山的最高峰,是川甘青三省结合部著名的神山,到处流传着藏族英雄史诗中格萨尔王的故事。这里壮观的冰体与鬼斧神工般陡峭的山岩更使它披上了一道神秘的面纱。年保玉则神山是果洛藏族的祖先。</h3><div> 由于不是旅游季节,没有游客,经过和守门的老乡交涉,每辆车交了一百元,进入境区,路面还有一些积雪,行驶四公里后到达仙女湖,湖面还在封冻,好似仙女圣洁的面纱覆盖着仙女湖的真容,远处壮观的冰体和峻峭的山岩,也是白雪皑皑,初春的年宝玉则丝毫感受不到春的气息,银装素裹神山圣湖,反而显得无比庄严和圣神,不由得心中涌上虔诚的顶礼!</div><div> 出了境区,翻越海拔4398米的隆格山垭口,一路下陂到沟底就到了隆格寺、白玉寺,继续前行就到了今天的目的地班玛县,班玛县海拔3500米,由于纬度偏南,道路两傍种植有云杉和杨树,感觉不到很冷,县城干净整洁,建筑充满民族特色,是果洛州气候最好的一个县,晚上住宿在红色教育培训中心。</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h3> 3月18日</h3><div> 昨晚又下了一场雪,早晨的班玛县银装素裹,今天要赶到色达,有300公里路程,时间还宽裕,担心德勒山有积雪,计划晚点走,所以早餐后我们就去了班玛一个古老的寺院—白札寺,该寺位于班玛县城东南部的江日堂乡,是于公元1936年由白扎喇嘛重建,是果洛地区较有名气的宁玛派寺院,寺院分上下两部分,上寺在北侧山顶,以尼姑禅修为主,我们没有去。下寺中央有一圆形小山,称之为“闪光铁山”,建有一座风格独特的古佛塔,很是壮观。为该寺主体部分,环绕小圆山建有讲经院、禅修院、大经堂、医明院、寺舍、石塔等,但许多寺舍石塔年久失修,破败不堪,显现着历史的沧桑和厚重,我顺时针转了一圈,拍了许多照片。</div> <h3>然后往色达方向,翻过海拔4418米的德啄山垭口。十一点半到色达安检站。然后沿色达河边的峡谷顺流而下,两岸陡峭的岩石山坡上长满云杉和柏树,越往下积雪己消融,云杉也开始泛着青绿色,空气带着春的气息,消融的冰雪汇成的河水清澈透亮。到年龙乡再次安检后,翻越了海拔4517米的德勒雪山,路面全是积雪,只能缓慢行驶,雪山连绵起伏,非常状观。</h3> <h3>下午二点半到达色达县,我们先去了色达喇荣天葬台,距离五明佛学院约3公里,顺着上山的土路,车辆可以开到色达天葬台的停车场,这里是藏区最大的天葬台。</h3><div> 色达的天葬台不仅是实施天葬的地方,同时也是介绍天葬文化的场所,上师丹增嘉措仁波切用心血建造这座尸陀林的用意之一就是希望所有到访的来客,都能对生与死有一种更深刻的体会。</div><div> 色达天葬台建造在地势相对平坦的半山缓坡上,一座小小的白塔旁,用铁栏围出一块篮球场一样大的平地,那里便是进行天葬的地方,有一个喇嘛在祈祷诵经,超度亡灵。我们来的时间刚好,已经有很多的游客在铁丝网外等待,人们只能远远观望,由于布帘的遮挡,看不清天葬师的操作。三五成群的秃鹫在头顶盘旋,越来越多的秃鹫在离天葬台不远的山坡上,有的在静静地等待,有的在跃跃欲试。当天葬师掀开布帘的瞬间,秃鹫们扑腾着它们的巨大的翅膀奔跑而下,尘土飞杨 。天葬给我们最大的震撼大概是当秃鹫扑上去吃肉这一刻。差不多一个小时,秃鹫换了一批又一批,天葬台又恢复了平时的宁静。</div><div> 出于敬畏,我们几乎没有拍摄。</div><div> 目睹一场完整的天葬,能感受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生老病死、贫穷富贵都是我们必须直面的现实。</div><div> 藏族人推崇天葬,不是因为肉体可以随着秃鹫上天堂,而是认为拿出这具已经失去灵魂的“皮囊”来喂食秃鹫,是最尊贵的布施,这体现了大乘佛教波罗蜜的最高境界—舍身布施。在藏族人眼里,这里只有高贵和圣洁。</div><div> 我觉得色达天葬台的做法非常好,相比较遮遮掩掩的神秘,这种将藏区丧葬文化向公众宣扬的态度更令人敬佩。</div> <h3>从天葬台下来,我们就去了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在大门口自驾车不让进,放到停车场,只能坐公交车进,自驾车晚八点半以才可以进入。我们坐公交车顺沟上行数里,就看到蔚蓝色的苍穹之下,喇荣沟上万间绛红色的木屋,如众星拱月般簇拥着几座金碧辉煌的大殿,它就是藏于深山中的喇荣寺五明佛学院。</h3><div> 佛学院以大经堂为中心,四面山坡上密密麻麻搭满了的绛红色小木屋,延绵无数,一眼望不到头。这些红色小木屋,是近三万多名僧尼的住所。</div><div> 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是由晋美彭措法王1980年创办,在短短数年间从藏区一个山谷深处迅速崛起,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藏传佛学院。</div><div>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创建于1980年,当时仅有30余人。1987年,十世班禅大师表示赞成在这里成立佛学院,亲笔写信给色达县政府,请求支持。1993年,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学院题写了校名。佛学院分长期和短期进修两种,长期学制为6年,特殊学位却需要13年,学员通过各学科的单科考试,立宗论和口头辩论考试及格的,学院可以授予堪布(法师)的学位。佛学院有不少汉地显宗学生,故也设汉经院,由堪布用汉语讲经。僧人虽来自不同地域,却都平和相处。</div><div> 我们下车后先爬到山顶,拍摄了色达恢宏的全境,山上风很大,感觉很冷。我们沿山顶的道路转了一圈,最后到佛学院最高的山峰上,这里有一个金碧辉煌的“坛城”,是按佛教密宗仪规进行某种祭供活动的道场,平时是人们转经的场所。它分上下两层,上半部分是转经的地方,有许多僧众手持念珠,表情庄重而平静,步履匆匆,一圈接着一圈不停的转经。下面一层是转经筒,慈祥温暖的僧众在虔诚的转动经筒和念诵六字真言中,把吉祥的祈福留在这纯净的佛国天堂。</div><div> 从这里望去,整个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尽收眼底,随风飘扬的经幡,依山而建的小红屋,山谷中央金碧辉煌的佛堂大殿,在夕阳下显的神圣而庄严,这累世光影,俗世梵音已深深烙印在脑海,从此心存眷恋、再难割舍。</div><div> 在这里我们确定了晚上拍夜景的最佳地点,然后到坛城傍边的喇荣宾馆登记了房间,我有点高原反应,晚上就没去拍夜景!</div> <h3> 3月19日</h3><div> 今天天气很好,一夜的休息,体力恢复了许多,李局三个人七点半去拍日出时的色达全景,而我选择去转经堂,拍点特写和局部。</div> <h3>踏着清晨的阳光,僧人和尼姑们三三两两从四周的僧舍汇向喇荣沟中心各自的佛殿,开始一天的学习。我们沿着山坡绛紫色僧舍间的栈道和僧尼一起前往佛殿,在晨曦中一切显得那样肃穆有序,这里没有一般景区特有的商业街区和土特产纪念品小贩,没有喧哗吵闹。只是道路两傍大型挖掘机和工程车辆在忙碌,因为眼前私搭乱建的小木屋在卫生和消防诸多方面存在安全隐患,所以需要对其进行改造和重新规划,整体改造项目已经启动,再过两年这种独特原始古朴的小木屋建筑将成为摄影人境头里的记忆,这也是我们在这个不合适宜的季节赶到这里主要目的,在开春大规模改造前用境头留下这原始恢宏的记忆。</h3> <h3>我们从下往上依次转了几个大的佛堂佛殿,许多佛堂可能由于教学,不让游客进入,这里的佛堂显得清静,可能是佛学院的原因,少了一些世俗,佛堂也不接受游客的酥油灯供奉。半山坡上的高音喇叭播诵着高僧上师讲经说法的现场直播,洪厚而富有节奏的法音环绕在喇荣沟的佛国天空,显得空灵而深邃!</h3> <h3>结束短暂的色达喇荣之行,我们沿着成那公路317线,翻过觉洛山中午时分抵达炉霍,下午四点过甘孜县,往白玉县方向,穿越十多公里的大峡谷和又一座雪山,行驶100公里,傍晚七点到达亚青邬金禅林。找了一家私人旅店,房间还算干净,没有什么取暖设施,只有电褥子,感觉室内外一个温度,每人35元。大家吃了方便面就早早睡了。</h3><div> (感觉这三天甘南、川西的行程一直在翻山越岭,山大沟深,山顶积雪严重,沿途山沟不时会有因车祸而报废的车辆残骸,感觉这个季节到甘青川藏区是早了点!)</div><div><br></div> <h3> 3月20日</h3><div> 早上六点多起床,天还未明。窗户上结了厚厚的冰花,昨夜一场大雪,已是白茫茫一片,雪有4公分厚。我们吃了点自带的馍馍,先去了有莲花生大师雕像的小山包,山上寒风凛冽,多亏王局出门时给了我一件绒衣,感觉稍好点。</div> <h3> 从这里可以俯瞰整个亚青寺,在白雪覆盖下显得那么的纯净、壮美、给人一种超强烈的视觉冲击,在湛蓝的天宇下,山色、天光、经殿、僧舍一切显得宁静又安详,透着仙气和灵气。整个亚青,明显分为两大部分,在昌曲河内是觉姆的区域,有环形的道路,中间有一条马路将整个区域一分为二,沿河外侧是男僧的区域,大部分男僧的房屋是依山而建。两个区域都有各自的经堂,这里地势开阔,海拔在四千米左右。这两个区域有修行者们自己搭建的二万多间简易僧舍和昌曲河两岸的许多佛殿佛塔,构成了整个壮观的亚青寺庙建筑群。此时在晨曦中,纯净的河水闪耀着鳞光,桑烟袅袅升起又散去,笼罩着亚青寺,宁静中显得如此圣洁和神秘。僧尼们三三两两踏着积雪从自己的僧舍向大经堂汇集,开始了一天的颂经礼佛的学习,悠悠的颂经声随风远远飘来,恍惚间这里就是佛境,心里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宁静。</h3> <h3> 亚青寺是与色达佛学院是齐名的大型修学地,由阿秋仁波切于1985年创建,主传宁玛巴龙钦、龙萨两种传承的大圆满实修教法,严格要求弟子闭关实修。现有常住有两万余僧尼,以觉姆为主。是隐秘在藏地深处的一处诵佛听经莲花圣地。</h3> <h3> 在昌曲河外边的山坡上有一片单个木箱改造成的小屋,每年入冬后,觉姆们就会进入一个仅容一人的“火柴盒”小屋,进行为期百日的闭关修行,以极其艰苦的生活条件换取日以继夜的修法之乐。觉姆们在天亮时悄无声息地进入修行屋,庄严肃穆的气氛甚至比凛冬更沉重。黄昏过后,觉姆们才能走出修行屋,结束当日的闭关。觉姆在百日闭关后,只有不到1%的觉姆可获得阿秋喇嘛的成就印证,所以,来此修行的觉姆,少则要居住三五年,多则十来年。获得印证对于觉姆来说,是个荣耀,之后她们大多回到家乡的寺庙出家。</h3> <h3> 拍完全景我们又转到对面山坡,不同角度拍了许多,下山后进入觉姆居住岛上,游客和男僧不得进入觉姆的生活区,只能沿河岸的环形公路前往大经堂,从山坡看到很壮观的僧舍,其实很简陋,都是用铁皮、木板搭建低矮的简易房,面积很小,拥挤破烂,修行条件很艰苦,亚青寺的僧尼以苦修闻名。</h3> <h3> 沿街有多个公用自来水,街上的觉姆不是很多,她们反感游客的强拍,我们只能不经意间抓拍几张,到大经堂时上午的学习刚结束,大约有几千觉姆,场面壮观,很有秩序,没有喧哗,相互交流着返回各自的僧舍。</h3> <h3> 愿: 一切有缘众生皆能解脱,获得究竟圆满之佛果!</h3> <h3> 乘着中午阳光灿烂,路上积雪消融,我们抓紧返回炉霍,在措阿朗巴山脚下路边雪地里吃了点馍馍开始上山,山上的雪很厚,在原来的冰面上又覆盖了一层雪,非常难走,险象环生,到措阿朗巴山顶垭口风景很美,海拔在4900多米,大家停车爬到垭口顶拍了许多照片,下山的路更加难走。到炉霍已是下午6点,时间尚早,就决定今天赶到道孚县,晚上8点到道孚县住宿。</h3><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h3> 3月21日</h3><div> 早上在道孚县城吃完四川特色的早餐,我们沿S303道,过八美前往丹巴,部分路段虽然下雪,但路况很好,路两傍的山坡上植物茂盛,山坡下是平坦的草场,有许多的牛羊,可以看出夏天的景色一定很美。</div><div> 上午十点到了八美镇,发现在路边的一座寺院正举行着讲经法会,规模不大,很有特色。我们进去拍摄,群众很友好,还主动和你打招呼。活佛在一个封闭的佛堂讲经,诵经声从室外的音箱播放,群众在院内面席地而坐,面前摆放着供盘、青稞、大米等,反复撒向供盘,不断重复,应该是在加持供品。在院子的一角有许多的藏族妇女在擦试酥酥灯盏,并将装好酥油的灯盏供奉在傍边的一间房间内。</div> <h3> 我们抓拍了些特写照片,继续前行,不远处就是八美的石林,属横断山系大雪山脉北端,分布面积约5平方公里。</h3><div> 我们没有进入景区,从路边远观八美石林,从色调上便一眼能分辨,石林是灰色调的,它的周围,山体、树林、草地、流水是多彩的。整个石林景区群峰汇聚、万塔林立、千峰竞秀,蔚为大观。用长焦拍了几张,继续前行,此时风雪交加,过塔公镇不远就到了塔公河嘛呢石沟。</div> <h3> 嘛呢石沟位于四川康定塔公乡,沿理渠河延绵数公里,从河谷到两岸的山坡都布满了玛尼石堆,每一块玛尼石大小不一,但都刻有“唵嘛呢叭咪哄”六字真言和不同的佛像,此时雪越下越大,在路边的一侧山坡上,有几个群众在一块巨石上正在雕刻佛像,一侧已经基本完工,雕的是松赞干布、文成公主、禄东赞,雕工精美,线条流畅,人物栩栩如生,很难想象这么精美的工艺作品竞出自这样几位风餐露宿,衣衫褴褛的艺人之手,一个民族的精神信仰,造就了嘛呢沟令人震撼的石刻群。</h3> <h3> 然后沿牦牛沟一路下坡,两边是植物茂密的原始森林。不一会就到了沟底的牦牛沟天然盆地,天气明显的热了起来,路边的杏花也已绽放,金黄色的油菜花,树木的新绿,让人感受到春意浓浓,空气中弥漫着初春的气息,使人心旷神怡。原来从冬走到春,只在咫尺间。真可谓,“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h3> <h3> 下午四点半到丹巴县,过嘉绒大桥就进入丹巴县城了。</h3><div> 丹巴县城海拔1800米,位于岷山邛崃山脉的高山峡谷之中,大渡河自北向南贯穿县城,将县城一分为二,立体的地貌,让人压抑。县城不大,建筑物都在大渡河两岸,依山而建,颇具嘉绒藏族的独特风格,屋顶四周均有白色的凸起的角,街道狭窄,但干净整洁,车辆也不多,因为时间尚早我们先去了离县城不远的梭坡古碉群,出了县城沿峡谷右侧公路不远,就到了观景台,观景台对岸就是依山而建的梭坡古碉群。</div><div> “梭坡”藏语意为“蒙古族”。据说古时曾经有大批蒙古人在此放牧,梭坡是整个丹巴县古碉最集中的地方,共有84座之多,其中包括世界上唯一的五角碉。隔岸观碉,对面的碉楼群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巍峨壮观,一座座经受了百年乃至千年风雨侵袭、战争洗礼和地震考验的古建筑群仍旧傲立在河谷两岸悬崖峭壁之间。</div><div> 这里观赏的最佳季节是秋季,而此时的羌寨梨花、桃花,杏花还没开。看来我们来的时间有点早了,拍了几张就返回了县城。入住大渡河边上的丹巴宾馆,是李局他们前几次住过的宾馆,晚上大家品尝了一下四川的火锅,早早休息了,明天计划七点半出发到甲居藏寨。</div><div><br></div><div><br></div><div> </div><div><br></div> <h3> 3月22日</h3><div> 早晨,天气清朗,</div><div> 我们前往金川甲居藏寨,在山下的路口买票才能进入,每车50元。然后沿盘山公路而上,就到了甲居藏寨,距离县城约8公里。</div><div> 甲居藏寨坐落在依山倾斜,起伏向上的缓坡上。独具嘉绒藏族特色的一幢幢藏式楼房错落有致的洒落在桃树梨花间。</div><div> 楼房造形美观、风貌古朴,多为木质结构架的两三层楼房,底屋均为家畜圈,其上依次为锅庄室、储藏室、居室、经堂及角楼,其中二、三楼分别有天井和露天大阳台。房体的外墙多以白色、褐色与黑色圈涂成条纹,并绘以日、月、星辰和宗教吉祥图案,形成了嘉绒藏寨传统的建筑风格和浓郁民族特色,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div> <h3> 我们到达藏寨,先选择好了拍摄线路,时间尚早,在山坡上简单的吃了早饭,这时阳光从对面连绵的群峰间洒向甲居藏寨的河坝绿茵间,炊烟也袅袅升起,烟云缭绕,与充满灵气的山谷、清澈的溪流、皑皑的雪峰一起,将田园牧歌式的画卷展现在我们眼前。我们沿着预先设定的线路从上往下,先拍全景,再拍局部小景,时而在村寨的石径小巷,时而在田间地头,寻找最佳角度,构思最美意境,抓拍着初春藏寨别样的风景,一上午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大家都收获颇丰。</h3> <h3> 中午时分,结束拍摄,在山下的农家院吃了很有四川特色的麻辣鸡后,沿大渡河逆流而上,前往今天的下一站金川县,沿途峡谷中红的桃花、粉红的杏花、白的梨花、金黄的油菜花、翠绿的树林、古老的藏羌村寨、碉楼,在大渡河近百公里的两岸,构成了一幅美不胜收的花海长廊,天然画卷。我们一边欣赏川西初春的美景,一边不时停车拍照,走走停停,留连忘返,九十多公里的路,我们走了三个多小时,到达金川县已是下午四点多,大家商量后决定先去金川的沙耳乡,沙耳乡梨花是金川县首屈一指的,最具代表性的,特别是这里有个叫“神仙包”河谷的地方,可以拍摄万亩梨花,到了景区满山遍野的梨花已经绽放,游人不是很多,此时的光线不是很好,我们决定徒步上山,这样可以尽情欣赏雪域高原规模最大的梨花奇境。</h3> <h3>下午六点多我们选择入住了位于“神仙包”山顶边缘的怡馨园农家院。从这里可以俯看大部分的沙耳梨花,是最佳的观赏地点。晚餐就在农家院,七个菜一百多元,也不贵。住宿费每人60元。</h3> <h3> 3月23日</h3><div> 清晨七点半,我们吃完早饭,先从“神仙包”观景台开始拍摄,从这里望去大金川河谷两岸寂寞了一冬的万亩梨花,裹着淡淡的梨花芳香竞相绽放,粉装玉砌,恍若仙境,把每一寸土地都装点得雍容华贵。使人不由的想起唐朝诗人岑参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诗句。</div> <h3> 此时太阳升起,观景台上的游人渐渐多了起来,从这里望去,眼前满是花的海洋,漫山的梨花沐浴在早春的晨光之中,高大的梨树依偎在美丽的藏寨与河谷之间,一切都如诗如画,一切都如梦如幻,不经意间你就会爱上这里。因为身处雪白纯洁的梨花世界,在梨花淡淡的清香中,思绪被川西高原的远古与现实过滤后,抚去了芜杂和喧嚣,品味着宁静和纯净,尽情放纵自己的思想,让思绪随风飘逸。</h3> <h3> 十点多结束拍摄,此次甘青川藏区之行的主要景点己经全部完成,我们踏上了返程,计划赶到若尔盖休息。途经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马尔康市,继续前行十公里就是卓克基土司官寨,在这里吃完午饭,我们游览了卓克基土司官寨景区,整个景区背靠着山,前面是梭磨河,景色秀丽。交通不发达的岁月,这里是嘉绒藏区东去汶川进入内地的必经之路,北面经草地可走甘青两省,南经小金可至雅安、西昌,西经金川、丹巴可到甘孜、西藏。被称为扼控川西北高原山地交通的锁钥。1935年红军长征期间,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曾在官寨居住一周。 </h3> <h3> 卓克基土司官寨规模庞大,构造精细,几乎囊括了嘉绒藏族建筑艺术之精华,是藏汉民族建筑艺术高度融合的典范,也是土司制度兴衰和艰苦卓绝红军长征精神的历史见证。</h3> <h3> 游览完卓克基土司官寨,继续前往若尔盖方向,在阿坝县西北部与青海省久治县交界处,有一处叫长江黄河分水岭的查真梁子,站在宽畅的209省道上举目望去,即可以看到长江、黄河两条母亲河携手从辽阔的草地上流向远方。穿越分水岭之后,就可以看到世界上最秀美的湿地大草原—红原。因红军长征走过的大草原而闻名。这里有两个顺路的景点,一个是瓦切塔林,另一个是九曲黄河第一湾的唐克。我们先去了经过红原四十多公里处的瓦切塔林,瓦切塔林藏语意为“大帐篷”,这里有纪念第十世班禅大师颂经祈福之地瓦切塔林,1982年和1986年十世班禅大师先后两次访问和拜见了瓦切人民,并向信教群众传经说法。纯洁的瓦切教徒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宗教大师,在班禅大师亲身宝座上建立珍贵灵塔和108座大小不等的白塔。一千多平方米的经幡围绕着数百转经筒,成就了现在占地30多亩的藏传佛教圣地——瓦切塔林。对于我们摄影爱好者来说,成排的白塔、连片的经幡是非常好的题材,是不可错过的景点之一。李局在这里再一次展示了航拍机的优势。</h3> <h3> 从瓦切塔林出来,我赶往另一个景点,离红原只有十公里的九曲黄河第一湾的若尔盖唐克乡,这里是四川、青海、甘肃三省交界处。摄影爱好者到唐克草原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拍到日落时分九曲黄河第一湾及索藏寺壮丽景色,它是黄河九曲第一湾独特的美,在黄昏时候,当夕阳一点点变红朝山边落下去时,整个草原中弯曲的黄河笼罩在了一片金黄之中,宛如金色的哈达,运气好的话可以拍到夕阳下河面波光鳞鳞,折射出九个太阳的壮观景象。我们到景点是下午五点,天阴沉沉的,但我们仍抱着一线希望,落日前能云开雾散。</h3> <h3> 这里是黄河九十九道湾中的第一湾,在中原地区奔腾汹涌的黄河在这里是平静而蜿蜒的河流。地势平坦,水流清澈舒缓,曲折的河水分割出无数的河洲、小岛,平静宽阔的河水从茫茫草原中穿过,牛羊在河边悠闲的漫步,让人难以想象这就是那个水流湍急、河水浑浊的黄河。这里被中外科学家誉为“宇宙中的庄严幻影</h3> <h3> 黄河边上还有一座寺庙“唐克索克藏寺”和一个藏族村寨,可拍摄藏族民俗风情,河岸边还竖有成片的经幡,给美丽的九曲黄河第一湾增添了几分神秘的气氛。</h3> <h3> 天色渐晚,我们沿栈道爬上索格藏寺后山的观景台,这里是观赏晚霞的最好位置,站在这里黄河九曲第一湾的美丽景象跃入眼底,给人回归大自然的感觉,使人顿生膜拜之感,让你身心得到前所未有的解脱,你会对人和自然有全新的感悟,也许是被我们的虔诚所感动,天边的云慢慢散去,一缕金色的阳光钻出云层照在黄河九曲第一湾,整个草原笼罩在了一片金黄之中。我们抓紧时间拍照,不一会太阳又躲进了云层之中,还好天遂人愿,虽然没有拍到九个太阳,但短暂的晚霞还是在我们的相机里定格成了永恒,不虚此行!</h3><div> 满载着一天的收获,我继续赶往若尔盖,穿过海拔3600米的德龙山垭口,晚八点半到了若尔盖。</div> <h3> 3月24日</h3><div> 清晨七点半,天蒙蒙亮,若尔盖县城已是满天飞雪,白茫茫一片,我们踏上了回家的行程,出了县城雪渐渐的停了。沿途的草甸、沼泽地不时有黑颈鹤在觅食嬉戏,若尔盖享有“中国黑颈鹤之乡”的美誉,果然名不虚传,我是第一次拍黑颈鹤,很兴奋,但经验不足,拍的效果不是很好。</div> <h3> 沿途若尔盖草原在白雪笼罩下,牧民的帐房、牛羊,河谷的红柳,显得宁静而深远,好似一幅水墨丹青。还有那虔诚的朝圣者,在前往圣地的风雪路上,一次次五体投地的叩拜,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和宁静,即使匆匆路过,也忍不住一次次回眸,忍不住一次次按动快门,和雪原的雄浑和静谥作永久的停留。</h3> <h3> 上午十点我们到顺路的景点郎木寺,郎木寺其实是地处甘川两省边界的一个镇。郎木寺有两座规模较大的格鲁派寺院,分别属四川和甘肃两省管辖。甘肃的寺庙名为赛赤寺,四川的是格尔底寺。因近年郎木寺声名远播,两个寺庙都以郎木寺自称,但一般都将甘肃的寺庙称为郎木寺,四川的称为格尔底寺。郎木寺一带不仅风景优美,也是安多藏区藏传佛教教众重要的朝圣之地。</h3> <h3> 郎木寺依山而建,高低错落,左侧是著名的红石崖,后山还有天葬台。寺庙最高的一层,是居高临下观景拍照的好地方。桑烟从院内缓缓升起,与远处的村落、青山融为一体,相得益彰。</h3> <h3> 随后我们又去了格尔底寺,格尔底寺规模不如郎木寺,道路泥泞不堪,在寺院大门不远还有一个精致、漂亮的伊斯兰教清真寺,长期以来与藏传佛教寺院和谐相处!</h3> <h3> 八天的短暂行程,走过了甘南川西的雪山草地,神山圣湖,佛寺古刹,藏羌村寨。</h3><div>一路风尘!</div><div>只为与你结缘!</div><div>只为梦中的牵挂!</div><div>只为定格融化在心的意境!</div><div>只为找回迷失在尘世的自己!</div><div>只为让自己尘封迷茫的世界明净起来!</div><div>只为短暂的人生中品味生命的庄重与肃然!</div><div><br></div><div><br></div><div> 二0一七年三月二十五日</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