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h3>  盛夏时节不光气温飙升跟风的还有旅游。不管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亦或是放松度假总之是倾巢而出,大家见面问候的第一句话就是准备去哪里呀。<br></h3><h3><br></h3><h3> 这些年我也陆续走了很多的景点归纳发现国内的热门旅游路线大致如下:老大哥北京坐拥得天独厚自不必说;陕西、山西、河北也跟着近水楼台;山东是大连的好哥们;福建、厦门姐妹花;上海携手苏杭小妹继续昨日辉煌,哈尔滨、海南的主场是冬季,却也要借机暖场热身;四川肯定少不了众所周知的明星阵容九寨、黄龙和峨眉;云南也一定是大理、版纳和丽江;西部主力新疆、西藏领跑,敦煌、青海紧随其后;张家界、桂林、黄果树是湖南,广西,贵州的金字招牌;港、澳、台最近几年也是奋勇直追。兄弟姐妹的大家庭团结协作把国人旅游这张名片持续升温发酵拓展到了全世界的各个角落。</h3><h3><br></h3><h3> 看过老外拍的春节纪录片,中国人的大迁徙的数量让世界都叹为观止,可能从骨子里国人就是好动的吧。记得有个新闻说一对老外夫妇专程到中国旅游来看人,以他们的想像力绝对描绘不出那壮观的场面。国人爱热闹喜群居的性格成了鲜明的标签所到之处皆是人满为患。热门景点前抢镜的永远是人头攒动,容不得你有半点商量。好容易碰个空隙激动的情绪就好似中了头彩,哪管什么构图咔咔先捏上三张再说。出行的意义似乎更多的是刻意为之的虚荣所作祟。美名其曰让孩子开阔眼界,在喧闹的人群中时常看见躺在大人怀里熟睡的他们,也许这种催眠效果更佳。在人腿中穿梭还有父母强加灌输的喜好,孩子们能记住的只不过就是名字上的区别,在他们的眼里大海和大山都是一个样子,不过是换个地方玩而已。记得有回带儿子去鸟巢,他只记得丢过水杯这件事每每说起都会提醒我丢三落四的性格而对我的其他优点视而不见,真真是让人抓狂。</h3><h3><br></h3><h3> 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是现在人们的口头语,也有人辩论说什么旅游跟旅行还有度假的区别,我不想对出行的方式做什么评论,每个人的时间金钱跟身体以及感受力不同,这本身也没有什么高下之分,只要能体验到不一样的感动或者是美就ok。</h3><h3> &nbsp;</h3><h3> 上中学时也许是受三毛的影响我一直都喜欢那种自由的,漂泊的情绪好似没有烟火气的文艺女子。可见中学时代是一个人的思想形成的关键时期。我对沙漠,草原,大海,森林,古镇以及有浓郁民族风情的地方总是充满着向往,我也身体力行的实践着。<br></h3><div><br></div><h3> 还记得第一次两个女生去新疆,那时我已经刚开始参加工作也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旅行。在辗转坐车用最拙笨的方法实现了人生中第一个目标。现在想来都觉得当初真是胆大,在交通还不发达的西部在满节车厢的维族人当中只有两个怯怯的汉人小女生。不知名的小站凌晨一两点上来的小偷团伙挨个搜熟睡的旅客衣兜,野蛮的西部民风连列车员都睁只眼闭只眼;一望无际的荒凉戈壁滩上一辆满载的中巴车颠簸的行驶着,车窗外血色的夕阳美的让人惊艳,坐在习以为常的陌生人群里偶尔能遇到招手停车的当地人说着听不懂的方言;通往地平线的公路两边是被风化的各种造型的山体,灼热的气浪像晃动的波纹裹挟着车身忽高忽低,在天际的尽头是幻象的沙市蜃楼……</h3><h3><br></h3><h3> 这些记忆里的场景一直封存在脑海深处,尽管只是掀开面纱的一角却已经让人回味无穷。</h3><h3> &nbsp;</h3><h3> 生活在城市的繁华中,商业化的触角已经不可避免的渗透在各个角落里,就连最后的净土西藏也正被一点点的蚕食,强悍纯朴的民风逐渐变味。感受真实的风情也已经变成了奢侈的事情,所有的想像大概只能在书中寻找其蛛丝马迹。</h3><h3><br></h3><h3> 出门在外总是能遇到各种突发事件和人性的不同,大家彼此都是对方眼中的过客,我们听着别人的故事感受着不一样的人生,给平淡的生活注入了一点新鲜的调料。</h3><h3><br></h3><h3> 旅行跟读书一样总是能丰满你的思想,让人成长。正如所有读过的书都不会白读,旅行也同样如此,它变成阅历融入在你的生活里让你发现更好的自己。‘真正的知识来自内心,而不是得自别人的传授。同时,唯有出自内心的知识,才能使人拥有真正的智慧’。</h3><h3><br></h3><h3> 我想这大概才是旅行的意义所在吧。</h3><h3><br></h3><h3><br></h3>

旅行

旅游

记得

国人

老外

民风

熟睡

景点

度假

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