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作者:小黑黑</h3><h3>配乐:小黑黑</h3><h3>图片来自网络</h3> <h1> 时光流逝,记忆永恒。不知不觉中我调离石油运输公司已32年了。我的童年学生时期,青年时代都是在运输公司的环境下生活成长起来的。运输公司也是我父母工作生活的单位。那里还生活着我的亲人,儿时的小伙伴同学朋友和工作中的同事。有谆谆教导我的师长,有纯朴憨厚的工人师傅,还有可亲可爱的邻居。我儿时对世事的感知,学生时期初步的思想形成,工作后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都和运输公司的企业文化薰陶分不开的,运输公司是我思想人格形成的地方。运输公司的许多地方都留下了我的足迹,曾经的学校,曾经的石油农场,曾经的二分公司,曾经的综合车间,我深深地记得这些许多许多的曾经,我永远记得这些曾经学习生活工作的地方。特别是在综合车间工作的十年经历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记,让我学到技术的同时还学习到各方面的社会知识。</h1> <h1> 石油运输公司是毛泽东主席亲自签发命令,将中国人民解放军19军57师成建制改编为石油工程第一师。1952年8月1日,五十七师在陕西汉中北校场举行隆重的石油师命名典礼和誓师大会。一团学习钻井,二团学习炼油,三团全部战士留在汉中学习驾驶开车,组建三团运输车队以解决玉门新疆原油东运的紧迫任务。以三团全体干部战士为主的石油运输公司就此成立,我的父亲就是三团的其中一员。 </h1> <h1> 运输公司的第一批驾驶员是从战火中走来,有着军人般的钢铁意志,他们继承和发扬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传统。西出阳关,南征北战,肩负起玉门、青海、新疆地区的石油勘探开发运输任务,为祖国西部油田的开发,为祖国的石油运输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运输公司的驾驶员春夏秋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着一条线路,一个地点。365天每天早出晚归披星戴月夜已继日的多拉快跑。尤其是冬天驾驶员出车都是两头黑,天不亮驾驶员冒着寒冷踏着厚厚的积雪扛着行李去车场发动车,然后去独山子炼油厂装油,运往280多公里外的王稼沟火车站。当时的独乌公路坑坑洼洼崎岖难行、驾驶员驾驶车辆驶出独山子不久,就进入漫漫戈壁,车辆吃力艰难地爬上红柳坡后,就进入千沟万壑道路艰险的安集海大峡谷,走沙湾过石河子,跨越玛纳斯河过风沙弥漫的呼图壁昌吉后才能到达王稼沟火车站。卸完油后驾驶员时常顾不上吃口饭又马不停蹄驾车返回独山子,回到单位驾驶员检查好车辆的各个部位后才拖着疲惫的身心回家, 此时已是万家灯火。</h1> <h1> 运输公司六七十年代总部设在独山子,有三个分公司和一个大修厂等生产单位组成。运输公司当时主要的运输任务是把独山子炼油厂生产的成品油运往乌鲁木齐市的王稼沟火车站。儿时的记忆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运输公司有好多好多大型油罐车,什么太脱拉.斯柯达.新斯柯达(儿时叫大头车)解放牌汽车,每辆汽车都背着一个大大的油罐,有段时间我在上下学的路上经常可以看到拖着二个甚至三个油罐的车,每当车队出发时远远的看上去就像一列火车非常壮观。八十年代初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运输公司将一分公司整体调往新疆库车支援南疆的石油建设,将三分公司整体调往甘肃敦煌支援青海油田的建设一段时期后又将三分公司调往胜利油田。运输公司的广大职工家属四海为家,为祖国的石油运输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牺牲。</h1> <h1> 运输公司的人员构成是以陕西陕南人和甘肃人居多,说话口音以陕甘口音为主,子弟们都说着运输公司特有的普通话口音,至今听上去都很亲切。我有许多同学的父亲都是汽车驾驶员。有一天,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张同学对我说,他爸爸去南疆送油去了,去了十来天了听妈妈讲爸爸今天下午就能回来。张同学说他很想爸爸,爸爸每次跑长途车回来都会给他带回好吃的,明天我给你带点爸爸从南疆带回来的杏干,好呀!多带点我就爱吃南疆的杏干。第二天见到同学他给了我一大把杏干后给我说:爸爸昨天很晚才回来,爸爸推门进来时妈妈立刻放下手上的针线活迎着爸爸轻声的说,回来了,这几天可把我急得,这一趟路上很辛苦吧!快先到床上躺着休息休息,我给你热饭去。爸爸看见我一把把我搂在怀里,摸着我的头心疼说,怎么还没睡呀我的宝贝,我依偎在爸爸宽厚散发着柴油味的怀里说,我在等您,妈妈热好饭莱后我亲自端给爸爸,爸爸边吃边说十多天没吃家里的饭了,家里的饭菜就是香,饭后爸爸在昏暗的灯光下点燃一支烟静静的坐在小板凳上抽着。看着爸爸满脸油渍神情疲惫消瘦许多我的心里特别很难过,泪水充满了我的眼眶,妈妈眼里泛着泪花心疼的对爸爸说,吃完饭洗洗早点休息吧!明天还要早早出车。运输公司驾驶员的妻子都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默默的操持家务教育孩子不让丈夫分心,她们每天都祈盼丈夫安全归来。</h1> <h1> 运输公司的向阳公社让我记忆深刻,向阳公社是运输公司的特殊单位以职工家属为主组成,向阳公社肩负着运输公司的基建后勤保障工作,向阳公社的土建队建设了运输公司百分之六七十职工家属住房,运输公司上千辆车的冬季保温套是向阳公社缝补缝纫组制作的。六七十年代物资匮乏蔬菜副食品供应极度短缺的情况下向阳公社的蔬菜服务站豆腐房压面房为运输公司职工家属的副食品供应做出了积极保障。我小时候穿的衣服都是向阳公社缝纫组做的,小时候我经常去压面房换面条,压面房的阿姨们都认得我,娃子(甘肃话)有来换面了,换完面后总是嘱咐我早点回家。每当我回想起她们的话音我都觉得特别亲切温暖。向阳公社的家属女工当时也就二十六七,三十出头,她们干着超出自身体力的繁重工作,尤其土建队的女家属工,夏天她们顶着烈日炎炎坐着敞篷车去西河坝戈壁滩拉沙子捡石头,洗脸盆大小的石头二三个女工合力才能装到车上。繁重的体力活是她们娇嫩的双手变的粗糙开裂。长年的户外工作风吹雨晒是她们娇美的面容变得粗糙却掩盖不住她们的美丽。她们努力工作的同时还要操持家务伺候丈夫教育孩子,她们为运输公司的发展稳定后勤保障做出了不可抹灭的特殊贡献。向阳公社的女家属工是运输公司最敬可爱的群体。</h1> <h1> 石油运输公司的职工家属胸怀大局,情系石油,在戈壁荒野上谱写了一曲无私奉献的石油运输之歌。这种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传承了几代运输人。石油运输公司自成立以来先后多次从全国各地和新疆地区招收了大批优秀男女青年充实到运输队伍中。为全国各大油田输送了大批的优秀管理人才和驾驶员,先后二次64年85年向胜利油田,辽河油田,长庆油田,管道局,华北油田等。为祖国的石油运输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拖不垮打不烂”的石油运输队伍。</h1> <h1> 石油运输公司对我而言是有血有肉有感情有故事的单位,运输公司是我成长的摇篮。我人生最美好的一段是在运输公司度过得,我工作扬帆起航的第一站是运输公司。那里有我的童年青春快乐,有我的爱恋与遗憾,有我的迷惑,也有我的烦恼,还有不谙世事。运输公司是我永远抹不去的记忆,它深深镌刻在我的脑海。无论我身处何方,石油运输公司对我来讲都永生难忘。如今,三团和运输公司初创时期的老前辈们大多都已离世,很多运输二代开始陆续退休渐渐变老,运输三代又接过了祖父辈的班走上了运输之路。抚今追昔,我感概万千……谨以《石油运输公司记忆》献给默默耕耘付出的石油运输人。</h1> <h1>谢谢你的阅读</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