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军师联盟】再次验证♥ 成霸业者必先求奇才

娟子

<h1>  自2017年6月22日起,江苏卫视、安徽卫视每天都以二集的速度正在播出《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收视率一路攀升,笔者也追得起劲,有点感慨,想评几句。</h1><h1></h1><h1><br></h1><h1> 该剧是由张永新执导,吴秀波、刘涛、李晨、于和伟、张钧甯、唐艺昕、张芷溪等主演的一部大型电视连续剧,以三国时期“魏国”为基调,通过对权谋与情感的描述,抒写魏国大军师司马懿如履薄冰、机智传奇、谋冠天下一生的故事。</h1> <h1> 司马懿的一生无疑是传奇的一生。<br></h1><h1><br></h1><h1></h1><h1> 在《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这部电视连续剧中剧主要讲述了一个波澜壮阔的后三国英雄时代的故事。</h1><h1> 年轻的时候,司马懿是一个谨言慎行的书生,机缘巧合下,被曹操看重,从此与曹家结下了不解之缘。</h1><h1> 他年少声名远播,于是被曹操强行征辟为官,正式的踏入了曹家明争暗斗的角逐中,不仅一次次用计谋帮助曹丕通过了曹操的各种考验而成功成为太子,而且竭尽全力辅佐他成为开国明主,开创新政、扶持士族、抑制宗室,为魏国的稳定、富强做出了巨大贡献。&nbsp; </h1> <h1>  谈到司马懿,就不得不谈著名的历史人物曹操。</h1> <h1>  曹操,魏国奠基人,东汉丞相,魏武帝<span style="font-size: 16px;">(曹操在位的时候没有称帝,是他死了以后儿子曹丕称帝,追认他为魏武帝,庙号太祖)。</span></h1> <h1>  历史上的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h1> <h1>  历史上对曹操最准确的浓缩评价就是:一代枭雄</h1> <h1>  曹操在历史上是每一件事都是可圈可点,记录他的一生,民间有诗云:</h1><h1><h1><br></h1> 三分天下有其一,关东义士首起兵<br> 屯田数载就黎明,官渡一站挫傲军<br> 豪气万古观沧海,漫漫长路短歌行<br> 千古霸业传百世,唯有英雄堪比君</h1> <h1>看看以下人对于曹操的不同评价:</h1><h1></h1><h1><br></h1><h1> “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这是唐太宗对曹操的评价。</h1><div><br></div><h1></h1><h1>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这是毛泽东在自己诗词中对曹操的评价。</h1><div><br></div><h1></h1><h1> “以魏武之暴戾强伉,其蓄无君之心久矣。乃至没身不敢废汉而自立,岂其志不欲哉?犹畏名义而自抑也。”~~这是司马光对曹操的评价。</h1><div><br></div><h1></h1><h1> “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派,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这是易中天在品三国时对曹操的评价。</h1> <h1>  曹操是被公认为历史上性格最复杂、形象最多样的人。</h1><h1></h1><h1><br></h1><h1> 他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奸诈狡猾,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h1> <h1>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h1><h1> 曹操乃真英雄也!</h1> <h1>曹操的著名诗篇《观沧海》</h1><h1><h1><br></h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br>水何澹澹,山岛竦峙。<br>树木丛生,百草丰茂。<br>秋风萧瑟,洪波涌起。<br>日月之行,若出其中;<br>星汉灿烂,若出其里。<br>幸甚至哉,歌以咏志。</h1> <h1>  曹操为求霸业,求贤若渴,以诗词《短歌行》的方式发出了“唯才是举”的《求贤令》:</h1><h1><h1><br></h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br>譬如朝露,去日苦多。<br>慨当以慷,忧思难忘。<br>何以解忧?唯有杜康。<br>青青子衿,悠悠我心。<br>但为君故,沉吟至今。<br>呦呦鹿鸣,食野之苹。<br>我有嘉宾,鼓瑟吹笙。<br>明明如月,何时可掇?<br>忧从中来,不可断绝。<br>越陌度阡,枉用相存。<br>契阔谈讌,心念旧恩。<br>月明星稀,乌鹊南飞。<br>绕树三匝,何枝可依?<br>山不厌高,海不厌深。<br>周公吐哺,天下归心。</h1> <h1>霸</h1><h1></h1><h1><br></h1><h1> 告知全世界:“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 。将一件本就十分错误的事情灌上堂而皇之的理由。</h1><h3><br></h3><h1> 起因是曹操知道董卓要迫害他,就从京城里逃出来,路过了他一个老朋友吕伯奢家,但曹操到时他本人不在,曹操怀疑被吕家人出卖就杀了吕伯奢一家,酿成惨案。</h1><div><br></div><h1> 有一句歇后语就是: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h1> <h1>疑</h1><h1></h1><h1><br></h1><h1> 曹操患头痛顽症,遍求良医,均不见效。后来,华歆向曹操举荐了华佗,华佗认为曹操头痛是因中风引起的,病根在脑袋中,不是服点汤药就能治好的,需要先饮“麻肺汤”(是华佗自己发明的麻醉剂:“麻沸散”)然后用利斧砍开脑袋,取出“风涎”,才可能去掉病根。</h1><h1></h1><h1>  多疑的曹操以为华佗是要借机杀他,为关羽报仇,于是令捕华佗并处死,致使一代神医冤死,而所著《青囊书》也因此失传。</h1> <h1>篡</h1><h1></h1><h1><br></h1><h1> 建安元年八月,曹操亲至洛阳朝见汉献帝刘协,随即挟持汉献帝迁都许昌,并耻笑汉献帝:“汉高祖诛杀项羽而得天下,汉光武诛杀王莽而得天下,这样的英雄却生出这么一个拿不起刀来的儿子”。于是,汉献帝就变成了曹操手中的一个傀儡和一张王牌,形成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局势。</h1> <h1>勇</h1><h1></h1><h1><br></h1><h1> 曹操的勇敢,最能体现的就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第一次战役就是曹袁官渡之战,第二战役是曹孙赤壁之战,第三大战役是孙刘彝陵之战。</h1> <h1>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 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建安五年(200年), 曹操军与 袁绍军相持于 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 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h1> <h1>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争之一。</h1><h1><br></h1><h1> 公元208年七月十二日(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领水陆大军,号称百万,发起荆州战役,然后讨伐孙权。孙权和刘备组成联军,由周瑜指挥,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军,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h1> <h1>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h1> <h1>诈<br><br></h1><h1></h1><h1> 曹操不仅大气,还有狡诈一面。如史记中有记录:曹操带兵走到一个没有水的地方,士兵们渴得很,为了激励士气,曹操就对士兵们说:"前面不远处有很大的一片梅树林,梅子特别多,又甜又酸,到时我们吃个痛快。"士兵们听了,一个个都流出口水来,不再嚷渴了,行军的速度也加快了。</h1><h1> 这就成为了成语”望梅止渴”的故事源头。</h1> <h1>  可喜的是,以上曹操的特点在这个电视剧里面,青年演员于和伟演绎得惟妙惟肖,让人看到了那个复杂多变、喜怒无常、大气磅礴、奸诈狡猾、真假不一、野心勃勃的本性曹操,大呼过瘾!</h1> <h1>  曹丕,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次子,曹魏的开国皇帝,生于公元一百八十七年冬,卒于二百二四六年六月,享年四十岁。他终结了汉王朝,一举开创了魏国,与蜀国、吴国形成三国鼎立之势。</h1> <h1>  虽然在位时间很短,只有区区六年,但是曹丕取得的功勋却不容小觑,特别是废除宦官干政和创设九品中正制上,为后世的集权统一奠定了夯实的基础。</h1> <h1>  曹丕文武双全善骑射,好击剑,博览古今经传,他善于隐藏自己的野心,在曹家兄弟接连受到杀害后,他明白了隐藏实力与锋芒的重要性,随后司马懿成为了他的太傅。</h1> <h1>  曹操原本属意的太子人选为长子,长子死后又属意曹丕弟弟曹植,这使得曹丕长期郁郁不得志,但是后来依靠前朝大臣和后宫力量,在司马懿等的帮助下取曹植而代之成为太子,登基后按照父亲曹操的临终嘱托不能视司马懿为友,只能视其为臣,要用他也要疑他,致曹丕心性完全改变。</h1> <h1>  曹丕常年跟着父亲曹操在外打仗,写出来的诗词苍劲有力,结构新颖,有一种如曹操一样的大气磅礴、沧桑有劲,让人读来不禁心旷神怡、伟岸坚韧。</h1> <h1>  曹丕在历史上是一个有着诸多争议的人物,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在政治、经济、文学上取得的巨大成就。</h1> <h1>  曹丕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还是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他的文学功底非常深厚,在八岁的时候就能做出整篇的文章。他所著的《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本文学批评理论专著,至今仍广为流传。</h1> <h1>曹丕《燕歌行》原文:</h1><h1><h1><br></h1>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br>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br>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br>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br>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br>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h1> <h1>  曹丕称帝后,几次均欲处死亲弟弟曹植,弟弟写就了遗世的著名诗作:</h1><h1><h1><br></h1>  《七步诗》<br>  【三国·魏】 曹植</h1><h1><h1><br></h1>  煮豆燃豆萁,<br>  豆在釜中泣。<br>  本是同根生,<br>  相煎何太急?</h1> <h1>  曹操、曹丕、曹植在历史上的文学造诣很高,因此历史上把他们父子三人合起来并称三曹。</h1><h1></h1><h1><br></h1><h1> 在《军师联盟》中曹操一梦:三马吃槽隐喻了后面的历史故事。</h1> <h1>  无论曹氏江山有多久有多霸,在历史上多么有名,永远都绕不了司马家族,尤其是司马懿。</h1> <h1>  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汉族,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h1> <h1>  司马懿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四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br>  73岁去世,辞郡公和殊礼,葬于首阳山。谥号宣文;其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封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h1> <h1>  司马懿的父亲是司马防(149~219年),字建公,司州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年轻时在州郡任官,历任洛阳令、京兆尹,年老后转拜骑都尉。&nbsp;</h1> <h1>  司马防有八个儿子,依次为司马朗、司马懿、司马孚、司马馗、司马恂、司马进、司马通、司马敏,八人均为知名人士,尤以二子司马懿在历史上最负盛名,被后辈尊为宣皇帝。</h1><h1><br></h1><h1> 司马家八子因每人的字中都有“达”字,故时号“八达”,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司马八达”。</h1> <h1>  司马懿本是个胆小谨慎的书生,初时在“月旦评”上展露了才华,后又在大理寺的深牢中施计救出父亲司马防,被求贤若渴的曹操相中,曹操揣摩他有“鹰视狼顾”之相,就提出来让他到宰相府就职,司马懿会看相,知道曹操不是真信他,为了回避曹操,以防“伴君如伴虎”的困扰,自己用马车压断了自己的双腿,但多疑的曹操仍然不放过他,派校事府的人一直秘密监视他,后发现他的腿可以活动,就罚他去马房喂马。</h1> <h1>  在历史上曹家世子之争的明枪暗箭、暗流汹涌中,一直被父亲曹操冷落、打击的曹丕亲自到马房苦求司马懿辅佐,以求施展自己的抱负。</h1> <h1>  在曹操一次次的考验中,司马懿教导曹丕:不争输赢,只争对错,凡事要树德性、得人心。终于运用谋略帮助曹丕一次次通过了曹操的考验,登上了世子之位。</h1> <h1>  &nbsp;曹操求贤若渴、爱才如命,临终托孤。</h1><div><br></div><h1> 他早就知晓司马懿为奇才,也公开对司马懿表示过,曾经七次想杀他而最终却没有杀他,就是要把司马懿用在最重要的时候。</h1><h1></h1><h1><br></h1><h1> 在临终前曹操用逼视的眼睛告诉司马懿:我要你辅佐子恒,统一大魏江山。</h1> <h1>  曹操临终感慨:</h1><h1></h1><h1><br></h1><h1> 造化之掏物,莫不有终期<br> 这江山,谁也带不走</h1><div><br></div><h1> 让善为君者为君</h1><h1> 善领兵者领兵</h1><h1> 善作诗者作诗</h1> <h1>  明明如月<br>  何日可掇<br>  忧从中来<br>  不可断绝<br>  越陌度阡<br>  枉用相存<br>  契阔谈宴<br>  心念旧恩<br>  山不厌高<br>  海不厌深<br>  周公吐哺<br>  天下归心 </h1><h1><br></h1><h1> 曹操在心心念念的《短歌行》吟唱中仰天长憾,壮志未酬。</h1> <h1>  司马懿拼了自己的性命在曹操临死、曹彰谋位的关键时刻设计让夫人从洛阳远赴邺城给太子曹丕送去玺绶,并传授名正言顺的办法,请魏国皇后下册书,让太子登基成帝,稳定混乱局面,完成曹操壮志未酬的统一大魏的心愿。</h1> <h1>  曹丕登基后,百废待兴,过去位天子之时,可以视司马懿亦师亦友,但成了王,就隔了这辽阔的疆土,曹丕时时忧心: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br>  曹操在临终时曾言: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br>  为继承父志,成为周武王统一天下,曹丕下诏:望诸爱卿,以奉先王之道奉孤,孤之得失,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方为忠直之臣。</h1> <h1>  为辅助曹丕稳定江山,司马懿第一个身先士卒,挺身而出,不顾个人安危,上奏了被视为与君王争权的九品选官法,欲改察举制为选举制,官阶为九品,由尚书台统一考试择优录取,选择士族子弟,遏制宦官干政,彻底地改变了过去由亲王族一句话举荐大王即任命为官的局面。<br></h1> <h1>  这些在新王曹丕看来是众人皆醉司马懿独醒,在老臣钟繇看来是天将降大任也,他已无推路;在父亲司马防看来是司马懿死不悔改,把自己的生命与新政捆绑在一起,干大王不敢干的事情;在夫人张春华看来是以卵击石,在弟弟叔达看来是与君王争权,把自己往火炉上烤。可奇才司马懿一个区区的御史中丞心知肚明已陷入了苦谏的境地,即使知道可能有牢狱之灾却仍一意孤行,并且事前与尚书陈群商量好迂回的对策,坚持为之奋斗,上朝奏、欢宴奏,锲而不舍,为建立“有才者进,无才者退”的士族旗帜恳恳奋斗着。</h1> <h1>  悠悠之情,坚贞之心,八斗之才,司马懿在危难之中尽心竭力地辅佐曹丕成为开国明主,开创新政、扶持士族、抑制宗室,为魏国的稳定富强做出了巨大贡献。</h1> <h1>  后来,司马懿在与世间奇才诸葛亮的较量与博弈中相知相惜,他在彻底战胜了毕生最为强大的对手之后,却对着飘渺的棋局失声痛哭。</h1> <h1>  司马懿确实为世间奇才,要不是当年曹丕选择了司马懿辅佐,世子之位不可能是曹丕。曹植的纯良和德行都是极好的君王品格,假如当年的身边辅佐是司马懿,也许就是另一段三国历史了!</h1> <h1>  从来都是得人才者得天下,成霸业者更是需要求奇才、出奇招、得奇迹!</h1> <h1>  吴秀波扮演的司马懿是成功的!</h1><h1><br></h1><h1> 在这个剧中,曹操需要的是完全放开的表演,肆无忌惮的霸,人面狼心的欲,展示出历史上的一代枭雄本性!</h1><div><br></div><h1> 而司马懿的表演需要收,就像是山谷中挺立的铁杆,在隐忍中永远屹立不倒,靠的不是外力,而是料事如神的内功!</h1> <h3>原创于2017年7月5日</h3><div>图片选自网络公开信息</div><div>仅为个人浅见,欢迎拍砖!</div><div>会不断推出评论,愿意讨论和阅读可关注</div><div><br></div><div>作者介绍:娟子,曾用笔名伊人。</div><div>自由撰稿人。中山大学哲学博士,著有散文专著【魅力女人】,撰写过多部中篇小说,曾于1996年获得全国散文比赛类第一名,获奖散文【不谢的康乃馨】。</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