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爱

毕老师

<h3>学会&quot;爱&quot;</h3><h3>兜兜老师有感</h3><h3>爱,是人类伟大的话题,具有永恒的力量!爱,是世间所有温暖的缘分,所有的感恩,在目光交汇的那一刻,抵得上万千的暖。一个孩子的成长经历了父母家庭之爱,师长之爱,伙伴友情之爱,这些美好的遇见,丰盈了文字,装点了孩子人生的色彩;美好的爱,唯美了生命的诗行,是时光赠与的纯美,于灵魂之处盛开最美的花朵,芬芳了生命的一程。</h3><h3>罗恩老师和克拉克学校里的故事,让我们备受启发,在抱怨体制、抱怨学校、抱怨老师的时间里,究竟有多少家长能深纠出教育的绝大多数责任在于为人父母的自己,要知道,孩子最初的老师可是家长们!</h3><h3>让我们来看看,孩子从我们的家长那里获得了哪些&quot;真爱&quot;。</h3><h3>1特殊待遇。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独生",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有很多人贴合体会让他像"小皇帝"一样;</h3><h3>2生活懒散包办代替。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要怎样就怎样,睡懒觉,不吃饭,白天游游荡荡,晚上看电视到深夜等。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在写下这篇文章的今天早餐餐馆里,我就遇到了一对年轻的父母在喂5岁大的儿子吃粥,餐桌上摆着手机正在播放动画片,母亲端着饭餐一勺一勺接力,父亲讨好一般的询问了孩子动画片的主角是谁,儿子无动于衷晃动着小腿,没有半句回应。由于家长的溺爱,三四岁的孩子还要喂饭,还不会穿衣,五六岁的孩子还不做任何家务事,不懂得劳动的愉快和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责任,这样包办下去,必然失去一个勤劳、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干、上进的孩子。这决不是耸人听闻。</h3><h3>3祈求央告。边哄边求孩子吃饭睡觉,答应给孩子讲3个故事才把饭吃完。孩子的状态呢?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态,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养不出责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丧失殆尽;家长这样可能会抑制孩子的"独立行为",而没有独特行为的人,怎么会有创造性呢?</h3><h3>4大惊小怪,剥夺独立。多次遇到这样的情况,孩子手指被蚊虫叮咬,母亲忧心忡忡跑去对老师说,&quot;老师我认真地跟您说个事情,孩子手被蚊子咬了,有点儿疼,不能做作业的话您能不能不让她写..&quot;</h3><h3>娇惯做法的父母,让孩子打下了懦弱的烙印;为了绝对安全,父母不让孩子走出家门,也不许他和别的小朋友玩。更有甚者,有的孩子成了"小尾巴",时刻不能离开父母或老人一步,搂抱着睡,偎依着坐,驮在背上走;含在嘴里怕融化,吐出来怕飞走。孩子从此变得胆小无能,丧失自信;</h3><h3>5害怕哭闹,当面袒护。由于从小迁就孩子,孩子在不顺心时以哭闹、睡地、不吃饭来要挟父母。溺爱的父母就只好哄骗,投降,依从,迁就。害怕孩子哭闹的父母是无能的父母;打骂爸妈的孩子会变成无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无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种子。有时爸爸管孩子,妈妈护着:"不要太严了,他还小呢。"有的父母教孩子,奶奶会站出来说话:"你们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会好;你们小的时候,还远远没有他好呢!"这样的孩子当然是"教不了"啦!因为他全无是非观念,而且时时有"保护伞"和"避难所",其后果不仅孩子性格扭曲,有时还会造成家庭不睦。</h3><h3>好的家庭教育,好的家长是孩子未来的建设者,支持者,是点燃孩子生活激情传递能量的火把,反之则是社会问题的制造者,孩子未来的断送者。</h3><h3>喜剧演员戴维·布瑞纳出身于一个贫穷但很和睦的家庭。在中学毕业时,他得到了一份难忘的礼物。 &quot;我的很多同学得到了新装,有些富家子弟甚至得到了新的轿车。&quot;他回忆说,&quot;当我跑回家,问父亲我可以得到什么礼物时,父亲的手伸进上衣口袋,取出一样东西,轻轻地放到我手上一枚硬币! 父亲对我说:&quot;用这枚硬币买一张报纸,一点不漏地读一遍,然后翻到分类广告栏,自己找一个工作。到这个世界去闯一闯,它现在已经属于你了。&quot; &quot;我一直以为这是父亲同我开的一个天大的玩笑。几年后,我去部队服役,当我坐在散兵坑道认真回首我的家庭和我的生活时,我才认识到父亲给了我一种什么样的礼物。我的那些朋友得到的只不过是轿车或者新装,但是父亲给予我的却是整个世界。这是我得到的最好的礼物。&quot;</h3><h3>我们送给孩子的礼物应该是有助于他开启世界之门的钥匙,而不是笼子中的食物。 </h3><h3>我国传统的家庭教育十分重视教育方法。鲁迅先生曾指出:&quot;倘有人作一历史,将中国历来教育儿童的方法,用书作一个明确的记录,给人明白我们的古人以至我们,是怎样的被熏陶下来的,则其功德,当不在禹下。&quot;我们可以举一些例子。例如,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说:&quot;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quot;这里提出了&quot;慈而有度,严而有格&quot;的教育原则与方法。蔡衍晃说:&quot;更可恨者,凡子有过,母辄蔽之,父不得而知也。业已知之,则又曲为之解,此慈母之所以多败子也。&quot;这里指出父母对子女教育的不一致,会导致家庭教育的失败,家中就会出败子。</h3><h3>张弛,是剑桥大学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中国籍博士生,年仅22岁。他的成长和培养,是普通人可望且可及的。他的父亲张明山谈到对儿子的家庭教育时,一连说了几个&quot;要&quot;和&quot;不要&quot;:&quot;在学习之前,一定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求知欲,一定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克服困难的能力,不要把孩子推给学校就不管了。要配合培养,不要让孩子一味依赖父母的指导,不要打击孩子的信心。&quot;因此。他在实践中注重了以下几点:一是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二是孩子学习情感的培养;三是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及爱心的培养;四是独立意识的培养;五是与孩子平等沟通、&quot;面与面&quot;的交流;六是对孩子实行积极暗示;七是适时适度夸奖和欣赏孩子,八是培养自信;培养孩子劳动意识、吃苦精神、刻苦学习;九是培养和提高综合素质;十是家校实施教育一致。该家庭的实践经验和结果证明了美国哈佛大学心理系教授丹尼尔戈尔曼的一句话&quot;人的成功,智商指数只占20%,而情商等因素占80%&quot;。</h3><h3>一枚硬币有两面,正面和背面。作为家长,绝不仅仅只有这两面,不能仅仅以为了孩子好的名义去破坏孩子的心理成长,也不能仅仅因为溺爱而让孩子持宠而娇缺乏责任感。溺爱骄纵,则&quot;贻祸邦家&quot;。学会正确的爱,成就一个孩子,一个家庭,乃至一个民族。</h3><h3>生命的美好,就在于不经意间收获的点滴感动,爱的教育,是播种希望的种子,成长记忆的花瓣,那些曾经一同守候的亲子岁月,陪伴你我演绎柔情缱倦的魅力时光,满怀期待,随生命的旋律波动心灵的琴弦,如果爱能伴着岁月轮回,流淌在心脉之间,希望随缘随喜的展望,永远为孩子的生命储存正能量,让我们学会正确爱孩子,让父母之爱家庭之爱,师友之爱都沉淀在每一个孩子的生命中,轻盈过往,世代生香。</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