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师魂,守护学生

Nancy

<h3> 2017年7月4日,我们有幸聆听了中科大沈教授的讲座,讲座题为《守护师魂,关爱自我心灵健康》,沈教授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讲解让我们受益匪浅。</h3><h3>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h3><h3>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塑造新一代灵魂,传播人类优秀文化的崇高任务。教师的职业特点,教师的社会地位决定了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心理健康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h3><h3> 教师心理健康与否,并不仅仅是教师自己的事,而是关系到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h3><h3> 正如沈教授分析的那样,经常有媒体报道,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言语过激、情绪反常、行为过当的情况,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甚至有的发展成为“恶性事件”,在社会上造成了很坏的影响。这些行为使人们不禁要问:这是老师做的事吗?</h3><div> 究其原因,除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观念方面的问题之外,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是产生这些现象的重要原因。据WHO估计,世界上20%-30%的人有不同程度的行为异常。而我国一个进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课题组2000年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有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 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 16.56%的教师存在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经构成心理疾病。</div><div> 从调查数据来看,教师的强迫症状、人际敏感、忧郁化以及偏执倾向都比一般人群高,具体表现为一些教师有时无法控制自己的想法、与人交往不自在、容易猜疑等。从性别来看,女教师的焦虑倾向高于男教师,而男教师的职业稳定性低于女教师。从年龄来看,中老年教师的强迫症状和躯体化倾向比较明显,而青年教师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人际敏感、偏执等方面。</div><div> 我们面对的是千差万别、千变万化的学生,日复一日做的是紧张、劳累的工作,面对激烈的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和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教育教学中的一些情绪问题是可以理解的,但却决不可以接受。我们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我们极易产生心理问题,同时又不允许我们有心理问题,影响那些正处于发展中的学生。</div><div> 我相信,教师的身心健康是需要从各个方面来合力维护的,教师要从自身出发,用自身的健康师魂来守护学生,同学生共发展,共进步。</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