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郎

金石

<h1>   01金家大院</h1><h1> 这就是著名的金家大院,是我梦寐以求,魂牵梦绕,心驰神往的金家大院。她座落在陕西省商州市一个偏僻的小山庄---夜村镇,我的父亲就出生在这个小院子里。我的爷爷奶奶凭借着一副醪糟担子,供养了四个书生。我的大伯是西安黄埔军校学员,在巫溪的一次作战中再也没有回来,留下了怀有身孕的大妈孤身一人。我的父亲排行老二,出生于1926年6月,18岁毕业于西安师范学院,是陕南一代有名的教书先生,是家里唯一的顶梁柱。我的三叔是商州西郊中学校长,2005年病逝,我的四叔在省运输公司工作,2016年因病去世,这些照片就是四叔去世我回夜村奔丧时照的。</h1> <h1>   02逃难之路</h1><h1> 1961年夏季的一天,夜村这个古老小镇显得格外平静。突然,从西南方向深山升起一股黑压压的乌云,一阵阴森恐怖的邪风过后,刹那间阴云密布,电闪雷鸣,暴雨如注,一场暴雨夹杂着鸡蛋大的冰雹袭击了整个陕南山区。时值国家三年困难时期,一场冰雹过后整个商洛地区颗粒无收。于是树皮,树叶,都成了难得一求的食物,饿死的人一层,可以说饿殍遍野。为了活下去,1962年2月我的父亲被迫辞职带着我四个哥哥,一个姐姐挑着一副逃难的担子,(还把一个最小的姐姐寄养在姨妈家),开始了逃荒之路。当时我的四哥才刚刚一岁。一路上走走停停,风餐露宿,一边打听一边走,历经七天七夜翻山越岭来到了渭北平原,来到一个叫孝义镇的地方,天色已晚,夜幕降临,由于住不起店,就在村外桃树林里寄宿。父亲在小镇讨得一份凉粉为最小的四哥充饥,饿得头昏眼花的二哥也要吃,历经了艰辛和劳累的爸爸不耐烦的打了二哥一个巴掌,性情爆烈的二哥趁着天黑跑了,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上哪去找啊!妈妈看着行李和年幼的哥哥姐姐,爸爸带上大哥外出找人,直到第二天早上二哥找到了,在一棵桃树下蜷成一团,他病了,病的很重,他得的是一种叫打摆子的病(学名叫伤寒),这种病冷起来即便是三伏天也要盖上几床被子仍然冻得瑟瑟发抖。一家人以泪洗面,相拥而泣。</h1><h1> 03投亲靠友</h1><h1> 几经打听离孝义镇十几里的老庄村找到了远方的老亲。一家七口寄宿在亲戚家,在极其困难的年代一家七口,老的老,小的小,病的病,住在亲戚家将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为了减轻亲戚家的负担,经亲戚介绍爸爸为生产队计公分等做一些记账工作,哥哥为生产队放猪,这样一来总算有了着落。无论怎么说,这么多人住在亲戚家不是长远之计,经向生产队申请总算落了户口,为了不影响亲戚家生活,为亲戚减轻负担几经协商,租住一家老户人家的房子,作为过度。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大雨倾盆,暴雨如注,顷刻间雨水漫进了屋子,土坯筑建的山墙突然松动,在爸爸的喊声中,一家人刚刚跑出家门,山墙瞬间轰然倒塌,家里仅有的生活用具荡然无存,雨水中一家人抱成一团,失声痛哭。在好心人的帮助下,重新又租用本村一大户人家磨房安家,这样总算有了自己的家。</h1><h1> 04另立门户<br> 然而,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我的兄弟姐妹们并没有被这个群体接纳,有些德性偏低的人看不惯从南山来的这一家穷苦人家,并扣上了“南山狼”的帽子,怂恿孩子们千方百计刁难,从此哥哥姐姐们过上了被歧视,被欺负的凄惨生活。哥哥姐姐们出门远远就能听到“南山狼”,不要和“南山狼”玩的叫骂声。大哥在放猪回来的路上被群殴,他们用赶猪的鞭子打得大哥遍体鳞伤,回到家里从未受过委屈的大哥抱头痛哭,二哥三哥在放学的路上被说成“南山狼”被欺负辱骂,姐姐外出被孤立,出去割草孤立无援,一个人给生产队割草,沉重的草笼压得落下病根。更有甚者,伙同同伴上到我家租住磨房屋顶,登翻油瓶,向锅搓灰撒尿,善良的妈妈不知所措抱头痛哭。常常也有好心人出来打抱不平,这样的日子不知道过了多久,不就是穷吗?</h1> <h1>  05苦难中降生</h1><h1> 就在那个极其艰苦的年代,妈妈怀了我,临产时我家买的生产队两间半猪场房还没落定,四面透风屋顶还没挂椽,由于生孩子不能在别人家这是农村的规矩,否则会给主人带来灾祸。在姨夫(远方老亲)帮助下,用玉米杆临时围起了产房,用瓜蔓铺了产床,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我出生了,瓜蔓上出生一定是个瓜蛋,差一点给我起名“瓜娃”,妈妈说:“命大啊,能活下来,也没有落下什么病”。这张“全家福”是南山大伯家儿子(树哥)来看望我们时拍下的,妈妈怀里抱的襁褓中的瓜娃就是我。这哪里是全家福啊,应该是63年冬天吧,看看姐姐豆蔻年华,穿的一双鞋,两只颜色迥然不同,前面张着大嘴,脚趾头清晰可见,一家八口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姐姐唯一穿过的一件新衣服,就是四叔因公出差时给姐姐买的一件花布衫,她一直珍藏到结婚都舍不得放弃。我虽然没有当时的记忆,看着这样的照片我不止一次的落泪。这样受欺负,受歧视的日子不知道过了多久,我也不知道他们是怎样走过来的,真是不堪回首。<br>  又有谁知道这家历尽苦难的家庭最艰难的日子才刚刚开始,没吃没穿才是一家人真正的拦路虎,哥哥们饿得抬不起头来,两眼直冒金星,饿的不成就拿起翁里的水瓢,咕咚咕咚喝上一肚子凉水来充饥。吃了上顿没下顿,为了活下去只有向邻居们去借,家里唯一的家当就是一个白瓷碗,哥哥们由于碍于面子推来推去谁都不愿意去借,只有年幼的四哥不知道丢人挨家挨户去借面。由于借的太多,爸爸用一个本子把借的面都记下来,等来年麦子成熟磨了面再还给人家,为了不至于借重,基本上是挨家挨户,从东头开始一直借到西头。常有好心人家会想办法把面压实尽量给的多一点。每年新麦下来,第一件事就是把生产队分得的麦子磨面还帐,还账还是由四哥去还,为了增加信誉度,还帐的碗不能变人也没有变,而且要压实确保足额还上。这一还基本上一年的粮食就还完了。又开始从西头向东头借。姐姐常去池塘边洗衣服,常有好心人悄悄从家里拿来馍馍给姐姐吃,姐姐根本就不能吃,赶快拿回家交给妈妈来分配。直到母亲去世时她还念叨着那些曾经帮助过我们的好心人。当时村上常有驻村干部,驻村干部的吃饭是轮流管饭的,吃完饭,驻村干部会把这顿饭的饭钱和粮票放在桌子上,其实这些钱和粮票远远够我们一家人拾几天的生活费。碍于面子,也免不了推辞一番,但实际上一直盼着能给驻村干部管饭换来一点收获。有一次,一名公社领导来家吃饭,看看我家炕上的被子,立马督促村干部给我家做两床被子送来,因为我家的被子是从南山逃难时带出来的一床被子,已破烂不堪,一家八口人一床被子,被子已经被拽的窟里窟窿。其实我们特别盼望冬天的降临,到不是我们不怕冷而是到了冬天,冰天雪地,常有人家养的猪被冻死,一般都会扔在水渠的冰面上,到了晚上天黑,爸爸就会悄悄把猪用筐子领回家,拨皮取了内脏用来充饥。一锅水烧开,猪肉在锅里冒着香气,一家人围在锅旁,眼睛只看着锅里的猪肉,哥哥一直往锅底下搭柴禾,盼望着火再大一点能早点吃上猪肉。这一刻是我们一家最幸福最快乐的时刻。为了活下去,我们吃过树皮,吃过生产队的饲料,吃过榆钱,野菜。<br>   06乞讨之路</h1><h1> 这样的日子不知道过了多久,就是在这样极其艰苦的情况下,我的弟弟妹妹相递来到这个世界,他们的到来给这个苦难的家庭增添了更大的变数。终于有一天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妈妈带上我和妹妹,抱着弟弟走上了艰难的乞讨之路。哥哥们嫌丢人不愿意去,为了不被饿死,又怕回来再也看不到自己的孩子,妈妈带上我和妹妹抱着弟弟天不亮就出发,天黑再进村为的是不让村里人看到笑话(当时要饭是给村子里丢脸的事),可又有谁有办法会去要饭?所以要饭时尽量走的远一些,偏僻一点,为的是怕碰见熟人。要饭是十分辛苦的事情,首先要看看对方是否是富户,因为太穷的可能拿不出来,同时也要看看这家是否有狗,人们都知道狗是个嫌贫爱富的家伙,看到穿的比较烂一点就追着咬。我是要饭的急先锋,妹妹走中间,妈妈报着弟弟断后。一碗,一棍,一筐是我们的三大宝,一天走几十里路,有时也有空手而归。有一次,我观察了一家富户,家里没有狗,主人在院子干家务,我先把妈妈让了进去,因为妈妈会说,这刚好是我的弱项。突然,妈妈抱着弟弟扭头就往外跑,我和妹妹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主人紧随其后而来,两个人一脸的惊慌,我和妹妹不知所措,追到门外很远的地方主人和妈妈走到了一起,两个人一边抹泪一边拉扯,主人硬是把妈妈拉了回来,从她们的交谈中,我才知道这家主人是我们家的一个远方亲戚。这天我们在亲戚家吃了一顿饱饭,回到家已经很晚了,哥哥们还等我们要的饭吃呢。<br>  乞讨的路上遇上熟人是一件比较尴尬的事,遇上大黄狗确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有一次,去一家富户要饭,按照我的观察是没有狗的,当刚刚进入这家院子,一条大黄狗从后院闪电般窜了出来,直向我扑来,我一时不知所措,扭头就跑,主人大声吆喝止住了狗的进攻,妈妈这时已经站在我和大黄狗中间。在主人的呵斥下,大黄狗有所收敛,但丝毫没有退却的意思,现在想起来仍然心有余悸。如果没有妈妈及时的隔挡,我和妹妹可能就会被咬成重伤乃至残疾。其实,大部分狗是不咬人的,只是表明身份和职责,吓唬吓唬,有些狗有时候追着你能叫几里地,但从不下口,最厉害的狗是那种一声不吭,从后面突然袭击的那种狗。在一次乞讨的路上,一只黑狗狂吠着朝我扑来,我在躲避时重重地摔在地上,两个关节刺在石子路上,腿上被擦去一大块皮,碳渣深深地嵌在肉里,鲜血象出汗一样渗了出来,那个借了一辈子面的白瓷碗摔成了几瓣,由于这个碗是借了全村人面的量器,还要给邻居们还面用,后来爸爸花了好长时间又把这个碗粘在了一体。<br> 我长这么大从没见过爷爷奶奶,小时候,看着别人的孩子有爷爷奶奶万般呵护,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羡慕和难过。听大人们说爷爷来过山外,回去不久就病到了,再也没有起来,我想可能与看到我们家的处境有关吧。</h1> <h1>   07成家之痛</h1><h1> “人穷志不穷”,“做人要知道报恩,绝不是报仇”,这都是妈妈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其实父母教育我们最多的就是做人要善良,在爸妈的教育下,南山郎个个优秀出色,我的哥哥姐姐都很懂事,个个勤快能干,不畏艰辛,勇挑重担,为人忠厚,乐于助人。这些美德正是我们金家的祖训家风,也正是金家兴旺发达之秘诀。很快我的大哥就挑起了全家生活重担,为父亲分忧解难,二哥聪明能干,被县造纸厂招工,一直干到车间主任头衔。三哥也应征入伍,成为一名人民解放军战士。四哥和我还有弟弟妹妹都上了学 ,不过由于家庭困难学费都是政府免费的。 <br>  然而,困难接踵而来,大哥,二哥,都已到了结婚的年龄,这对于一个一贫如洗的家庭来说是一件比登天还难的事。为了获得一点彩礼,先把本应年小的姐姐出嫁。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大姐出嫁了,没有爱情,没有嫁妆,没有送行的车队,孤身一人离开了这个家,婚礼举行的十分简单。结婚那天爸爸犯病了,拉着接亲的马车大闹了一翻,心中的痛苦只有他自己知道有多么难过,要不又谁会在自己女儿的婚礼上大闹。好在姐夫是一个厚道老实能干的好人,姐姐才没有受太多的苦。姐姐的出嫁并没有给这个家庭带来太大的改变,大哥的婚姻仍然无法解决,无奈做了上门女婿,二哥看着家里的现状,娶妻成家十分渺茫,也同大哥一样走进了别人的家庭。对于父母亲来说,在极其艰难的日子里就是吃糠咽菜也没有落下一个孩子,可就在这一年里三个孩子相继离开了这个家,这无异于割自己身上的肉,这对于一个母亲来说是多么的残忍。这个冬天特别漫长,妈妈整整哭了一个冬天,眼泪流干了,声音哭哑了,眼睛几近失明。1975年冬天,参军八年的三哥退伍了,回到家里背包都没有打开,看着家里的状况和已到婚龄的四弟,二话没说在别人介绍下也和前面两个哥哥一样做了上门女婿。出门时说了一句话,“我在外时间长,我出去,让弟弟留下”。可以看出,哥哥们一个个几乎都有一个愿望,那就是我走,给爸爸妈妈减轻负担,给弟弟妹妹留下更好的空间。他们走的是那么悲凉,走的是那么的义无反顾,那么的令人敬佩,把个人的一切都献给了家,从未考虑过自己的得失。<br>  </h1> <h1>   08父亲病故</h1><h1> 哥哥姐姐们出家并没有逃避对这个家庭的责任,反而责任更大了。除了管理好自己的家,他们并没有忘记这个养育了他们的那个穷窝窝,并没有忘记生他养他的双亲和年幼的弟弟妹妹,反而更加关心更加爱护这个家。在哥哥姐姐们的关心帮助下,这个家神奇般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1983年10月我应征入伍来到了祖国的大西北成为一名人民解放军战士,走的那一天哥哥姐姐们都来了,家里就像过节一样热闹,送行的邻里们刚走,大家围着妈妈坐在一起一谈就是一个通宵。那种空前的热烈,那种其乐融融,那种久违了的团结,那种欢乐的笑声充满了整个院落充满了我的心田。第二天早上,当我离家的那一刻气氛发生了变化,妈妈送我到水井旁,她什么也说不出来,只是手一直向前挥,我知道她让我大胆的走,不要牵挂家里。在我回头的那一刻,看到爸爸抹着泪向回走,他进门的背影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中。 <br>  1985年冬天,一封“父病故速归”的加急电报一下子把我的心从青藏高原提到了渭北平原,我日夜兼程回到家,已是父亲去世的第三天了。看着躺在棺木中一动不动的父亲,我的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哗啦啦地往下掉。这位经历了千辛万苦,操劳了一辈子的教书先生,走完了他的人生历程,享年59岁。说他是书生其实也不完全正确,由于生活的历练他早已经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模范丈夫,一位能工巧匠。除了洗碗做饭下地劳作,他织布纺线编制毛衣样样都会,一手响当当的木匠活,给家里添置的桌椅板凳柜箱农具令邻里们好声赞叹,一个丢弃的榆木疙瘩,在他的手中就可以变成一把精美的二胡,手指慢慢的调拨就能发出美妙的音乐。这一生他养育了9个儿女,从南山一路走来,走过了无数的沟沟坎坎,战胜过无数的艰难险阻,今天,日子刚刚有了一点气色,他却撒手人寰,可以说他是累了,累的再也起不来了,应该好好歇歇了。听家里人说,父亲是给一家南山里搬来的可怜人帮忙盖房时突发心肌梗塞病故的。父亲出殡那天,哀乐低沉,街道两旁人山人海,全村的男女老少都来为这位德高望重,有口皆碑的南山郎送行。在父亲安葬当天,家里养了多年的大白狗不吃不喝,绝食而亡。<br>   09痛失母爱</h1><h1> 父亲的病故把所有的重担都放在了母亲柔弱的肩上,给这个家庭增添了更大的变数,这位杨门女将16岁走进金家大院,承担了金家所有的一切,风风雨雨一路走来,洋洋洒洒,从不知道疲倦和辛苦,她遵循一个信条,那就是:“再穷不过要饭,不死终会出头”。即便在乞讨的路上要到一个馍馍她都要分给我们,她像一头不知疲倦的老黄牛,一双三寸金莲从未被困难所困。1984年穷其所有为四哥娶妻结婚,这是南山郎取回的第一个媳妇,还有年幼在读的弟弟妹妹,妈妈最牵挂的是我和弟弟的婚姻大事,因为她害怕我们和几个哥哥一样离开她,她说“只要我还活着,再不会让一个孩子离开”。妈妈的承诺后来一一兑现。妈妈一生含辛茹苦,生活拮据,从未得病。在妈妈病重临终前夕,我特意回家一趟,进门的那一刻她没有认出我是谁,我陪她住了一个晚上,后来我特意回南山老家一趟,拍了许多金家大院的照片,把金家大院的亲人们照片给她看,她可以叫上名字,讲一段故事。看着金家大院的牛槽,磨扇,门前的石头,看着院子里的核桃树,梧桐树似乎又回到了妯娌们情同手足的年代。2012年农历4月18日,妈妈走完了自己艰辛的人生历程,享年88岁。她是坐在椅子上安详地离开这个世界的,这个一生不畏艰难困苦,从未向困难低头的杨门女将,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离开了这个世界。送葬当天,二哥写了篇长达数页的祭文,叙述了母亲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她的音容与山河共存,她的笑貌与日月同辉。全村465户人家,家家送来祭品以示悼念,甚至有邻村和外地慕名而来的人送行,这样的场面作为一名普通家庭妇女十分罕见。</h1> <h1>  10不速之客</h1><h1> 1999年8月30日,夜村镇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似乎他对这里的一切都十分熟悉,径直走进了金家大院,他说的有名有姓,有凭有据,说话间他从包里拿出一封书信,这封信看上去十分陈旧,经过三叔的再三确认才知道,这是大伯的一封亲笔。<br>  原来,大伯巫溪一战失利,为了不连累金家大院所有的亲人(当时大伯的身份可不一般),为了保全金家大院不受连累,他舍去了一切,他并没有回家,抛下怀有身孕的妻子,独自一人向相反的方向离去,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毅力。他隐姓埋名,隐居湖北深山,为了生存就在当地成了家,并生有一儿一女,来者正是大伯在湖北的儿子。大伯为人正直,有文化,工作能力强,不久就在生产队当上了领导。在一次上级部门领导下基层检查工作中,被当年的一名干部(他的下属)认出举报,几经折磨,入狱身亡。被捕前发现情况不妙,留下这封亲笔。在老家的亲人们打开这封大伯的亲笔时,已经是大伯和我们阴阳相隔整整30多年了。在书信打开的那一刻,金家大院老老少少哭作一团。<br> 哭的最伤心的是我的哥哥金瑞华(小名树),这个和父亲从未谋面,从未有过父爱的苦孩子,一生和母亲相依为命,盼星星盼月亮,盼到自己两鬓白发,盼来的却是父亲一封走了几十年迟到的绝笔信。凭他的能力和才干竟能成就一番事业,但他一生没有享受到父爱缺受尽了牵连,入党提升与他无关,最后只在政府部门做了一名锅炉工了此一生。2004年1月23农历正月初二病魔夺去了他的生命,享年只有67岁。这样的遗憾和不幸用什么能够补偿?其实在这里最遗憾的是我的大妈王媅娥,这位出身名门的贞洁烈女,并不像她名字一样享受安乐,她新婚不久就和大伯天各一方,受尽了磨难恓惶,和儿子相依为命,她坚守妇道一心教育儿子,抚养儿孙,而这封迟到的书信并没有等到他真正的主人,这封整整走了30多年的绝笔打开的那一刻,大妈已经离开这个世界整整七年了。1992年10月28日,她走完了自己艰辛的一生,享年76岁。她没有看到丈夫只言片语,也没有机会向丈夫诉说自己的儿女情长,丈夫也永远没有聆听的机会。这期间的爱恨情愁将永远尘封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远成为千古之谜,千古之遗憾!也许这其中还隐藏着惊天秘密,传颂着凄美的爱情故事。<br>  在我的记忆中,父亲一直牵挂着在外的哥哥,每逢从台湾回来的国民党老兵,父亲都要打听一番,不忘捎一封书信,附上照片,甚至在相关的电台,栏目发放寻人信息。但遗憾的是直到父亲离开这个世界的那一刻也没有哥哥丝毫的消息。在给父亲的一次祭日烧纸中,我默默地祈祷,告知了父亲大伯的消息,以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当天我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父亲泪流满面,泣不成声。<br>  在我的记忆中,爸妈谈论最多的就是,父辈们相敬如宾,关爱有佳,尊老爱幼优良家风,从未发生过争吵打架的事情,即便在极其艰苦的年代也相敬如宾,情同手足,从未发生过口角。妯娌们之间更是亲如姐妹,不分你我,相互扶持。现在每次我回到老家,就会被亲人们的热情所包围,弟兄们的热情,姐妹们的关心都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显得是那么的亲切,无拘无束,这正是金家家风遗训传承的充分体现。</h1> <h1>   11族规家训</h1><h1> 我佩服父亲一担子挑的担当,我敬重爸爸勇闯天涯的勇气,我佩服妈妈“再穷不过要饭,不死终会出头” 的顽强,我敬重妈妈在面对大黄狗护子的那奋不顾身的一挡,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大伯舍弃自己保全一族,一人走天涯的担当。正是这许许多多的善良,担当,勇气和顽强,不屈不挠勇往直前迎难而上的奋斗精神,荟聚成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凝聚成金家大院的生生不息精神传承。我崇拜金家大院是因为从这里走出的每一位英雄儿女光宗耀祖,我朝圣金家大院在于金家祖先留下的家风祖训,父辈们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得到了丰富和发扬光大,凝聚了一代又一代金家人走天涯,闯天下的勇气和担当。</h1> <h1>  我每次回到商州老家,都有巨大的收获。一群初出茅庐的孩子,几乎都叫不上名字,甚至于搞错了辈分,弄出了笑话。但个个都是少年才俊,语出惊人,事业大成,雄心不已,孝敬长辈,团结和谐,和他们在一体仿佛置身于欢乐的海洋。每当我走进金家大院,就有一种强烈的磁场吸引着我,每一次的相聚就像一个盛大的群英会。站在丹江河畔,看着滚滚东去的河水,我思绪万千,心潮澎湃。</h1> <h1>   12寻根问祖</h1><h1> 我以金姓为耀,以金姓为荣。金姓最早源于上古时的少昊帝。相传少昊是上古五帝之一,是黄帝的己姓子孙,少昊死后被尊为西方大帝;按照古人的五行学说,西方属金,所以少昊又有金天氏的称号。他的后裔就以金为姓,称金氏。金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六十位的大姓。堂号,丽泽堂,郡望,彭城郡,京兆。主要分布在山东,江苏,福建,陕西,甘肃等地。金氏家训:孝德仁耻,礼智亲真。为子尊老,循日必孝。商贾行诚,交友则信。宗亲互助,同门相扶……。历史上的名人举不胜举,金圣华,金农,金日䃅等都是名声显赫的大家圣贤。世界金氏宗亲联合总会,原名“世界金氏宗亲联合会”,2007年8月5日在中国云南文山州召开第一届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世界金氏宗亲联合会章程》。其宗旨是追宗溯源,弘扬祖德,总部设在福州。</h1> <h1>  作为金家的子孙后裔,我绝不辜负金家的血统基因,绝不流失金家的祖训家规,在我的退休之年,我将有望寻根问祖,以告慰我的列祖列宗,鼓舞我晚辈成就大业,成就金家兴旺发达,金家的每一位子孙,都应该秉承这一理念,确保我金家大院生生不息,人才辈出。<br>  部分照片由金晓明提供</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