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入门

传刚

<h3>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理念的转变,太极拳成为受众最广泛的文化体育项目和健身方式,太极拳“有百利而无一害”,它既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集成载体,又是当代中国的代表性元素符号,更是为人们喜闻乐见、身心践行的普惠福祉。<br></h3><div></div><div><br></div><div> 然而,“学拳容易练好难”,“太极十年不出门”,“练拳者众,学成者如凤毛麟角”,太极拳好学难练也是不争的事实。要想避免练而无功、半途而废、事倍功半,而少走弯路,达到学练太极拳的最佳境界,或学有所成、窥悟堂奥,练出点眉目来,收到强身健体、愉悦身心、修身养性、延年益寿等最基本的效果,需要从下面四个方面入手。</div><div> 一、要过好基本功关</div><div> 学练太极拳不分年龄、性别、不择体质强弱,不局场地、时间,“拳打卧牛之地”,随时、随地、随人,皆可习练,我运动,我即快乐。然而,要取得良好的健身效果,既悦人又悦己,进而修炼身心,技击防身,竞技取胜,则非过好身体关不可。公园里晨练的男女老幼,架高架低,自得其乐,无可厚非。太极操者,亦是一种运动方式,由此起步,如操练得法,进而也可能修成太极高手。但如欲登堂入室,进阶上档,练好练精,较技赛场,却必须从练好基本功开始。<br></div><div><br></div><div>基本功是否过关,是对太极拳习练者的第一个考验。基本功不过关,身体不听大脑指挥,练习多年,也只是肢体划道道,拿不起,放不下,高不成,低不就,甚至可能终生不得其门而入,正应着那句武谚“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div><div><br></div><div><br></div><div>基本功开始,每天坚持从压腿、耗腿、踢腿、溜腿、吊臂、抻筋拔骨开始,结合“太极内功”的体悟练习,逐渐克服和减弱自身的僵劲、拙劲,身躯和四肢百骸渐觉松沉灵活,基本能适应拳势的标准要求。</div><div></div><div><br></div><div>二要过好“毅力关”</div><div><br></div><div></div><div><br></div><div>基本功的练习是一个艰苦、枯燥、需要长期坚持的磨砺过程,尤其是初期的“抻筋拔骨”、“撕皮捋肉”的锻炼,可以说是一种“脱胎换骨”的煎熬,需要咬牙、流汗、掉皮掉肉的磨炼。这个阶段是对个人毅力的第一次考验,此时最重要的就是坚持。</div><div><br></div><div>许多人从最初的兴趣、新奇,到畏难而退,成为第一批被淘汰的半途而废者。但一旦突破最初的艰难,随着身体柔韧性的提高和肢体的开展,会伴随一种抻拔的愉悦和舒适感,过了这一关,一种适应能力和表现能力的提高以及获得初步成功的成就感会成为动力,推动你登上更高的阶梯。</div><div><br></div><div> 对个人毅力考验的第二种可能就是学拳过程中的反复和动摇。太极拳的修炼,内功、内劲的增长是呈螺旋式提升和发展的。按照运动生理学的规律和太极拳练习进阶的特点,可能会出现多次平台性的不适应甚至倒退,即有一段时期练拳会感觉很顺,过段时间又会觉得特别别扭,浑身滞涩,哪儿都不得劲,打起拳来索然无味,再加上老师的批评和拳友们的指指点点,极易产生畏难气馁情绪。</div><div><br></div><div>过不了这一关的,就有可能前功尽弃;挺过来的,就会进入第二个周期。最后经过几个周期的考验,坚持留下来的,极有可能就是不断进步,接近有成的那一批人了。</div><div><br></div><div>实践证明:没有抻筋拔骨、咬牙流汗,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寒暑不辍、披星戴月,迎朝阳初升,沐春风拂面的以苦为乐精神;没有撕皮捋肉、脱胎换骨、浴火重生的毅力和吃苦准备;没有不怕挫折、耐得住寂寞的坚守,是难以过关登高,进阶有成,领略登高望远,一览众山小的喜悦。</div><div> 三要过好“诱惑关”:<br></div><div> 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广大太极拳爱好者,面临着诸多的选择和吸引,丰富多元的社会文化使习拳者的心难以静下来,兴趣爱好极易发生分化和转移。许多习拳者练而无功、半途而废,就是因为不能抵挡这种浮躁和短视。这就需要习拳者具有自甘寂寞、平实稳定的心态,抵御各种诱惑和干扰。<br></div><div><br></div><div>为名图利,是习拳练武者的忌讳和羁绊,是影响习拳者进步的负担。心静体松是功力增长的前提,踏踏实实的践行体悟是习拳者的根本。</div><div><br></div><div>家庭、事业、爱情、生活的顺逆成败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也是造成练拳者辍学中断的客观原因。习拳者只有依靠对太极拳的坚定爱好和追求,才有可能成为学有所成的人。太极拳丰富的文化内涵正好可以成为平和心态,调整身心的灵丹妙药。</div><div><br></div><div>贪多猎奇式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也是影响习练进步的重要原因。现代科技信息进步发达,学拳的音像资料随手可得,学拳者如果这山望着那山高,见到什么学什么,最后是贪多嚼不烂,样样通,样样松。必须盯住一两种你最认可的流派拳种,选准明师,认定传承,精练、精研,才能逐步“由招熟”而渐悟“懂劲”,最后“阶及神明”。</div><div> 四要过好“理论关”:<br></div><div> 学拳习武如果只满足于师父教多少,就学多少,只停留在每天过几遍拳架套路,只求过得去,而不求甚解,你就永远止步在学拳的“初级阶段”。<br></div><div><br></div><div>学练太极拳,欲求打得好,打得精,不断进步,有所提高,把太极拳打得更有神韵和气质,必须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认真学习研究拳理、拳论、拳法,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必要的理论指导也是基本功的一个组成部分。不重视理论学习的傻练、莽练,只会造就只知匹夫之勇的“赳赳武夫”、粗浅之辈。</div><div><br></div><div>太极拳具有博大精深的精神、文化内涵,只学形而下的肢体动作,不可能全面理解和掌握其精奥。太极拳自产生发展400年来,前辈先贤为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拳经、拳论和练拳经验或实战技击的体会心得,这些都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精华的凝聚和总结。</div><div><br></div><div>如王宗岳的《太极拳论》,杨澄甫的《太极拳术十要》,陈鑫的《陈氏太极拳图说》等文献资料,是每个习拳者必读的经典,几百年来凡卓有成就的武术大家,都是文武兼修的成功范例。</div><div><br></div><div>所有有志于太极拳运动的爱好者,虽然不一定都期望成为武术大家,但至少应该成为一个懂理论、会实践有一定文化内涵的明白人。在此基础上,拜求名师,找对路子,调整习练的方式方法,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最佳效果。</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