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昨夜赶来杭州参加浙大的学科评审。一夜风雨。清晨走进浙大,却是朝霞漫天,咋一看,就像一艘巨轮在等待启航。 </h3> <h3> 浙江大学是父亲的母校。每次来到这里都有种亲切感。是啊,父亲的老家是我的祖籍,那么父亲的母校于我而言,该称作什么呢? </h3> <h3><h3>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老话用在浙大身上非常合适。</h3><h3>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按照苏联的高等教育模式,我国进行了一轮以拆分为特征的全国院校调整,许多学校都成了单领域的专科院校。于是,浙江大学的文理专业和师范都划出来成立浙江师范学院,后改称杭州大学;农科和医科分别划出来成立了浙江农学院和浙江医学院;而浙大则成为一个工科院校。</h3><h3> 四十年后,到了1998年,在全国高校恢复综合型办学的浪潮下,四兄弟又重新回归一家。在过去的四十年里,浙大固然日行八万,当年分家出去的三个兄弟也已非吴下阿蒙,都实力雄厚。所以可想而知,新浙大的体量之大,一跃而进入国内高校的第一梯队。 </h3> <h3> 这里是浙大的紫金港校区, 是十几年前开发的新校区。五千多亩地,所以虽是百年老校,却是一派新式建筑,并无半分传统色彩。而有着百年历史的老校区(现称“浙大玉泉校区”)则颇现衰败之像。</h3><h3> 除了大学合并,多校区也是近年高教领域的一道风景线。许多学校都有两三个,甚至五六个校区。东北人戏称“长春市在吉林大学里”就是因为其多校区的缘故。 </h3> <h3></h3> <h3> 如今国内的大学在精神上有些分裂。一边在力求国际化,巴不得瞬间就能脱胎换骨;另一边在大搞追溯,恨不得找到孔夫子来讲学的遗迹,能把自己学校的历史往前追个一两千年。浙大也追溯到1897年成立的求是书院,仅比交通大学(前身南洋公学)和天津大学(前身北洋公学)晚个一两年。 </h3> <h3> 学校刚刚庆祝完它的120周年诞辰,缤纷的落英似乎还在品味着那狂欢的夜晚。 </h3> <h3> 校区中央的启真湖上养着一群大鹅。每日也享受着国家教育经费的资助。不知在这么多年朗朗书声的熏陶下,是否也悟性大开,能拿个什么学位?比如,它能曲项向天歌,或者给个营销学位;它能红掌拨清波,给个体育学位? </h3> <h3></h3> <h3> 在竺可桢主政期间,浙大确实聚集着一批功勋卓著的科学家。我在复旦数学系读书时的校长和老师苏步青、陈建功、谷超豪等都是当年浙大西迁时的教师和学生。 </h3> <h3></h3> <h3></h3> <h3> 浙大合并后,在浙江境内已无竞争对手,一股独大。不像北京有清华北大,上海有复旦交大;一山两虎,从招生到就业,从国际排名到科研经费,总打得不可开交。所以浙大有着不可替代的地理优势,无论是当地的人才新锐,还是民营企业,都近水楼台找浙大。</h3> <h3> 浙大老校区背靠杭州植物园,走出校门便是绿荫森森,很是清爽。如今新校区的园林也设计得十分精致,身在校园也觉得情趣盎然。 </h3> <h3></h3> <h3></h3> <h3></h3> <h3> 学校主楼坐落在湖中的一个半岛上,蓝天白云配上半湖荷花,一洗尘俗,真不像一个理工科见长的大学啊!</h3> <h3></h3> <h3> 初夏时节,绿肥红瘦,唯有荷花依然风姿楚楚。绿荫里几栋红楼,这样的学校,年轻人可有意乎? </h3> <h3></h3> <h3></h3> <h3></h3> <h3>愿浙大培育的人才,也能像湖中盛开的荷花那样,出淤泥而不染……</h3> <h3></h3> <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