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font color="#167efb">出来混,欠账总是要还的。一篇文章欠了两年多,是时候该补写了。不过,两年半之后,回过头来看当年夏令营,又会有更深的认识。</font></h5><h3> </h3><h3>一、米菲之夏</h3><h3>当年的第一感觉是,在一个美丽的校园过了一个美好的夏天。</h3><h3>卫红博士是我同事的师姐,第一次见面的印象是,资深学霸外加金融圈专业人员范儿,一边有条不紊地回答家长的各种小白问题,一边不动声色地总结提炼思考传播。一经确认过眼神知道是自己人了,我也开始跟着叫师姐,因为卫博士确实是师姐范儿十足。</h3><h3> 女儿小学毕业那个夏天,老妈也要出去旅游,正好看到卫博士的夏令营信息,一下子就被吸引了,关键是我同事女儿头一年已经参加过一次,证明靠谱。于是几个小朋友就一起出发了。</h3><h3><br></h3><h3> </h3><h3><br></h3><h3> </h3> <h3>出发。</h3><h3>然而并没有依依惜别的镜头,娃麻溜托运完行李看到我们说~还没走啊?于是我们赶紧走了。</h3><h3><br></h3><h3>从此以后,她参加其他夏令营冬令营,出国读书啊,也就是自然而然挥一挥衣袖,从不上演伤离别的桥段,使得父母心里头宽慰了许多。</h3> <h3>自己列清单收拾。</h3> <h3>启动成为收拾行李高手的第一步。</h3> <h3>
小朋友们开始了远离父母的暑期生活,一群老母亲也开始了眼巴巴在家长群里面看照片找孩子背影的日子。
话说校园真是高端大气上档次,以下省略2000字,看图片!
<br></h3> <h3>孩子们每周可以选择一个不同的活动项目,我家孩子报名晚,没有选到马术课(这学校竟然养了60多匹马,真是难以想象的“豪”。不过一般一过寒假,马术的班就报满了),于是选了高尔夫和烹饪课。</h3><h3>不过她还是每天一有空(比如集合前的一点时间)偷偷趁老师不注意溜去马厩看马,没几天就跟饲养员混熟了,对于这一点她到现在都很得意。</h3> <h3>【米菲尔德】第一日。 </h3><h3>小同学忙于快乐校园生活,匆匆来电,微信语音只说了声~我六点就起床了~我喂了马~和同室友相处和谐~交了几个外国新朋友~要收手机了~~~</h3><h3>还好有老师们的图片直播,家长观察员的存在,让焦躁的家长心安下来。</h3><h3>转张维燕家长观察员的图文~谢谢</h3><h3>不知道英国的校园是不是都这么美,还是米菲尔德是英国最美的学校之一。没有比三层更高的建筑,建筑点缀在满眼青翠的绿地中。在北京,只有皇家园林和名寺古刹中才能见到的环抱不住的遮荫大树,在这里,一棵又一棵。餐厅窗明几净,窗外风景醉人。直饮水笼头恰当地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人就在风景中,你看到谁都觉得他(她)美。</h3><h3> 美景、美食中,有的孩子还是想家。米菲尔德非常了解这一点,他们的办法是,把孩子们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让孩子们尽快相识,而且没时间想家。即使这样,还是有孩子落泪。这样的孩子,只要被老师看到,老师一定会关心你,和你聊天,亲自带你打球。</h3><h3> 一个小朋友午餐时掉了一颗牙,老师不辞麻烦地带着去校医室。</h3><h3> 一个小朋友晚上想妈妈,哭醒三次,悄悄地注意到老师三次来查房。</h3><h3> 一个二年级的小女孩儿,已经是第二次来这里了,她有滋有味地用刀叉切着鱼排,我坐在对面,觉得她和她背后窗外满眼的绿,太美太幸福。禁不住问她,去年想家了吗?她说:想了。那今年就不想家了吧?还想。那今年为什么还来呢?是爸爸妈妈让你来的?是我自己要来的。那又为什么?这里好玩儿。这里有什么好玩儿?周三、周六可以去旅游。小女孩儿肯定没有说出好玩儿的全部。她让我有一点儿触动:尽管已经知道会想家,但孩子还是更渴望去“闯荡”。</h3><h3> 即使在小学部,男老师好像至少和女老师一样多。每一位老师对待孩子,温和、友好、平等、耐心,对待孩子的每一个小事、请求,都当成大事负责地解决。</h3><h3> 学校的规则意识非常强。老师会尽一切努力但不妥协地执行规则,他们会笑眯眯地耐心地坚持,只到你服从规则。 </h3><h3> 校长马克是个胖老头,他会开着电瓶车在校园里快乐地“游行”,毫无“权威”,真心可以用上小学写作文经常用的词“和蔼可亲”。</h3><h3> 品质。英国学校的有品质,第一天就初步体验到名不虚传。</h3> <h3>【米菲尔徳夏令营】第二日</h3><h3>据说娃们已进入玩得满地打滚模式,老师每早五点发照片,起个早床收照片让妈咪们一早都是正能量啊!奔跑吧,孩子!</h3> <h3>【米菲尔徳夏令营】第三日 欢腾的生活</h3><h3>今天出去玩(ಡωಡ)hiahiahia </h3><h3>激动的心情不必多说,还能领到零花钱,除了开心还是开心,除了问候家里的两只猫是否和平共处,全无思念之意啊!</h3> <h3>【米菲尔徳夏令营】第四日~今天有点想家</h3><h3><br></h3><h3>半夜视频的时候,小家伙开始喊~我想回家!并用视屏镜头带着麻麻去参观了各间宿舍和小朋友们,还有大家已经凌乱的大箱子内部~据说属于泄密行为……</h3><h3><br></h3> <h3>【米菲尔徳】第五日</h3><h3><br></h3><h3>娃约半夜四点起来视频。等到快五点老师发来照片才知道原来有化妆舞会,估计跳完直接睡了。每天依旧是各种户外活动,各种欢乐。另外,去马厩报到看来是某小朋友每天例行事务了!</h3> <h3>【米菲尔徳】第六日 </h3><h3>没有消息是最好的消息</h3><h3>学校还是非常有经验的~小朋友们这两天报怨每餐都一个样,于是小学部迎来烧烤活动,估计又是各种欢乐吧!前方传来的消息和图片越来越少,基于对小朋友的了解~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h3> <h3>
整个夏令营期间,卫博士一直向各位纠结的妈妈传递的理念是:孩子在这里很好,即使有问题也都能及时解决,你们的各种担心都是多余的。
现在想来,确实如此,然而当时能干的妈妈们,操心惯了的妈妈们可不会这样想。每天上午和晚上都沟通时间都是不断问各种问题,抒发各种担心。我自然也不例外,只是我家娃是一个超级自由散漫的人,从不主动汇报今天发生了什么事情,而且也懒得回答家里的各种问题,从来都是——“没啥事啊!”、“挺好的”之类的几个字就轻易把老妈给打发了。所有信息都是从同行的家长那儿打探而来,一开始真是郁闷纠结。后来习惯了干脆取消了半夜的通话,反正什么有效信息也接收不到,索性安心睡觉。
三周时间转瞬即过,据说告别之际,我家娃到处找夏校的校长,老师们合影,作依依不舍状。总结一下就是,刚去就闹腾着要提前回来的是她,每次看照片笑得最开心的是她,最后哭得最大声的也是她。
<br></h3> <h3>当年参加完夏令营的几个想法:</h3><h3>1、<b><font color="#ed2308">原来学校可以这么美好,上学可以这么有趣。在这样的校园呆过,一定是人生的美好回忆。</font></b></h3><h3>同事紧接着送孩子在米菲读了一年小学,十分佩服她的果断,然而我家孩子提前上学,正好小学毕业,让她读英国初中,年龄有点不够,准备略显不足。觉得有点遗憾,想想还是自己一向没有规划,如果能在这里读一段小学该有多好。</h3><h3><b><font color="#ed2308">2、要给孩子最好的教育。</font></b></h3><h3><b><font color="#010101">我爸爸看到这学校特别喜欢,激动地给我发信息,说作为父母,一定要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我自己也想了想,可能是自己读书学习一向都很顺利,老觉得学习是件很简单的事情,对孩子的教育没有很长远的规划。</font></b></h3><h3><b><font color="#010101">真的是参加完这个夏令营才开始逐渐系统思考和规划~</font></b></h3><h3><b><font color="#010101">什么样的教育最适合孩子?</font></b></h3><h3><b><font color="#010101">我们应该选择什么学习路线?</font></b></h3><h3><b><font color="#010101">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font></b></h3><h3><b><font color="#010101">……</font></b></h3><h3><br></h3> <h3>两年多之后,回头看英国夏令营,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分享给大家:</h3><h3><br></h3><h3><font color="#ed2308"><b>1、大道朝天,各走一边。只有曾经沧海,才有判断选择。</b></font></h3><h3>继英国夏令营之后,一发不可收拾,女儿又在之后的寒暑假先后去了日本冬令营,加拿大夏校,领略不同的文化和校园生活。如果没有第一次的走出去,可能不会有后面的续篇。我们总觉得孩子小,总想帮她们做选择,其实她们自己心里也有标准,也会反复比较利弊得失。</h3><h3>比如我女儿一直喜欢动漫,本来有点想去日本留学,日语从小也自学了,水准还不错。去过日本冬令营之后再也不提日本留学的事儿了。她觉得去日本短途旅行就可以了,不必长期停留。</h3><h3>每个家庭,家长、孩子关注的重点不一样,性格、特长不同,价值观有差异,作出的选择自然也不一样。没有正误之分,只有适配与否。</h3><h3><br></h3><h3><font color="#ed2308"><b>2、国际化学习是大趋势,留学低龄化是小趋势。</b></font></h3><h3>目前国内好的国际学校尚属稀缺资源,往往也是学位难求。出国留学的低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当然家长也是两难中纠结,一方面希望孩子能更早国际化,另一方面又觉得太早就远离家门天各一方😣</h3><h3>我对孩子说过~想清楚了就是没有一个学校是有趣作业少还离家近,也就是说没有十全十美的事儿,如果有,大家都去了。我们只能选择当下最适合自己的。</h3><h3><br></h3> <h3><font color="#ed2308"><b>3、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我认为是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独立的人。</b></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人,有着喜欢的事儿。我觉得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我认为孩子正朝着这目的在前进着,虽然她不是传统型的学霸,虽然我们在道路选择上走过各种弯路,也错判过形势,虽然孩子还有家长自己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和缺点,然而我们一直在学习与思考,一直不断反省,一直努力前行。</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开学前我对孩子说:</font></h3><h3><font color="#010101">~你负责努力学习,我负责努力工作,可好?</font></h3><h3>~当然。</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