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的浮桥

杨必源

<h3>盛夏的一天,我回到久别的故乡河口古镇。晚上,踏着月色我沿狮江(信江河口段的别称)河畔来到浮桥头。只见月光下的浮桥,像一条横卧在水面的巨龙,浑身闪烁着淡淡的银辉。桥上有三五个洗澡的人影在晃动,不时传来几下哗哗的戏水声。偶尔走过的路人,随着“哒、哒”的脚步声由近到远,消失在了茫茫夜幕里,整座浮桥是那样地静谧、安祥……<br></h3> <h3>看着、看着,眼前的景象忽然模糊起来,象三维立体图画,慢慢地它又清晰了,呈现出我们小时候夏夜里来浮桥乘凉的情景。</h3> <h3>还是这座古老的浮桥,也还是这夏夜里浮桥上的风,对于居住在沿江一带的人们来说,有着一种无形的吸引力。只要炎热的太阳一落山,三三两两的人们就朝浮桥汇去,很快的浮桥便被戏嬉喧闹声所淹没。</h3> <h3>此时的浮桥就仿佛是一座水上文化宫,有人斜倚在船头挥竿垂钓;有人横躺在桥面聊天神侃;有人干脆“咚”的一声跳下河去洗个澡。远处,几条鸬鹚排往来穿梭,点点渔火似流星,在水面刻划着一道道闪亮的光弧。不知是谁吹响了笛子,悠扬的曲调在夜空中回荡,分外地悦耳,惹得乘凉的人们都站起来四顾搜寻。晚风掠过,带来阵阵凉爽的水气,飘拂在脸上身上,非常地清凉惬意。</h3> <h3>暑假期间,孩子们慑于烈日的熏烤,白天大都躲在家里玩。待到了晚上,才象出笼的小鸟,各自飞出去寻找乐趣。那时候倒是没有很多作业要做,也用不着上什么什么补习班和兴趣班。只是家里面没有空调、电风扇和电视机,街上更没有游戏厅、网吧和KTV什么的,孩子们最喜欢去的地方自然是浮桥了。</h3> <h3>记得我们那伙临河古街上的孩子,每天吃过晚饭后就你呼我喊的,在一个名叫长明的大孩子率领下,手拿席子、布毯,脚拖自钉的木板拖鞋,踢踏、踢踏地向浮桥进发。到了浮桥,立即抢占一块较为平整的桥面,而后大家横七倒八地躺在一起,竖起耳朵开始听长明哥哥讲故事。</h3> <h3>每到此时,长明哥哥总要卖个关子,说他口渴了,讲故事得先润润嗓子。为了能一饱耳福,我们几个只好你一分我一分,凑足五分钱给他买来一根棒冰。其实呀,长明哥哥自己早就 憋不住了,一边吃着棒冰,一边便有滋有味地给我们讲起了昨晚未曾讲完的故事。</h3> <h3>长明哥哥的故事就象这狮江里的水,又多又长,总也讲不完。而且他讲得是那样地绘声绘色,把个孙悟空、猪八戒或关公、张飞等神话历史人物,说的活灵活现跟真的一样。当时的我,该有多么羡慕。心想,自己将来要是长大了,肚子里也能有这么多故事该多好啊!其实我哪晓得,长明哥哥肚子里的那些个故事,都是他白天花几分钱躲着我们到书摊里看来的,然后现买现卖贩给了我们。</h3> <h3>我把眼睛收了回来,从前的景象也就随之消失。山河依旧,岁月无情,转眼之间我们都已经走过中年步入老年。这些年在浮桥的上下游新建了好几座大桥,过浮桥的人是越来越少。白天还好些,有不少人过浮桥到河对岸九狮山玩,或者在浮桥上拍几张照片留念。可一到晚上,浮桥基本上就没有人走了,像个睡美人静静地躺在那里。</h3> <h3>然尽管如此,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浮桥即象是母亲温暖的怀抱,孕育过我们童年欢乐的笑语;浮桥又象是父亲宽厚的大手,抚干过我们青春无悔的泪水。我想,人生何尝不也是一座浮桥,在历史的长河中不停地飘浮着,承载你的成长、希望、追求、责任等,从幼稚迷茫的此岸通向成熟理想的彼岸……</h3> <h3>往事悠悠,多少事于我都已经忘却,唯有这夏夜的浮桥,这夏夜浮桥上的风和故事,至今仍深深地印在脑海里。</h3> <h3>注:前不久,美丽的河口浮桥被洪水冲走一部分。如今浮桥存世极少,河口浮桥便成了河口古镇之所以古的一个重要符号,大家为之挽惜不已,本人写此文亦是表达这种心情。在此我呼吁政府,无论冲走的浮桥能否找得回来,这座浮桥都要永远保存下去。</h3>

浮桥

河口

我们

夏夜

哥哥

故事

棒冰

长明

踢踏

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