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乌拉盖原内蒙兵团6师所在地,我们又来啦!</h3> <h3> 手把羊肉,是内蒙招待客人的最高礼节,6月28日、29日我们一行12人相继受邀前往朋友家坐客。</h3> <h3> 前往牧场的道路崎岖不平,汽车艰难的向前行驶。</h3> <h3> 一条小河挡住我们前行的车轮,牧场主人赶紧联系,让当地的牧民开车前来接应,我们的车暂时停放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h3> <h3> 这家的男主人是一位老兵团战士 ,他从70年代到了这里,一直从没离开过大草原。<br> 如今他又把儿子扶上马背,在草原继续着放牧,寂寞孤独的放牧生活使他过早的成熟与担当,如今他有上千只羊,几千亩的草场,机械用具齐全,透过他黑黑的脸庞,看到了优于城市年轻人的那种成熟与坚韧。</h3> <h3> 我们的到来,对草原的朋友讲无疑是一件大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h3> <h3>这是儿子儿媳提前为我们准备好的午宴。</h3> <h3>手把羊肉,美味佳肴。</h3> <h3>客人围坐一起,开怀畅饮。</h3> <h3>刀、手并用,嘴不留情。</h3> <h3>女士也不例外,双手抓肉,大口啃嚼。</h3> <h3>城里来的小帅锅和懂事的草原姐姐一见如故,两小无猜。</h3> <h3>好客的草原朋友,牵马助兴,供客人骑马驰聘,可惜没人敢以身试马。</h3> <h3> 这是两位前来帮助杀羊煮肉的蒙古朋友,为了感谢他们,一起合影留念。</h3> <h3> 都说家和万事兴,主人家娶了一位贤惠能干的好儿媳,为了招待好客人,她忙前忙后,从没怨言。<br></h3> <h3>蒙汉朋友情</h3> <h3>2016年曾在这里相聚</h3> <h3> 羊倌赶着羊群到很远的草场去了,很遗憾没见到羊群。</h3> <h3>2016年拍摄的羊群与马匹,羊群训练有素,喝水时排队轮换饮用,秩序井然。</h3> <h3> 我们无法用语言表达对主人的感谢,一起合影留念,记住这难忘之行。</h3> <h3> 7月29日我们原班人马又前往一位在内蒙创业拼搏的家乡朋友牧场坐客。</h3> <h3> 这一对夫妻来内蒙创业已经20年了,艰苦的创业历程,令人难以想象,但他们相互支撑,共同奋进,羊群、牧场蒸蒸日上。</h3> <h3>去年拍的主人家羊群</h3> <h3>这次我们目睹了整个手把羊肉烹制的全过程。羊倌在屠宰。</h3> <h3> 据主人介绍,今天屠宰的这只羊,是自己家放牧阉割的黑头公羊,这种羊肥瘦均匀,没有膻气,肉质细腻。</h3> <h3>将整羊肢解。</h3> <h3>羊油剁碎,为灌血肠做准备。</h3> <h3>羊血放至容器备用。</h3> <h3>清洗羊肠</h3> <h3>羊血中配料,其中要加适量的面粉,剁好的羊油,以及佐料。</h3> <h3>准备罐起</h3> <h3>当地朋友罐制,因为这需要很高的手艺。</h3> <h3> 这只羊重一百三十多斤,所以血肠要罐30多斤。</h3> <h3> 担心肉太多,吃不下,在客人一再提议下,将部分羊肉卷成卷,冰冻备起。</h3> <h3>能上手的,一起帮忙,这是清理羊肚。</h3> <h3>乌拉盖的草原,植被茂盛,许多都有中草药成分,当地朋友开玩笑的说,羊吃的是中草药,拉的是六味地黄丸,这是羊胃里储存的食物。</h3> <h3>炒菜的羊肉</h3> <h3>煮肉大锅,煮肉是要冷水下锅,且 不放任和佐料,等大火烧开,血沫去除完毕,往锅里加入生姜片、干辣椒、一小把花椒,增加肉香。</h3> <h3> 煮肉的过程,不要煮的太烂,以免失去口感,这样的肉有嚼头,而且肉汁丰富。</h3> <h3>丰盛的午宴。</h3> <h3>货真价实,举着羊头吃羊肉。</h3> <h3>举杯相敬,珍惜这份亲情、友情。</h3> <h3>三个女人一台戏,酒过三巡,歌声响起。</h3> <h3>亲不亲一口闷。</h3> <h3>羊头再举一次</h3> <h3> 这可不是挂着羊头卖狗肉,货真价实的《黑头羊》。</h3> <h3> 牧场必备的生活环境,这里大多是牧场主雇佣的羊倌及家人居住。</h3> <h3>曾经的羊倌一家人</h3> <h3> 没有不散的宴席,酒足饭饱之后,我们要离开牧场了,肉香依旧回味,草原白的酒力还在充斥着血液,悠扬的《下马酒》歌声仍在耳边回响,茫茫的草原留下了 我们的情谊,蓝天白云见证了我们的至亲至爱,相约,明年再见!</h3> <h3>照片均为手机拍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