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观花游欧洲~厚重意大利

老头儿

<h3>说起意大利,法国人总是表现出一点点儿的优越感:瑞士是上帝的天堂,法国是上帝的花园,意大利嘛,只能是上帝的农村了。</h3><h3><br></h3><h3>当我们一路南下进入意大利境内后,感觉这话多少有点儿靠谱。法国那边基本上是平原,地广人稀,居民的房子挺漂亮,意大利这边则丘陵起伏,连高高的山坡顶上都盖了房子,外观也老旧一些。也是啊,法国国土面积是56万平方公里,本土的常住人口6000万多一点儿,意大利国土面积只有30万平方公里,人口也差不多6000万,人多地少,能不挤吗?</h3><h3><br></h3><h3>(八个小专题:一、古典与时尚交融~米兰;二、凄美的爱情故事~维罗纳;三、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威尼斯;四、山巅上的国家~圣马力诺;五、文艺复兴的心脏~佛罗伦萨;六、永恒之城~罗马;七、宗教和艺术的殿堂~梵蒂冈;八、不仅仅有斜塔~比萨)</h3><h3><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010101">▼ 意大利境内的许多居民住宅都建在山坡上</font></b><br></h3><h3><b><font color="#010101"><br></font></b></h3> <h1><b>一、古典与时尚交融~米兰</b></h1><h1><b><br></b></h1><h3>这里曾经是罗马帝国的首都,这里也是艺术的殿堂,它有古老的教堂,有达芬奇《最后的晚餐》真迹,还有历史悠久的斯卡拉歌剧院。这里更是时尚之都,阿玛尼,范思哲,普拉达,杜嘉班纳,华伦天奴,古奇,莫斯奇诺时尚大牌,都从米兰时装周的T台走向世界。<br></h3><h3><br></h3><h3>这里就是古典与现代、艺术与时尚的交融之都~米兰。</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010101"><br></font></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010101">▼ 米兰大教堂,从1386年开工建造, 直到1965年完工,历时近六个世纪,时间太长啦</font></b></h3><h3><b><font color="#010101"><br></font></b></h3> <h3>米兰大教堂,世界五大天主教教堂之一,规模居世界第二,是哥特式教堂的巅峰巨作,它不仅是米兰的象征,也是米兰市的中心。拿破仑曾于1805年在米兰大教堂举行过加冕仪式。站在这样一个花费了500多年建成的奇迹面前,你只有臣服,无需再多说什么了。</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在大教堂广场上拍照的意大利女郎</b><br></h3><h3><b><br></b></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010101">埃玛努埃尔二世(意大利的第一位国王,教堂广场中央矗立着他的骑马铜像)长廊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购物中心的美名。长廊其实就是一条带顶棚的商业大街,奢侈品店一家挨着一家,人流熙熙攘攘,是米兰作为时尚中心的地标。</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瞧瞧这拱顶,金碧辉煌,气派无比,别忘了,这条拱廊可是19世纪末建成的。长廊呈十字交叉,有象征美洲、亚洲、非洲、欧洲四大陆的镶嵌画。</h3><h3><br></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010101">再瞧瞧这彩色大理石和马赛克地面,太漂亮也太奢侈了。</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米兰大教堂广场边上的人行道也装点的美轮美奂,小商贩的廉价货在这个棚顶下售卖,似乎也变得高雅了。所以,米兰作为世界公认的四大时尚之都中最具影响力的城市,在四大时装周中独占鳌头,绝非浪得虚名。</h3><h3><br></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达芬奇和米兰有着很深的渊源,离开佛罗伦萨的达芬奇后来到了米兰,米兰公爵十分惜才, 达芬奇为他工作了17年。除了放在圣玛利亚修道院里的不朽名画《最后的晚餐》以外,还有《岩间圣母》 、《抱银鼠的女子》、以及米兰大教堂的拱顶等,都是达芬奇为米兰留下的珍贵艺术遗产。</h3><h3><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矗立在斯卡拉广场上的达芬奇纪念碑</b></h3><h3><b><br></b></h3> <h3>意大利歌剧闻名世界,米兰更是歌剧的中心,世界最为著名的斯卡拉大剧院代表着世界歌剧艺术的最高峰,有歌剧麦加之称,有400多部著名歌剧在此首演,包括《图兰朵》、《蝴蝶夫人》,等等。</h3><h3><br></h3><h3>这座外观看起来并不十分张扬(据说,里边则完全是豪华无比)的建筑就是斯卡拉歌剧院,1778年正式启用。它不仅是一座华美的大歌剧院,同时也是意大利歌剧的象征,甚至还是意大利音乐的象征。</h3><h3><br></h3><h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剧院遭到轰炸破坏,演出大厅片瓦无存。战后,意大利政府出巨资,以当时最高的标准重建,使之成为世界上最完美的剧院之一 。<br></h3><h3><br></h3> <h1><b>二、凄美的爱情故事~维罗纳</b></h1> <h3>提到维罗纳,许多国人会感到陌生,但说起莎士比亚的经典名作《罗密欧与朱丽叶》,绝大多数人一定会知道,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原型就出自维罗纳。</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维罗纳圆形竞技场,建于古罗马时期,虽然从外观上看不如罗马斗兽场宏大,但历经一千多年,迄今在里边还有各种演出和表演,不得不说一千年前的“开发商”太给力了。</h3><h3><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竞技场外边穿着拖鞋的“角斗士”</b></h3><h3><b><br></b></h3> <h3>从停车场去朱丽叶故居,需要穿过香草广场和马泽尼大街,大街两边商铺林立,摩肩接踵,帅哥美女不时从身边飘过,也算是一道靓丽风景。</h3><h3><br></h3> <h3>朱丽叶故居在一个不起眼的小巷子里,如果不说,我们还以为是一个居民大杂院。谁能想到,几百年前的这里曾上演了一出动天地、泣鬼神的爱情悲剧。</h3><h3><br></h3> <h3>这个阳台就是当年朱丽叶翘首以盼心上人罗密欧到来的甜蜜之地。</h3><h3><br></h3> <h3>阳台下方的墙上,贴满了游客用各种语言写的或者口香糖粘贴的爱情贴纸,表达着对自己的那个“罗密欧”或者“朱丽叶”的绵绵情思。</h3><h3><br></h3> <h3>故居里竖着真人大小的朱丽叶铜像,传说年轻人触摸铜像的右胸可以带来美好的爱情,久而久之右边就比左边亮多了。</h3><h3><br></h3> <h3>许多情侣选择在这个浪漫之地留下一段记忆。看到画面里这个帅哥,我不由得想起导游说过的一件趣闻,意大利的雕塑为什么闻名于世,就是因为意大利男人长得帅!看看这张图,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信了。</h3><h3><br></h3> <h3>出了朱丽叶家的院子,恰巧遇见一个意大利美女,突发奇想,几百年前的朱丽叶是不是也这么妩媚动人,从而“迷倒了”罗密欧?</h3><h3><br></h3> <h3>我们返回停车场的途中,路过了朱丽叶的墓地,我随口问了导游一句,罗密欧的墓地也在这里吗?导游的一句回答,让我无言以对:“一个穷小子,哪来的墓地。”</h3><h3><br></h3> <h1><b>三、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威尼斯</b></h1> <h3>提起威尼斯,很多人印象里这就是一座旅游城市,大运河、贡多拉小船、圣马可广场的鸽子……但你可能不知道,威尼斯在历史上,曾经是个由一帮商人,在资源极度匮乏(连淡水几乎都没有)的情况下建立起来的共和国。一帮极端现实主义的商人,秉承着“我们是威尼斯人,然后才是基督徒”的唯利是图信条,既收钱用船送十字军去东征,又把情报卖给与基督徒作战的穆斯林。威尼斯人就是这样左右逢源,黑白通吃,在“黑暗”的中世纪,不但建立起了强盛的共和国,还足足延续了一千多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这一千多年,可是从咱们的南北朝一直到清朝的嘉庆年间,咱们都改朝换代N次了啊。</h3><h3><br></h3><h3>怪不得莎士比亚写出了《威尼斯商人》啊!<br></h3><h3><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始建于5世纪、由118个小岛构成的威尼斯,</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总体上来说,它就是一幅非凡的建筑杰作</b></h3><h3><b><br></b></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威尼斯共和国不仅寿命长,而且在很长时间里,都是欧洲经济最发达、最有钱,同时海军实力也最强的国家。在1204年,威尼斯借助十字军的力量,打下了拜占庭的君士坦丁堡。现在威尼斯最著名的景点圣马可宫中,有四匹几乎就是威尼斯地标的铜马雕像,就是那次从君士坦丁堡抢回来的。通过这次战争,威尼斯不仅抢回了大量金银财宝,还借机控制了原来拜占庭的很多重要岛屿、港口,建立起贸易和军事基地,也就确立了它在地中海东部的贸易霸主地位。</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 码头上,带着面具、身着盛装的威尼斯女郎在招徕游客。早在1000年前,威尼斯就有了狂欢节,</b><b>800年前人们就有了带着面具狂欢的传统</b></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br></b></h3> <h3>1453年土耳其人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延续了一千年的拜占庭帝国灰飞烟灭,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取代。这之后一百多年中,土耳其一直向欧洲内陆推进,它的海军也在东地中海一带频繁活动,这就威胁到威尼斯人在这一带的贸易据点了,威尼斯当然不能忍啊,于是就攒起一票人,有西班牙、热那亚,还有教皇,组织了一个基督教的“神圣同盟”,联手对付土耳其。1571年的10月7日,在勒班陀(今天属于希腊),双方各出动超过300艘战舰打了一场史诗级的“勒班陀大海战”,其中威尼斯一家就出了134艘(仅次于西班牙)。大战结束,土耳其舰队损失战船230艘,基督教联军这边,只损失13艘,大获全胜。从那以后,土耳其的海军力量虽然没被赶出地中海,但也没有力量再向西欧扩张了。</h3><h3><br></h3><h3>小小威尼斯,竟有如此的辉煌岁月,厉害!</h3><h3><br></h3> <h3>圣马可广场的入口处,有两根高大的圆柱,东侧的圆柱上挺立着一只展翅欲飞的青铜狮(金狮子),它就是威尼斯的城徽——圣马可之狮。</h3><h3><br></h3><h3>威尼斯电影节是欧洲著名的三大电影节之一,它的最高奖~金狮奖奖杯就是这个带翅膀的金狮子。</h3><h3><br></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兴建于公元830年的圣马可教堂因供奉着圣徒圣马可的遗骨而闻名天下。这座教堂历史上曾因火灾等原因不断受损,不断修复,几乎不到十年就有一些改变或装饰。所以,人们现在看到的样子,不属于某个特定时期的建筑风格,而是千年以来不断增建与装修的结果。</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被拿破仑誉为“欧洲最美丽的客厅”</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威尼斯圣马可广场</b></h3><h3><b><br></b></h3> <h3>在圣马可广场露天咖啡座,萨克斯乐师演奏的《廊桥遗梦》主题曲深情动人,我们忍不住驻足聆听。这首歌我听过无数遍,但在如此浪漫的场景下,还是再次被感动了。</h3><h3><br></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叹息桥横跨两座楼,以前一座楼是法院,一座楼是监狱,当法院审判完就要押送犯人去监狱,永不见天日,但经过桥的时候可以从小窗户再看一眼外面的世界,犯人不禁发出一声叹息...</h3><h3><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住在这样的房子里,一定很潮湿吧</b></h3><h3><b><br></b></h3> <h3>贡多拉,实际上就是一只单人摇撸的可以同时乘坐6人的小船,因为她造型奇特,船体精美,内饰奢华,乘坐舒适,人坐在里边有着坐在豪华轿车里的感觉。一只贡多拉要2万欧元,价格高昂被人们称为水上法拉利。</h3><h3><br></h3> <h3>该吃午饭了,我们决定吃意大利披萨。在一个只能容下三张桌子的小胡同餐馆外边,我们点了这份意大利生火腿披萨。火腿切的薄如蝉翼,味道纯美。意式匹萨都很简单,没有太多奢华的馅料,但有一点,从未改变,那就是薄底,而且非常巨大。相比美国人的必胜客披萨那种厚厚的面饼、肉越多越好的典型暴发户狂野做派,意式披萨上的料一般不超过三种,最经典的来自那不勒斯的“玛格丽特”披萨上甚至没有肉,只有番茄酱、罗勒叶和莫扎里拉奶酪。</h3><h3><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在这种餐馆吃饭感觉一定不错</b></h3><h3><b><br></b></h3> <h3>估计很多人不会想到,闻名遐迩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竟有这样一段身世:1932年,由墨索里尼在这里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电影节—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它的目的是交流经验、互相学习、促进各国电影事业的发展,促进电影工作者的交往和合作,为发展电影贸易提供方便,后来人们称墨索里尼为“国际电影节之父”,完全“毁三观”啊!</h3><h3><br></h3> <h3>威尼斯的水道或宽或窄,或明或暗,景色各异,极富画感。</h3> <h3>离开水城后,我们下一站去看山~圣马力诺。</h3><h3><br></h3> <h1><b>四、山巅上的国家~圣马力诺</b></h1><h3><b><br></b></h3> <h3>圣马力诺的四周均与意大利接壤,面积61平方公里,人口近3万,在欧洲7个袖珍国家中,排名第三小。那么,欧洲为什么会长期存在像圣马力诺这样的袖珍国家呢?</h3><div><br></div><h3>可以说这与基督教的历史有关:“皇权神授”的观念在欧洲人的心目中,神圣不可侵犯。在罗马教廷衰落之前,任何国家的君主,只有获得罗马教皇或者其授权的红衣主教的认可,才能真正代替上帝掌管其辖下领土。这些君主如果想要扩张领土,吞并他国,也要获得教皇的认可,至少是默许才行,但教皇深谙均衡和制衡之道,小国也就有了生存的空间,这在亚洲是很难实现的。</h3><h3><br></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为了去看山顶上的总统府,大家也是蛮拼的。</h3><h3><br></h3> <h3>圣马力诺有两个权利平等的执行官(总统),任期半年,可连任三届。圣马力诺正式建国已经有700多年了,所以圣马力诺每家每户都有人当过总统。</h3><h3><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圣马力诺总统府</b></h3><h3><b><br></b></h3> <h3>在公元3世纪下半叶,一个以采石为生的年轻基督教徒马力诺驾船离开其故乡——达尔马提亚的阿尔贝岛(今克罗地亚的拉布岛),在意大利的里米尼上岸,从此开始了有文字记载的圣马力诺历史。</h3><h3><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圣马力诺的国父~石匠马力诺铜像就悬刻在</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教堂的墙角上</b></h3><h3><b><br></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从山顶俯瞰圣马力诺的居民区</b></h3><h3><b><br></b></h3> <h3>这所房子是圣马力诺的外交部和邮政局。里面就一两个办事员(还是官员?),我们每人花了5欧元,在护照上贴了一张票盖了一个入境戳,证明到过了这个袖珍国家。</h3><h3><br></h3> <h3>这间餐馆的旁边就是高高的悬崖,恐高症的人大概不敢在这里吃饭吧。</h3><h3><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这算是圣马力诺繁华的商业大街了</b></h3><h3><b><br></b></h3> <h1><b>五、文艺复兴的心脏~佛罗伦萨</b></h1><h3><b><br></b></h3> <h3>提起佛罗伦萨,自然会让人联想到文艺复兴这个词,而要说文艺复兴,又不能不提到美第奇家族。虽然我们不能说,没有美第奇家族就没有意大利文艺复兴,但没有美第奇家族,意大利文艺复兴会来得比较晚,肯定不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面貌,甚至欧洲的文明进程也会缓慢下来。</h3><h3><br></h3><h3>正是在美第奇家族的帮助和鼓励下,佛罗伦萨才成为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和中心,其诗歌、绘画、雕刻、建筑、音乐才会有如此的突出成就。</h3><h3><br></h3><h3>同样,若没有美第奇家族的庇护和长期资助,就不会有波提切利、米开朗基罗和伽利略,达芬奇也绝对画不出《最后的晚餐》。</h3><h3><br></h3> <h3><b>▼ 从位于山顶上的米开朗基罗广场上,可以俯瞰佛罗伦萨的整个城市。远处的那个圆顶就是圣母百花大教堂所在的位置</b></h3><h3><b><br></b></h3> <h3>山顶上矗立的这尊青铜雕像是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大卫》的仿制品。在佛罗伦萨市内的领主广场还有一尊大理石的仿制品,而《大卫》雕像的真品放在佛罗伦萨美术学院。它被西方美术史称为最值得夸耀的男性人体雕像之一。</h3><h3><br></h3><h3><b>▼ 《大卫》铜像正面底座上的雕塑《暮》(左)与《晨》(右),是米爷为洛伦佐•美第奇之墓所做。这四尊雕塑(大理石原件)安放在圣洛伦佐大教堂新圣器收藏室里</b></h3><h3><b><br></b></h3> <h3>那天我们一到山顶,大家都准备绕到《大卫》的正面去拍照,导游却说,这可是世界上最美的屁股了。于是,我们就冲着这个屁股一通猛拍。<br></h3><h3><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 米开朗基罗广场上的《大卫》铜像背面底座上的雕塑是《夜》(左)、《昼》(右),是米爷为<span style="text-align: center;">朱力亚诺•美第奇(洛伦佐的弟弟)之墓所做</span></b></h3><h3><b><span style="text-align: center;"><br></span></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祖国之父”~科西莫•美第奇,他是洛伦佐•美第奇的爷爷(绘画收藏在佛罗伦萨乌菲兹博物)</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图片来自网络)</b></h3><h3><b><br></b></h3><h3><b><br></b></h3> <h3>美第奇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家族,一直是“富而不贵”(不愿当领导),科西莫是美第奇家族开始玩政治的第一人。他从小生长在佛罗伦萨,离他家几步远就是一个没人说的清它是什么时候开建的、没有顶的大教堂。科西莫自小的愿望就是他能把这个顶装上,让这座教堂成为荣耀他家族的纪念碑。</h3><h3><br></h3><h3>经过一波三折,科西莫和由他庇护支持的一个叫布鲁内莱斯基的人一起,重新发现了古罗马的拱顶建筑技术(失传了一千多年),并用16年时间、400多万块红砖完成了教堂的屋顶,到了1436年,这座建了140年的教堂终于完工了,这个教堂就是今天大名鼎鼎的圣母百花大教堂。</h3><div><br></div><h3>科西莫活了73岁,是美第奇家族中最长寿的。</h3><h3><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豪华者”~洛伦佐•美第奇(铜像,收藏在美国华盛顿国家艺术馆)(图片来自网络)</b></h3><h3><b><br></b></h3> <h3>在对科学和艺术的支持上,洛伦佐远超他的爷爷科西莫。那时候,搞艺术的人常常很穷,而有钱人也不太懂艺术,收购艺术品只是为了投资。洛伦佐则不同,他是诗人,懂得绘画,艺术修养非常高。与一般的富人和帝王只是花大钱去买艺术品不同,洛伦佐的做法是“创造出十全十美的作品”!在洛伦佐的推动下,文艺复兴开始进入高潮。</h3><h3><br></h3><h3>1488年,洛伦佐开设了(西方)世界上第一所艺术学校,系统教授雕塑技艺。在这里,他发现了一个13岁的天才小学员~米开朗基罗。</h3><h3><br></h3><h3>1492年,年仅43岁的洛伦佐去世了。多年后,米开朗基罗亲自为洛伦佐设计并雕刻了墓碑的塑像,那就是著名的《晨》与《暮》。</h3><h3></h3><h3><br></h3><h3>美第奇家族陵墓和其雕塑作品是纪念碑式的杰作,也是米开朗基罗艺术生涯中重要的转折点。这些雕塑作品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h3><h3><br></h3><h3></h3> <h3>领主广场(也是市政广场)是佛罗伦萨旧宫前的广场,得名于旧宫(领主宫),是佛罗伦萨共和国起源与历史的焦点。500多年前,这里是美第奇家族的私人庭院,可以想见这个家族的富可敌国!</h3> <h3>一走进领主广场,立刻就被那些雕塑吸引住了,无人不为文艺复兴的经典之作所震撼!整个广场仿佛就是一座露天雕塑博物馆。</h3><h3><br></h3><h3>广场边的佣兵凉廊修建于1376年到1382年,因当时此处驻扎令人畏惧的德国雇佣军而得名。佣兵凉廊内陈列着《雅典王子珀耳修斯杀女妖美杜莎》等精美的雕塑。</h3><h3><br></h3> <h3>位于旧宫门口的《大卫》,尽管是复制品,但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米开朗基罗完成这个作品时刚刚30岁,近距离观看,每一个细节米爷都刻得一丝不苟,仿佛不是石头,就是真实的血肉之躯。震撼人心!</h3><h3><br></h3> <h3>《海格力斯和凯克斯》,雕像塑造的是大力神海格力斯把会喷火的四处作乱的怪物凯克斯制服在脚下的情景。雕像置放在领主宫门口,与《大卫》相向而立,既象征了美第奇家族的胜利,又震慑着反抗的力量。</h3><h3><br></h3> <h3>《科西莫一世青铜骑马像》是为第一任托斯卡纳大公科西莫一世而建。这个科西莫可不是修教堂的那个科西莫,美第奇家族的男性使用的名字总共没有几个,祖孙多代经常重名。</h3><h3><br></h3> <h3>《雅典王子珀耳修斯杀女妖美杜莎》雕塑表现的珀尔修斯和美杜莎是希腊神话中的人物,珀尔修斯是著名的英雄,美杜莎是一个女妖,凡与美杜莎目光对视者皆变为石头。珀尔修斯为了杀死美杜莎,借助铜盾影像,闭着眼睛杀死了美杜莎,雕像表现的是神话英雄砍下美杜莎头颅后,右手持剑,左手地高举美杜莎被斩的首级,珀耳修斯情绪节制,控制着自己的情感,鲜血从美杜莎的头部和颈部涌出。雕塑技巧极其纯熟精湛,人物的姿态真实自然,珀尔修斯浓密的头发,美杜莎头上缠绕的毒蛇,甚至连女妖颈部喷出的鲜血,都成为了一种优美的装饰细节,使人感到是如此精美非凡。</h3><h3><br></h3><h3>这尊精美的青铜雕塑完成于1554年,出自雕塑家切利尼之手。切利尼这个人傲慢自大、情绪暴烈:总是卷入无尽的争斗和逃亡之中,杀过四个人,也曾被送进了监狱,不过又胆大包天地逃了出来。敏感自负的他总是感叹自己怀才不遇,总是认为自己的作品比任何人都好。不过从纯技术的角度说,这座雕像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够完成的!</h3><h3><br></h3><h3>需要补充一点趣闻:著名奢侈品牌Versace(范思哲)的品牌标志就是这个蛇妖美杜莎,代表着致命的吸引力。</h3><h3><br></h3> <h3>《大力神海格力斯与半人马涅索斯战斗》希腊神话里的大力士海格力斯,带妻子去特拉基斯途中,半人马涅索斯企图将他的妻子掠走,于是海格力斯将其杀死。</h3><h3><br></h3> <h3>《掠夺萨宾妇女》被称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顶级作品,雕塑表现了罗马士兵正在不顾一切地抢夺一个萨宾女人,他的脚下是女人苍老的丈夫,女人望着无助的丈夫,眼角流下了泪水,但嘴角却带着笑意。这件作品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三个人物紧紧纠缠在一起呈螺旋状上升姿势,无论从雕塑的那一个角度观察,都令人震撼不已。雕塑家在一块有瑕疵的白色大理石雕刻出交缠在一起的三个人物的复杂立体空间,令人称奇。</h3><h3><br></h3> <h3>《墨涅拉俄斯扶起帕特洛克罗斯的身体》雕塑表现的墨涅拉俄斯是希腊神话中斯巴达的国王,美女海伦的丈夫。海伦被帕里斯拐走后,墨涅拉俄斯与阿加门农召集希腊境内几乎所有的国王对特洛伊开战。战争持续了十年,最终靠“木马计”斯巴达战胜了特洛伊。帕特洛克罗斯是在特洛伊之战中牺牲的希腊英雄之一。这个雕塑发现于罗马,最初安放在老桥的南端。</h3><h3><br></h3> <h3>“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h3><h3><br></h3><h3>但丁是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也是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他的传世之作《神曲》广为人知。</h3><h3><br></h3><h3>在但丁故居这里,我看到了意大利人对历史和伟人的特殊尊敬:管理当局连“但丁故居”几个字的标牌都不肯钉在墙上,生怕改变了当时的原貌,只挂了一幅布幔。</h3><h3><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但丁故居就在佛罗伦萨的一个小胡同里,</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如果不是导游指引,根本找不到</b></h3><h3><b><br></b></h3> <h3>美第奇家族一共出了四位教皇,两位法国的摄政王后。其中玛丽娅•美第奇是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的奶奶,也是上一篇游记中提到的修杜乐丽公园的那位。有人这样说,美第奇家族是专为文艺复兴而存在的,他们家族的兴起直接导致了文艺复兴。而在文艺复兴终结后,他们似乎也不再有存在的必要,一个王朝式家族就此终结。</h3><h3><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圣母百花大教堂</b></h3><h3><b><br></b></h3> <h3>圣母百花大教堂是文艺复兴圆顶建筑的楷模。米开朗基罗在计划设计圣彼得大教堂的圆顶时曾说过:“我可以盖个比佛罗伦萨教堂圆顶更大的圆顶,但绝无法赶上它的美。” 这座前后花了一百四十多年时间,经过好几代人的努力才最后完工的大教堂已经成了佛罗伦萨的代名词。</h3><h3><br></h3><h3>遗憾的是这个教堂前的广场太小了,广角镜头也不能把整个教堂照全。似乎这个教堂只可以现场参观,不可以拍成美照吧。</h3><h3><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大教堂的乔托钟楼</b></h3><h3><b><br></b></h3> <h3>乔托钟楼位于圣母百花大教堂旁,面对圣乔瓦尼洗礼堂,整体呈正方形,由文艺复兴早期的巨匠乔托设计,因此而得名。</h3><h3><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圣若望洗礼堂</b></h3><h3><b><br></b></h3> <h3>圣若望洗礼堂呈八角形,坐落在主教座堂广场,与圣母百花大教堂和乔托钟楼相对而立。但丁等许多文艺复兴时期的领袖和美第奇家族成员,均在此受洗。</h3><h3><br></h3> <h3>圣若望洗礼堂东面的正门,面对圣母百花大教堂,大门共有两扇,每扇门上的浮雕作品都分为五块,采用圣经旧约传说中的十组故事为题材。是文艺复兴时期最著名的杰作之一。大门用铜镀金制造,被米开朗基罗称为 “天堂之门”。</h3><h3><br></h3> <h3>无论是在佛罗伦萨,还是在罗马,经常可以看到成群结队的年轻学生在参观,他们表情庄严,专注地听着讲解。就此我问过导游,他们是什么人,来自哪里?导游的回答让我陷入深深的思考:这些学生大部分来自北美和其它欧洲国家。西方人始终认同古希腊和古罗马是他们的文化本源,是他们文明的根,所以西方人从小就被灌输这种寻根之旅。</h3><h3><br></h3><h3>一个有信仰的文明是不能轻视的,尽管这个文明现在遇到了挑战!</h3><h3><br></h3> <h3>从这个角度可以清楚地看到圣母百花大教堂的红砖圆顶。</h3><h3><br></h3> <h3>圣十字教堂内安置着很多出生在佛罗伦萨而名扬天下的重要人物的灵柩和灵位:但丁、米开朗基罗、伽利略、马基雅维利(《君主论》的作者)等。但大门口却只有一座塑像,那便是但丁。这是佛罗伦萨为自己的儿子们排定的地位。</h3><h3><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圣十字大教堂</b></h3><h3><b><br></b></h3> <h1><b>六、永恒之城~罗马</b></h1><h3><b><br></b></h3> <h3>世界上像罗马这样能够栩栩如生地展现它的过去的地方为数不多。在罗马,古代遗迹星罗棋布,无数壮观辉煌的建筑和遗址让人对它过去的光荣岁月产生无尽的遐想。</h3><h3><br></h3> <h3>罗马的来历,源于一个古老的故事:大约公元前800年,一条母狼从台伯河中救起国王的两个孩子并用乳汁喂养他们,这两个孩子长大以后,从篡夺了王位的叔父手中夺回了王位,并在有七座山丘的地方建立了罗马城,母狼也因此而成了罗马城的象征。</h3><h3><br></h3><h3>不过艺术史上的真实情况是:这座完成于公元前约500年的青铜雕塑是罗马共和国时期作为战利品指定伊特鲁里亚艺术家创作或者是缴获而来的。该雕塑从10世纪开始立于拉特兰宫之外,并渐渐为人所知。母狼身下胖乎乎的婴孩是双胞胎罗慕路斯(罗马城的缔造者)和雷穆斯,他们是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家安东尼奥•波拉约洛加上去的。</h3><h3><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 母狼哺婴青铜雕像(罗马的象征和城徽)</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br></b></h3><h3></h3> <h3>君士坦丁凯旋门位于斗兽场附近,壮观精美。它于公元315年建成,用以庆祝君士坦丁皇帝最终的胜利,这是罗马作为一个天主教国家的起点。</h3><h3><br></h3> <h3>除了那些尽人皆知的故事以外,关于斗兽场还有两个细节吸引了我。</h3><h3><br></h3><h3>斗兽场的建设与那个骄奢淫逸、弑母杀弟的暴君尼禄有关。他用阴谋手段火烧了这片本是人口密集的贫民区,强占了这里的土地,本来打算修一个巨大的人工湖用来进行海战娱乐。正当尼禄在希腊卖弄他的演戏才能时,军队发生叛乱,元老院宣判他死刑,他只好被迫让一名奴隶杀死了自己。后来,他的金殿被拆,他的金像的头被砍下,换上了阿波罗的头,在人造湖的边上建起了斗兽场。斗兽场的意大利语名字叫“科洛塞奥”(Colosseo),意为“巨大”,就是起自这个镀金巨像。</h3><h3><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气势恢宏的斗兽场</b></h3><h3><b><br></b></h3> <h3>斗兽场建成后直到公元608年之前,罗马人在这里观看各种残酷血腥的表演。到了中世纪,斗兽场成为一个城堡。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它开始被废除,许多大理石被拆走用于建造其它宫殿和教堂,这种破坏持续了几个世纪。直到十九世纪,罗马人开始意识到斗兽场的历史价值,教皇才开始组织人手陆续修整残留的部分,由于修复的时间持续了百年,所以现在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斗兽场墙壁上不同时期、颜色深浅不一的砌砖,以及记录每个修复者姓名的铭牌。</h3><h3><br></h3> <h3>这片废墟被称为罗马市场(也叫古罗马废墟)是古罗马时代的城市中心,从公元前6世纪时开始建设,至西罗马帝国灭亡为止,广场上集中了大量宗教性和纪念性建筑物(比如,元老院、罗马王宫、凯撒神庙等)。罗马市政府刻意保留了这块残垣断壁,为全人类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这片古罗马废墟犹如大露天博物馆不仅吸引着全世界慕名而来的游客一探究竟,还吸引着众多考古工作者和历史学家前来探寻古罗马当时的生活百态,很具有考古价值。这片废墟其实最早是被破砖乱瓦覆盖,到十九世纪才重见天日。</h3><h3><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对西方文明世史感兴趣的朋友,古罗马废墟</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极具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 <h3>罗马市场位于一片洼地上,这里从一开始就成了居住在四周七座山上居民的会聚地点(罗马又称七丘之城)。罗马人始终对这里心怀崇敬,因为它是罗马人各种制度和习俗的发祥地,在这里罗马人确定了一个有组织的社会所必备的一些重要原则和机构,比如:计数、度量、货币制度、政治、法律和宗教组织等等。</h3><h3><br></h3> <h3>这里也见证了罗马帝国由盛而衰的过程,公元475年,西罗马帝国就在这里亡国。</h3><div><br></div><h3>然而,正是从这片古老的罗马市场遗址上,我们看到了罗马政权的起源,这块废墟也是现代西方文明的源头和发源地。</h3><h3><br></h3> <h3>公元前44年,就是在这里的元老院恺撒身受23处刀伤而死,大约60位元老院议员策划了这次令人震惊的谋杀。公元前29年,凯撒的养子屋大维被元老院授予“奥古斯都”的尊号,建立元首政治,罗马共和国崩溃瓦解,从此开始了罗马帝国时代,直到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1453年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灭亡。</h3><h3><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矗立在罗马市场边上的凯撒铜像</b></h3><h3><b><br></b></h3> <h3>元老院宫(即市政厅)位于坎皮多利奥山丘的顶端,这里曾经是罗马宗教生活的中心,所以名气很大。它建于中世纪,现在这里是罗马市长办公的地方,房子前面的广场是著名的卡比多广场,是1538年由米开朗基罗设计的,广场中央的骑马铜像是罗马帝国时期的五贤帝之一、哲学皇帝~马可•奥勒留。虽然他的勤奋工作没能挽救古罗马,但是他写的《沉思录》却成为西方历史上最为感人、深刻影响后世的伟大名著。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这样说过,除了《圣经》,对他影响最大的一本书就是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温家宝总理也是这本书的拥趸:“这本书天天放在我的床头,我可能读了有100遍”。</h3><h3><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马可•奥勒留的骑马铜像也是米爷的作品</b></h3><h3><br></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h3><h3>在这里,导游告诉我们了游览欧洲必看(不得不看)的“三大件”:教堂、广场、市政厅,太太把这句话改成:教堂、广场、市政府,太经典了,哈哈哈!</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从市政府广场向下,要走过米开朗基罗设计的坎皮多利奥山“大台阶”,下边就是威尼斯广场了。</h3><h3><br></h3> <h3>20多年前,我公差到过一次罗马,当我们站在马里奥山顶上俯瞰罗马时,记得当时的陪同、一个意大利女士对我们说,其实罗马的当地人并不喜欢威尼斯广场上的这栋白色建筑,因为它“太新了”,颜色也与罗马的整体风格不一样,罗马人是怀旧的。</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威尼斯广场上的维克多•埃曼纽尔二世纪念堂,它的白色外观与罗马红褐色基调格格不入</b></h3><h3><b><br></b></h3> <h3>威尼斯广场上的威尼斯宫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墨索里尼曾把他的司令部设在这里,就在中间的那个小小阳台上,他曾发表过一些著名的演说,现在这里是一座博物馆。</h3><h3><br></h3> <h3>不知道为什么,无论是在罗马游览的时候,还是回到家中翻看那些照片,脑海里总会把罗马的一幕幕与一部电影联系在一起。</h3><h3><br></h3><h3>当格里高利·派克和奥黛丽·赫本在《罗马假日》中骑着那辆经典的黄蜂牌小摩托车穿过罗马古老的街道和(威尼斯)广场时,全世界的影迷都为之倾倒。</h3><div><br></div><h3>不知道是古老的罗马成就了他们的辉煌,还是他们光彩照人的形象让罗马生辉。</h3><div><br></div><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罗马假日》中的威尼斯广场</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照片来自网络)</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 <h3>看着这张照片,不禁想起一个影迷的感人述说:</h3><h3><br></h3><h3>他遇见她时,他36,她23,他陡生爱怜。她结婚时,他赶来送她一枚蝴蝶胸针,其实她的丈夫是他介绍的。63岁,她走了,他来看她最后一眼。10年后,她生前衣物慈善义卖,87岁的他拄着拐棍,买回那枚胸针,不久与世长辞。他们合作的经典电影《罗马假日》,她是公主,赫本,他是绅士,派克。</h3><div><br></div><h3>永远的经典,永恒的罗马!</h3><h3><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威尼斯广场一撇</b></h3><h3><b><br></b></h3> <h3>万神殿是唯一保存完整的罗马帝国时期的建筑物,在经历了18个世纪的风雨沧桑后,铜门和拱形屋顶完整如初。</h3><h3><br></h3><h3>万神殿里埋葬着一些伟大的艺术家,其中最著名的是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拉斐尔。当预感到死亡将至时,他表达了长眠于此的愿望,1520年4月6日,拉斐尔去世,年仅37岁。</h3><h3><br></h3><h3></h3><h3></h3> <h3>万神殿的直径与高度相等都是43.3米,圆形屋顶的曲线继续向下延伸,形成一个完整的球体与地面相接。按照当时的观念,穹顶象征天宇,穹顶中央开了一个直径8.9米的圆洞,寓意着神的世界和人的世界的某种联系。从圆洞射进来的柔和漫射光,照亮了大殿空阔的内部,给人一种宗教式的神秘与宁静。</h3><div><br></div><h3>万神殿之所以伟大还在于,这个建筑是古罗马人在公元2世纪(相当于中国的东汉时期)建成的,直到美第奇家族的科西莫开始续建佛罗伦萨的圣母百花大教堂圆顶,来这里学习考察时,人类已经向前走了一千年,反倒不会运用这种早已掌握的技术了,可见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神奇殿堂了。</h3><h3><br></h3> <h3>在万神殿的广场上,有许多像这位优雅女士(或绅士)一样的小商贩,他们卖一些绘画或钥匙扣之类的“小东西”。根据我的观察,他们心态平和,也不大声推销,只是在那里默不作声的坐着,似乎并不在意买卖的多少。他们在追求什么呢?我真的欣赏欧洲人的这种生活态度。</h3><h3><br></h3> <h3>罗马被称为喷泉之都。文艺复兴时期,几位教皇修复了战争损坏的水道,并建造了一些著名的喷泉,在这些喷泉中,就景色而言,最著名的就是特莱维喷泉(现在更多的人叫它许愿池)。它建成于1762年,前后花了30年时间。这座壮观的喷泉也是罗马现存的最晚的一件巴洛克风格的重要作品。</h3><h3><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特莱维喷泉周围总是人山人海</b></h3><h3><b><br></b></h3> <h3>特莱维喷泉描写的是海神尼普顿万得胜回朝的情景。站在海贝上的海神迈着稳重庄严的步子,由众海神和两匹海马拉着通过凯旋门。一匹海马是驯服的,另一匹尚未驯服,它们分别象征着平静的和汹涌的河流。墙上的四位少女则代表四季。</h3><h3><br></h3> <h3>这一喷泉的水称为“童贞之水”,一位罗马少女给一群打仗归来渴极了的士兵指明水源,所以特莱维喷泉也叫少女喷泉。</h3><h3><br></h3><h3>这里有一个传统,在您离开罗马之前,您要向这一喷泉的水池中投掷一枚硬币,这样就可以赏赐您再次来罗马的意愿,这大概就是人们叫它许愿池的来由吧。</h3><h3><br></h3><h3>在我看来,三个名称中许愿池的称呼似乎有些从众了,少了些许诗意。</h3><h3><br></h3> <h3>如同其它热门景点一样,在罗马景区想要“方便”一下是个挺麻烦的事情,什么麦当劳、KFC厕所免费使用的攻略统统失效(法国也一样)。没办法,我们只好在这家像是南亚人开的咖啡馆买了两个小杯的“卡布”来作为如厕的 “买厕钱”,不过一结账,吓了我们一大跳,21欧元(约150人民币)!这绝对是我们上过的“最高贵”的厕所了。</h3><h3><br></h3> <h3>在欧洲城市里,只要是人多热闹的地方,稍微有大一点儿的空地,几乎都有喜爱音乐的街头艺人在表演,堪称一种风景。那天当我们在许愿池旁边小胡同里的露天餐馆吃午饭的时候,一个蓄着大胡子的老者站在我们桌子前拉手风琴,我给了他一块钱,看得出老者很感动,给我们拉了一曲完整的《重归苏连托》,让我感慨万千。</h3><h3><br></h3> <h3>第一眼看到罗马的时候,感觉它太老了,甚至有些破旧,而真的要离开罗马,突然又觉得有些依依不舍,此刻,仿佛听到了电影里赫本的那句经典台词:“每一个城市都有其独特之处,令人难忘,这很难说。罗马不管怎么说,就是罗马。我将会永生永世珍惜我访问此地留下的回忆。”</h3><h3><br></h3> <h3>当我们跨越台伯河向左边望去,可以欣赏到天使桥、天使古堡和远处的圣彼得教堂的大圆顶。那里就是我们要去的地方~梵蒂冈。</h3><h3><br></h3> <h1><b style="font-size: 20px;">七、宗教和艺术的殿堂~梵蒂冈</b></h1><h3><b style="font-size: 20px;"><br></b></h3> <h3>梵蒂冈是一个城中之国,它与意大利的“恩怨情仇”延绵千年。1861年,意大利完全统一,这个教皇国也被占领,但教皇庇护九世拒绝将罗马移交给意大利国王。到了1870年9月,埃玛努埃尔二世用武力接管罗马,意大利与梵蒂冈也没有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直到1929年2月21日,当时的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与庇护十一世签署了《拉特兰条约》,双方才互相承认主权独立。</h3><h3><br></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圣彼得大教堂的兴建真要感谢一位很懂得艺术的教皇~尤里乌斯二世。在那个时代,标志性建筑大多是教堂,所以,他决定为罗马的第一个红衣主教圣徒彼得(耶稣的大弟子)建造一座宏伟而且要有美感的教堂,作为自己献给上帝的礼物。正是这种近乎苛刻的追求,使得大教堂的建造时间变得十分漫长。一代代的建筑师前仆后继,其中最著名的有三位: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和贝尼尼。最幸运的是贝尼尼,他看到了大教堂的落成,此时,大教堂已经建设了120年。<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文艺复兴的代表作庄严宏伟的圣彼得大教堂</b></h3><h3><b><br></b></h3> <h3>圣彼得广场是贝尼尼在建筑上的旷世杰作。整个广场围以巨大石柱形成的两个半圆形石廊,有284根圆柱,顶上树立着142位圣人雕像。广场中央的方尖碑也是来自埃及。</h3><h3><br></h3> <h3>教堂左边的大门有皇家卫队守卫。卫士们个个高大魁梧,他们身穿红黄蓝三色条纹的古代骑士服装,手握长戟,威风凛凛。他们都是瑞士人,据说在16世纪初教皇受到了神圣罗马帝国的进攻,为了保卫教皇,100多个瑞士卫兵战死在教堂外,当时的教皇非常感动,于是决定世世代代雇佣瑞士卫兵保卫教堂。</h3><h3><br></h3> <h3>当你步入教堂时,你会立即被它的巨大规模所震撼,教堂内部装饰华丽,华丽到令人惶恐不安,华丽到令人窒息。</h3><h3><br></h3> <h3>在完成《哀悼基督》约50年后,米开朗基罗很不情愿地接受了他一生中最伟大的建筑工程~为教堂建一个巨大的穹顶,这项工程成为米爷非凡一生中艺术成就的顶峰,略微遗憾的是,他没能活着见到穹顶完工。<br></h3><h3><br></h3><h3>殿堂中央,贝尼尼最伟大的杰作---青铜华盖被置于米开朗基罗最伟大的杰作---宏伟的穹顶之下,闪烁着金色耀眼的光芒。</h3><h3><br></h3><h3></h3> <h3>青铜华盖由4根螺旋形铜柱支撑,足有5层楼房高那么高。华盖前面的半圆形栏杆上永远点燃著99盏长明灯,而下方则是宗座祭坛和圣彼得的遗骸,只有教皇才可以在这座祭坛上,面对东升的旭日,为朝圣者举行弥撒。</h3><h3><br></h3> <h3>这是一尊庄严的圣彼得青铜雕像,是13世纪的作品。虔诚信徒的长期亲吻,已经把雕像的脚磨的锃亮。</h3><h3><br></h3> <h3>这是由一个丹麦雕刻家雕刻的庇护七世纪念碑。这是教堂内唯一由非天主教艺术家制作的雕像。</h3><h3><br></h3> <h3>《哀悼基督》(也被称作《母爱》)是整个教堂中最优雅的雕塑。米开朗基罗完成这尊雕像时只有24岁!天啊,24岁时大多数人还只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而米爷却创作了这标榜史册的惊天大作!天才无法企及。</h3><h3><br></h3> <h3>这尊雕像将圣母抱着死去的儿子时的悲痛感以及她意识到这是上帝旨意的那种顺从感刻画的淋漓尽致。由于当时的他太年轻,许多欣赏者不相信这是一个“小青年”的作品,为证明自己,米开朗基罗把名字刻了圣母胸部斜挎的饰带上,这是米爷一生中唯一签名的雕像。</h3><h3><br></h3> <h3>让我再次感到遗憾的是,没有足够的时间(又是没有时间)去参观梵蒂冈博物馆和西斯廷教堂。这些地方藏有古希腊的《拉奥孔雕像》、拉斐尔的《雅典学院》、米爷的《创世纪》以及《末日审判》等一批惊世巨作。这也许会遗憾终生吧。</h3><h3><br></h3> <h1><b>八、不仅仅有斜塔~比萨</b></h1><h3><b><br></b></h3> <h3>到达比萨那天,天气极好,天空蓝的让人感觉像是染的,所有人都期待着早点儿看到那个斜了快一千年了就是不倒的塔。但一件意外发生的事情,让我们的美好感觉顿时消失殆尽。</h3><h3><br></h3><h3>太太被人“掏包”了。</h3><h3><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比萨奇迹广场,著名的圣乔瓦尼洗礼堂、</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主教座堂、斜塔(钟楼)以及墓园</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 <h3>来意大利之前,导游就反复叮嘱大家:意大利的小偷太多了,技艺高超,特别是罗马、威尼斯等这样的旅游热门地方,所以一定要十分小心,那些帅哥美女很多都是高手,千万别被他们的外貌迷惑了。我们记住了,一路上平安无事。但万万没想到,在意大利的最后一站~比萨,还是被小偷拿下了。</h3><h3><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比萨斜塔是比萨主座教堂的钟楼</b></h3><h3><b><br></b></h3> <h3>下车的时候,我们走在队伍的边上,太太用双手撑起披巾遮挡火辣辣的阳光。可能是意大利旅行的最后一天,也许是玩的很开心吧,我们边走边谈,完全没有意识到已经被贼盯上了。就在照片上的这个地方,太太感觉被人踩了一下脚,回头一看,一个蒙着头巾、大眼睛的阿拉伯人模样的女人在那里,太太还冲他礼貌的笑笑,表示没关系,我们继续前进。</h3><h3><br></h3> <h3>到了斜塔,太太摘下墨镜准备换上近视镜的时候,发现放在身前的包拉链被打开了,眼镜盒不见了,赶紧看看护照、信用卡和现金,还好,只是丢了一副近视镜。</h3><h3><br></h3><h3>没了眼镜,后续的行程体验大受影响。</h3><div><br></div><h3>我用阿Q的方式安慰太太,眼镜丢就丢了吧,毕竟它还在地球上。</h3><div><br></div><h3>在斜塔的下边,看到这两个身高马大的意大利警察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脑子里突然想起了邓爷爷的经典名句: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h3><h3><br></h3><h3>那么,抓不住老鼠的猫,是什么猫呢?</h3><h3><br></h3> <h3><b>▼ 敬请继续阅读《走马观花游欧洲(三)~火热西班牙及古朴葡萄牙》。</b></h3><h3><b><br></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