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马家街! —— 老城记忆之一

马 相 铭

<h1><br></h1><h5> —— 谨以此文纪念那些已经逝去或即将逝去的旧城老屋、街巷,献给在那个特殊年代出生,成长,生活的我们!——</h5><p><br></p> <h1> </h1><h1> </h1><h1> 就在不久前,对于今年又要拆迁的消息,人们还是不敢相信。可是没过几天,这一消息就终成事实。</h1><h1><br></h1><h1> 怀着无比喜悦而又复杂的心情,几天里,期盼已久的邻居们奔走相告,相互交流。已离开多年,在外地的主人们,也回家丈量房子,最后看上一眼他们的胡同、小街、老屋,并拍照作别留念。</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h1>  </h1><h1> 马家街、刘家街、双头庙街、胡家街、新安街、乔家油房街、劳动街还有平安巷、宫家巷、乔栾巷、乔莲巷、灵芝胡同等一条条,今天看来,其实就是些狭窄胡同的街,在这个雨季就要到来的时候,终于走到了它们生命的尽头。</h1><h1><br></h1><h1> 就像一个耄耋老人,离开这个世界是迟早的事,大限就在眼前。这些名字连同这些老屋,很快就会成为历史。</h1><p><br></p> <h1><br></h1><p><br></p><h1> 这是老城中一片广大的区域。顺河路以东,人民大街以南,立新街以北,利群路以西,四周被楼房店铺、单位机关完全包围。高耸的电影大厦、车水马龙的人民大街、热闹的时代广场、人流拥挤的小康河等就在眼前。</h1><p><br></p> <h1>  当年县城中唯一的电影院、戏院、新华书店、百货大楼、大街饭店、照相馆还有废品收购站、五金交电、茶炉、粮食市、木头市、瓦箍盆子市和扫帚市、破烂市、馋老锅子市、哑巴市等等都相隔不远。有的也就几步之遥,生活十分方便。</h1><p><br></p><p><br></p> <h1><br></h1><h1>  没有排污系统、供暖系统、天然气系统,而今,它早已不适应人们的现代生活方式,成了一个几近掏空而被几乎遗忘了的地方。</h1><p><br></p><p><br></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入夜,外面灯光闪烁,而在里面,你却要开着手电才能行走。即使白天也要小心翼翼,因为,里面的路面高低不平,路边杂草丛生,有的地方污水横流,散发着垃圾的恶臭。随处可见人去屋空的小院、老屋上斑驳的门窗和门板上早已生锈的铁锁。它与近处的高楼大厦格格不入,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 <h1>  </h1><h1> 很难相信,几步之外就是车水马龙的大街、林立的店铺、拥挤的超市;还有正踏着震耳的音乐,在广场上翩翩起舞的大姐大妈们。咫尺之遥,两个世界。旁边高耸的电影大厦,也让这些年久失修的老屋、小院,显得愈加低矮而破败,灰暗而凄冷。</h1><p><br></p><p><br></p>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span></h1><h1><br></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有条件的,多数都早已搬走。有的老屋,也几易其主,坚守在此的几乎都是一些老人,一个弱势的群体。住在低洼处的人们,每日要提心吊胆地看着他们的老屋,因为它们随时都有可能倒塌。特别是在夏季的夜晚,当暴雨来临的时候,当大水漫过屋基的时候,当水上了窗台就要穿堂而过的时候,他们是那么地无奈、恐惧与无助!</span></h1><p><br></p><p><br></p><p><br></p> <h1><br></h1><h1> 改造的愿望是那么地强烈,小道得来的消息又是那么地不确定。年年希望,年年都是泡影。除了羡慕因为靠街而早已住上高楼的邻居外,他们只有年年的苦苦等候。当然,也有极少数不愿改造的,也许他们对于此地过于留恋,愿与祖辈居住的老屋共同老去,也许还有别的想法……<br></h1>  <br><h1> 不管怎样,多年的愿望终于在今年这个雨季来临之时就要实现!几天里,人们怀着喜悦而又复杂的心情,准备着与他们的老屋做最后的告别!</h1><h3><br></h3><h3><br></h3> <h1><br></h1><h1><br></h1><h1> 几度秋风起,夕阳几度红!老街、小巷究竟穿越了多少历史的时光,里面究竟有过多少的恩恩怨怨、悲欢离合、风风雨雨,争争斗斗,今天已无人知晓或者还能记得。余生也晚,所知也是甚少,甚少……</h1><p><br></p><p><br></p> <h1>   </h1><h1><br></h1><h1> 多少次地在这些熟悉而又陌生的街巷中穿行,无数次地在一个个破败的门窗前驻足,我每次都有恍若隔世之感……</h1><p><br></p><h1> 每一次的恍惚,又都会出现一个幻觉。</h1><h1><br></h1><h1> 你看,那屋里好像又走出了要去上班的邻居大姐,身穿洗得已经发白,但很洁净的工作服;推着崭新的,她舅舅托朋友刚给买回的凤凰牌自行车 —— 支脚在一边,链子盒是全包的;后座上夹着明亮的钢精饭盒,她说,中午不回来了,这月的理发票和澡票还没用;下班后,先去理理发,洗洗澡,晚上再看遍《卖花姑娘》,里面的插曲还没听够。说着,腰身一扭,偏腿上车,转眼间自行车已出去了老远,洒下了一街的铃声,远远望去,那脚居然还是在往后蹬着……</h1><h1> </h1><h1><br></h1><h1> 腕带上海牌手表,脚蹬黄胶解放鞋,永远一身褪色旧军服的书记,吉普车将他直送到胡同口。书记劳累了一天,神情庄重而严肃,无暇跟邻居打上一声招呼,下车急步进入家中。谦卑的邻居们并不介意,都知道,书记日理万机,是做大事的人,也许心中正在思考着如何解放全世界,救万民于水火的大事,不敢打扰。</h1><p><br></p> <h1>  </h1><h1> 位于新安街三巷的这座房子,与灵芝胡同里面的房子原是一个整体,同属一个大院,是大院里面的一个偏房,也是一色的青砖,一色的青瓦,与周边的房舍形成鲜明的对照,今天看上去还是那么地显眼,与众不同,它无疑是那个年代的豪宅! 住在里面的那位大姐说:“这些日子不断有人来拍照,录像。住了这么多年,真不知道,这房子还这么有脸!”</h1><h3><br></h3><h3><br></h3> <h1>  </h1><h1> 据说,豪宅的主人很是乖觉,风雨欲来之时,在一月黑风高之夜,携一家老小,悄然遁去,没用麻烦新政权费力,知趣地腾出了祖宅,也侥幸保住了他的一颗“狗头”。</h1><h1><br></h1><h1> 人民翻身当家后,豪宅到了人民手中,有了新的主人,成了人民的房产。从此就像人民医院、人民影院、人民邮电、人民银行、人民大街等等一样,豪宅也光荣地拥有了人民的称号。</h1><h1><br></h1><h1> 豪宅的青砖从此也就跟后来他家祖坟里的青砖一样,算是为共和国的建设添了砖加了瓦。只不过祖坟上的青砖是用来建了学校、商店或修了桥梁……</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h1>  还据说,多年后,那“狗头”的后人,闻听风向有变,居然得寸进尺回乡索要,不知是从何想起。</h1><p><br></p> <h1>  </h1><h1> 老红军,邱永贵大爷,在县城,是一个令人敬仰的名字,爬过雪山,走过草地,九死一生,跟着打下江山,住进这座当年的豪宅大院是再自然不过,也是应该的事了。</h1><p><br></p><h1> 不过,也难为他老人家,其实,那豪宅并不大,与今天的楼房别墅没法比。但在当时,那就是好房子。那时,县城中,大概只有百货大楼才算得上是真正气派的楼房,也只不过两层罢了,真是委屈了大爷。若是搁今天,恐怕至少要让大爷住上一个独门独院的摞屋、带电梯的小高层,抑或一个小别墅,也未可知。</h1><p><br></p><p><br></p><h1><br></h1><p><br></p><p><br></p> <h1>  </h1><h1><br></h1><h1> 生命的延续似乎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挡。大饥荒过后的六十年代中后期,人们有了力气和精神,几乎是一夜之间,如雨后春笋,这些街巷里,突然间冒出了一群一般大的孩子。</h1><div><br></div><h1> 紧靠大街的宫家巷,一个巷子中,同龄竟有近二十个,一起上学,一起放学,一起恶作剧。街巷顿时热闹起来,宛如沸水锅里煮饺子。狭窄的小街、细长的胡同,一时竟承载不了那么多孩子的玩耍,借着天然的优越位置,孩子们就把玩耍的领地不断向外扩张。眼皮子底下的大街、电影院、戏院、大街饭店、曙光照相馆、老百货大楼、新华书店等,都是他们玩耍的天堂。</h1><div><br></div><h1> 那时,学习好坏,大人是不怎么管的。放学后不忙着回家,女生一定要先到百货大楼里走一走,趁售货员不注意,手指就伸进了柜台上盛放散装雪花膏的大瓶子,把沾来的雪花膏往脸上乱抹一通之后,就又跑向了下一个领地。</h1><div><br></div><h1> 电影院前高高的台阶上,是男生弹杏核的好地方,弹够了,就看广场上打气枪的,看打架的。电影院红火的时候,一毛钱一张的电影票,有时也难以买到,但他们总是有办法躲过查票的去看上免费的电影。</h1><div><br></div><h1> 到了新年,戏院、电影院门前卖山药豆、糖球葫芦、摇拉猴、泥老虎和鞭炮的摊前必定有他们的身影。从新衣服的口袋里,拿出几个钢崩压岁钱,买上几支山药豆,放入口中又香又甜;拿出一毛就可以买支糖球葫芦了;倘若大方一回,拿出二毛,就可以买上一小捧花生,放入衣兜慢慢吃。吃的时候目不斜视,把旁边看的小孩,馋得嘴角直流长长的口水。</h1><h3> </h3><h3><br></h3> <p>  </p><h1> 拿上攒的几只牙膏皮子,到废品收购站卖了,换上几个钢镚,就能吃上二分一支的冰棍或五分一支的奶油雪糕、还有二两粮票、五分钱一个的小火烧。那火烧尽管比不上钙奶饼干、桃酥、蛋糕和高梁饴, 但也可当做零食,并且也是相当不错的零食。如果零钱足够多,就可以下馆子了,大街饭店和曙光饭店一毛四分钱、二两粮票,用粗瓷大碗盛的肉丁面条香飘四十里,但那碗曾经是要押金的;软绵香甜的三角糖包吃的时候要小心,不然会喷你一身糖稀;刚出锅,色泽金黄,外酥里嫩,半生不熟的大白菜帮子炉包也总会令你垂涎三尺,流连而忘返……</h1><p><br></p><h1> 当然,除了玩耍之外,有的还要帮大人干活来赚钱以贴补家用,譬如:砸石子,打壳子,捡煤核,糊纸盒,卖冰糕,卖对联,挑水,去茶炉打开水;还有的要割草,拾粪,拾麦穗,养鸡,养猪,养兔子……</h1><p><br></p><p><br></p> <h1>  </h1><h1> 虽然不能像北京城里的 “红孩子”,可以在白塔之下,北海之上,幸福地荡起双桨,但他们也都有着一个快乐的童年,都曾经光荣地当过红小兵,红卫兵和后来的少先队员。</h1><p><br></p><h1> 生活虽不富裕,但也衣食无忧。人民政府、单位,按月给他们发各种生活用品,从粮票、煤票、布票、肉票、油票、直到理发票和洗澡票等等无所不包。虽然不多,但在主妇们的精打细算下,也能度日。</h1><p><br></p><h1> 上学,学习好坏不重要。从学校毕业后,接过老子的班,或者舅舅、表叔一句话,就可以进机关、银行、粮站、供销社等一个个上上好的单位。当然也可以就业进工厂当工人,或者去国营饭店、国营理发店、国营旅社、国营澡堂子、菜店等上班也很好。</h1><p><br></p><p><br></p> <h1>  </h1><h1><br></h1><h1> 总之,这辈子,你就什么也不用操心了,不必担心生计,因为永远不会失业,只要有单位,吃喝拉撒直到老,甚至去世了,连后事都会有人管。下了班,只管做你喜欢的事情就行,譬如,看看电影,打个牌,下个棋,集集邮什么的;女的则可以串串门,织织毛衣……生活都差不多,谁也不会穷到那里,谁也不会富到那里。</h1><h1><br></h1><h1> 今天他们中,有的成了真正自己当家做主的老板企业家,喝上了更好的酒,吃上了更肥的肉,孩子想进机关找份好点的工作,也不用再去麻烦他的舅舅、表叔、大爷什么的,只要参加考试就行。</h1><h3><br></h3><h1> 但他们还是难能可贵,无比留恋过去那些紧紧吧吧的日子。也许他们的童年太过欢乐,难以忘怀;也许他们的旧日时光太过辉煌,难以忘记……</h1><h3><br></h3><h3><br></h3> <h1> </h1><h1><br></h1><h1>  正像他们当年光荣地当过工人或知青,如今他们又都几乎当上了爷爷奶奶、姥爷或姥姥。孙辈的一声叫喊,那群曾经的孩子,发现自己真的老了。</h1><p><br></p><h1> 离开这里多年,不管是否功成名就,今天,在老家就要消失之前,还能回来再看上一眼,他们是幸运的。而在他们的先辈中,有的早年就漂泊他乡,甚至出走海外,至死也没能回来看上一眼他们的亲人、童年的玩伴、幼时住过的老屋和这小街小巷,成为他乡的孤魂野鬼,甚是悲凉!</h1><p><br></p><p><br></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世事沧桑,人事代谢!今天,除了原先的老住户之外,已没多少人知道在这喧闹的城中心,还有这么几条街,这么几条巷。</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随着小街、老屋的荡然无存,里面的故事,很快会变得面目全非,迟早也会成为小姑娘,任人去打扮。就好像一块石头扔到了水中,不管曾激起多大的涟漪,很快就会平静如初,没人会记得那片涟漪,水下的那块石头,也好像这拆除中扬起的尘埃,终究会落定……</span></p> <p>  </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老街没了,老屋没了,老家没了,明天的太阳照旧会升,照旧会落;广场上,舞曲依旧会响,大妈依旧会跳…… </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它的拆除,不会引起人们太多的关注,正如它的历史,也不会有多少人愿去关心。</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人们只会注意到眼前的现实生活,没有多少人会有哪份闲心,再去想那些琐碎的陈年旧事。唯有这些毫无生气的照片、影像不会抹掉它们曾经的过往、从前的面貌……</span></p><p><br></p><p> </p> <h1> </h1><h1> 愿这些照片在将来被偶尔翻出的时候,能够勾起他们的一丝回忆,让他们重温一点从前的时光。因为他们的童年是在这里度过,他们的一生是在这里度过,他们的祖祖辈辈也都是在这里度过。</h1><h1><br></h1><h1> 这里有过他们的欢乐与悲伤,团聚与别离,高大与卑微,辛酸与无奈,成功与失败,辉煌与平淡……</h1><h1><br></h1><h1> 这里是他们永远不会忘记的家,是他们终生的精神家园!</h1><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愿老地早已旧貌换新颜!</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愿老地历史永存!</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别了, 马家街 ! </span></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