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推荐 • 余秋雨:聪明人从不迷恋朋友圈

麦子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808080">我是美文栏目编辑麦子</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808080">每周五【名家推荐】和你相约</font></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808080">阅读经典,传承美好</font></h3></h3></h3> <h3>大多数人的生活,都不是你曾经在朋友圈里看到的那般。别人的生活永远是别人的,你永远也不知道朋友圈背后的人会不会也在流泪。而我们的生活哪怕不光鲜亮丽,却依旧会有我们自己的温度。</h3> <h3></h3> <h3>朋友圈就像一个万花筒,表面上看起来五彩斑斓,实际上也不过是琐琐碎碎。<h3><br></h3><h3>文化大家余秋雨曾经说:有人把生命局促于互窥互监、互猜互损,有人把生命释放于大地长天、远山沧海。<h3>别把生活捆绑进朋友圈这个小小的圈子。</h3><h3>别把生活局限在朋友圈这个虚幻的圈子。</h3><h3>走出社交的绑架,其实一片豁然开朗。</h3><h3>和大家分享一篇余秋雨先生的文章,或许你会对朋友圈有新的认识。</h3></h3></h3>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丨余秋雨</h3></h3> <h3>魏晋时期的一大好处,是生态和心态的多元。礼教还在流行,而阮籍的放诞行为又被允许,于是人世间也就显得十分宽阔。<h3><br></h3><h3>记得阮籍守丧期间,有一天朋友裴楷前去吊唁,在阮籍母亲的灵堂里哭拜,而阮籍却披散着头发坐着,既不起立也不哭拜,只是两眼发直,表情木然。</h3><h3><br></h3><h3>裴楷吊唁出来后,立即有人对他说:“按照礼法,吊唁时主人先哭拜,客人才跟着哭拜。这次我看阮籍根本没有哭拜,你为什么独自哭拜?”</h3><h3><br></h3><h3>说这番话的大半是挑拨离间的小人,且不去管它了,我对裴楷的回答却很欣赏,他说:“阮籍是超乎礼法的人,可以不讲礼法;我还在礼法之中,所以遵循礼法。”</h3><h3><br></h3><h3>我觉得这位裴楷虽是礼法中人却又颇具魏晋风度。他自己不圆通却愿意让世界圆通。</h3></h3> <h3></h3> <h3>既然阮籍如此干脆地扯断了一根根陈旧的世俗经纬而直取人生本义,那么,他当然也不会受制于人际关系的重负。<h3><br></h3><h3>他是名人,社会上要交结他的人很多,而这些人中间有很大一部分是以吃食名人为生的:结交名人为的是分享名人,边分享边觊觎,一有风吹草动便告密起哄、兴风作浪,刹那间把名人围啄得累累伤痕。</h3><h3><br></h3><h3>阮籍身处乱世,在这方面可谓见多识广。他深知世俗友情的不可靠,因此绝不会被一个似真似幻的朋友圈所迷惑。</h3></h3> <h3>提到朋友圈的问题,我需要说一说我对现在年轻人的理解——他们毕业以后很快就被一个圈子围住了,<b>我所说的圈子不仅仅是指一个人际关系的朋友圈,还指别人的生活标准,它会把你的生命耗费很多;还有朋友圈里的互相攀比,又要把你的生命消耗很多。</b><h3><br></h3><h3>结果很快你会觉得自己的生命不够了,整天疲于对付这些圈子,对付这个钱钟书先生所说的“围城”。一个在教师看来生气勃勃的学生,过几年再看到他,他却成了一个平庸的人。</h3></h3> <h3></h3> <h3><b>所以我始终要提醒大家,你们要不断地设定起点,不断地突破围城,不断地提醒自己,你值得有一个更精彩的生命,即使年纪很大了也是这样,这样的生命就比较有价值。</b><h3><br></h3><h3>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成天低头刷微信朋友圈,这样做不仅消耗了信息,也把自己的生命给消耗掉了。因此你一定不要被这个圈子所迷惑,要勇于创造朋友圈以外的生命。</h3><h3><br></h3><h3>尽管这个圈子很有魅力,而且被高科技给武装起来了,但是一旦你沉溺于这个圈子里,你的生命格局只会越来越狭小。</h3></h3> <h3></h3> <h3>许多人就是整天在这个朋友圈里折腾——你说几句漂亮的话,我讲几句漂亮的话;你晒晒家里发生了什么,我晒晒最近买了什么。<h3></h3><h3><b>结果你就被这个圈子缠住了,你不知道这个圈子里边所包裹的是一个永远不可重复的高贵的生命。</b></h3></h3> <h5>本文作者余秋雨,摘自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余秋雨散文》,原题为:《不要被似真似幻的朋友圈所迷惑》</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