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朋友圈转发了一条腾冲新闻网《两个“五合”的由来》,第一次知道了家乡名字的由来,再次看到那些熟悉而又略显陌生的风景。儿时的记忆渐渐变得清晰。</h3> <h3> 我出生在五合乡腾朗村,那儿交通不便,寨子名虽叫平场,却没有一块平地,在我的记忆中,能到三甲街赶个街,那都是非常的不容易,儿时也没得去赶过几次街。记得当时最羡慕村子杀猪卖的炯哥家,经常看见他街天回来总会带回一点卖剩的肉,总会忍不住的想想他家晚上炒点肉吃饭的味道,于是将来顿顿有肉吃成了我儿时的第一个理想。</h3> <h3> 父亲虽然是农民,但他非常重视教育,或者说他知道要想改变这个困境,唯一的出路就是供养我们读书。记得父亲随时说的一句话:工作人么下雨躲进房里去,在家当农民么雨大些,蓑衣批起跑起些。于是,在我的记忆中,村子里几个考上了中专师范或者大学的年轻人一直是父亲教育我和侄儿时的榜样。紧相邻的永辉家弟兄三个都考上保山农校和云南农大,他们弟兄三个就一直成为了我们的目标。父亲的教育和肉香的诱惑,让我从小学就学习很用功,就想着将来要捧个国家的铁饭碗。</h3> <h3> 第一天去到五合中学,校园里播放着郭老师的欢迎新同学的录音,记得里面有一句:~~你们是来自鲜花盛开,朝阳升起,樱桃坡头的腾朗~~,也是第一次知道了我的家乡原来还可以这么美丽的描述。这些年,记忆力越来越差,经常刚刚还讲过的事,过一会就忘记了干干净净,然而,郭老师当年的这段话却始终记得。</h3> <h3> 12年寒窗苦读,带着一些遗憾和几分激动我去了宁波一个很不起眼的学校,开学三个月不知道教室在哪儿,艰苦的训练,牢狱般的生活,没有人格尊严的辱骂,动摇过,想过放弃,然而每天闻见食堂的大肉香,想想这不正是我儿时的理想吗?咬咬牙也就坚持下来了,毕业又申请回到了腾冲,工作结婚生子买房,慢慢地淹没在滚滚人流中,苟且于生活的底层。</h3> <h3> 家回得越来越少了,父母过世后,家已经只是一间旧房子,为了留住儿时的记忆,我和哥哥把旧房子翻新,房子新了,然而一样的没有了温度,于是我们才明白,我们留恋的不是那间旧房子,而是那房子里曾经的温暖。我们不舍的是父亲母亲的味道。怀念的是那段艰苦却充满希望的岁月。</h3> <h3>【申明】文中附图来自腾冲新闻网,感谢陈老师。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