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摘下墨镜,推开那一缕阳光,脱下风衣,抖落那一地硝烟,镇定之后,借用巨匠宏篇之名纪念我的英伦之旅。</h3><h3>无论以往去美国还是这次去英国,一些代表一个时代的特有的词就会超越时空赶到我面前,比如"超英赶美".......</h3><h3>世界上大概只有美国可以把海关设在别国领土,去美国,人在加国领土接受美国海关检验,officer深蓝色制服裹着全副武装的身段,不可一世的表情长在或白或黑的脸上,漫不经心的语调告诉你power在我手上,不管他们的上辈子是奴隶主还是奴隶,我想到的是霸权;去英国,走进温哥华停机坪的英航,空乘儿抑扬顿挫的发音蹦跳进耳朵,英音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正式感,他们的微笑如沐浴春风,不失尊严的殷勤令人宾至如归,但他们蓝灰色的制服,特别是空姐头上的帽子,我想到的是二战。</h3><h3> </h3> <h3>在飞机上看了一部电影"Denial",真人真事,两位历史学家的征战,在我看来两人的司法官司是二战的继续。居住美国的犹太裔女主人公Deborah Lipstadt因称右翼英国作家David Hare为"犹太大屠杀否认者",而遭对方在英国起诉。法律规定诽谤罪需由被告寻找证据,所以Deborah必须找到证据,证明纳粹大屠杀的真实性。官司历经了到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获取证据,寻找幸存者,在法庭多次交战后终以Deborah胜诉而告终,电影更多的笔墨泼洒在律师团队的智慧果敢,经验丰富,其中的一位曾为黛安娜王妃的离婚官司担当律师,他曾谦逊地说"我第一次打离婚官司",戴妃鼓舞的话是"我也是第一次离婚"......而影片没有对两位史学家所捍卫完全相悖的观点"屠杀犹太人"或"犹太人的屠杀不存在"做深入探讨,为什么会有争议?对社会冲击?对历史的颠覆?是美中不足了。</h3> <h3>从希思罗机场到伦敦市中心,这个城市所有标志性建筑随着方向盘的旋转,车轮的流动都尽收眼底,泰晤士河,伦敦眼,塔桥,大笨钟,西斯敏教堂,白金汉宫,国会,大英博物馆,蜡像馆,BBC电视台,唐宁街.......,当它们从图片变成你眼见为实时,更是壮观。鳞次栉比的酒吧,咖啡厅告诉你这就是伦敦。</h3> <h3>这是我是第二次来英国,这一次吸引我的不是这些传统意义的景观,而是洒遍全城,或伫立街道中间,或根植海德公园,或凭栏泰晤士河,纪念一战,二战的雕塑。如此肃穆的雕塑之多是我在第一次来时不曾关心的,也是我在任何一个欧洲国家不曾见到的,尽管造型不同,但无一例外都是黑色,牺牲者的名字赫然碑上,红色的花环环抱碑座,漆黑与猩红巨大的反差撞击你的视线,沉重与壮烈刺激你的心脏,捐躯的英雄,年轻的生命,叹息的英灵,这些以战争为主题的雕塑和城市中奔跑的车子,无处不在的时尚,喧嚣的PUB,哪怕手中的Iphone都是那么的格格不入,战争的创伤和惨烈是不言而喻的。</h3> <h3>其中两个雕塑印象最为深刻,一个是站在泰晤士河畔,因皇家空军对纳粹的不列颠空战以少胜多,丘吉尔在视察皇家空军基地之后于1940年8月20号在众议院发表演讲,其中一段话隽刻在上以纪念和警醒世人:never in the field of human conflict was so much owed by so many to so few;</h3><h3>另一个是伫立唐宁街,与唐宁街10号首相官邸一步之遥题为"The Women of World War II",女兵,护士,军装,制服,鞋子,背包,腰带,帽子,和那些杀气腾腾的雕塑相比,多了一点轻盈与柔美,她们是雾都中的一米阳光。</h3><h3>二战结束至今72年,但战争的印记在这个世界著名的城市里如影随形,当我站到伦敦街头,感慨万千的是战争与和平。</h3><h3>这最初的感观和感触注定我的英国之旅是难忘的,一半风和日丽,一半风声鹤唳。</h3> <h3>风和日丽。</h3><h3><br /></h3><h3>去了剑桥,去了湖区,去了苏格兰,去了莎士比亚故居........</h3><h3> </h3><h3>第一次来剑桥是90年代末,二十年后再来剑桥,儒风古韵,康桥流水,柳暗花明再回到眼前。6所学院,31书院,114个图书馆,众多诺贝尔奖得主,多少首相从这里走出。不能不提的是牛顿和他那棵苹果树,不能不提的还有徐志摩和他的"再别康桥",因为30年祖国的改革开放使得这里的金发碧眼人人可以讲上几句中文,全文背诵再别康桥,他们发音之纯正,我只能想这是剑桥,人杰地灵,智商平平是混不下去的。</h3><h3><br /></h3> <h3><br /></h3><h3>苏格兰,满眼的绿地,满目的羊群,蓝天高远,风声回荡, 身穿格子裙的苏格兰人站在丘陵之上,凝眸远眺,唱响风笛,有点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豪迈。</h3><h3>胖胖的苏格兰司机平易随和,永远嘻嘻哈哈,聊天不断,他和太太养育6个孩子,幸福满溢;英格兰的司机非常龟毛,不苟言笑,椅背上的网贷只可以装书籍杂志,脚不许踩绿地,永远都是警告教训的口吻,他会在人下车的空当儿检查你是否遵守了他的规则,他孤家寡人,他满腔的傲慢与偏狭把生活的快乐赶尽杀绝。</h3> <h3>爱丁堡是我两次来英国最喜欢的城市,古朴,传统,高远。第一次来时,哈利波特还没有问世,正是作者Joanna Rowling 历经丧母,家暴,离婚,失业,当人背水一战时,"曾经跌落的深邃谷底,却变成了日后重生深厚的基础",她带着疲惫的人生也带着伟大的构思,带给世界意想不到的礼物,真的非常励志。我在她边带孩子边写作常去的咖啡屋-The Elephant House做了短暂的停留,只买了一份甜点,因为人太多,没有加入那排队的行列。在伦敦还有一个因为她的书而让世界各地的人排队的地方-国王十字火车站,因为她的父母在此火车站结识,她就选此地作为魔法世界的入口。我没有看到也不会想象她的窘困,但亲眼见证她和她的书给以后世人带来这么多商业价值。</h3> <h3>无论世界怎样变迁,莎士比亚的故居所在的这个小镇STRATFROD对古迹的保护与爱惜都是令人敬佩和深思的,莎士比亚纪念馆以他的"暴风雨"第一幕第五场一段台词作为纪念馆对参观者的欢迎与致敬,挺有意思,"And to thee and thy company I bid a hearty welcome"。古文配着老房子真的很应景。</h3> <h3>我还轻轻地走过约克镇,见识了罗马时代的城墙,近千年的约克大教堂,中古风格的石头街;Gretna Green 结婚小镇,自1754年开始就有人到这里结婚;湖区天然永驻的湖泊,河谷,山峦,瀑布,古老的火车.......当我左手捧着浮华的世界,津津乐道时,右手却拽着残存的古迹和过去,不忍离去。</h3> <h3>风声鹤唳。</h3><h3><br /></h3><h3>在繁华的牛津大街上我的钱包被盗,好在证件和现金放在不同地方,损失还没那么惨重,没想到的是我的旅游节目里增加一项伦敦警察局,警察态度可歌,填表,询问,安慰,讲述事件前前后后,但结果是可泣。在警察局那样的地方,我从不幸看到了万幸,听到其他人被当街明目张胆地抢劫所剩无几,我离开时的脚步更加地沉重。外来人口的冲击,难民的侵入,使这些本来人口密度就大的欧洲主要城市越发的拥挤,就业率的萧条,使得多少年轻力壮人口无所事事,盗贼如云流水般徜徉在伦敦的富丽堂皇,雄姿伟岸之中。</h3><h3>曼彻斯特演唱会的爆炸随之而来,整个伦敦城也警笛不断,街道封锁,代表伦敦的双层BUS成了穿梭在伦敦桥和街道上警车的障碍物, 24 小时循环式铺天盖地的新闻报道,不断从UBER的电台里传出的记者对人们的采访,匆匆的路人,驻足迟疑的游人,我刚刚离开白金汉宫,从白金汉宫至主要街道封锁,是女皇出行去曼彻斯特探望受害的人们,英国女首相告诫人们恐袭警戒至最高,未来的日子里还会有新的恐袭.......家人劝我尽快回家,最终我还是没有走,继续按原定计划走了下去。</h3><h3> </h3><h3>曼彻斯特,历史悠久的工业城市,受恐袭影响,计划中要参观的曼联关闭, 再加上当日风雨如晦,城市看上去萧条陈旧。</h3><h3><br /></h3><h3>波折并未就此停止,就在我即将结束旅程要回家时,英航IT系统全面瘫痪,所有英航航班取消,第五航站堆满了因长周末要出游的英国人和外国人,我也担心着我是否可以按时回家,我每隔几小时就刷屏英航官方网站,但消息并不乐观,"如果你不能在网上check in,请不要来希思罗机场,你可以退票或重新订你的旅程,就此产生的吃住费用在2017年11月前都会补偿"。尽管英航一再强调这只是技术问题再加上长周末假期出行的人太多导致网络瘫痪,但其他航空的网站还是正常运行,谁能保证这不是又一次对英国恐袭那。为了按时离开这 城市,无奈改乘了加航。</h3><h3> </h3><h3>当我踏上加航的机舱,机长以平静,愉悦的声音宣布这将是他值机飞行30年后最后一次飞行,回到温哥华就退休了,话音刚落,群体乘客以掌声对他表达了敬意,一瞬间的巧遇温暖了我战战兢兢的心。</h3> <h3>回来后不久,伦敦桥上再被血洗,7人被杀,其中两位美丽的女生的离去通过媒体渲染令人沉默,30岁的Christine Archibald来自加拿大,她来荷兰和有8个月工作合同的未婚夫团聚,两人一同游伦敦,她不幸遇难,悲怆的标题,"她死在他的怀中",其中一句"未婚夫的心被撕成百万片";另一位女护士Kirsty Boder来自澳大利亚,不顾个人安危,留在桥上为了救助他人惨遭不测。</h3><h3><br /></h3><h3>扼腕痛惜之时,回过头去瞥一眼历史,历史太长,无论从哪开始都是断章取义,历史太沉重,无论你怀揣多少希望,都让你灰心丧胆。二百年的十字军东征,对耶路撒冷圣地的争夺;一战,二战,尤其二战是有记录以来涉及国家,人口,地域最广,死亡人口最多,是历史上影响最深远的军事冲突;二战结束后,以色列建国,犹太人及站在其背后的英美帝国和周边阿拉伯国家的战争;美苏的冷战;东欧共产主义国家的解体;西方世界对中国的孤立与歧视;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叙利亚战争;难民,以至于今天越演越烈的恐怖主义........怨怨相报看不到尽头。所有战争都始于那野心,那贪婪,那占有,那权欲,那嫉妒,那傲慢,凡是以宗教,信仰,政治输出为由的杀戮都是扯大旗做虎皮。和平,尊重,宽容,依存,发展在现实中谈何容易,一个败坏堕落的世界,没有反省与救赎,战争还是会不期而至。</h3><h3> 人类历经漫漫长夜,还会迎来旭日东升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