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夜(三)

白叶

<h3> 初夏,山里的雨夜太静了,静的只剩下雨。</h3><h3> 如今的房子没有屋檐,雨滴落在某个物体上滴答、滴答,不是记忆中的雨声。曾经住过屋顶盖瓦的木屋,雨打在瓦片上,时而密集时而稀疏,从瓦檐流下,如一道银色珠帘,落如阶前的沟渠中。雨大时,雨滴击落在青瓦上弹起,形成细细的水雾,如同一缕淡淡的青烟……</h3><h3>夏日的晴夜,用辛弃疾的《西江月》形容最为贴切: </h3><h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h3><h3>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h3><h3> 这阙词如今依然可以信手拈来,是源自于中学时语文老师说过辛弃疾写这首词时正是隐居在上饶附近的郊外,稼轩居士由此而来吧?</h3><h3> 老师的名字与《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的作者相同,记得那时他应该30岁左右,常穿灰色西裤,白色衬衫,干干净净。上课从来不带教案,只拿一本语文书,侧身倚靠在讲台旁,一只脚总是脚尖着地靠在另一只脚的后面,眼神忧郁,课本外的知识讲的比书本上的多,不听课的且由他去,要听的听的痴迷,我就是属于后面一种。他就像一位怀才不遇的诗人,孤傲而自负,既有斜风细雨的忧郁,也有独钓江雪的气魄,时隔多年依旧记得他,记得他深邃的眼睛。</h3><h3> 江南的雨季无休无止,久违了那一抹明媚,试问有哪些经的起流年的辜负 ?</h3><h3><br /></h3><h3><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