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h3>红袍加身/王四清</h3></h1> <h3>……其实只要你准备好了,“红袍加身”并不可怕,也许你就是画界赵匡胤,呈现出一片大好河山。</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这里讲的红袍叫“大红袍”,并不是穿的锦衣,也不是茶叶柑橘什么的,是“大红袍画册”。</span><br></h3><h3>当年的大红袍画册以庄重的“中国红”烫金书函为装帧风貌,以宏大的选题规模、严整的出版规制及精湛的编印和设计水准,持续而系统地推出了近现代至当代中国画坛各时期重要艺术家的代表作品系列,成为公认的具有影响力的图书品牌。被画界和出版社约定俗称美誉为“大红袍”</h3><h3>据说,“大红袍”画集出版后,都会马上在美术界和读者中产生广泛影响,反馈回大量的评论信息。全国各大新华书店和美术专业书店,只要问询知悉该丛书新书出版,他们都会在第一时间订货,有些书出版不久就脱销并及时再版,赢得了社会和读者的充分肯定,也得到了业界的崇高荣誉。</h3><h3>这些编自百度名片的文字是多么让我们从画者敬仰,也是我们梦寐以求的“画册梦”,梦想着自已何时也能出本“大红袍画册”,也就对得起这几十年坚韧地追求了,也许要到耄耋之年,也许到百年之后,也许永远是梦想。但是,几年前,这个梦想很快就能实现。来自京津地区的大量邀请我出“大红袍”信息让我骤不及防,正当我沾沾自喜要显摆时,各类“大小红袍画册”已铺天盖地了。我明白“大红袍”的大红已经不纯真了,便对来自京津地区的陌生电话一律不接。今天上午北京的电话让我动了心思,也许不是推销产品的吧,也许是请我去北京做官呢!便回了信息:“您谁?我在开会,有事发信息。”信息很快回了,这位女士,或许是先生正笑眯眯地展开一件大红袍要往我身上披。</h3><h3>就在今年省里一个文化活动中,大家建议一位很著名的画家出“大红袍”,他说:我不会出“大红袍”的,感觉“大红袍”有魔咒,好多画家一出“大红袍”就完了。</h3><h3>这位老师的话也让我思考好久。按理说一个画家出本大书应该对自己事业有帮助,为什么适得其反呢!</h3><h3>其实,“大红袍”本来的宗旨是为那些已经在学业上有建树,在社会上被肯定的大师和大家级的艺术家出的,而普通画家是为了被社会肯定而出“大红袍”,显然是本木倒置。另外“大红袍画册”又大又厚又重,定价又高,如果你不是真的著名画家,画册很难卖出去;活动能力强的或者子女在政府当官推销到机关单位企业,画册也只能堆在那儿沾灰,学生们买一本也是预料之内的,对自己的扩大宣传起不了多大作用。还有更重要一点,就是画家画了一辈子,出这大书肯定会倾其所有,拿出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出来,也就是说把底牌全亮出来了,这下如果没有足够实力,就会让收藏者及粉丝们失去最后的对你的期望值和神秘感。另外,“大红袍”印刷精良,即能展现出作品的美,也会暴露出作品的瑕疵和不足,这也是不可掩饰的事实。</h3><h3>由“红袍加身”让我联想到历史上的“黄袍加身”,其实只要你准备好了,“红袍加身”并不可怕,也许你就是画界赵匡胤,呈现出一片大好河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