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font color="#808080">李放先生简介:</font></b></h1> <h3> 李放,1959年出生,沈阳市人,字天驰,号华璞斋主。辽宁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沈阳市书法家会理事,沈阳市和平区第十六届人大代表。最早拜“九畹”之一,辽沈著名碑帖大家孙德洲先生为师,孙先生过世后,入“缘门”拜著名书法大师李仲元先生为师。龙门北碑入门,二王行楷入道,唐宋法帖为范,米赵董字多年研习,形成刚劲、俊美、飘逸之书风,作品多次在报刊杂志上发表,其中《桃花源记》被辽宁美术馆收藏。</h3><h3> 曾经投笔从戎十八载,少校军官转业。后下海创业,经二十余年打拼,现为辽宁力创集团董事长,业务涉及房地产开发、广告、物业管理、汽车销售、出国留学培训等。现在沈阳最繁华商业区太原街坐拥写字楼一栋。<br></h3><div> 李放兴趣爱好广泛 ,多才多艺。经商之余,不忘追求艺术梦想。年近五十还拜师学艺,舞笛弄箫,并取网名“笛神”,他自己解释:一来自嘲,二来自勉。经多年研习,现已具备相当演奏水平。在海南经商期间,到公园吹笛消遣,被海南电视台发现,并录制专题介绍节目,在黄金时间播出。他现为辽宁省摄影家协会会员,作品多次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他还热爱文学写作,其散文、评论、诗歌等,多次在《散文选刊》等报纸杂志上发表。</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琴心剑胆 翰墨豪情</b></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808080">——见证李放的学书之路</font></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808080">本文作者刘元举: <br>辽宁者作家协会副主席<br>国家一级作家</font></h5> <h3><br></h3><div> 许多年前,我曾为辽宁一位才华横溢的书法家撰写过一篇文章,那时候他还不老,我更是年轻,因此,下笔万里,妄论无羁。那是我迄今为止唯一为书法家而写的文字。尽管岁月如驹过隙,但我仍能记起他小时候如何在相当艰苦的环境中临池不辍,磨练大志,孜孜以求的感人细节。当时我写得动情,他看得动容,竟致落泪。后来,那位书法家在大学里注重学问修养,集学识与书法一身,成为名家,令我深感欣慰。</div><div> 现在,又一位有志向的书法家李放要出书法集了,他嘱我为其作序。他认识那么多够资格作序的方家,却搁着不用,偏偏选择了我,这让我既惶然又欣慰。于是,我这个书法门外汉,只好硬着头皮接下任务。这算是平生第二次去写与书法相关的文字。</div><div> 说到李放的书法,一定要说到他的恩师李仲元先生,十几年前,我还是他们师生结缘的牵线人。前些天,李仲元先生和他的弟子们在辽宁美术馆隆重举办的一场别开生面的书法大展取名为“缘斋雅集”,缘斋实乃一“缘”字。仲元之缘,是耐人寻味的。仅就我对仲元先生的认知而言,他属于那种“桃李不言,天下自蹊”者,平生谦逊着,温和着,儒雅着,从不好为人师,而他晚年时,竟然“呼喇”一家伙拥有了这么多的弟子,而且那些条幅往大雅之堂那么一挂,犹如玉树临风,个个健硕靓丽,这是福,更是缘。二十多个弟子结缘,济济一堂,如此高水平的展示,用李放的话说,“我没给老师丢脸”。没给老师丢脸,是作为弟子之一的李放的最大欣慰。其实,在我看来李放这样说,也是得到了老师的真传,具有了谦虚的美德,满招损,谦受益,李放这回收获大了。</div><div> 李放的作品着实有着让人惊讶的地方。不能仅仅用成熟或者圆熟圆润大气或者遒媚劲涩之类的比喻,这些楷书、行书笔墨之间,让我眼前猛地一亮,与他此前的作品相比,简直是焕然一新,字里行间挣脱了以往的莫名紧箍,有从容,有奔放,也不乏飘逸和洒脱。这是经过五年南北闯荡后的精神文化风貌的展示,从中体现出的不仅有苦功临池,还有视野开阔,大彻大悟后的春秋章法。当为贺。</div><div> 此前,经常看到李放习书,或许他对书法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尊崇,润笔时总是满脸严肃至神圣,一笔一划间,严谨规范,笔重墨滞,不拘言笑。如同着装整齐的仪仗队员,齐刷刷迈正步要经过观礼台。他的字框架好,基本功扎实,在当今浮躁的时代,能够如此工整神圣的面对书写,这首先让我感动。能有这份安静与坚守已属不易。于是,我索取一幅,挂在装修不久的家中。我确实有一些行家里手的字画可挂,但是,我在有些空荡的大房子里为何只选李放这幅一笔一划的七言唐诗楷书悬挂呢?我喜欢这幅字的工整和耐心,伴着轻音乐每天看上几眼这样的字,纷乱的思绪会渐渐抚平的。如果你心乱如麻时,再去瞅一眼那些狂草得让你看不懂认不出是什么字的条幅,你的心会波澜吧?至少那时我经历过许多的纷乱,带着一身南北奔波的疲倦与浮躁回到家中,是温馨的音乐和李家后代的工整墨迹给了我宁静的梳理。我就是抱着这样极简的生活习惯与李放的“工整体”长视不厌。说来有趣,某天,一位在省内比较有名望的书法家来我家作客。他停在李放的书法条幅前定定地困惑了好一会儿,问我这是谁,我跟他开玩笑:李放你都不知道呀。对方想了半天,还是没想起来。我只能说实话,给他讲,李放是做生意的好朋友,书法是他的业余爱好,李放虽然在书法界名气不大,但他是我比较看重的书法人。这已是十余年前的事了。</div><div> 李放是业余书法家,他的职业是经商,是个体老板。他爱好广泛,音乐文学体育,他有个特点,只要他去爱好的东西,总是要比一般人做得更出色。李放是个有毅力的人,有争强好胜的特点。我们曾一起健身,一起打球,开始他不会打羽毛球,因为他输给了健身馆里的几位美女,深感蒙羞,于是,终日发奋苦练,不久,他便打遍天下(健身馆内)无敌手了。然而,就在他高歌猛进之时,膝盖戴上了厚厚的护膝,再后来他变得一瘸一拐,不仅无法潇洒跳起扣杀,就连走路都费劲了。他终因膝关节积水而忍痛告别让他呈一时英豪的羽坛。再说吹笛子吧,四十多岁突然间对笛子着了迷,每天凌晨天不亮就跑到公园吹奏,他还拜了名师。他曾给我表演过独奏。还因此获得过海南电视台独家专访。他说他因练笛子而影响了练书法。但是,我不相信他会放弃书法的。他做什么总是要做最好的,这是一个有胆识有作为的人的特点。</div><div> 许多书家都喜欢撰写“琴心剑胆”的条幅,我没有专门考究这四个字的出处,只是揣摸个大意: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内外修行,既有情致,又有胆识(旧小说里多用来形容能文能武的才子)。李放也喜欢写这个条幅,此番选在书法集里就有这幅作品。我从中读出了两方面的内容:琴心与剑胆。琴心为情怀,剑胆属肝胆。我喜欢与有琴心的人交往,更喜欢与有肝胆者为伍。认识李放是在一次音乐会上。记得我较早一点入场了,刚寻找到座位安顿下来,就见一位衣着考究的中年人彬彬有礼地停在我旁边,微笑地注视着我,主动跟打招呼,随后,就坐在我旁边那个空位子。我这才意识到,我们都是同一位朋友给的票,但这位朋友还没来,我们算是自己认识了。有种一见如故或相见恨晚之感。</div><div> 李放让我惊讶的还有他自己的诗赋。他戏称“打油诗”。他的诗句里面既有古人神韵,也不乏现代人的智性。当我深解其中味时,我被深深感动了。诸如:“天涯五载孤寂日,常觉翰墨比酒香”“龙门一跃飞天空,吾伴众星游仙河”等句子,都是有感而发,我也感同身受,因为我也跟他一样,作为一个北方人曾多达十年漂泊在异乡岭南。</div><div> 在我的孤陋浅识中,一向以为书法家绝不仅仅是下苦功夫临池练字,一定要在做人做学问上敛心养性,厚积薄发。事实上,成大气者,一定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修得深厚底蕴。学书之路,是一条勤苦的扎实的道路,需要一步一个脚窝窝地踩,来不得半点投机心理。尤其基本功要打好,不会走就想跑,是万万使不得的。</div><div> 古往今来,但凡经典,无不是厚积而薄发的结晶,所谓传世之作,千古名篇,必然是笃定恒心,倾注心血所致,来不得半点的偷巧或侥幸。</div><div> 细细品味李放的一幅幅作品,从中窥探他在日积月累中,如何自觉地不断地增加着知识和文化的积累,如何一脚深一脚浅地走在渐悟、渐进、渐成的路上,作为阅读者的欣悦,在于引领我进入到了某种享受的状态。我想,修炼成一个有底蕴有文化的书法家,正是他的师傅李仲元先生令人敬重的品质。对于他的弟子们而言,这是一个目标,也一定是仲元老先生对他们的孜孜要求与殷殷期待的吧。</div><div> 最后我想对李放说:琴心剑胆,翰墨豪情,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咬定青山,锲尔不舍,这些都是我所喜欢并笃信的条幅,愿我们共勉!</div><div><br></div> <h3><font color="#808080">千字文局部</font></h3> <h3><font color="#808080">胡茄十八拍局部</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