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八年转眼间

宫书德

<h3>  2017年6月10日一16日,我和朴正玉、付宝库、宫书德三位老战友重返白城常规武器试验训练基地,拜访战友,参观场区,心情激动,感慨良多!四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自从我69年11月离开部队转业地方,到如今我站在熟悉一草一木的平台草原,接近半个世纪了。部队还是老部队,但面貌焕然一新,我都快认不出来了;战友还是老战友,但大多年近耄耋,感情依旧,一见如故。</h3> <h3>  一踏上白城的土地就受到老战友的热情接待,李宝祥(原基地财务处长)和夫人清晨四点就去火车站接我们。这是在他们家里的合影:左起,康伟利(宝祥夫人),张恩淑,朴正玉,李宝祥。墙壁上悬挂着女主人的十字绣“ 沁园春”。</h3> <h3>房间宽敞明亮,窗前摆满了鲜花,这是我们几个的合照。</h3> <h3>听说我们来了,刘玉森(宣传处长)自动充任随行摄影师,马金栋夫妻驾车赶来安排参观景点,李贵海(射表室工程师)也跑来了解情况,准备周三设宴款待。前左:张恩淑,朴正玉,赵立新(马妻),康伟利;后左:刘玉森,付宝库,李贵海,宫书德,马金栋。</h3> <h3>  白城市今非昔比,据说要投资60多个亿建设“ 海绵城市”。城郊一隅的碧桂园景色秀美,是不可多得的休闲旅游胜地。留几张影做个纪念。</h3> <h3>左起:赵立新,朴正玉,张恩淑,康伟利。</h3> <h3>  鲤鱼跳龙门,晒照格外神!</h3> <h3>桥分两色路,云飞三彩锦。</h3> <h3>美景留不住,定格永珍藏。</h3> <h3>立马扬刀欲腾空,巾帼凭栏送英雄。</h3> <h3>一色墨镜彩色衣,搭肩展姿笑眯眯。</h3> <h3>难得相聚,再见不易。左起:李柏廷,李宝祥,康伟利,赵立新,张恩淑,朴正玉,宫书德,付宝库,马金栋。</h3> <h3>  康保江(原营房处助理)在“ 咱们屯”主持宴会,众多转业白城当地的老战友参加盛情款待我们。左起:康保江(蓝衣),李宝祥(红衣),沈启文,张恩淑,朴正玉,宫书德,付宝库,夏景武(劳资处长),郑常喜,李柏廷。</h3> <h3>  在毛主席雕塑前照像使我激动不已。当年我是按着毛主席他老人家的指示“ 不爱红妆爱武装”应征入伍的,更是按着老人家“ 对技术精益求精”的要求,决心把一生献给国防科技事业,兢兢业业地工作了八年。但在文化大革命中不得不离开了部队。雕塑赫然刻着“ 实事求是”几个大字更叫我陷入深深地回忆。</h3> <h3>射表室是一个模范单位,战斗的集体,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科研试验部队。我曾和那里的老战友朝夕相处感到骄傲。照片右一为技术部高工王连海。</h3> <h3>瞭望塔久违了,迎风招展的黄花咱们又见面了!要不是恋军的情愫,断裂的历史怎么能同现实连接起来?</h3> <h3>部队的百亩鱼塘,碧波荡漾,倒映着湛蓝的天、雪白的云,我的心与军旅融在一起,我的情与茫茫草原相连。</h3> <h3>别具一格的勒勒车,别开生面的蒙古包,别来无恙的成吉思汗――这里是营区内部队干部战士休闲游览的景点。</h3> <h3>蓝天白云,骏马奔驰,蒙古包美,莽原无垠,快来合一张吧!</h3> <h3>射表室张平主任驾车把我们送到葛根庙参观。葛根庙是内蒙最大的藏传佛教寺庙,享誉世界。我要多拍几张,不能错过这个机会。我早就清除“ 六根”,超脱红尘,步入佛界,你看我手上的念珠就可一目了然!</h3> <h3>合影,左起:张平(射表室主任),付宝库,张恩淑,朴正玉,宫书德,沈启文(原弹勤连战士)。</h3> <h3>在成吉思汗庙前拍照是莫大的荣耀!你可知道1200年他还是个大字不识的文盲,却凭着胯下烈马,手中弓弩,威震欧亚大陆,中国版图成为空前绝后的世界之最!</h3> <h3>同老同学、老战友朴正玉合照。</h3> <h3>在光荣榜前留影,榜上是“ 献身国防科技事业的模范”陈光宇。</h3> <h3>斑斓的霓裳与藏传五彩经幡交相辉映。</h3> <h3>红楼原是苏联专家招待所,后简称一所,接待过国家领导人,元帅,将军,曾扬名在外。随着时代的变迁她被改建为射表编拟办公室。留张照片感受一下她的历史光辉。</h3> <h3>怒放的牵牛花光彩夺目,映衬着亮妈的灿烂红装。</h3> <h3>被称为“ 八百里旱海”的平台场区,如今有山有水,有长城有瀑布,真是应了李白的诗句:“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要在瀑布前留下历史的见证。</h3> <h3>与老战友高成海合影,这是五十多年后的重逢。</h3> <h3>这两位老战友也几十年没见了,左起:赵松金,郑福友。</h3> <h3>右起:宋玉昆(射表室政委),高成海,吕凤海(技术部高工)。</h3> <h3>射表室战友设宴款待,笑逐颜开的是李贵海高工</h3> <h3>在饭店合照,前左起:付宝库,高成海,宋玉昆,郑福友,宫书德;后左起:吕凤海,王连海,赵松金,李贵海,张恩淑,朴正玉,沈启文。</h3> <h3>在宋玉昆政委家作客。</h3> <h3>6月15日,李宝祥和马金栋夫妇驾车带我们去著名游览区“ 中国向海”观光,最引人入胜的是放飞仙鹤。</h3> <h3>赶紧抓拍,一生能遇上几次同仙鹤漫步芦苇丛,近距离观察她的仪态万方,极目远望她们成群结队的自由翱翔!</h3> <h3>插上冥想的双翼,随鹤群奔向广阔无垠的碧空。</h3> <h3>这四只胖鹤养尊处优,轻振翅漫梳羽,也要纵身飞天!</h3> <h3>我们穿林海,跨莽原,徜徉在蜿蜒的小路上兴致勃勃,悠然自得。</h3> <h3>坐上马车享受一把古老交通工具的悠哉。</h3> <h3>天水一线,这是在哪里?渤海湾还是雷州半岛?</h3> <h3>激越驱走了疲倦,欢快调动了爽心,我竟情不自禁地跳起舞来。</h3> <h3>在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下,姐妹们举起手臂,握紧拳头,向祖国宣誓!</h3> <h3>绚丽多彩的靓装,起伏荡漾的碧波,湛蓝如洗的天空,交相辉映,流光飞锦。</h3> <h3>原来这就是“ 中国向海”,海一样的博大,海一样的明静,海一样的深邃!</h3> <h3>“ 中国向海”前婷婷玉立的游客:朴正玉,康伟利,张恩淑,赵立新。</h3> <h3>给凶相毕露的秃鹫拍一张照。</h3> <h3>定格一瞬,永远珍藏。左起:付宝库,张恩淑,朴正玉,宫书德。</h3> <h3>“ 中国向海”景区的标志物仙鹤展翅,在她下面留个影也想比翼双飞。</h3> <h3>四姐妹不约而同的又聚在一起亮相。</h3> <h3>老战友成帮结伙,情同手足,形影不离。</h3> <h3>吕凤海请我们吃农家绿色饭菜,左一是他的夫人,右一是施绍用院长。施院长前一天请了我们,还在“ 甜蜜蜜”歌厅连唱带跳玩了半宿。</h3> <h3>农家饭令人馋涎欲滴,吕凤海全家出动陪老战友进餐更叫人感动!左二并肩坐着夫人,右一是姑爷,立者是女儿,付宝库主任怀抱着他的外孙。</h3> <h3>在坦克、榴弹炮、火箭炮、舰炮前的我,更加威武,雄壮,豪迈,自信,咱当兵的人见了武器装备感到分外亲切、留恋。</h3> <h3>我要当一把军委主席,庄严肃穆地检阅陆海空三军!</h3> <h3>我们几个老战友在坦克的护卫下又回到了过去,回到了军旅,回到了激情燃烧的岁月!</h3> <h3>在我暮寝朝辞的日日夜夜它给了我多少体贴,叫我做了多少好梦,送了我多少温柔甜蜜?这只有我知道。打开门,在当年的宿舍拍一张!</h3> <h3>走出宿舍没有几步就是办公室,那时任务多,整日计算,有时还要加班加点。年复一年的技术能手光荣称号就是从那些简单的计算工具一一铅笔、计算尺、手摇计算机中诞生出来的。在场史展览馆里,还看到了我和康英芙、徐瑞卿等一起计算的大幅照片,每年的评先进我总是榜上有名。回忆起过去我就不想偷着乐,总是爽朗地笑出声来。</h3> <h3>跨岗大楼(18号楼)大概是1954年建场后崛起的第一座楼房,1961年11月我入伍后就住在这,工作在这。六十多年过去了,虽经风风雨雨,但她依旧挺拔,巍然屹立。今天我要和她永远在一起。</h3> <h3>寓意着基地坚如磐石的长城蜿蜒起伏,站在烽火台上可以俯瞰部队营区全貌。</h3> <h3>在长城上留影,以跨岗楼为背景,把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就会感到格外沧桑,格外雄浑,思潮奔涌跌宕!</h3> <h3>吕凤海,王连海两位技术部栋梁始终陪着我们。来,拍张照吧,留作永久的纪念。</h3> <h3>日晷是古老的时钟,但它忘却了历史,更不计未来,只盯着现在。我从现在开始要续写历史,坚定地走向未来。</h3> <h3>我们在写作楼住了一周,王连海高工一直陪伴着我们。部队首长、司令部办公室为我们参观访友膳宿出行提供了方便条件。因为有严格规定,没有同他们合影留念。</h3> <h3>临别前的纪念,左起:宫书德,朴正玉,张恩淑,付宝库,王连海。</h3> <h3>李宝祥夫妇,马金栋夫妇,在“ 喜知滋饺子馆”为我们饯行,直接把我们送上火车。照片左起:康伟利,赵立新,朴正玉,张恩淑,马金栋,宫书德,付宝库,李宝祥。</h3> <h3>白城车站候车室。再见了平台基地!再见了朝思暮想的白城!6月16日,我们乘坐K1190列车返回了北京。也许将来还会有机再来看你。</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