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睡意朦胧中坐在摇摇晃晃的车上,来到了这个美丽的侗寨。据说来的路途非常险峻,山体感觉会随时滑下来,中午的一杯煨酒却让我睡了个好觉,路途如何全然不知啊……</h3><h3>走进寨子远远望见一座侗族鼓楼,鼓楼是侗族举行重要活动的场所。在鼓楼下面有几户人家,看到他们从廊间探出的脑袋,听到妇女们说话的声音却绕楼两圈找不到进去的门,最后还是喊老乡来开门,才算是进得内部。二楼是他们生活起居的地方,也是工作的重要场所,有点像宾馆的大厅与房间的布局。贵州多雨,所以如此设计更利于在雨天工作。</h3><h3>这户人家自己纺线、织布、染色、成衣,在外部已不多见的手工纺织器械都仍在正常的工作,纯朴的老乡也非常配合,当她们看到我相机里回放的照片时发出兴奋的尖叫声,不过我完全听不懂;看着没法交流,女主人跑去喊来寨子里出去打过工的年青姑娘作为翻译,沟通后说她觉得拍的太好了,所以很开心。接下来的拍摄就顺利起来,本来没打算染布的女主人拿出织好的手工土布扔进染缸给我们操作起来,脸上始终洋溢着快乐的表情。最后告别时,问我们来自哪里,得知是很远的地方,略有失落的说,这么远,那你们不会再来第二次了吧?我一下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想了想说,不好说,也许还会来。她们告诉我八月十五寨子里会过中秋节,会杀牛吃,希望我们能一起和她们吃牛,眼神里带着一丝恳求……我也真心希望有机会再次重走这美丽宁静质朴的侗寨。</h3> <h3>美丽的鼓楼在云雾缭绕中若隐若现。</h3> <h3>古老的织机安静地与远处的寨子遥遥相望。</h3> <h3>家中的老妈妈负责织布,宽敞的楼台后是他们的住房,门前堆满了禾谷,男主人介绍说是糯米,用来过节时制作糯米酒还有其他品种食物用的。</h3> <h3>古老的木梭古老的手,新织的土布承载着千年的文化遗存。</h3> <h3>家中的老者在织布中……</h3> <h3>木梭牵动着线,牵动着我观察的心,她们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原始劳作着。</h3> <h3>家中的儿媳妇负责纺线,光着脚丫,动作干脆利落。</h3> <h3>抽丝剥缕,纺成细线。</h3> <h3>一切都是那样原生态。</h3> <h3>纺线累了,陪小女儿休憩着玩耍一会。</h3> <h3>找来的“翻译”帮着一起打开染缸。</h3> <h3>搅动布匹用的木棒。</h3> <h3>一层一层地放进去。</h3> <h3>看到照片后,女主人开心地大笑着。</h3> <h3>再一层一层的拿出叠放,这样的过程要持续好多遍。</h3> <h3>用木棒捶打挤压着染液。</h3> <h3>染好色的布匹。</h3> <h3>家中的老婆婆负责成衣裁剪制作。</h3> <h3>成衣展示……嘿嘿</h3> <h3>老寨子越来越少,拔地而起的也是砖房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