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大娄山区核心地跨渝南黔北,作为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的过渡带,境内属中低山丘陵峡谷地貌,地形起伏落差大,山地小气候特征明显。川渝人所俗称的"贵州山",便泛指黔北一带。而这里也因空间环境闭塞,且交通出入不便,拥有众多田野自然秘境。我们此行的区域位于重庆綦江,万盛与贵州桐梓的交界处。那里除了山水峡谷等风光美景外,还有飞地,插花地等特色地理内容,值得深度探寻行走。</h3> <h3>2017年6月24日,星期六早上八点。我们一行五人驾车从南坪出发,经兰海高速公路渝贵段至赶水下道。赶水为渝南门户,地处綦江河谷中,三川交汇,街道狭长,以前曾来过多次,我们中午在这里品尝了特色小吃---铁石垭米粉。随后继续沿着210国道行至岔滩开始上山,过藻渡煤矿,进入峡谷风貌。藻渡河水湍急流淌于峡底,公路则依右侧山腰蜿蜒通行。</h3> <h3>雨季期间,藻渡河水急涨,山地峡谷风光因而云雾缭绕。藻渡河属长江三级支流,发源于重庆市南川区金佛山麓,流经贵州省桐梓县北部大片区域后,终又回到赶水注入綦江河。如此现象,则带有"回老家"的流域特色。</h3> <h3>从藻渡煤矿沿着峡谷间的山腰公路前行约3公里,便是重庆与贵州的政区界桩。这里地处两省(市)三区(县)交界点,双方以藻渡河右岸峡谷北侧一块斜岩山梁为界,梁后为万盛经开区关坝镇,左岸山腰公路则分属綦江区赶水镇与桐梓县坡渡镇,界桩两侧的道路状况一目了然,旁边矗立着"坡渡信合"广告牌,新地界的业态也作为了入境标识。</h3> <h3>2015年所立的渝黔界桩。重庆市綦江区赶水镇VS贵州省桐梓县坡渡镇。</h3> <h3>重庆境内平整的沥青路面,进入贵州后变得坑洼不堪。道路状况是多数跨际边界最为直观的设施区别。</h3> <h3>从渝黔界桩到坡渡场约3公里。进入场集,首先来到老街,老街仅在场口存有少量木质穿斗瓦房,其余都已是钢筋水泥的现代建筑。老街也不到100米,尽头处为坡渡镇中心幼儿园。</h3> <h3>略带老街氛围的场口1号住户。坡渡老街早年与綦岸主线繁盛的盐茶运输,也应为重要的联络衔接要点。</h3> <h3>来到坡渡,主要就是探访这里因跨界飞地(插花地)而形成的"三截街"现象。坡渡境内的飞地(插花地)较多,以场集上的"三截街"最具典型代表。该场集只有一条街,而这条街被"飞"(插)入于此的重庆市綦江区赶水镇马龙村龙石台组分割成六截,其中三截属贵州,三截属重庆,各自间并不相邻,街道两侧店铺交错布局,飞地如同"马蹄"契入场集,当地人俗称为"三截街"。场集后侧山坡农田也均属重庆。经与附近居民交流后,大致得知坡渡三截街成因与当年某些移民落户后的土地交易相关,还带有联姻嫁娶等人为因素。</h3> <h3>关于坡渡"三截街"的飞地(插花地)现象,贵州师范大学杨斌老师在其著作«明清以来川渝黔交界地区插花地研究»一书中的137-142页,对其有图文记述。如图中位于坡渡东场口的这两家店铺,七妹超市属于重庆,桥头餐旅属于贵州,作为"三截街"的组成部分,渝黔间这类归属交错现象在坡渡场集非常普遍。重庆居民除涉及必要的行政业务需要去綦江赶水办理外,生活功能都由桐梓方面全权代管。</h3> <h3>通过杨斌老师著写的书中内容,对三截街进行实地对比拍摄。这是三截街靠近坡渡西场口那段,兴志电器属于贵州,富瑞超市属于重庆,以中间小巷为分界。富瑞超市一侧的墙上还贴有綦江赶水卫生监察部门的公告。</h3> <h3>图文对比拍摄,几年来还是有很大变化。万家福超市靠近坡渡东场口,渝黔店铺在街道两侧依然交错分布。这里唯一能区分的要素就是门牌,只要是设有"坡渡街"门牌的住户就属于贵州,没有就是重庆的插花地。</h3> <h3>坡渡镇位于贵州省桐梓县西北端,紧邻重庆市綦江区,万盛经开区。坡渡地处大娄山区核心,距桐梓县城约120公里,属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带,呈低中山丘陵河谷地貌特征。场镇周边空间多为陡缓的台地,种植了玉米及少量蔬菜。镇东1公里修建有坡渡水电站。</h3> <h3>我们在探访飞地(插花地)之余,也顺带对附近的居民谱系做有简单了解。这里多为江西移民,于清初时移住此地,尤以陆姓为其大户。他们散居在坡渡场集与四周山头,每年举行清明会联络族群。另在坡渡镇政府后山重庆地界有一户陆姓人家,与镇政府以条石堡坎为省际归属划分,生活则以种植及养殖为主。<br></h3><div>图中这幅坡渡镇分村地图,来自陆姓人家的族谱中。图中对陆氏宗祠有最明显的标注,通过另一些资料了解,陆氏宗祠在当地的确名声显赫,并具有很深的人脉影响。</div> <h3>此段图文资料来自网络------</h3><h3>桐梓县坡渡镇陆氏宗祠,位于坡渡镇木人台村(古称仙人台),始建于明朝末年,至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是陆氏入黔始祖陆柴箐后裔第八代陆金桥迁徙此地后,传至六世,六世祖陆鹏捐银而修建。民国时期祠内成为保民学堂,解放后又成为一所村级小学(即木人台小学),2001年木人台小学迁出。陆氏宗祠至今存在,承蒙陆氏族中之贤陆久武鼎力保护,在十年浩劫中未能撤除,由于宗祠年长月久,多年失修,祠颜破烂不堪,于2002年陆久武提出维修宗祠,得到多数族人的拥护,当年九月成立宗祠管理委员会,经多方筹集资金,族人中很多人慷慨解囊,经过三个多月时间,宗祠修复峻工,主体基本得到保护,附属实施管理委员会决逐步完善。</h3> <h3>离开坡渡镇,我们继续向东前往羊蹬镇。从坡渡到长塘口,公路进入了风景秀美的藻渡河峡谷。藻渡河穿切侵蚀着石灰岩背斜山体,在大娄山区造就出一段险峻的"山峡"风貌。正值近期普降大雨,河流来水量充沛,洪峰陡涨陡落,低矮处则早已淹没。</h3> <h3>藻渡河峡谷两侧植被葱郁,如此地理环境,在西南山区处处都能成为自然美景。</h3> <h3>藻渡河峡谷口,还立有"石敢当"的祭祀小庙。这类来自民间百姓的传统信仰,在边远山区,意念更为浓厚。</h3> <h3>位于藻渡河峡谷东端的长塘口,是一座仅有几户人家的小聚落。坡渡与羊蹬两镇在此交界,过了大桥,就进入羊蹬辖区了。附近公路还可通往万盛关坝等地。所以长塘口算是一处交通集散枢纽,周边一些不通公路的村落居民也会来这里赶乘客车。那些从坡渡发往桐梓的班车前挡玻璃上,便会有"长塘口"等地名标识。</h3> <h3>从长塘口到羊蹬镇约8公里路程,沿河道路依崖壁通行,状况更加泥泞坑洼,非常难走。待接近羊蹬场口时,一道高山飞瀑瞬间吸引了大家的关注目光。这条飞瀑夹在一面V型岩壁上,岩壁形似羊鞍,羊蹬得名也许与此有关。在跟附近居民交谈中,得知这条飞瀑名叫"滴水岩瀑布",常年都有流水涌出,逢夏日雨季水势更大。瀑布附近还是著名的铜鼓滩漂流起点,据说最近两天就将重新开放迎客。如能结合瀑布景观提升打造,不失为山区旅游新亮点。</h3> <h3>雨季的滴水岩瀑布水量很大,山顶还有一座尚未开发的自然溶洞。瀑布下方则是以前未通公路时,外界进入羊蹬场镇的古道老大路径及桥梁遗址。</h3> <h3>进入黔北边陲山区镇---羊蹬。相比坡渡周边的台缓,羊蹬附近更为陡峭。场镇沿藻渡河呈一字分布,左岸是刚建设不久的新城,镇上的行政机构都已搬迁至此。省道穿过右岸老城,整体环境潮湿嘈杂。</h3> <h3>在自然环境方面,羊蹬境内百谷千山,层峦叠嶂,云蒸雾绕。森林覆盖率广,海拔落差大,立体气候明显。但农业生产条件有限,周边陡峭的山地上仅玉米,土豆等少量作物种植。而从当地超市的商品销售来看,无本地工业原产品,物资依靠周边的重庆,贵阳,遵义等大中城市供应。</h3> <h3>羊蹬作为桐梓县北部重镇,曾是区公所驻地,因远离县域中心,也成为周边山区村落的交易集散地,每月逢新历258日赶场,集市热闹。四川美院副院长焦兴涛还在此兴办了"羊蹬艺术合作社",利用最接地气的乡土资源,结合人文活动,创作工艺文化。</h3> <h3>远处山腰是正在建设中的正(安)习(水)高速公路,这条高速横贯黔北大娄山区,多段海拔均在1000米以上,沿途也大都是交通不便,发展滞后的偏远乡镇,预计2019年开通。通车之后,对于当地是带动,还是吸虹,目前只能是个问号。</h3> <h3>在黔北探访期间,正值四川茂县叠溪村发生山体崩塌事件,而我们此行所处的地理空间环境,与茂县所在的龙门山系无异(同属四川盆地周边的山系包围圈)。西南山区多分布河谷山峡地貌,地层松软,土壤贫瘠,植被稀少,加上过度性开采开发,再加上地震断裂带的后遗影响,最终造成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如洪水,滑坡等。<br></h3><h3>图为我们所住的旅店门外,有一处背斜沉积岩石层,是不错的地质观察点。</h3> <h3>后记: 我们原计划周日从羊蹬出发,经水坝塘,狮溪,由南川返回主城。但因前方修建正习高速,水坝塘一带的省道被工程货卡压坏,又是雨季,路更难行,只得放弃黔北山区原定路线,仍由原路先返回藻渡,再经万盛关坝,青年方向返回主城。中途还顺带游览了万盛境内几处新兴旅游区(凉风渔村,板辽湖),以及位于万盛城区旁的地标性老景点---黑麒岩(妙音山/紫竹寺),使大家对本次行程流连忘返。</h3><h3><br></h3><div>最后以两张坡渡境内的飞地(插花地)示意图作为本篇探访随记的结束,期待今后行走更多的冷门!</div> <h3>坡渡镇渝黔飞地全貌示意图</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