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为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0周年,民革双流总支赴腾冲开展了主题为“铭记历史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振兴中华”的纪念活动,活动得到了民革成都市委、中共双流区委统战部的大力支持和现场指导,是一次别开生面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参加活动的党员深受震撼与鼓舞。</h3> <h3> 第一站 国殇墓园</h3><div> </div><div> 国殇墓园位于腾冲叠水河畔、来凤山下,始建于1945年7月7日,是腾冲人民自发为纪念光复腾冲而阵亡的9000多名远征军将士而修建的,其名源于《楚辞》之《国殇》篇。文革期间,墓园作为“反动四旧”遭到严重破坏,大量墓碑、墓穴被捣毁,上世纪80年代修复后重新对外开放。6月25日清晨,天空飘着小雨,我们来到国殇墓园,沿着正门甬道前行,一边瞻仰李根源、张问德、陈纳德、史迪威等滇西抗战名人雕像,一边聆听他们的动人故事。在甬道尽头的高台上,是陵园的主体建筑忠烈祠,上有蒋中正亲自题写的“河岳英灵”匾额。在忠烈祠,我们举行了庄严肃穆的追思仪式,颂扬中国远征军的丰功伟绩,祭奠在抗战中阵亡的远征军将士,勉怀在抗战中罹难的中国同胞,为抗战英烈敬献花圈,默哀致敬。</div> <h3>忠烈祠后的团山上,立有3346块墓碑,其中包括援助中国抗战牺牲的美国士兵,大家默念着石碑上的名字,祈祷英灵安息,祈愿华夏子孙自强不息,世界永远和平!</h3> <h3> 第二站 滇西抗战博物馆<br></h3><div> 走出国殇墓园,我们来到与之毗邻的滇西抗战纪念馆,馆舍建筑采用“V”字形框架结构,寓为胜利之意。展出内容分为抗战后方、御敌前线、怒江对峙、绝地反攻、逐寇出境、老兵不死、祈愿和平七个部分。展出文物12000多件,图片1500多张,是当前国内记录滇西抗战历史最权威、文物最多的纪念馆。纪念馆还建有133米长的中国远征军名录墙,墙上镌刻着103141名参加滇西抗战的中国远征军将士、盟军将士、地方抗战游击队、地方参战伤亡民众。据资料记载,从中国军队入缅作战算起,中国在中、缅、印战区投入总兵力40万人,伤亡近20万人。中国远征军和滇西民众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上极为悲壮和辉煌的一页。</div><div> 壮哉中国远征军!壮哉滇西民众!<br></div> <h3> 第三站 寻访抗战老兵</h3><div> </div><div> 听说四川老乡要来拜访,94岁高龄的抗战老兵何绍崇喜出望外,早早来到村口的大榕树下等候,见到我们,便用洪亮的宜宾话向我们问好,邀我们到家里坐坐。刚进院门,老人家便急切地让孙子拿出他所有的宝贝,各类奖章、纪念章与我们分享,因为这些都是他一生的荣耀与骄傲!大家围坐在老人家身旁,静静聆听他讲述七十多年前远征军抗战的故事。</div> <h3>1942年中国远征军第一次远征失败,日寇切断了滇缅运输线,刚入伍的何绍崇便随部队步行三个月到达滇西,成为一名运输兵,日复一日,肩挑背扛,穿越丛林小道,为部队运送军事物资,直至腾冲光复。从老人的讲述中,我们仿佛回到了1942年战火纷飞的滇西,从老人饱经沧桑的脸上,我们看到了远征军战士的坚毅与勇敢。让我们欣慰的是,虽历经磨难,老人家仍旧身体康健、乐观豁达。虽一直客居异乡,但儿孙满堂,能安享晚年。愿所有健在的抗战老兵,都能像何绍崇老人一样有尊严地活着,体面地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段历程。</h3><div> 历史不会忘记,祖国不会忘记,那些曾为捍卫民族尊严而抛洒青春与热血的战士!</div> <h3> 国殇墓园纪念活动追思词</h3><h3> </h3><h3> 从1931年“九·一八”到1937年1937年“七七事变”,直至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从白山黑水到长江两岸,再到滇缅印边境,中国人民展开了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伤亡人数超过3500万。山河破碎,家园无存,在中华民族最危难的时刻,无数英雄儿女奋起抗敌,浴血战斗,书写了一部波澜壮阔、荡气回肠的抗战史诗。1942年的滇西,有一支名叫中国远征军的军队,40万铁血战士前赴后继,两度远征,他们穿越丛林,强渡怒江,突破日军重重包围,历时3年零3个月,最终到达印度与英军胜利会师。这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范,也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为保卫西南大后方,赢得抗战最后胜利建立了不朽功勋。在这场生死较量中,包括戴安澜等十多位将军在内的20万远征军将士阵亡,至今,大多将士仍长眠于滇西高原或是异国他乡的印度、缅甸。他们用生命与鲜血,捍卫的是中华民族的尊严,撑起的是中国人的脊梁,维护的是祖国的神圣领土!历史自有评判,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在全民族抗战爆发80周年之际,我们来到曾经被战火烧焦了每寸土地的腾冲,祭奠在抗战中牺牲的远征军战士,怀念所有在战争中罹难的中国同胞,多少惨烈,凝成历史的悲壮,多少磨难,铸就今日之辉煌!青山不老,日月永辉,英烈不朽,浩气长存!让我们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振兴中华而不懈努力!</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