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作者:董占林</h1><h1>制作:树林</h1><p class="ql-block"><br></p> <h1><br></h1><h1><b style="font-size: 22px;">西藏平叛:</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2px;"> </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2px;"> 西藏平叛是指中国人民解放军驻西藏部队在1959年3月20日至22日平息西藏地方政府及反动上层宣布“西藏独立”发动的武装叛乱的作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2px;"> 1959年3月10日 ,西藏地方政府及反动上层宣布“西藏独立”,并先后在拉萨集结7000 余名叛乱武装分子 ,于3月20日凌晨进攻驻拉萨的党、政、军领导机关、部队以及企事业单位。在此前后西藏其他地区也发生了武装叛乱。为维护国家统一,驻西藏人民解放军在司令员张国华、政治委员谭冠三指挥下 ,于3月20日10时开始对拉萨叛乱武装实施反击。当天下午,人民解放军攻占叛乱指挥机关所在地罗布林卡,消灭了叛乱武装主力,并迅速对拉萨其余叛乱武装达成包围 。在人民解放军强大政治攻势和军事压力下 ,至3月22日9时 ,被围叛乱武装相继放下武器 ,拉萨叛乱遂告平息。4月8日,人民解放军向盘踞山南地区的叛乱武装实施多路反击,迅速平息了 山南地区的叛乱,摧毁了叛乱武装的指挥中心,切断了叛乱武装与外国联系的陆路交通。此后,人民解放军遵照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政治争取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依靠西藏广大爱国僧俗群众相继平息了其他地区“”的武装叛乱。西藏叛乱的平息,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为西藏民主改革开辟了道路。</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董占林:</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23年11月8日出生,直隶房山(今属北京)人。1938年3月参加革命,1944年4月加入 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黄土岭战斗,百团大战和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衡宝战役和广西剿匪等战役战斗。先后历任晋察热辽军区第22旅65团副团长,第16旅48团副团长。东北野战军第8纵队23师69团团长。建国后,参加了抗美援朝,藏,甘,青南平叛剿匪,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越边界自卫还击战等战役战斗。1949年后任中国人民 解放军第54军134师402团团长、400团团长,陆军第54军教导大队大队长。曾在解放军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系学习。毕业后任陆军第54军第130师第一副师长兼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 上校军衔。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 解放勋章。1957年任陆军第130师师长,1966年后任陆军第54军副军长,陆军第11军军长, 兰州军区副参谋长,陆军第47军军长,兰州军区副 司令员、中共兰州军区委员会常务委员。1982当选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 候补委员。1987当选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 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1988年9月,被授予 中将军衔。1992年,当选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华侨委员会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br></p> <h1><br></h1><h1><b style="font-size: 22px;">奔赴西藏高原</b></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58年7月,我师胜利完成了抗美援朝的光荣任务,凯旋归国后,奉命进驻四川省的雅安,夹江,犍为等地。不久就作为中国人民自愿军归国英模代表团成员,到祖国的首都北京,受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和刘少奇,朱德,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接见。归国代表团在北京的参观活动结束后,我又进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哲学轮训班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在政治学院紧张的学习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又迎来了新中国第十个春天。北京的春天,阳光和,万木吐翠。我们的校园里更是春意盎,然生机勃勃,从195810月入校学习,已经学完了大部分课程,再过一个月就要毕业了,心里涌起即将完成学习任务的喜悦和轻松感。</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59年3月,我正在北京政治学院学习,班主任急急忙忙地来告诉我:“我们接到总政干部部的通知,说是你们部队要执行任务,已经给你买好了飞机票,要你明天就返回部队。”我马上就预感到,可能是去西藏地区执行平息叛乱的任务,因为我已经从内部材料上得知,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发动了全区性的武装叛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第二天一大早,班主任和总政干部部的一位干事送我登上了南下的民航班机。飞机穿云破雾,直下西南。我到达成都机场后,立即换乘师里派来接我的汽车,在川西公路上急驰了150多公里,返回师部。果然像我所预料的那样,我师已于3月14日接到了中央军委关于我师开赴西藏参加平叛作战的电令。我来不及休息,立即组织和检查人藏作战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全师上下都沉浸在一种紧张而有秩序的气氛之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3月25日,部队出发的时间到了,我和政委耿青同志一起坐在一辆嘎斯69指挥车里,带着齐装满员的全师官兵,随着由成都军区副司令员黄新庭同志率领的“黄指”,像一条钢铁长龙,沿着川藏公路摩托化开进。我们的车队驶过二郎山,跨过沪定桥,在山高、路险、坡陡、弯急的川藏公路上急驰前进,于3月29日抵达大金寺、甘孜一带集结。</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西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我和全师所有指战员一样,都是第一次进人西藏高原。我们越往西开进,就越来越明显地感到了高山反应,在翻越海拔5700多米高的雀儿山时,我的身体虽然感到有点不舒服,但挺一挺就过来了,而患有高血压病的师政委耿青同志就吃不消了。他在车里两眼紧闭,头昏胸闷,当晚到达德格宿营时,他的血压高达150,浑身起红疙瘩,头部疼痛难忍,出现了严重的高山反应症状。只好经黄副司令员批准,送耿政委回四川治病。耿政委返川后,上级党委决定由我担任了师党委书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部队到达江达地区后,我即率副师长廉洁明、范朝运、副政委刘润泉、政治部主任赵慧毅、参谋长董崇仁;388团团长赵福顺、政委李永泽;389团团长赵国良、政委杨云汉;390团团长李洪军、政委刘清 泉;炮兵团团长安万禄、政委孙呈祥等师团主要干部赴昌都参加“黄指”召开的作战会议。返回师部后,又主持召开了师党委会,明确了首先平息昌东北地区叛乱的战斗部署和修筑卡贡至德登寺急造公路,维护岗拖至昌都公路线交通安全等任务,具体研究了作战方案。一场艰苦的平叛作战就要打响了。临战前夕,我的思绪万端,心潮难平,深感重任在肩,担心完成不好任务。已经是深夜11点多钟了,我却没有一丝睡意,站在作战地图前沉思起来……</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挥戈初战昌东北</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根据“黄指”的指示,我师将首先集中兵力歼灭昌都东北地区即杂曲河以东,川藏公路以北,金沙江以西,以里山口、邓柯以南地区的叛乱武装。1959年4月14日,我师部队先后在德格以西地区渡过金沙江,进人昌都地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部队过江后,接着就翻越了矮拉山。在开进途中,我师前卫团390团在瓦拉寺遭到叛乱武装袭扰,我当即命令先头部队驱逐了这股袭扰之敌,保证了大部队的安全通过。就这样,瓦拉寺反袭扰战拉开了我师平叛作战的序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此时,昌东北地区以齐美公布为首的叛乱武装共3000余人,分别活动于德登寺、汪布顶、生达周围。根据敌情,为给敌人以突然打击,推进到江达、妥坝、卡贡一线的部队,提前于4月16日、17日先后发起进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4月17日深夜,388团一、二营分别从卡贡、青泥洞出发,经字甲寺、热用、白马向德登寺实施合击。</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字甲寺与敌打响后,我即令师直属队和随师指挥所行进的388团三营加快前进速度,增援字甲寺战斗。正在此时,两边山头上发现了袭扰我前进的敌人,这些敌之骑兵出没于山顶,在七八百米外向我射击,妄图迟滞我前进速度。大约中午一时左右,我们爬到一座山上稍作休息时,敌人见我暂停前进,竟靠近我们休息的山坡向我们打枪。由于部队经过长时间的战术技术训练,普遍提高了射击技术。388团三营九连的轻机枪射手立即对前来袭扰的敌人还击,只听到“哒哒哒……”的枪声,前来袭扰的敌人就岁个接一个地被撩倒。这股敌人在我部队的打击下惊恐万状,只好远远逃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下午5时30分,388团一营在张志信副团长的指挥下,打垮了字甲寺的守敌,歼敌数名,其余敌人逃向豆扎地区。字甲寺是一个较大的寺庙,曾有喇嘛五六百人。寺内墙壁上挂着从人身上剥下来的整张人皮,排列着人的头骨,连敲鼓用的鼓糙也是小孩子的小腿骨。这一切都说明了西藏农奴制度的残酷野蛮和愚昧落后。</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4月22日至29日,300团二营及团直一部,经过连续五昼夜的追击,于申普沟地区歼灭顽敌一股。390团三营远程奔袭蒙拉山、张果山,也歼敌一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5月6日,389团得知参加叛乱的藏军第三代本然日德郎率50余骨干龟缩于金沙江西南岸的仙人洞内,他们即集中兵力迅欲…西藏高原座战急影速进行围歼。仙人洞,处在高山悬崖之腰部,海拔4100米,距事江面800米,接近洞口处的坡度达80度。洞口乱石嶙峋,四周密林参天,易守难攻,敌人自以为是躲进了天然堡垒。由于地形对我不利,部队突击组遭敌火力和滚石杀伤,始终未能奏效。8日下午2时,389团团长赵国良亲率无后座力炮一门和喷火器参加战斗,对敌形成严密的火力封锁。6时35分,七连二排长牛武孝率突击组在火力掩护下,迅速跃进至洞口两米处岩石下的死角,连续向洞内投掷手榴弹,喷火组也抵近喷火,当场击毙叛首然日德郎,其余敌人出洞投降,战斗胜利结束。</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盘踞在字甲寺的敌人是较大的一股,我388团曾歼其一部,但大部分敌人在八角喇嘛、朝珠等叛首的率领下逃窜了。他们又纠集附近八个寺庙的喇嘛四五百人,裹胁群众两千余人,在豆扎地区与我周旋,甚至叫嚣要攻打我设在字甲寺的指挥机关。5月9日上午,我388团后勤运输队遭到该敌伏击,被劫走部分物资。为保证我师后方及运输线的安全,歼灭该敌,我于5月12日,带师指挥所向北进到居乃寺。5月19日上午10时,以八角喇嘛为首的一股敌人由南向北回窜,正中了我部队的合围。下午4时左右,敌人被我388团和389团二营包围在豆扎以南的几个山头上。这股顽敌据山死守,我各部队分割围歼,逐山攻击。叛首八角喇嘛等人在一个山头上拼命顽抗,直至天黑都不缴枪。我389团二营在营长李振国的率领下,向这个山头反复冲击,与敌人展开肉搏。当晚9时左右,战斗全部结束,共歼敌骨干数人,其中俘敌山塔活佛以下127人,解救了数千名被裹胁的群众,缴获了大量武器和物资,打了一个成功的歼灭战。5月20日,我师在居乃寺召开师党委会,总结了一个月来的平叛作战,并制定了下一步的行动计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开完师党委会后,我随388团到了德登寺,并一直向北到了以里山口。有一天晚上,我们正在油灯下研究部署388团下一步的搜剿任务时,突然得到300团炮兵营在青泥洞北山战斗失利的消息。我当即返回师指挥所,决定由388团二营追歼这股敌人。他们受领任务以后,不怕疲劳,昼夜追击,克服了山高路险、天寒断粮等重重困难,顽强追击一个多月,给这股敌人以沉重打击。</span></p><p class="ql-block"><br></p> <h3><br></h3><h3> 与此同时,我师各搜剿部队在师的统一指挥下,翻山越岭,围歼由大股化为小股之敌,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6月份,我388团一、二营、389团一营,3叩团六连对林达、蒙拉地区实施了会剿;390团一营、炮营等部队围剿扎集拉地区;我师炮兵540团一部改装步兵后,也奔袭合围了丁松卡之敌。至此,在整个昌东北地区,各股叛乱武装被我歼灭或击溃。驻点清剿的部队组织工作组深人牧区,大张旗鼓地发动群众,宣传党的政策,设立招降站,争取敌人自首。指战员们发扬我军为人民服务的光荣传统,为贫苦牧民送粮、送衣、送日用品,诊病送药,背水打柴,修桥铺路。人民子弟兵的赤诚之心和实际行动终于换得了藏族群众的信任和爱戴,他们中间有的人不仅召唤自己的亲人归来自首,而且主动为我们送情报带路,协助我们捕捉叛首。在我强大的政治攻势下,叛首克拉登弯以下数百人全部来降,受到了人民政府的宽大处理。一天,有3名叛乱分子窜到嘎绒牛场,青年牧民白玛格勒立即向我驻此牛场的388团一营机枪连报告了敌情,并发动30余名群众协助我们俘虏了这3名叛乱分子。</h3><div> 转眼到了7月底,我师经过三个多月的连续作战,歼灭了大股叛乱武装,缴获各种枪支1447支,并争取了叛首车丁、曲达等共数百人投诚,协助地方政府完成了部分地区的民主改革任务。部队也得到了锻炼,提高了在高原地区作战的能力,初步获得了高原平叛的战斗经验,从而,为我师转战昌东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div><div><br></div>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span></h1><h1><b style="font-size: 22px;">乘胜转战昌东南</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7月下旬,当昌东北的平叛作战尚未完全结束时,我和部分师、团干部参加了”黄指“召开的作战会议,部署了昌东南地区的作战方案。当时,正在昌都检查工作的副总参谋长张爱萍同志也到会作了指示。为了接受昌东北战役的经验教训,我们安排全师的排以上干部由各团组织了集训。8月上旬,各部队集结于仁达、江达、康巴寺一带,用10天左右的时间进行了紧张的战前准备。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师作战室里,为了部署好整个战役,我和同志们熬过了一个个不眠之夜,经过认真分析研究,终于把具体的作战方案确定下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师昌东南的作战地区包括江达公路以南地区,以及贡觉县、察雅县,幅员约17000多平方公里,高山峻岭和深谷险壑分布全区。中部地区多为高山台地,形成岭谷相间的复杂地形,道路崎岖,交通十分不便。全区人口约有57900余人,寺庙112座,喇嘛7000余人。地区自1958年12月发生叛乱以来,以俄马日郎、陈林、刀登扎巴为头目,纠集叛乱分子数千人,分别活动于热曲河以北、香堆、扩大牛场等地区。</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根据敌情和”黄指“的作战部署,我们决心第一步对江达南区、宁静以北地区的敌人实施东西堵歼,南北合击,首先歼敌有生力量;第二步再视情况围歼贡觉、察雅地区之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8月的高原,时常下雨,道路泥泞,山洪暴发,给部队行动带来许多不便,但是,如果再推迟行动时间,到了冬季,困难就更多了。因此,一定要在冬季到来之前完成昌东南的平叛任务。原定8月15日开始分进合击,但考虑到敌人可能发现了我军的行动企图,为出其不意,突然歼敌,决定战役提前开始。8月13日,部队冒着大雨,分多路隐蔽地向热曲河以北地区开进,于21日完成了对敌合围。22日6时30分,388团九连在俄瑞寺东侧发现敌人,经过战斗俘敌40余人。接着,他们又不顾疲劳,连续追击,在七连、八连的配合下,与俄瑞寺的数百余名敌人展开激战,到下午7时左右,歼敌大部,残敌溃散。与此同时,388团二营于22日下午6时进至莫达龙附近,围剿据山顽抗之敌,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战斗,歼灭该敌。至8月23日,热曲河以北地区的进剿胜利结束,转人了清剿。</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9月2日,我们在贡觉县的阿卡召开作战会议,部署了第二阶段作战计划,并遵照”黄指“的指示,组成临时指挥所,统一指挥战区各部队围歼香堆及其东南地区之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各部队明确作战任务之后,顾不上休整,斗志昂扬地向南急进,进行了艰苦的长途奔袭合围。9月5日上午8时,我390团主力在合围陈林之敌连续扑空之后,在部队断绝供应已有4天的困难条件下,仍然顽强奋战,不畏艰险,趁着天降大雪,云雾弥漫之机,连续8个小时行军70多华里,于当日下午9时,奔袭包围了阿旺牛场之敌。当敌人从火塘边惊醒过来,一面向我射击,一面企图突围逃窜时,均在我严密的火力封锁下缩了回去,我390团部队立即展开了强有力的政治攻势。敌见大势已去,顽抗只有死路一条,只好打着白旗全部投降。此战只用了短短10多分钟就胜利结束,计俘欣更觉大头人以下数百名,解救被裹胁的群众数百人,而我无一伤亡,是我师部队军政结合歼敌的一个范例。</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9月10日清晨5时许,我388团、390团等围歼香堆之敌的部队,在已经连续行军200多华里之后,又不顾疲劳,跑步前进1小时40分,接近了香堆村。此时,敌警戒哨已经发觉,枪声刹时打破了高原黎明的寂静。我围剿部队立即抢占村外制高点,388团一连一排长吴军堂率全排勇敢地穿过村中大街,占领了村南高地,堵住了敌人南逃之路,敌固守的村北高地也被我迅速攻占。7时许,我围剿部队已对敌人形成内外两层包围,开始向村中进攻。敌人凭借村中建筑物顽抗,我各部队冒着敌人的火力,多路突人村内,与敌展开搏斗。388团三连战士袁洪的手臂被敌人砍伤后,仍不下火线继续追杀逃敌。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战,香堆村里之敌纷纷缴枪投降。与此同时,担任外围堵击任务的388团二连连长宰石山,发现香堆西北方向约30多华里处有骑兵活动,立即带领12名战士沿山脊隐蔽前进,果然发现100名敌人正龟缩在一条山沟里。宰连长当机立断,给每个战士明确了具体任务,然后身先士卒,勇猛地冲人敌群与敌近战,当场击毙敌代本(相当于团长)罗登次郎以下数人,俘敌代本白马仁登以下13人。余敌慌忙乘马向东北方向逃窜,后来也被我围剿部队分别围歼。至此,整个香堆地区的战斗胜利结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香堆战斗之后,我们除令390团主力及师骑兵支队继续追歼热曲河以北漏网的俄马日郎一股敌人外,其余部队相继转人驻点清剿,共派出36个工作组深人牧区发动群众,广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开展政治争取工作,截至11月5日,先后争取叛首夏蒙齐美、杨甲次呷等以下3000余人来降,完成了上级赋予的任务。</span></p><p class="ql-block"><br></p> <h1><br></h1><h1><b style="font-size: 22px;">一举荡平昌西叛乱 </b></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昌东南战役结束后,“总部”撤销了“黄指”,成立了由54军赵文进副军长为司令员,我兼副司令员的“昌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昌西地区包括昌都以西,洛隆、硕板多、加里、丁青、育儿根地区,总面积约6万平方公里,唐古拉、念青唐古拉、白舒拉三大山脉横贯这个地区,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比高500米以上的高山顶终年积雪,比高500米以下有断续的森林地带。这一地区有怒江、沙曲、当曲等大小江河,纵横交错,水深流急,河水冰冷刺骨,不能徒涉,形成了山高、谷深、沟窄、坡陡、悬岩峭壁多,河流栈道多,还有原始森林等地理特点,气候恶劣,变化无常,每年9月至翌年5月大雪,交通极为不便。1959年底,当整个昌东地区叛乱被我平叛部队逐步平定之际,敌人在美蒋反动派和印度空投特务的操纵下,又重建了叛乱指挥中心,成立了统一的“卫教军”和最高指挥机构“团结会”。由反动活佛阿旺洛桑、谢瓦拉、夏仲、土司乌呷担任总司令,齐美公布、呷日本等12人为副总司令,搜罗了川西、青海、拉萨、昌都等地的大批漏网叛首、骨干,装备了由国外空投的小炮、机枪等武器和电台,反动气焰甚为嚣张。他们曾两次围攻我守军,袭击我兵站和牦牛运输队,企图以昌西为根据地,阻止我军进剿,抗拒民主改革,实现其“西藏独立”之妄想。为彻底消灭昌西叛乱武装,各平叛部队乘大雪封山季节,敌人聚集边坝一带骄纵无备之机,突然发起进剿,以优势兵力将敌人围严堵死,尔后封堵结合,穿插分割,逐股歼灭各路叛匪。</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60年1月,西藏军区召开的作战会议结束后,我们在川藏公路上疾行4天赶回了昌都。1960年2月15日,我即主持召开了师党委扩大会,各团又随后召开了四级干部会,认真传达贯彻西藏军区和军前指的指示,分别进行了充分的战前动员和临战训练,并及时补充弹药、器材和粮食,做好了各项战备工作。为了解昌西地区的敌情,从1959年12月开始,我们即组织了四个骑兵连由389团副团长丁福起率领,对昌西地区实行战役侦察。1月4日,丁副团长率两个连进至紫陀武装侦察时,与敌主力相遇,随即撤回洛隆县城。1月6日,气焰嚣张的敌人在普登郎的率领下,纠集近千人,包围了我进人洛隆县城的侦察支队。我们即连夜抽调了8个连,增援洛隆战斗,击溃了围攻洛隆之敌,并歼敌一部,其余敌人向紫陀方向逃窜。</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根据军区“集中优势兵力,首先歼灭战役合围圈外之敌,而后将敌压缩在怒江以南、念青唐古拉山以北、霞贡纳以东的战役合围圈内予以聚歼”的总的战役企图,以及军区赋予我师彻底平息以硕督为中心的色扎、生我松多、扎木、八宿、类乌齐地区之叛乱等具体作战任务,各部队于2月29日分别向战区边缘开进。我和后来的钟池政委带领师前指从昌都向西进发,过了澜沧江的支流昂曲之后,便插向西南方向。当我们来到洛隆东北方向、怒江北面的马里北侧的一所喇嘛庙前,各进剿部队的电报就一份接着一份地发来,一场平息昌西地区叛乱的战斗打响了。3月8日清晨,我站在作战室地图前迎来了新的一天,在这之前,我已经连续两天两夜没有睡觉了。这天清晨,我390团主力和师骑兵支队经过昼伏夜行,将在伊塔西、当堆地域围歼呷日本为首的这股500余名的叛乱武装。师指挥所里一片忙碌,作训科长姜显臣同志不停地收集着各部队的情况,及时提出建议,准备资料,并迅速准确地把我们的指示传达给正在运动中的各部队,虽然十分紧张却又有条不紊。拂晓时分,390团报告,他们已按计划将呷日本主力突然包围于当堆之蒙铺、色鹿、安错三个孤点,并随即发起了攻击。</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390团一连、三连和其他部队,在我炮火掩护下,分别向敌固守的3个村落猛冲过去。一连首先攻占了蒙铺村。三连在进攻色鹿村时受阻,但全体指挥员奋不顾身,冒着敌人火力,连续组织爆破,三排长孙际荣三次负伤仍带头冲锋。激战4个多小时,三连终于打开了缺口,全歼色鹿守敌。安错是敌人坚守的一个大据点,我攻击部队于上午11时突进安错村后,部分敌人缴械投降,但以丁青地区“卫教军”副总司令拥扎为首的骨干分子,仍逐屋顽抗,拒不投降。我攻击分队即以小组为单位登楼人房,在烈火中冲杀。五连班长刘庆陆见一座小楼上的敌人正向我后续部队射击,立即隐蔽接敌,用集束手榴弹炸开房门,迎着浓烟冲上楼去消灭了敌人。我攻击部队逐屋争夺,越战越勇,大部分敌人缴械投降,顽抗的敌人不是葬身于火海,就是被我击毙。此次战斗,给敌人以极大震撼,为迅速肃清整个丁青地区的叛乱武装打好了关键性的一仗。</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3月6日至12日,我师还与兄弟部队互相配合,分别合围了浪多、玉登寺、,白马、昌得竹卡等地的敌人,歼敌大部。至此,边缘地区的战斗已胜利结束,我军已对昌西中心地区的敌人形成了严密合围。为了不给敌人以喘息机会,军前指决定提前进行战役的第二阶段―向心进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各分队冒雪疾进,穷追猛打逃窜之敌。17日凌晨4时,390团二营4个排在巴登牛场与敌百余名乘骑相遇,部队先敌开火。敌调头逃窜后,我部队又取捷径追击10余个小时,于当日在秋啊纳将敌截住后发起攻击,仅20分钟激战就击毙波密地区敌司令邓珠才旺以下数十人,俘敌50名。18日黄昏,388团三营连续四昼夜的行军作战后,在曲依西北山与敌遭遇,当即占领有利地形从两翼包围,消灭了这股敌人。各进剿部队都勇猛顽强地寻机歼敌,给敌主力以歼灭性的打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这时,我们得知敌主力溃散后,叛首已率少数骨干分子分散匿于深山峡谷之中,且在我师部队作战区域内,发现敌与国外反动派联络和实施指挥的“316”号特务电台正在活动。于是,我们抽调了13个连的兵力进行搜剿。</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搜剿敌电台的部队,从3月21日起,分兵多路行动,昼夜搜索在以5500高地为中心的崇山峻岭之中。他们在荒山密林中连续奋战了4天4夜之后,终于完成了围歼敌指挥机关的艰巨任务,共进行大小战斗16次,歼灭敌总司令乌呷、副总司令昂欠加木以下数百人,缴获电台6部。我在中亦松多担任堵击任务的388团四连4个班,在指导员佘阳春、副连长李文斌的率领下,到下之卡东沟分路搜索时,发现洛隆地区敌司令巴拉、浪多以下so余乘骑向东北方向运动。他们立即分两路隐蔽接敌,以迅速果断的动作将敌包围在一个小山凹里,敌遭我突然打击后,惊慌失措,全部缴械投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整个进剿阶段,我师389团一、三营在自然条件极其恶劣、生活异常艰苦的念青唐古拉山战区边缘担任堵击任务。部队在海拔5500米以上、雪深数尺的雪峰上,忍受着零下40度的奇寒,以冻雪垒墙防寒,以生米炒面充饥,克服了无数难以想象的困难,经历了雪崩、龙卷风等致命的危险,昼夜巡逻在堵击线上。3月18日,我389团一连执行巡逻任务通过东拉山口途中,突然遇上雪崩,30余人被埋进了雪窟,7人当场牺牲,其他同志全部被冻伤。3月24日,389团三连连长李文喜率领31人从6700高地前往通庚方向巡逻,途中突遭龙卷风袭击,31人中除司务长幸免、3人受伤外,李文喜等27人都被龙卷风卷起,埋在雪崩下,全部壮烈牺牲。就是在这样极其艰险的条件下,我担任堵击任务的部队顽强坚守了43昼夜,共歼灭俘获企图外窜之敌数名,击毙空降特务2名,出色地完成了堵击任务,受到了上级领导机关的高度赞扬。</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4月15日以后,部队转人了驻剿阶段。我们途经怒江东岸的嘉玉桥临时兵站,在嘉玉桥兵站休息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就踏着铁索桥的木板,晃晃悠悠地过了200多米宽、急流奔腾的怒江。过江后,爬上西面的大山时,太阳刚从东边升起。根据军前指对各部队驻剿任务的统一部署,我388团负责怒江以南、落曲河、高村以东,念青唐古拉山以北,硕板多以东、洛隆县全部和八宿西部地区;390团负责丁青县全部及类乌齐西部地区。各团又以营为单位划区分片包干,发动群众,肃清残敌。各营连均组织了工作组,共派出220名干部参加地方工作,配合地方政府有步骤地进行“三反”、“双减”和土地改革。同时,大力开展政治争取工作,继续追捕少数漏网叛首、骨干。11月2日,我390团“呷日本专案侦捕队”在5个多月的多方侦察和反复搜捕之后,经过九昼夜的连续追击和1小时30分的激战,终于生擒“卫教军”副总司令呷日本、才旺多吉。11月25日,我390团八连不怕疲劳,连续作战,在群众的帮助下,于智勇地区的石洞中,捕获敌骨干9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昌西战役结束后,我们收到了中央军委关于嘉奖西藏平叛部队的通报。通报指出:“这一战役阶段,为全部肃清当前藏区主要叛乱武装,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为今年彻底肃清全藏区之敌开辟了有利的局面。战役中,各参战部队表现了高度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机智英勇的战斗作风,特予嘉奖。</span></p><p class="ql-block"><br></p> <h1><br></h1><h1><b style="font-size: 22px;">回戈肃清宁静顽敌</b></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60年冬,整个西藏地区的反革命武装叛乱已经基本平息,但昌都地区宁静县老然寺反动活佛扎巴、麦巴本所率的宁静残余骨干,仍然活动于金沙江以西、川藏交界处一带,扰乱社会治安,继续与政府和人民为敌,严重阻挠了该地区的民主改革。我搜剿部队多次围剿,奸诈狡猾的敌人都漏网了,成为宁静、三岩地区的一大隐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61年4月1日,“昌指”决定由我统一指挥各部队,奔赴宁静三岩地区,重点搜剿扎巴、麦本巴这股顽敌。宁静、三岩地区,东邻金沙江、西靠怒江,境内山脉绵亘,原始森林密布,交通闭塞,地形较昌东其他县更为复杂。宁静县城座落在海拔4500多米的西藏东南部高原上,空气稀薄,天气寒冷,县城四周的山坡上,在6月份还积雪不化,素有“世界高原第一城”之称。</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5月10日,我率作训科长姜显臣、群工科长王富、师党委秘书黄颂民,以及机关参谋人员唐硕、文永鳌、王静、唐行民、南凤志等同志和388团到达了宁静县城,随即派出十几个侦察小分队深人牧区,四出侦察敌情。由于群众被叛乱分子恫吓、威迫,不少积极分子竟被凶残的叛乱分子挖眼、剖腹示众,致使多数群众逃散,少数群众在家也害怕叛乱分子报复,而不敢接近我工作人员。因此刚开始的几天里,基本上无法探听到敌人的一丝消息。于是,我首先抓紧审问被我俘获的叛首八角、巴塘活佛,得知扎巴是宁静的地头蛇,势力范围大,四处有亲信,宁静北边的老然寺大沟是他的老窝,估计会在这一带活动。我即命由姜显臣、王富两同志带侦察分队去老然沟开设情报站、招降站,小分队一面进行侦捕,一面展开政治争取。由配属我指挥的昆明军区126团三营加紧向宁静以南地域搜剿,严密封锁敌人南逃的要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当时,公路只能通到宁静县城,部队进剿的地区,山路崎岖,交通十分不便,部队的后勤保障有不少困难。师团机关和直属分队的同志为了坚持斗争,想方设法调剂生活,到山沟里打贝母鸡(这种野鸡个儿小,肉却很多),大家吃得津津有味。高原上水的沸点低,在4000米以上的地方,水烧到70至80度就开锅了,做的米饭全是夹生饭。后来上级后勤部门虽然专门配发了高压锅,可是因为太笨重,部队在住剿时可以用,如果离开公路进剿,就用不上了。所以,部队的生活仍然很艰苦。</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4月23日夜,姜显臣科长来电报告,说是老然沟有不少群众连夜赶磨糟把,于清晨去牛场送粮,行迹可疑,并且有一老人报称,看见扎巴手下的人在老然寺西北交嘎牛场一带活动。我发现群众送粮的牛场可直通根果山,而那个老头所说的老然寺西北方向的交嘎牛场却与根果山相背。敌人究竟在根果山,还是在交嘎牛场一带?我反复思索后,认为西北方向的交嘎牛场一带,山不大,全是小丘陵,敌人不可能在那里隐蔽,我们的主要搜索方向应该放在根果山一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24日,各搜索部队的报告果然证实了我的判断。根果山西南的穷宗森林里传来了枪声;根果山西南山谷中发现一张沽血的牛皮;朗共西山坡一山洞里发现人住过的痕迹和一天前吃剩下的牛骨,洞口有防御工事。这一切,都说明敌人是在根果山一带活动。我立即令388团一营、三营在团长张志信的率领下迅速合围根果山,分片划区进行搜剿。</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但是,388团合围整整3天了,仍然一无所获。此时,他们已经连续行军了7个昼夜,途中遇到两场大雪,因为怕暴露目标,夜宿不能生火,条件极其艰苦。有时候由空军空投也保证不了充足的给养。27日,我收到了388团的报告,反映不少连队缺粮,只能拌着雪吃糟耙,有六分之一的同志腹泻生病,体力下降。加之搜剿连日扑空,一些战士的情绪不高。我知道,现在正是整个搜剿战斗的关键时刻,最后的胜利往往就在于最后时刻的坚持之中,否则,只能是前功尽弃。我指示立即回电给张志信团长,要求部队“吃大苦,耐大劳,坚定必胜信心,思想上要不怕扑空,准备扑空,不歼灭扎巴决不下山。”在我388团连续不断的搜剿下,这股敌人惊恐不安,活动范围越来越小。扎巴等人为了躲避我追击,丢开了被裹胁的群众,带着亲信、骨干分子昼伏夜行,四处流窜。我搜剿部队解救了大部分受裹胁的群众,一步一步地缩小了合围圈。我们还在村里发现一个怪现象,就是活佛叫各家都要准备一大捆草绳。后来一询问,才知道叛乱分子十分害怕我军的飞机,说是见我军的飞机来了,只要活佛坐在地上一念经,草绳一抛就会自动飞上天去,把飞机套下来。听到这种愚昧无知的事,真叫人可笑。5月6日上午,追击部队发现了五六双穿美式皮鞋的脚印,另在根果山东吉皮沟发现3处烧过火的石灶。我估计敌人已化整为零,分散行动,并且从皮鞋脚印判断,已有空降特务参加到扎巴这股叛乱分子之中。</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我军事打击、政治争取、发动群众相结合的攻势下,宁静以南的夏比活佛率众来降,扎巴的亲信俄珠白马、泼波才里回村里取粮时,也被家里亲属拉到我招降站投诚了。这二人供称:扎巴正在其比山加卡龙一带活动。与此同时,我侦察分队也来电报证实了俄珠白马和泼波才里的供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根据这个情况,必须抓住战机火速行动。我即令部队趁热打铁,昼夜兼程向加卡龙合围,争取一网打尽叛乱分子。5月16日夜,我388团三营在定布以东搜获特务埋藏的电台一部,拂晓前又歼灭4名与扎巴失去联系的叛乱分子,其中一名是空降特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5月18日上午9时,388团一营三连二排首先赶到加它顶牛场西沟,终于发现了这股逃窜之敌,其后,388团一、二营和成都军区三团一、三营也相继赶到,将敌重重包围。这股敌人非常顽固,拼死抵抗。他们依托石窟的有利地形,将数十枚美制手榴弹投下山来,阻击我进攻部队。388团张志信团长和姜显臣科长身先士卒,冲到距敌50米处指挥战斗。上午12时,388团向敌人多次喊话无效,便重新发起攻击。战斗10分钟,部队终于冲进石窟,叛首扎巴喇嘛、麦巴本等当场被我击毙。6名空降特务见我战士冲进洞来,都咬破了装有自杀毒药的衣领,当场有5人死亡,只有一名叫布桑的特务被我战士从他嘴里抠出毒液,抢救过来。</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宁静、三岩地区的最后一股叛乱武装被我歼灭了。此次战斗,我参战部队克服重重艰险,不顾疲劳,在雪山密林中连续搜剿30多天,终于彻底歼灭了宁静之敌,荣获西藏军区的通令嘉奖和总参、总政的通报表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三年高原平叛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世界屋脊红旗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爬冰卧雪苦征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人民战士逞英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百万农奴翻了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赢得山河分外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这六句顺口溜,是我亲身经历的真实感受。在历时三年的平叛作战中,我师在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上级机关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军事打击,政治争取和发动群众相结合”的方针,在广大藏族群众的大力支援下,歼灭了敌“卫教军”总司令乌呷、谢瓦拉、副总司令呷日本、昂欠佳木、顿珠扎西、齐美公布等叛首以下大批敌人,缴获各种枪支,各种枪、炮弹数万件,以及大量作战物资和战马。我师在平叛斗争中涌现出了129个功臣单位和1616名功臣。由于全师指战员的浴血奋战,艰苦工作,终于胜利完成了党中央赋予我们的平叛任务。正如总政治部主任肖华同志当时所评价的:西藏平叛作战虽然在战斗的残酷性上不能同红军的万里长征相比,但是在艰难困苦这一点上,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三年的冰雪高原长期作战,是完全可以和当年爬雪山、过草地相比拟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63年9月17日,正是秋高气爽,硕果满枝的收获季节,我师接到了总部关于返川归建的命令,我即去拉萨参加了西藏军区召开的会议,具体研究明确了防务移交和行动准备工作。10月29日,我师在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向友军移交了防务之后,开始回师四川。</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临行前,西藏自治区的党政军领导同志和昌都的藏族人民一起,热烈欢送我们。我们收下了一条条洁白的哈达,喝下了一杯杯醇香的青稞酒,也把西藏百万翻身农奴的深情厚意印在了心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当部队相继出发返川后,我们师里的几位领导同志才最后告别了艰苦战斗生活了三年的昌都,乘上了东归的汽车。1961年12月31日,我们一行人迎风冒雪,翻山越岭,赶到了四川省的甘孜兵站。第二天就是1962年元旦了,这天早晨,红日东升,万丈朝霞为兵站披上了新年的盛装。当我信步出门,正准备招呼大家上车赶路时,想不到刘润泉副政委、政治部杨云汉主任已经提前把随行的机关干部、战士、驾驶员们集合在车前,见我走来,大家齐声说道:“给师长拜年!”我赶忙给同志们还礼,并祝大家新年愉快。大家握手庆祝,一股暖流热遍全身,这真诚的革命战友情谊使我终生不能忘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们途经四川省天全县时,成都军区的代表和雅安地区的党、政、军负责同志早已在此迎接。相别三载,今朝相见,倍感亲切。握着同志们的手,我们的心情格外激动。旧的一年已经结束,回顾过去三年的1000多个日日夜夜,我全师干部战士不畏艰险,奋战千里高原,为我师的历史谱写了光辉的一页。新的一年又开始了,等待我们的一定会有更加光荣而艰巨的新任务。想到这些,我和满载捷报和荣誉归来的全体指战员一样,充满了革命的激情和胜利的信心!同时,我们也更加怀念为解放西藏百万农奴而献出了生命的战友们。战友们,安息吧!</span></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