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已去,芳华永存(记三局宣传队)

彩虹(张亮茹)

<h1><b>  局宣传队成立于1971年,那时候局机关已经从北京战转到了陕西眉县的山沟里,远离了大城市。为了活跃部队的文艺生活,为了加强军民关系,局机关组建一支"长期存在,短期集中"文艺宣传队。有宣传任务时,队员们召之即来,任务结束后回到各自岗位。从71年初到74年,为落实"拥政爱民""拥军爱民",在陕西境内,为各级政府、各县、村老百姓,为陕西省各部队、驻军演出了无数场。春节期间的"拥政爱民"多数是在陕西农村的临时搭建的露天舞台演出,寒风凛凛,有时下着雨雪,台下老乡们乐呵呵的冒雨雪观看,我们在舞台上穿着单薄的衣服、裙子表演,那时真的一点都没有感觉冷,真是青春岁月,激情燃烧啊!</b></h1><h1><b> 这支宣传队共有23个人。队长刘济州,副队长张瑞金,指导员李固秀,队员有董俊英,鞠恩义,董学哲,刘国光,满新礼,王金猛,周玉波,王加强,吉书平,张亮茹,张莉,田斐,杨海燕,梁朝英,秦腊梅,李桂兰,钟兴元,敖先文,李满年,王胜利。这支队伍里除队长,指导员年龄大些,多数人都在20岁左右,都是正值青春年华的好时候。</b></h1><h1><b> 1972年3月22号,由司令部李金贵参谋长带队,局司政后派人参加,成立了28人宣传小分队。我们从眉县出发一路向西,带着全局指战员的心意,慰问工作在边疆(八处),高原(七处)以及喀什,酒泉工作站的战友们,慰问新疆三局,兰州三局的战友们。沿途为各地方百姓,各驻军,各兵站演出。我们一路风尘,一路欢笑,一路歌舞。7月25号返回局里,这次西北行历时四个月,走了西北四个省。</b></h1><h1><b> 四个月里,宣传队员们同吃,同住,不怕苦累。从北疆到南疆,从新疆到青海,从青海到甘肃、宁夏,我们都是坐着敞篷卡车。茫茫戈壁一天见不到一棵树,一个人,翻浆路颠簸着我们,沙尘暴席卷着我们,嘴里,鼻子里,耳朵里全是沙子。我们不觉得苦,一个个像快乐的小鸟,醒着的时候说着笑着,困了就靠着车帮睡觉,饿了吃面包、榨菜,喝自带的凉水。我们所到之处,战友们像迎接亲人一样,拿出最好的东西招待我们。喀什,酒泉站那么艰苦,听说局宣传队要来了,把好吃的东西都省下来留给我们吃,我们和站里的战友们一起包饺子的情景好像还在眼前。西北行锻炼了每个队员的意志,证明了我们这支队伍是能吃苦的,特别能战斗的,更是一个亲如兄弟姐妹的大家庭。西北行中战友们建立起来的情谊,让我们每个人都受益一生。西北行的每一个不可复制的画面已经深深的定格在每个宣传队员的心中,是一种美好的回忆,也是我们的财富!</b></h1><h1><b> 时光飞逝,转眼四十多年过去了,我们都从青年走到了老年。当年的宣传队员们都分布在全国各地,有的分开以后就再也没有见过,真的是非常想念。终于在2013年宣传队聚会的想法实现了,参聚的十二个人来自全国各地八个省市。岁月苍老了我们的容颜,但改变不了深深的战友情,我们尽情享受着欢聚的快乐,共同回忆着那些美好的宣传队往事。这次聚会最遗憾的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有找到秦腊梅和李桂兰。后来有心的刘国光大哥到武汉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通过当地派出所筛查,把她们找到了。</b></h1><h1><b> 战友们期待着在有生之年,还要再聚!再聚!</b></h1><h1><br></h1><h1><b> </b></h1><p><br></p> <h1><b>新疆和田八处合影</b></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b>乌鲁木齐毛泽民烈士墓前</b></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b>喀什(香妃墓)</b></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b>新疆和田八处女战友和李荣光合影</b></h1> <h1><b>格尔木七处合影</b></h1> <h1><b>与格尔木战友合影</b></h1> <h1><b>带着我们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我们永远是个战斗队》</b></h1><p><br></p> <h1><b>我们的乐队,好多人既是演员又是乐器手</b></h1> <h1><b>老鞠和金猛的相声,可惜老鞠已经离开我们了</b></h1> <h1><b>向新疆建设兵团歌舞团学习的歌舞《屯垦戍边保边疆》</b></h1><p><br></p> <h1><b>董学哲大哥既是独唱演员又是歌舞演员</b></h1> <h1><b>田斐演连长,给我们发枪</b></h1> <h1><b>舞蹈《克里木爷爷你去哪儿》</b></h1> <h1><b>男战友的《指导员教咱补衣裳》</b></h1><p><br></p> <h1><b>可惜一张娃娃脸,大大眼睛的周玉波也早早的离开了我们</b></h1> <h1><b>新疆舞《挖地道》</b></h1> <h1><b>洗衣舞</b></h1> <h1><b>董学哲,田斐男女声合唱</b></h1> <h1><b>小八路见到了毛主席</b></h1> <h1><b>小歌剧《一根针》,小孙女还真像齐镇人!</b></h1> <h1><b>《六个老太婆》当年要化妆,现在不需要化妆就是老太婆了</b></h1> <h1><b>《天安门前留个影》这个是司令部联欢会演出</b></h1> <p><b style="font-size: 20px;">三个号手</b></p> <h1><b>新疆乌鲁木齐公园</b></h1> <h1><b>新疆喀什</b></h1> <h1><b>青海湖畔留下我们的身影</b></h1> <h1><b>这张青海湖畔的合影真珍贵!</b></h1> <h1><b>青海湖畔&quot;三剑客&quot;</b></h1> <h1><b style="font-size: 20px;">哇!这个特技摄影还真不错啊!</b></h1><p><br></p> <h1><b>西宁塔尔寺</b></h1> <h1><b>在格尔木草原上,后面模糊不清的是蒙古包</b></h1> <h1><b>海燕在格尔木草原牧马</b></h1> <h1><b>在格尔木与同批战友合影</b></h1> <h1><b>在兰州与两位兰州军区三局宣传队员合影</b></h1> <h1><b>上面在陕西临潼的黑白照片是刘国光大哥珍藏的,我闭着眼睛,不知道在想什么呢?下面是2013年聚会时,我们到承德避暑山庄,同样坐在一块石头上,突然想起了四十年前临潼的照片,便留下了这张合影。人还是当年的人,样子却不是当年的样儿了,岁月就这么无情!只要国光大哥依然风度翩翩,越来越像伟人了!期望再聚会时不要忘记再同样姿势留一张。</b></h1> <h1><b style="font-size: 20px;">年轻的我们,总是欢笑快乐着!</b></h1><p><br></p> <h1><b>临潼的捉蒋厅</b></h1> <h1><b>演出回来的车上抓紧学习</b></h1> <h1><b>宝鸡十埧队员们学习乐器</b></h1><p><br></p> <h1><b>过青海日月山</b></h1> <h1><b>董学哲大哥 他是60年入伍的老兵,董大哥是宣传队的独唱演员,他作词作曲,宣传队很多演唱都是他的作品,用现在的语言,他是一位原创歌手。他的歌声悠扬,悦耳动听,音质很美,至今还回响在耳边。他还是乐队成员,主要乐器是杨琴,同时他也是舞蹈演员,歌剧中男主角基本都让他包了,是宣传队的全能型演员。平时给我们的感觉,他不爱说话,和老鞠完全不一样,女孩子们都有些怕他。直到2013年聚会时,才发现董大哥原来那么幽默风趣,一点儿都不可怕!</b></h1> <h1><b>刘国光大哥,他是一位大学生,我们很尊重和羡慕他。他不仅学识渊博,三弦和大提琴非常棒,是乐队的主力。他非常的重情义,当年就是小弟弟小妹妹们的知心大哥哥。分别后他总是把大家挂在心上。他为了找到失去音信的秦腊梅,李桂兰,不辞辛苦,绞尽脑汁,专程到武汉,最后动用了公安部门,通过派出所一遍遍筛查,终于找到了。我们祝福国光大哥永远健康快乐!</b></h1> <h1><b>  老鞠是61年的兵,那时他还不到三十岁,可在我们这些小姑娘眼里他已经很老了,他那时还没有结婚,总想在这个队伍里找一个,可是这些小姑娘们,一来是只顾玩耍哪里想这事儿?二来怎么可能找大叔啊!老鞠觉着没戏了,到地方找了。老鞠多才多艺,相声,快板,唱歌,跳舞,还会吹笙,唢呐,乐器都可以玩两下,在宣传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给我们带来过很多的快乐。2013年聚会时他已病魔缠身,几个战友专程赶到天津他家里去看望他,没料到这竟是最后的见面,不久他就走了,愿老鞠在天堂快乐!<br /></b><b> <br /></b><br /></h1> <h1><b>张瑞金 宣传队副队长,对队员们要求严格,对队里的工作尽职尽责,有时候会把队员训哭啊!他既是队长又是乐队指挥,又是演员,。那时候演出经常会莫名其妙的笑场,有时候会笑的演不下去了,记得有一次张队长和老鞠说相声,不知道怎么回事,老鞠的鼻子里突然出了好大一个泡泡,我们在后台笑的眼泪都出来了,肚子都疼了,张队长却没有笑,真不愧是队长,定力强,稳得住台啊!四十多年再也没有见过他,再见时他更有风度了。(没有想到,聚会后于2019年因病去世了)</b></h1><p><br></p> <h1><b>董俊英 是女战友中年龄最大的,处处以身作则,具有大姐姐的风范。全队无论年龄大小都十分尊重她。现在想想,也只比我大三岁啊!我们女战友们整天嬉笑打闹她从来不参加。如果放在现在估计她也会和我们一起闹了!</b></h1> <h1><b>在宣传队里,我只比董姐姐小三岁,比其他女战友都大,但是我没有董姐那么矜持稳重,天生爱说爱笑,别人都说我不成熟,我也觉得自己很不成熟。跳舞唱歌都不好,也不努力,整天就是跟着混,傻傻的乐,就是这样我觉得很开心很快乐!</b></h1> <h1><b>吉书平 和我同批入伍,是我的闺蜜。她无论做什么都是那样的投入,力求精益求精。我们一批的抄报尖子,整个训练期没有抄错过一个字。她喜欢唱歌跳舞,宣传队排练舞蹈,每一个动作她都要对着镜子练习无数遍,演什么像什么。是宣传队的台柱子骨干。转业到地方后,她开始学习声乐,歌声酷似殷秀梅,优美醇厚,她录制了专辑,带给我们美妙的歌声和享受,是我学习的榜样。特别是能用积极心态,乐观坚强的战胜病魔,现在依然是一只美丽的吉祥鸟给人们传递着快乐和吉祥。</b></h1> <h1><b>蔄新礼 当年宣传队的男主角,唱歌,跳舞,演戏全能型,对自己要求严格,思想进步,经常做战友们的思想工作。男战友,女战友们都喜欢他。</b></h1> <h1><b>王金猛 当年的京剧唱的非常棒,如果个头再大些就是完美无缺的郭建光了。同龄人中是成熟的大哥,严格要求自己,处事谨慎,是先进人物行列里的。</b></h1> <h1><b>杨海燕 宣传队的老旦,凡是老奶奶角色由她全包。她的音域宽厚,声音洪亮,且扮相慈祥,当年只有十几岁就把老奶奶演的惟妙惟肖,真是难得!海燕心宽性直,豪爽大气,是大家的好朋友好伙伴。转业到地方电视台做记者工作,现在练就一副朗诵的好声音。</b></h1><h3><br /></h3> <h1><b>看看海燕这张剧照,活脱脱一个慈祥的,大气的沙奶奶!</b></h1> <h1><b>张莉 我俩一直是搭档,对口词,小快板,……。我俩高矮一样,胖瘦一样,肤色一样,太多的一样所以是最佳搭档。一个年龄不大但非常成熟的女孩子,从不随便发表意见,不嬉笑打闹,无论干什么都是认认真真,一丝不苟。是女生中的小大人。直到今天还保持着她特有的个性。</b></h1> <h1><b>田斐 甜妹妹,是宣传队女生中年龄最小,个子最高的一个,也是最漂亮的一个,用现在的"白富美"形容恰到好处。由于个子比我们高出去很多,尽管她的舞跳的很好,集体舞也很少让她上,歌舞表演时经常出演独立角色,比如"连长"等,但她的原生态歌声很好,是队里的独唱演员。她还有一个绰号"田大尉",其实是吃的挺多,刚入伍时,早饭可以吃三个馒头,个头一下子窜了很高,到现在还是干吃不胖,让我们羡慕不已。</b></h1> <h1><b>梁朝英 也是我最好的闺蜜。在宣传队演小孩的专业户,个子小,长的小,举手投足嫣然是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小梁朴实善良,为人真诚。在野战部队时学过针灸,在西北行的路上,主动承担卫生员的工作,小毛病她就帮着解决了。她也有一个绰号"梁大校",其实就是每天傻呵呵的大声笑。给我们带来很多欢乐!</b></h1> <h1><b>秦腊梅 扮演京剧中的李铁梅,从武汉特招来到宣传队。温柔善良又有些多愁善感,做什么事情都很用心很认真。乐感强,在西安音乐学院学习杨琴,在短时间内就基本掌握,可以参加伴奏。记忆中她的麻花做的又熟练又好看,以为她家是开麻花店的,她说是不是,是跟卖麻花的学的。西安的冬天挺冷,我们住平房,烧炉子,晚上经常冻醒,记得我和腊梅经常是合盖一个被子压上一个被子,相互取暖,亲如姐妹。离开部队四十多年再也没有了她的音信,后来让国光大哥把她找到了,真是惊喜!</b></h1> <h1><b>李桂兰 扮演李奶奶,从武汉特招到宣传队。大家都称她小李,个子不高,圆圆脸像个小娃娃。性格开朗爱说爱笑,发音中有始终改不了的武汉口音,。好强的小李无论做什么都要做到最好,唱歌跳舞还是工作,生活。宣传队解散后我们同在司令部,是无话不说的闺蜜。她和秦腊梅回到武汉后都没有了音信。也是被国光大哥费劲波折找到了。</b></h1> <h1><b>在西安演出时我们到照相馆照了这张照片,也是唯一一张正规照片,太珍贵了,我一直珍藏着。</b></h1> <h1><b>四朵姐妹花</b></h1> <h1><b>2013年6月28日,期待已久的宣传队聚会终于成行了。能联系到的十二个人从全国八个省市聚集到北京,有的已经是四十多年没有再见了,真是相见不相认,当年的小伙子,小姑娘们现在已经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感慨岁月无情啊!<br /></b><b> <br /></b><b> </b></h1> <h1><b>参加聚会的全体战友</b></h1> <h1><b>七个姐妹花,现在依然美丽</b></h1> <h1><b>看望当年带队西北行的李金贵参谋长</b></h1> <h1><b>李参谋长90岁高龄,依然健康,谈笑风生。</b></h1> <h1><b>一起登上天安门城楼</b></h1> <h1><b>天安门前留个影</b></h1> <h1><b>天安门广场再现女兵风采</b></h1> <h1><b>还像当年一样亲密</b></h1> <h1><b>国光大哥哪儿像70岁的人啊!</b></h1> <h1><b>我们游玩了承德避暑山庄</b></h1> <h1><b>中间那个人还真有点委员长的气派啊!</b></h1> <h1><b>看看田斐这姿势,在我们眼里她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b></h1> <h1><b>到国家信息技术研究所看看</b></h1> <h1><b><u>到鸟巢水立方转转</u></b></h1> <h1><b>能够找到秦腊梅和李桂兰太让我兴奋了,2015年3月我去武汉看望了他们,老姐妹相见恨晚,总有说不完的话。正是武汉樱花盛开的季节,我们选择在满园樱花的公园里庆贺我们的相逢。</b></h1> <h1><b>桂兰和腊梅还是那么漂亮,让我们依然感觉到还是那个李奶奶和李铁梅</b></h1> <h1><b>聚会期间,刘国光、董学哲、张瑞金到天津去看望已病入膏肓的老鞠。没有想到这次见面成了最后的诀别,不久老鞠就走了,给战友们留下深深的思念。刘国光大哥赋诗,以表哀思。<br /></b><b> 挥手别经年,<br /></b><b> 访君惊凋颜。<br /></b><b> 留影知诀别,<br /></b><b> 来世再续缘。</b></h1><h3><br /></h3> <h1><b>  美篇收官时,酸甜苦辣一起涌出,一张张年轻的笑脸,一幕幕歌舞升平的画面还跳跃在眼前,一曲曲动听的歌还萦绕在耳边,来不及细细品味年轻的滋味,我们就已经到了老年。田斐是最小的一个,现在也60多岁了。周玉波走的那么匆忙,老鞠也走了,希望战友们多保重身体,健康快乐的过好每一天。也许一转眼就是天上人间。</b></h1><h1><b> 我们非常想念刘济洲队长和李固秀指导员,祝他们健康长寿!我们期待宣传队员再一次聚会!</b></h1><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