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7年6月25日,周日。阴雨了一周,天终于放晴了!早晨七点整,来自滦县各中小学的50名教师,在教育局牛学仓股长和刘春梅老师的带领下,乘车来到“河北唐山一中”参加“唐山市名师引领中小学教师阅读行动研修项目2017年第二期培训”。八点半,我们准时到达目的地。</h3> <h3>签到后,我们便来到培训现场,找好座位,等待专家的到来。</h3> <h3>市教育局副局长李小卫主持本次活动。九点整,李局长简单说明本次活动的意义,介绍了日程安排,并介绍了上午的培训导师张彬福教授。</h3> <h3>张彬福,首都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教授挺好,教育部首都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教授,研究生导师。国务院督导办特聘“国家中小学教育督导评估专家”。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北京市语文课改专家指导组成员,北京市特级教师研修基地语文学科主持人,北京市名师发展工程培养基地语文学科主持人,北京市教研员研修期的主持人,教学成果获北京市政府奖。中文核心刊物《中学语文教学》编委,教育部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编者。研究方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教育,语文测量与评价。</h3><h3>有幸聆听张彬福教授的讲座,深感荣幸。</h3> <h3>张教授主讲的内容是《漫谈阅读》。他首先讲了阅读的意义,用具体实例讲了阅读与学习的密切关系,讲了中小学教师得阅读行动对创建学习型城市的重要作用,激发了我们对此次活动重要性的认识和参与此次活动的积极性。</h3> <h3>张教授联系具体考试题讲解阅读与学习的密切关系,很有说服力。</h3> <h3>张教授围绕着“计划读书/读书计划?”“什么都读/都读什么”“读一百本书/一本书读一百遍?”等问题,用大量的事实讲了阅读的方法:要有读书计划;先读起来,教师再慢慢引导,有了兴趣自认就会有目标有选择的读;先通读、浏览,占有量,再找与自己专业相关的精读细读反负读。</h3> <h3>张教授还讲:重复是学习之母。他也用大量古今中外名人的言论和学习实例强调重复学习的重要性,他认为学习好坏取决于学习习惯和自控力,而这都归于一点,就是注意力集中,注意力集中的具体表现就是能够反复学习和实践。</h3> <h3>张教授还用具体的例子讲了重复学习的条件和要素。他强调:学习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要了解学习的结果;第二,注意时间上的差异和影响;第三,从错误当中学习。</h3> <h3>重复学习的要素有三个:正确性,速度(模仿的意义),反应的自动化(减去一些无用的环节)。</h3> <h3>如何使重复生效:第一,积极主动;第二,避免盲目性;第三,指导与示范结合;第四,内隐与外显结合。</h3> <h3>阅读需要:一、耐烦,二、不断,三、把书放在最方便阅读的地方,四、伙伴儿交流。</h3> <h3>中午,我们利用短暂的饭后休息时间,观赏优美的校园风景和高雅的校园文化,尽管时间很短,我们几乎走马观花,但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唐山一中厚重的历史和浓厚的学习氛围。置身其中,仿佛自身境界也跟着上了台阶!</h3> <h3>下午一点,培训准时开始。李局长向我们介绍了专家杜晓勤教授。</h3> <h3>杜晓勤,北京大学中文系副主任,文学博士、古代文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诗歌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唐代文学会理事,中国孟浩然学会副会长,《中国学研究》《唐代文学研究》等刊物编委。出版《初盛唐诗歌的文化阐释》《21世纪中国文学研究•隋唐五代文学研究》《齐梁诗歌向盛唐诗歌的嬗变》等著作多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专题论文七十余篇。主持开发“中国历代基本典籍库•隋唐五代卷”“中国古典诗歌声律分析系统”等电子数据库软件儿多种。主要从事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h3> <h3>杜教授主讲的内容是:一篇《长恨》有风情——白居易《长恨歌》诗意解读与艺术欣赏。</h3> <h3><br></h3><h3>杜教授首先介绍了白居易其人其诗。</h3> <h3>然后介绍了《长恨歌》的创作缘起。</h3> <h3>杜教授深情朗诵《长恨歌》</h3> <h3>杜教授带领我们逐句解读与赏析《长恨歌》</h3> <h3>《长恨歌》有很多故事,几乎一句诗就是一个故事,故事套故事。</h3><h3>比如,李隆基与杨玉环的故事</h3><h3>比如,安史之乱的故事</h3><h3>比如,杨国忠的故事</h3><h3>比如,马嵬坡的故事</h3><h3>比如,《雨霖铃》的创作</h3><h3>比如,汉武帝与李夫人的故事</h3><h3>比如,白居易与湘灵的爱情</h3><h3>比如,苏轼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h3><h3>……</h3><h3>真是“一篇《长恨歌》,风情有万种”。</h3> <h3>适时穿插白居易与湘灵的爱情故事和相应的诗歌作品。故事婉转曲折,爱情多磨多难,命运坎坷不平,两人的爱情遭遇很是令人同情,自然生发许多感慨,同时,对《长恨歌》、对白居易也多了几分理解。</h3> <h3>《长恨歌》的艺术结构</h3> <h3>《长恨歌》诗意的丰富与艺术的高妙</h3> <h3>《长恨歌》的深远影响</h3> <h3>李教授引用“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为他讲座的结束语,并祝“愿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属”!</h3> <h3>李教授以他独特的视角、丰富的史料、深入的研究以及:声情并茂的讲解、风趣幽默的语言、抑扬顿挫的声音,深深地吸引着我们每一个人。讲座结束,我们仍意犹未尽。</h3><h3>也读过《长恨歌》但,从未像几天这样全面细致多角度深层次的想或是听过。</h3><h3>聆听李教授的解读,我进一步理解了白居易、李隆基以及汉武帝,似乎,今天,他们才更丰满、更现实、更具人性,更像一个人。</h3><h3>聆听李教授的讲解,我也体会到了精读与赏读的妙处,知道了作为一个“读者”该怎样去阅读,怎样去解读一部作品,从而一个人、一段历史;也明白了作为一个“教者”该怎样去学习、去备课、去讲述,怎样引导学生去读书、去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h3> <h3>一天的培训结束了,但,阅读行动才刚开始。从杜教授的《漫谈阅读》中,李教授的《一篇〈长恨〉有风情》中,我更进一步认识了阅读的意义,更深一层学习了阅读方法。</h3><h3>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知: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至少要有一桶水,甚至要有一口井;要使自己不落伍,必须不断加强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在今后的阅读行动中,我会理论联系实际,广泛阅读,深入阅读,做一个学习型的读者,做一个阅读型的教者。在阅读行动中,在学习型城市创建过程中,我,绝不落伍!</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