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在解放军院校的教学史上,曾有过近20年的“基层文化工作课”的教学历史,作为这门新学科设立与推行的见证者,那些年那些人为此付出的艰辛与智慧,常常象过电影一样在脑海浮现,恍如隔日。如今这些参与者都己年过花甲或近古稀,晒晒那些年那些人与那些事,严然是老年生活的一种乐趣。</h3> <h3>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南国战事偃旗息鼓,百万大裁軍接近尾声,军队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刀枪入库,军费裁减(300万人的年军费仅56亿美元),军队进入了最为艰难的10年忍耐期。1987年6月我从技术单位的一个小头头调机关负责总后基层部队的文化工作,一个门外汉进入了文化圈,一干就是12年。</h3> <h3>改革开放后军队面临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生活灯红酒绿、丰富多彩,军营里基层官兵的生活则单调枯燥,有的连队买个蓝球的钱都拿不出来。城里的兵常发生翻墙跑出去享受社会文化的精彩,边海防偏远部队则面对大海荒山,白天兵看兵,晚上看星星。这种壮况严重影响部队稳定,受到军委领导的高度重视。总政文化部下决心要摸清情况、拿出办法。</h3> <h3>1992年春节刚过,总政文体局抽调了几个单位的文化处长由段局长带队,南下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区的边海防和空军部队调研,历时一个多月,行程数千公里,深入几十个团以下部队调研。</h3> <h3>友谊关是中国十大名关之一,始建于汉朝,初名雍鸣关,后改名为鸡陵关、界首关、大南关,到了明代又改为镇南关。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经周恩来总理批准,改名睦南关,1965年为了表示中越两国人民“同志加兄弟”的深厚友情,经国务院批准改名为友谊关。友谊关金鸡山上的炮台,居高临下,可俯视越南境内纵深数十公里,这门炮是德国造,炮台建于清末。历史上友谊关在抗法斗争中曾有过辉煌战绩。1907年12月1日,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亲自领导的镇南关起义在金鸡山镇北炮台打响,经过与清军七昼夜血战,终因弹尽粮绝而失败。</h3><h3> 友谊关是中越边境上最大、最重要的关防。它位于凭祥市区西南18公里处,距越南河内160公里,友谊关两边高山矗立,形势险峻,卡在峡谷通道上,322国道从关楼穿过,与越南公路相接。当年中越战事虽停,但边境地雷未排,两军依然处于严重不信任的对峙壮态,经特许,我们沿322国道步行至0公里处,再向前跨一步便进入越南境内,越军的流动哨清晰可见,警惕的目光时刻盯着我们。友谊关有边防部队、武警和公安驻守,金鸡山炮台有边防部队和空军雷达部队驻守。此时我们才深刻感受到“提高警惕,保卫祖国”的真正含义,身居北京是找不着这种感觉的,边防部队的这种责任与奉献換来的是祖国的安宁,他们理应得到国人的尊重。</h3> <h3>在海南榆林基地潜艇部队调研,原广州军区文化部长叶长安参加调演。</h3> <h3>在空军场站基层连队。</h3> <h3>海南凌水机场,据说当年空军英雄王伟就曾驾驶这种战机,从这个机场起飞拦截美侦察机,用生命捍卫了祖国主权的尊严。</h3> <h3>三亚警备区院内的“元帅府”,实际是警备区的一个招待所,因叶帅冬季常来此小住,故称为元帅府。此府大厅会客,两箱房为警卫秘书卧室,主卧宽敞,睡床大得出奇,是我见过的最大的床。据说当年江青于会咏浩亮等住此,四人在床上围坐打牌,可想床之大也。段局睡在主卧,不知有何感想?😃😄</h3> <h3>海南五指山里的部队为了活跃官兵生活,走出去请进来,把地方青年男女喜爱的竹杆舞引进来联欢。工作组人员小试深感情趣无限,既锻炼身体,又快乐无比。但参与者需要有节奏感和推杆密切配合,否则脚就要受罪了!😂😂</h3> <h3>这棵大榕树是我见过的最大的榕树了,主干直径要八、九个人手拉手才能合拢。背靠大树好乘凉,给大家带来攀爬的快乐。</h3> <h3>这次部队调研的最大收获之一是“文化阵地意识”得到强化,这是在特定条件下保持部队穏定、加强部队建设的反应。加强部队文化阵地建设需要一大批冲锋陷阵的文体骨干,培养基层文体骨干的意见提上了统帅机关的议事日程。</h3> <h3>与此同时,全军各院校也提出院校培训要服务学员任职能力的需要,有的院校开设第八节课,为有业余爱好的学员传授教歌、音乐欣赏、文学评论等知识,提高学员到部队的任职能力。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总政文化部紧紧抓住了这个机会,并确定在一些院校进行试点,充分利用院校的资源优势和基层连排干部任职能力需要,使文体骨干培训走上规范化、制度化之路。当时全军院校集中在总参、空军、海军和总后四个大单位,从那时起,在文体局的组织协调下,我们5人就常在一起交流情况,研究方案,组织活动,时间久了,在一起机会多了,被文化圈称为“五兄.弟”(按年龄我最大,排行老大,空军何次之为二兄,总参郭海军马总政张同年出生,按生月,老三郭、老四马、老五张),看,我们弟兄拍照都会找准自己的位置。😄😄</h3><h3><br></h3> <h3>这个“工作圈”的核心是段局,他从兰州军区文化部部长职位调入总政,多才多艺,为人厚道,作风朴实民主,抓基层非常有经验。在他的带领下,我们五兄弟冲在第一线,敢打敢拼,指那儿打那儿。段局比我们年长十来岁,相处亲密无间,时间久了,我们尊称他“老爷子”。😄😄</h3> <h3>“老爷子”非常关注和支持原总后的文化工作。1992年下半年,在经过一番准备后,我们在天津运输工程学院帅先进行了开设基层文化工作课的偿试,老爷子请自到校研究问题,从开课名称,放在哪个教研究室,教学内容怎么设,重理论还是重技能,课时占比多少合适,师资来源如何解决,专修室怎么建等等,在一张白纸上描绘一个新学科的未来。当年,运院是全军第一个由总政文化部领导参加教学试点验收的院校。</h3><h3>1993年(记不准了,也可能是94年)总政协调总参军训部发了正式通知,在全军30多所有指挥专业的院校正式开课“基层文化工作课”,至此,一个为基层培训文体骨干的新学科正式列入院校培训计划。总后11所院校中5所院校有培训任务,一批地方艺术专业院校的应届毕业特召入伍任教,基层文化课穏步启动。</h3> <h3>刚走出大学校门、毫无教学经验的年轻教员,初登讲台的紧张可想而知,口干舌燥,脑子空白卡壳的现象,有的紧张的腿肚子转筋,闹出了很多笑话。优秀的教师是需要讲台砺练的,为了加强这支年轻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我们用94、95、96三年的时间分别在镇江陆军船艇学院、长春军需大学、蚌埠汽车管理学院进行文化课教学交流评比活动,5所院校的20多名教员参加,重点比怎么把课讲活讲好。连续三年的打磨,新学科新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大多教员声情平茂的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沉闷,在学校年终教学评比中立功授奖,普遍获得好评。</h3><h3><br></h3> <h3>老爷子带领“五弟兄”及文化艺术专家参加总后“基层文化工作座谈会、小品比赛、文化工作课教学比赛”活动,对总后基层部队文化工作是个极大推动。学院5000多学员和教职员工表演的广场文化活动,给与会的总后各直属单位领导和全军各大单位的文化处长和专家留下深刻印象,汽车管理学院也跃升为总后文化工作先进单位。</h3> <h3>老爷子是个十分睿智的人,基层文化工作课开设最终要落实到学员的实际能力上。经过二年的教学实践,针对一些院校教员不落实,课时不落实,经费不落实,教学效果差的问题,果断作出教学成果检查验收的决定,准备用二年时间,采取分区划片、抽签决定参检人员的办法,对30多所开课院校的教学成果进行检查验收。从96年下半年开始,从石家庄陆院开始,分别在西安、武汉、长沙、南昌、徐州、大连和长春等地开展了检查检收。参加检查验收的多为各大单位的文化处长、教研室主任和全军文体队伍的专家学者。</h3> <h3>石家庄片区</h3> <h3>检查验收组及全体参赛学员参观西柏坡中央旧址,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值得一提的是验收组成员高才兴,时年是我国屈指可数的国际级蓝球裁判,他的现场示范给年轻学员留下极深刻印象。西安政院政教室主任李中航,他有部队文艺演出队的历练,说拉弹唱样样在行,又有政治教学的丰富经验,理论水平、演讲能力出类拔萃,登台讲评精彩纷呈,一片叫好。</h3><h3><br></h3> <h3>(这张照片的时间和地点值得推敲,应是南昌陆院,时间为96年)</h3> <h3>南昌片区工作结后,验收组赴井岗山参观。穿红军装,忆当年事,星星之火,故事感人,世代相传,自有来人。</h3> <h3>在五兄弟傍边站着的高个头是魏老弟,他在北京军区,比我们小八九岁,虽未列排行老几,但一直视如序列兄弟。老弟年轻老成、稳重有学养,办事有板有眼,是个极有潜力的好苗子。人各有志,时年突然转业国家机关。是金子到哪儿都会发光的,干地方也是骄骄者。</h3> <h3>我们热爱毛主席,伸手接福毛主席的文韬武略。👍👍</h3> <h3>有一段特别值得一提的故事。按照安排下午到龙潭瀑布参观,那里曾经是红军的印钞厂。井岗山山大沟深,到黑龙潭要向山下走五六公里山路,山高林密,叉路又多,很容易迷路。果然走着走着发现人少了,一查少了老爷子和另外一个陪同的领导。刚发现人少了大家还没在意,但山里天黑得早,眼看太阳要落山仍不见人,天真黑下来麻烦就大了,大家急了,于是扯开嗓子喊“段局长……!”,喊声在山谷里回荡,“长……长……长……”,山里的遊客听到喊声,误认为是“解放军的军长丢了”,于是也帮着喊起“军长……”来,这一下乱了,山谷一片喊叫声,究竟是在找人还是“喊山”闹着玩分不清了。天黑了也不见踪影、未听見回音,只有回住地再说。一到住地,老爷子正在和人聊天,七嘴八舌问老爷子怎么走丢了,老爷子木呐的说:走着走着就不见你们人影了,我们就返回来了。山沟里找“军长”的事他严然不知。说来也巧,时年年底,老爷子晋升,果真当了“军长”,后来大家风趣的说,老爷子的“军长”是大家在井岗山给喊来的。找军长的故事成为我们茶余饭后的美谈。😃😃</h3> <h3>徐州</h3> <h3>1996年底,老爷子调京外升将军走了,检查验收由继任局长孙接手,直至这项工作圆满结束。图中那个长得象新疆人的叫崔毅,其实他是地道的在新疆长大的汉族人,也是个国际级蓝球裁判,在出场国际大赛时,他在场上跑动的敏捷性与裁决的准确性,对观众对运动员都具有极高的权威性。球迷们都知道,裁判决定赛场的精彩度,水平低的裁判会让球员双方打起来,水平高的裁判能让运动员的运动潜能得到极大发挥,比赛激烈而好看,赛场气氛热烈而有秩序,陆毅就是国内少有的高水平国际裁判。有这样水平的人参加验收,使活动变成了一种新的交流与高水平的培训。</h3><h3>穿武警服的是武警文化处处长张,他出生六十年代,是这一群人中年龄最小的,我们都叫他ruarua(陕西土话,意不明白,字不会写)。这个名子的由来是张处长自己讲的一个笑话,说在陕西有个司机违章被警察扣查,驾驶证末带,只好登记,警察问叫什么名子?司机答叫ruarua,警察大眼瞪小眼想了半天也不知怎么写,感叹陕西人太有才了,无耐只好放行。大家听得好笑,张ruarua从此叫响了。张ruarua原在武警天安门国旗护卫队,是军乐队队长,重大节假日常带队参加升旗仪式。他的组织和专业才能被调武警机关,从干事做到处长,后调西安武警学院任政治部副主任。</h3> <h3>崔毅与我们兄弟在常规潜艇内合影。</h3> <h3>右边的是原济南军区文化处长赵,他是个多才多艺的人,专门学过曲艺,不仅会写,而且会说,同样一个段子让他说出来韵味无穷,甚至会斗得大家笑的前合后仰。他长期管体工队,对群众体育活动有很深的研究,由他编写体育活动的组织与裁判成为全军院校教材并下发全军基层部队。检查验收体育组的组织实施都由他负责,他是从始至终参与的人。赵兄后调任军分区政治部主任、预备役师政委,退休后在山东大乳山干起了休闲旅遊,当副总,搞企业文化依然象抓部队基层文化那样,搞得风声水起,名扬四海,大乳山休闲旅遊在旅遊文化的滋养中越来越成为休闲的好去处。我曾应邀在景区小住,海鲜大锅伺候是赵兄必须的。👍👍</h3> <h3>应该是在大连,左下角穿海军装的是原大连海军政院文化教研室主任张。她原是沈阳军区文工团音乐创作员,后调入海政院任教,专心致致研究文化课讲什么,怎么样?帅先拿出了一套成熟经验,该院多次承办全军开课院校文化课教员业务培训任务,她自然成了“总教头”。后调入上海武警学院组建文化教研究室,晋升教授,后又调北京武警指挥学院任教,晋升技木三级,成为全军院校文化课教员中享受将军待遇的第一人。</h3><h3>左数第三人是总政长沙政院教研室主任王崇福。那几年长沙政院把军艺的一些培训任务接了过去,全军业余文艺演出队预提军官的培训由王崇福教研室负责。他们的培训重点不在技能,而在干部的综合素质。王崇福后转业地方失联。</h3> <h3>中间是好兄弟王,他从烟台调入总政文化工作总站,屁股还没坐热就抽调文体局,从头至尾参加了文化课教学成果的检查验收活动。王老弟也是一个虽未排序却是地道的序列兄弟,他为人厚道热心帮人,待人彬彬有礼,做事细心靠谱让人放心,在活动中负责保障,为大家吃喝住行跑前跑后,大家称他“后勤部长”,他说他就是个“司务长”,如此司务长的称呼叫了很多年。后回总站任职至今。近年朋友聚会“司务长”改称“秘书长”了,依然为大家张罗服务。</h3> <h3>大师级人物李兄是原武汉军区京剧团团长,军区撤销后调广州军区,长期在军区文化部帮助工作。他长我们几岁,是地道的老大哥。李兄从小学艺,童子功夫至深,是京剧中的“黑头”名角,一出口就声震如雷,他的“包公放粮”等唱段红遍祖国南北,检查验收所到之处,无不留下他慷慨激昂,惟妙惟肖的演唱。李兄在广州基层部队有极好名声,他是个年长的名人,基层官兵和他比都是晚辈,但李兄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常年在基层与官兵一起摸爬滚打,基层文化建设走在全军前列。按李兄的京剧功底在那个年代是挣大钱的,但他不为名不为利,全身心投到基层建设上,赢得的是大家的尊敬。如今退休在京住女儿家,干着姥爷的事,享天倫之乐。</h3> <h3>检查验收共三大项内容,一是理论问卷;二是技能考核;三是教案的检查;重点是技能考核。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教学课时不少于28学时(不含第二课堂实习课),学员掌握一至二项技能。为此,检查验收在理论问卷考试外,设立了文艺技能、体育技能、版报技能三项检查交流。</h3> <h3>理论考试</h3> <h3>艺术比赛(器乐类)</h3> <h3>艺术比赛(表演类)</h3> <h3>评委评比现场</h3> <h3>教歌与指挥(怎样识简谱)</h3> <h3>讲评现场</h3> <h3>体育组抽签比赛顺序</h3> <h3>体育技能(蓝球裁判)评比</h3> <h3>参赛学员现场裁判</h3> <h3>版板制作现场</h3> <h3>参赛学员现场绘制版报,限时40分钟。</h3> <h3>现场制作版报。</h3> <h3>学员们互相交流,切磋技艺。</h3> <h3>黑板报是我军基层文化的老传统,也是基层连队展示精神面貌的小阵地,很受官兵喜爱。由于黑板报的视觉特性,是最具立杆见影效果的技能,各院校参赛的水平都非常高,各有各的绝活儿。我收集了100多种版式,洗印了照片,经常翻看,退休后多次搬家,不知丢在何处,翻箱倒柜也未能找到,甚感遗憾。院校培训的这些骨干象种子一样遍布全军各个角落,基层版报水平得到极大提高,而且代代相传,我们这些过来人,看了甚感欣慰。</h3> <h3>参加学校举行的文化课教学成果专场晚会,大多承办院校都有此按排,长沙政院百余名(文艺骨干)预提军官的晚会,给大家的印象最为深刻。</h3> <h3>检查验收活动受到各级领导和承办院校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总政文化部田爱习副部长常赴现场指导。</h3> <h3>在推进基层文化工作课教学的进程中,总政文体局组织师资力量编写了统编教材,并动员开课院校电教力量制作电化教学录像片,在桂林陆军学院举行了评审,从近300多部教学录像片中筛选出24部获奖片,制作DVD光盘送教下基层,受到各院校和部队的欢迎。这套资料在基层部队发挥了极大作用,特别是偏远单位,战士们看着光盘,照猫画虎,可以学识简谱、绘制版报、摄影、组织小晚会等技能,十几年后我到高原部队兵站,看到这套资料依然在发挥作用,只是损坏了不少。</h3><h3>这项工作给我摄影的再学习深研究提供了机会,根据基层对摄影技术的渴望,我们总后报的选题之一是摄影技术,文字稿由我执笔。在完任务的压力下,读了不少书,在摄影基本技术上,能</h3><h3>用最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摄影需要掌握的技术,经军需大学电教室师主任等同行精精制作,高质量完成了任务,在评审中获奖并下发部队使用。自此,把我撵着当了摄影发烧友,并为后来编写出版的“走进数码摄影”、“摄影技术题解”、“摄影艺术美的发现与表现”三本书打下了一个良好基础。</h3> <h3>教学光盘11张一套,这是其中一盘。</h3> <h3>屝頁注明共24个讲座。</h3> <h3>工作之余,漓江竹排上幽默一把,着了秀才的皮,却找不着秀才、书生的感觉。😃😃</h3> <h3>1997年检查验收接近尾声,我们到了老爷子的学校。他虽分工不管这项工作,但拿出了百分之二百的热情款待我们这些曾鞍前马后跟他打拼的弟兄们,住学院最好的将军楼,聘用最好的厨师开小灶,还请大家到家里作客,工作结束后请自带车陪大家上黄山,此情此景历历在目。</h3><h3>老爷退休后著书立说,将自己创作的文艺作品结集出版,并学了画油画,几年下来己具创作能力,在家里挂的全是他自己的作品。据说每天要画几小时,一天时间排的滿满的,比上班还忙。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快乐就好。</h3> <h3>在黄山合影。</h3> <h3>1998年,又一轮军改开始,宣文合并,文化部并入宣传部。我们几位文化圈的老人也随机构变动重新安排,从此各奔东西,各得其所,风风火火一起打拼的事业由年轻人接棒,我们这个“小圈圈”在随后的十多年间虽闻其声,但难见其影,在新的岗位上“全都忙”,再未能全员聚过。</h3><h3>那些年我们年富力强,正是干事的时候,时代也赋于我们责任,工作上要风得风,要水得水,是一段不知疲备、敢想敢干、团结协作、亲如兄弟、值得怀念的美好时光。</h3><h3><br></h3> <h3>我从后政宣传部的这个门进到另一个门,从“指导与服务”的职能转变为“服务与指导”职能,在这个行当一干又是12年,直至花甲退休。</h3><h3>何二弟到空政话剧团任团长,这是一个号称名星团的团队,林永健、阎妮等一大批影视名星在其麾下。他抓的小剧场剧目蜚声军内外,该团名星出演、收视率极高的电视剧更是举不胜举,老何偶尔也出镜个小角色,他后来的十多年可称得上风声水起,名利双收。</h3><h3>我与何老弟在1999年见过一面(应其邀在北京人艺小剧场看空政话剧团演出)后近15年间,虽偶有通话但从未谋面。2016年春节过后,我到海南住在一个小区,早上散步时与一个穿汗衫短裤的男子擦肩而过,瞬间反应此人面熟,随即回头,与此同时,这个男子好象也发现了什么,回头用疑惑的目光打量我,我们俩对视几秘钟后 我用试探的口吻问:你是老何吗?此时一声惊叹:大哥!象拍电视剧一样我和老何在海南奇遇。岁月不饶人,我们都老了,相遇而不敢相认的事还就真正发生在当年亲如兄弟的人身上。</h3> <h3>老三郭老弟调总参通信部编研室,做起了我军通信史料的研究。我们工作单位离得最近,时有串门。退休后他被总政文艺局抓差,参与组织全军文工团参加国家和军队重大文艺演出活动,他的美术和摄影功底为这些重大活动的宣传积累大量宝贵资料,成了这个特殊的演出班子的得力干将,一干就是十多年。我时常享受老三的恩典,能荣幸地看到那些一票难求的重大文艺演出。目前他仍在忙建军九十周年的大型文艺晚会,有他在,我就不用发愁找票的事了。😄😄</h3> <h3>老四马老弟是曾上影模橱窗的美男子,不仅人长的帅,工作干的也非常出色,他抓的碼头俱乐标准建设成为全军样板,从此,常年漂泊海上,吃住船上、以舰为家的水兵有了陆地休闲的场所,对水兵的心理和体能恢复有重要作用。马老弟对海军基层文化的特殊贡献决定了对他的重用,宣文合并后任海政宣传部副部长,全面领导海军文化工作。退休后干起老本行,在一个音乐制作公司当音乐总监。近两年辞职休闲,滿世界转着玩,悠哉悠哉。</h3> <h3>老五是红二代,老爹是陕北红军。他长期在总政机关工作,是老爷子的左膀右臂,开设基层文化工作课的“操刀手”,很多文件通知都出自其手,是那些年文化活动的组织协调者。后调总站任职,由“指导与服务”转換为“服务与指导”的角色,仍然做了我的上司。退休后偶尔也帮朋友做点事。</h3> <h3>2014年春节,除何老弟离京外,在京的弟兄相约去老爷子家拜年小聚 ,这是1998年后的第一次相聚,时隔了16年。虽然都两鬓斑白,但秉性不改,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畅叙衷肠,其乐无比,李大哥汉才七十有几,依然声振如雷,“包公”压轴。我们开启了老年快乐之门,祝老哥老弟们健康长寿,幸福永远!</h3> <h3>今天再大的事</h3><div>到了明天就是小事</div><div>今年再大的事</div><div>到了明年就是故事</div><div>我们最多也就是个有故事的人……</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