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下双AC tightrope系统肩锁关节固定术

福州市第二医院关节镜

<h3> 肩锁关节脱位(acromioclavicular dislocation)是一种常见的肩胛带运动损伤疾病。该损伤好发于20~59岁,男性居多。通常由前臂内收时肩锁关节遭受直接暴力所致。</h3> <h3> Rockwood分型是目前临床上最为常用的肩锁关节脱位分型法,共分为六种类型(图1):</h3> <h3>1型:肩锁韧带部分损伤,肩锁关节囊完整;</h3><h3>2型:肩锁韧带完全损伤,肩锁关节发生轻度分离;</h3><h3>3型:锁骨向上移位并超过肩峰上表面;</h3><h3>4型:锁骨向后移位并穿入斜方肌;</h3><h3>5型:锁骨向上严重移位;</h3><h3>6型:锁骨向下方移位于喙突下。</h3> <h3> Rockwood 1、2型损伤的患者通常可考虑保守治疗,文献报道其满意率达80%~90%。</h3><h3> Rockwood 3型损伤的治疗,目前还存在一定争议。但对于以下情况通常需手术干预:1、存在明显畸形、皮肤受压;2、对运动功能要求较高;3、合并肩袖损伤,肩胛骨骨折等其他肩关节疾病;4、陈旧性损伤,残留严重疼痛或功能障碍</h3><h3> Rockwood 4型以上的损伤,首选手术治疗。</h3><h3> 当前,ACD的手术方式较多,大致可分为四类:</h3> <h3>第一类:肩锁关节固定术(克氏针、钩钢板等)</h3> <h3> 该手术方式存在较多并发症,如针游离、肩峰骨质吸收、肩峰撞击、冈下肌损伤等。因此,临床上并不作为首选方案。</h3> <h3>第二类:喙肩韧带转位术(改良weaver-dunn术)</h3> <h3> 作为过去肩锁关节脱位最经典的手术方式,但由于其为非解剖重建,术后锁骨相对原解剖位置更靠前下方;其次牺牲了喙肩弓完整性,将影响肱骨头前上方稳定性;再次亚洲人群喙肩韧带通常纤薄,导致固定强度低,常需联合其他固定方式。</h3> <h3>第三类:喙锁韧带重建术</h3> <h3> 喙锁韧带重建术包括自体重建、异体重建和人工LARS韧带重建。相对于其它手术方式,其更加接近解剖重建,生物强度大,固定牢靠,临床效果满意。其缺点为供区不适、部分功能减退(自体肌腱),疾病传播风险、生物强度遭受破坏(异体肌腱),价格昂贵(人工韧带)。</h3> <h3>第四类:喙锁间隙固定术(螺钉、钛缆、endobutton、tightrope等)</h3> <h3> 早期的螺钉、钛缆和铆钉固定由于其并发症较多,因此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少,包括刚性固定影响关节活动、铆钉拔出、锁骨或喙突骨折或切割等,</h3><h3> 近年来,随着关节镜产品的不断更新与发展,部分学者开始采用AC tightrope(锁扣带袢双钛板)行关节镜下肩锁间隙固定术。然而文献报道,当采用单束tightrope固定肩锁关节时,术后复位丢失率达25%~50%。</h3> <h3> 为了改善术后复位丢失率,同时更加接近喙锁韧带原双束解剖结构(锥状韧带和楔方韧带),我科开始采用双束tightrope行肩锁间隙固定术。</h3> <h3>术前ct:rockwood 3型损伤。年轻男性患者,功能要求较高,因此考虑手术治疗。</h3> <h3>术中探查见肩锁关节退变严重,将骨性明显增生处予以清理</h3> <h3>肩锁关节脱位,锁骨明显高于肩峰平面</h3> <h3>清理喙突,对喙锁韧带残端进行保留,同时保护喙肩韧带避免医源性损伤</h3> <h3>临时复位肩锁关节,准备制备骨道</h3> <h3>导向器辅助下依次建立锁骨及喙突骨道。其中锁骨骨道中心位于肩锁关节面内侧2.5cm和4.5cm处,喙突骨道中心位于喙突基底。</h3> <h3>装入2套AC tightrope系统</h3> <h3>术毕探查肩锁关节对合良好,复位满意</h3> <h3>术毕再次探查喙锁韧带见残端完好,且tightrope高强度线完全包绕于残端内</h3> <h3>术后c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