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三世桃花缘

罗文

红楼梦之《桃花行》之谜

  时下最火的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也要拍电影了。这部作品名字起的好,促使我追剧了一段时间。追剧过程不提也罢,滋味耐人寻味。整部作品给人一种美感,特别是十里桃花的美景。曾几何时也写过红楼梦里的桃花,但还不够深入。现在看来红楼梦中不就有三生三世桃花缘吗?笔者今天就为大家解析一下曹公借桃花的特点、习性和典故描写书中人物性格、情感和人物形象。花虽无声,但无声胜有声。书中第三回曹公就借桃花的红艳烘托人面之美。请看原文:

第三回 金陵城起复贾雨村 荣国府收养林黛玉

  此回宝玉出场,请看对他的外貌的描述: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 曹公借中秋之月、春晓之花来比喻宝玉的面貌,特别是这句"面如桃瓣"。是不是立即使我们对宝玉这个人物外貌有了一个直观的轮廓?红艳的桃瓣描写的恰到好处,一点不妖艳,如果这里用菊花来比喻就完全不同了!对吧!桃花比做红艳,菊花比作俏艳。古人常使用不同的花卉来形容不同的人物外貌性格。而笔者要告诉你,利用桃花形容人物面貌早在我国唐代就有诗人这样比喻。而曹公这里确是受到了唐代诗人崔护作品《题都城南庄》的启发。请随笔者穿越历史长河,回到唐代看看这首诗的原文和创作过程:

题都城南庄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是唐代诗人崔护的作品,他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落第后,在长安南郊偶遇一美丽少女,次年清明节重访此女不遇,于是题写此诗。这段记载颇具传奇小说色彩,该诗以"人面桃花,物是人非"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人生经历,道出了千万人都似曾有过的爱情故事,为诗人崔护赢得了不朽的成就,名垂青史。诗的第一句写作者寻春遇艳,以桃花的红艳烘托出了少女光彩照人的面影;第二句写作者却重寻不遇,依旧含笑的桃花只能引起对美好往事的回忆和好景不常的感慨了。此诗传世至今衍生了一个典故,即"人面桃花"。它被用来形容男女邂逅分离后男子追念和怅惘的心情。后世文人创作常用到这个典故。而曹公在创作红楼梦不仅运用到描述宝玉面容,也为今后创作黛玉病死,隐喻宝玉追忆爱情的痛苦留下伏笔。桃花象征被爱情俘虏,黛玉为爱情而亡的隐喻在曹公笔下多处流露,特别是书中描写黛玉时多处用到桃花,如黛玉葬花等场面这里不详述。由于红楼梦后八十回遗失,这第七十回黛玉所写的《桃花行》确是非同小可、意义非凡。请大家将思绪随笔者从唐代回到清朝的书中,看看这里如何不同。

第七十回 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

  这首诗出自书中第七十回,此回回目是" 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讲的是时逢初春时节,大家一时兴起重建诗社,改名"桃花社",黛玉咏了这首《桃花行》,看完黛玉这首诗后,宝玉却伤心落泪。为何宝玉看了并不称赞,却暗自落泪来?书中并未详述,但却让人体会到一种凄楚悲凉的意境。请看原文:

桃花行曹雪芹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花解怜人花也愁,隔帘消息风吹透。风透湘帘花满庭,庭前春色倍伤情。闲苔院落门空掩,斜日栏杆人自凭。凭栏人向东风泣,茜裙偷傍桃花立。桃花桃叶乱纷纷,花绽新红叶凝碧。雾裹烟封一万株,烘楼照壁红模糊。天机烧破鸳鸯锦,春酣欲醒移珊枕。侍女金盆进水来,香泉影蘸胭脂冷。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诗词大意

  此诗应该是写于农历的二月底,即桃花开尽即将飘落之际。将清晨窗外盛开的桃花与屋内的黛玉之间形成互动。这窗外的桃花因为预感到自己即将谢落而悲伤,但它哪里知道窗内竟然还有一个比桃花还要伤感的佳人。实写大观园内的冷清萧条之意,特别是宝玉看到诗词之后,他明白是黛玉所写,他也懂其中的哀怨之意,因此暗自流泪。同时黛玉深知自己病重时日无多,因此主动邀约大家重建诗社,让自己剩余的时光开心度过,可大家哪里还高兴起来,大观园内日渐萧条之景。看这句"闲苔院落"多形象,庭院里长满荒苔。再看这句"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就是明显的预言。只待"一声杜宇春归尽",群芳都将以不同的方式憔悴,而最早凋零的就是黛玉。这首诗曹公写的很含蓄且有分寸,他把这种暗示写到隐约可感觉到的程度,同时也暗指黛玉病重,宝玉和黛玉的爱情将是悲剧。你要问如何知道黛玉病重,请看本回末的原文: 一时风紧,众丫鬟都用绢子垫着手放。黛玉见风力紧了,过去将籰子一松,只听豁喇喇一阵响,登时线尽,风筝随风去了。黛玉因让众人来放。众人都说:「林姑娘的病恨儿都放了去了,咱们大家都放了罢。」于是丫头们拿过一把剪子来,绞断了线。那风筝都飘飘摇摇随风而去,一时只有鸡蛋大,一展眼只剩下一点黑星儿,一会儿就不见了。 从这句可以看出正是寒食清明节期间,大家都放风筝,放风筝寓意将不好事物放飞。黛玉将自己风筝线剪断,众人忙说"病根儿都放了去了",这是大家在乞求上天让黛玉的病快好起来。这里也是曹公的一个伏笔,隐指黛玉即将仙去。笔者相信八十回后曹公笔下黛玉的死亡将更加含蓄与众不同。从整首《桃花行》的韵律来看,与明代著名诗人唐伯虎所著诗词较为接近,请随笔者再穿越至明朝看看那首著名的诗词。

桃花庵歌唐伯虎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换来花下眠。花前花后日复日,酒醉酒醒年复年。不愿鞠躬车马前,但愿老死花酒间。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世人笑我忒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记得五陵豪杰墓,无酒无花锄作田。诗词大意

  唐伯虎以一种乐观豁达的心态写下的愤世嫉俗的言辞,虽然言辞间会有"他得驱驰我得闲"的自我安慰,但也不免会有"我笑他人看不穿"的愤愤不平。其实古时候很多文人都是这样,文人的特质决定了他们绝大部会都不能适合官场,也就必定要郁郁不得志。其实这首诗最为经典的并不是前两句,而是这句:"世人笑我忒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表达一种对功名利禄的淡薄和轻视的感情,最后这句"无花无酒锄作田!" 收束,戛然而止,余味绵绵。其实这首《桃花行》是曹公借用明代唐伯虎的《桃花庵歌》韵律进行的创作。传说曹公曾经在家里摆上了灵台,向唐伯虎忏悔。当然现在笔者也无从考证。今天笔者借三个不同时代的诗词,讲了一个很美的故事,当然这部诞生于18世纪的天下奇书,所涵盖内容远远不止这些。我们学习这部著作的同时,还要提高自己对自然、艺术、生命的一颗博爱之心。这也算是别具一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