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阅江楼

马剑辉

阅江楼位于南京城西北,濒临长江。是一个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于一体的旅游胜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阅江楼于2001年建成并对外开放,它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合称江南四大名楼。主体建筑巍峨壮观、气势磅礴,具有鲜明的明代风格和皇家气派。景区内有瓷画《郑和下西洋全图》、《江南四大明楼》双面绣、《阅江楼记》汉白玉雕刻、阅江楼鼎以及狮岭阅江浮雕5个“全国之最”。

此次游览阅江楼景区由东门入南门出

照壁上的“狮子山”三个字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所写。狮子山原名卢龙山,朱元璋登临卢龙山,见卢龙山“一峰突兀,凌烟霞而侵汉表,远观近视,实体狻猊(狮子的别名)之状,”故将其名赐改为狮子山

石狮子,这是中国最大的一对雄狮,用苏州金山石整块雕刻而成,雄狮气势雄浑,具有皇家气概。

牌坊上“卢龙胜境”是96岁书法家武中奇所写

朱元璋塑像

玩咸亭,坐落在狮子山东南半山腰,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亭边原有一个泉水潭,因“山上有泽”,在《易经》中属于“咸卦”,故名“玩咸亭”

狮岭壁画,这组壁画取自于一些历史性的事件

古炮台建于清代

孙中山阅江处,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先后多次登临狮子山,与黄兴等人在这里视察江北形势,研究北伐事宜

明史金陵碑廊,将明朝发生在南京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图文形式镌刻于石碑上

汉白玉碑刻,是全国最大的汉白玉碑刻。碑的正面为朱元璋撰写的《阅江楼记》,由当代书法家抄写,碑的背面刻的是宋濂所写的《阅江楼记》

宋濂所写的《阅江楼记》

五军地道,地道长为2千米,面积为2万平方米。百年来,先后经清军、太平天国军、日军、国民党军队和人民解放军修建,故称"五军地道"。

阅江楼的历史渊源阅江楼的建楼,始于600多年前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朱元璋在其称帝前,在狮子山上以红、黄旗为号,指挥数万伏兵,击败了劲敌陈友谅40万人马的强势进攻,为其建立大明王朝奠定了基础。14年后,公元1374年,也就是洪武7年的春天,朱元璋登临卢龙山,感慨万千,决定在狮子山建一楼阁,亲自命名为阅江楼,并以阅江楼为题,命令在朝的文臣职事们各写一篇《阅江楼记》。留传至今的有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翰林大学士宋濂的《阅江楼记》和朱元璋亲自撰写的《阅江楼记》和《又阅江楼记》等三篇文章。朱元璋还动用了服刑的囚犯,在狮子山顶修建了建楼用的“平砥”,也就是地基。但奇怪的是,朱皇帝的这一愿望并未实现。朱元璋在他的《又阅江楼记》中说明了停建的理由:一是上天托梦给他,告诫他不要急于建阅江楼;二是在他经过深思熟虑后,觉得应该抓迫切需做的大事,建阅江楼这事应该缓一缓。其实根本原因是集中财力人力修建南京和中都凤阳的城墙,都因耗费巨大而停建,由此造成了阅江楼600年来有记无楼的历史。2001年重建阅江楼,终于还了朱皇帝的夙愿。真所谓“一江奔海万千里,两记呼楼六百年”。这副绝妙的对联,就是南京阅江楼六百年风雨沧桑的真实写照。

楼前平台观金陵美景

眼观阅江楼,确能感受到其气势恢宏,非常壮观

阅江楼整体成“L”型,主翼面北,次翼面西,两翼均可观赏长江风光。主楼在两翼的犄角处,外四内三,共计七层,总高度为51米,总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

碧瓦朱楹、檐牙摩空、朱帘凤飞、彤扉彩盈,具有鲜明的明代风格,古典的皇家气派

进入阅江楼游览的出入口

底层“治隆唐宋”匾为康熙所题。表达了康熙对明初洪永之治的感慨,认为其发展和强盛远超盛唐和宋代,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阅江楼记》金漆刻匾由书法家席时珞书

仿古宫龙椅,由红木精雕而成,所刻九龙,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在国内外独一无二。

明太祖朱元璋在内的明朝十六位皇帝的画像

二层这里展出了国家领导人与阅江楼的图片

展示了明朝灿烂的文化与科学技术

三层郑和下西洋瓷画,这是中国最大的瓷画,高12.8米,宽8米。巨型瓷画,画面反映了1405年到1433年间郑和七下西洋的这段历史。画面由十二个部分组成,详细描写了航海家郑和按照永乐皇帝的旨意建造宝船,到西洋各国宣传中华文明的盛况。画面还反映了永乐皇帝敕建静海寺、天妃宫并亲赐“天妃宫碑”,撞响静海寺钟声,以祭奠这位保护航海平安的海神天妃娘娘。

郑和奉命七次下西洋,历时20多年,经历亚非30多个国家地区,促进了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与贸易往来

仿制郑和下西洋的宝船模型。当时最长的船,长138米,宽56米,航行时有九桅十二帆,载重量七千吨,在六百年前可算世界之最,代表了中国领先于世的航海技术

唐伯虎画

“江南四大名楼”双面绣

顶层蟠龙藻井,屋顶盘踞的金龙是用整根香樟木雕刻而成,形象生动、威武,尽显皇家气派,龙身由24K金装裱,由江宁金箔集间制作。整座楼内外共用去十一公斤24K纯金,所以显得特别金碧辉煌

百狮台,其上刻有100只狮子,是国内独一无二的红木珍品,由爱涛艺术精品公司制作

登上阅江楼,放眼远眺,浩瀚的大江风光一览无遗,令人心旷神怡。背江而望,金陵尽收眼底。

阅江楼前广场

阅江亭

阅江楼鼎是全国最大的仿西周司母戊鼎,重4吨,鼎上刻篆字:“狮梦觉兮鬣张,子孙骄以炎黄,山为挺其脊梁,阅万古之长江,江赴海而浩汤,楼排云而慨慷,鼎永铸兹堂堂。”这七句话每句的第一个字连起来念,就是“狮子山阅江楼鼎。”

由此往下前往南门

政通人和殿

“狮岭阅江”青铜浮雕是全国最大的青铜浮雕,高2米,宽8米,由雕塑大师吴为山作。此浮雕表现的是洪武六年,天下大定,朱元璋率大臣徐达、刘伯温、宋濂等登临卢龙山(狮子山),感慨大江东去,爽气西来,钟山龙蟠,石城虎踞之气象,拟建阅江楼于山顶,是以察奸料敌,威震四方。

江南第一楼牌坊

“狮岭雄观”照壁

城墙与阅江楼

从阅江楼城墙看天妃宫

仪凤门、仪凤书阁

地藏寺

“阅江揽胜”牌坊与南门

走出阅江楼南门,还可就近游览天妃宫、静海寺

天妃宫天妃宫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为了保佑郑和下西洋,由明成祖朱棣下令建造的,她见证了南京条约的签订,毁于清代至民国的战争,2004年7月,为纪念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南京下关区花费巨资重建开放。

御制弘仁普济天妃宫碑

天妃宫正殿

静海寺:静海寺建于明永乐年间,是明成祖朱棣为褒奖郑和航海的功德,同时为供奉郑和从异域带回的罗汉画像、佛牙、玉玩等物品,和奇花异木的活株而敕建。赐额"静海寺",取意四海平静,天下太平。明清时静海寺规模宏大,号称"金陵律寺之冠"、"金陵八大寺之最"。但当历史进入中国近代社会时,它却蒙受了奇耻大辱。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就在此议约。

郑和纪念堂

《南京条约》议约场景1842年8月,英军兵临南京城下,胁迫清政府在静海寺就《南京条约》进行谈判,此为议约场景

这才是真的天妃宫碑,省级文物,位于静海寺

三宿岩,因南宋抗金英雄虞允文在安徽采石以1万8千宋兵大胜40万金兵后,还朝途中在此系舟三宿而得名。是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同样因为此岩石它天然自成,形状皓似假山,非常奇特,所以在清代被列为金陵48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