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讲座</h3><h3>灭火常识</h3><h3>1、发现火灾迅速拨打火警电话119。报警时要讲清详细地址、起火部位、着火物质、火势大小、报警人姓名及电话号码,并派人到路口迎候消防车。</h3><h3>2、燃气罐着火,要用浸湿的被褥、衣物等捂盖灭火,并迅速关闭阀门。</h3><h3>3、家用电器或线路着火,要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或气体灭火器灭火,不可直接泼水灭火,以防触电或电器爆炸伤人。</h3><h3>4、救火时不要贸然开门窗,以免空气对流,加速火势蔓延。</h3> <h3> 消防支队孙源启教官演讲</h3><h3> 2017年6月23日下午</h3> <h3> 消防工作是一项知识性、科学性、社会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到各行各业、千家万户,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密切相关。 《消防安全知识》讲述了:班组是企业最基本的生产组织,也是企业完成各项工作的基础,始终处于安全生产的第一线。班组的安全管理和教育,对于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秩序,提高企业效益,促进企业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据统计,在当前企业的伤亡事故中,绝大多数属于责任事故,而这些责任事故90%以上又发生在班组。</h3> <h3>消防安全20条</h3><h3>1.父母、师长要教育儿童养成不玩火的好习惯。任何单位不得组织未成年人扑救火灾。</h3><h3>2.切莫乱扔烟头和火种。</h3><h3>3.室内装修装饰不宜采用易燃可燃材料。</h3><h3>4.消火栓关系公共安全,切勿损坏、圈占或埋压。</h3><h3>5.爱护消防器材,掌握常用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h3><h3>6.切勿携带易燃易爆物品进入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h3><h3>7.进入公共场所要注意观察消防标志,记住疏散方向。</h3><h3>8.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疏散通道畅通。</h3><h3>9.任何人发现危及公共消防安全的行为,都可向公安消防部门或值勤公安人员举报。</h3><h3>10.生活用火要特别小心,火源附近不要放置可燃、易燃物品。</h3><h3>l1.发现煤气泄漏,速关阀门,打开门窗,切勿触动电器开关和使用明火。</h3><h3>12.电器线路破旧老化要及时修理更换。</h3><h3>13.电路保险丝(片)熔断,切勿用铜线铁线代替。</h3><h3>14.不能超负荷用电。</h3><h3>15.发现火灾速打报警电话l19,消防队救火不收费。</h3><h3>16.了解火场情况的人,应及时将火场内被围人员及易燃易爆物品情况告诉消防人员。</h3><h3>17.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要贪恋财物。</h3><h3>18.必须穿过浓烟逃生时,应尽量用浸湿的衣物被裹身体,捂住口鼻,贴近地面。</h3><h3>19.身上着火,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衣物复盖压灭火苗。</h3><h3>20.大火封门无法逃生时,可用浸湿的被褥、衣物等堵塞门缝、泼水降温,呼救待援。</h3> <h3>逃生自救常识</h3><h3>1、火灾袭来时要迅速逃生,不要贪恋财物。</h3><h3>2、家庭成员平时就要了解掌握火灾逃生的基本方法,熟悉几条逃生路线。</h3><h3>3、受到火势威胁时,要当机立断披上浸湿的衣物、被褥等向安全出口方向冲出去。</h3><h3>4、穿过浓烟逃生时,要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h3><h3>5、身上着火,千万不要奔跑,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衣物压灭火苗。</h3><h3>6、遇火灾不可乘坐电梯,要向安全出口方向逃生。</h3><h3>7、室外着火,门已发烫时,千万不要开门,以防大火窜入室内。要用浸湿的被褥、衣物等堵塞门窗,并泼水降温。</h3><h3>8、若所有逃生线路被大火封锁,要立即退回室内,用打手电筒、挥舞衣物、呼叫等方式向窗外发送求救信号,等待救援。</h3><h3>9、千万不要盲目跳楼,可利用疏散楼梯、阳台、排水管等逃生,或把床单、被套撕成条状连成绳索,紧栓在窗框、铁栏杆等固定物上,顺绳滑下,或下到未着火的楼层脱离险境。</h3> <h3>防火常识</h3><h3>1、教育孩子不玩火,不玩弄电气设备。</h3><h3>2、不乱丢烟头,不躺在床上吸烟。</h3><h3>3、不乱接乱拉电线,电路熔断器切勿用铜、铁丝代替。</h3><h3>4、家中不可存放超过0.5公升的汽油、酒精、天那水等易燃易爆物品。</h3><h3>5、明火照明时不离人,不要用明火照明寻找物品。</h3><h3>6、离家或睡觉前要检查用电器具是否断电,燃气阀门是否关闭,明火是否熄灭。</h3><h3>7、切勿在走廊、楼梯口等处堆放杂物,要保证通道和安全出口的畅通。</h3><h3>8、发现燃气泄漏,要迅速关闭气源阀门,打开门窗通风,切勿触动电器开关和使用明火,并迅速通知专业维修部门来处理。</h3><h3>9、不能随意倾倒液化气残液。</h3><h3><br /></h3><h3> 编辑人:李石文</h3><h3> 2017年6月23日下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