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小昭寺庙</h3> <h3>小昭寺历史上几经火焚,现存的小昭寺的建筑大多是后来重修的,只有底层神殿是早期的建筑,殿内的10根柱子依稀可见吐蕃遗风:上面镂刻着莲花,并雕有花草、卷云以及珠宝、六字真言。小昭寺主楼三层,底层分门庭、经堂、佛殿三部分,周围是转经廊道,廊壁上遍绘无量寿佛像。顶层是汉式金瓦,金光闪闪,拉萨各个方位均能看到,蔚为壮观。</h3><h3>小昭寺建筑风格融合了汉藏式建筑特点。最初的寺庙管理也是由汉僧主持,所以说,小昭寺不仅是西藏最早的寺庙之一,而且是汉藏两个民族团结友谊的象征,在汉藏民族关系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h3> <h3>小昭寺</h3> <h3>小昭寺</h3> <h3>小昭寺</h3> <h3>小昭寺</h3> <h3>小昭寺</h3> <h3>文成公主剧场</h3> <h3>文成公主这部史诗剧再现的是文成公主克服重重困难入藏的故事。确实是非常震撼的演出——舞台依城郊的半山腰露天而建,射灯打在山上就是背景,制作精良的服装与大型道具让你仿佛身临其境。据说演员就有3000人,还有真的狗、牦牛和骏马。门票380元到1280元</h3> <h3>文成公主剧场</h3> <h3>文成公主剧场</h3> <h3>青藏川藏公路纪念碑</h3> <h3>青藏川藏公路纪念碑坐落在西藏拉萨市南,拉萨河畔。1984年12月25日,为纪念青藏公路和川藏公路通车30周年,铭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光辉业绩和巨大牺牲而建。</h3> <h3>青藏川藏公路纪念碑1984年12月25日建立,由胡耀邦题写碑名。又三十多年过去了,青藏铁路已经通车,但青藏公路和川藏公路仍然是西藏的运输动脉。</h3> <h3>碑文全文是:</h3><h3>建国之初,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增进民族团结,建设西南边疆,中央授命解放西藏,修筑川藏、青藏公路。川藏公路东自成都,始建于一九五零年四月;青藏公路北起西宁,动工于一九五零年六月两路全长四千三百六十余公里,一九五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同时通车拉萨。</h3> <h3>青川藏公路纪念碑</h3> <h3>罗布林卡</h3> <h3>罗布林卡,门票60元。罗布林卡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藏拉萨西郊。始建于十八世纪40年代(达赖七世),是历代达赖喇嘛消夏理政的地方,是一座典型的藏式风格园林。经过二百多年的扩建,全园占地36万平方米,园内有植物100余种,不仅有拉萨地区常见花木,而且有取自喜马拉雅山南北麓的奇花异草,还有从内地移植或从国外引进的名贵花卉,堪称高原植物园。建筑以格桑颇章、金色颇章、达登明久颇章为主体,有房374间,是西藏人造园林中规模最大、风景最佳的、古迹最多的园林。罗布林卡意为宝贝园林。</h3><h3>罗布林卡被辟为人民公园,也有人戏称罗布林卡是"由一座水塔、两排工艺品商店、以及围绕着动物园的几座宫殿"组成的。</h3><h3>罗布林卡四面都有门,东面是正门。康松思轮是正面最醒目的一座阁楼,它原是座汉式小木亭,后改修为观戏楼,东边又加修了一片便于演出的开阔场地,专供达赖喇嘛看戏用。它旁边就是夏布甸拉康,是进行宗教礼仪的场所。</h3><h3>解放前,罗布林卡只是达赖和少数达官贵人游乐休息的"夏宫",解放后,经过修缮,面貌一新,里面有苍松翠柏等树木49种,有牡丹、芍药等名花异草62种,飞禽走兽各类动物15种。园内有修葺工整的花池草坪,玲珑别致的凉亭水榭,还有戏台和木制的桌凳。</h3> <h3>罗布林卡</h3> <h3>罗布林卡</h3> <h3>罗布林卡</h3> <h3>布达拉宫门前的朝拜</h3> <h3>布达拉宫(藏文:པོ་ཏ་ལ,藏语拼音:bo da la,威利:po ta la),坐落于于中国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玛布日山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宫殿、城堡和寺院于一体的宏伟建筑,也是西藏最庞大、最完整的古代宫堡建筑群。</h3><h3>布达拉宫依山垒砌,群楼重叠,殿宇嵯峨,气势雄伟,是藏式古建筑的杰出代表(据说源于桑珠孜宗堡),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之作,是第五套人民币50元纸币背面的风景图案。主体建筑分为白宫和红宫两部分。宫殿高200余米,外观13层,内为9层。布达拉宫前辟有布达拉宫广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广场。</h3><h3>布达拉宫最初为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兴建。1645年(清顺治二年)清朝属国和硕特汗国时期护法王固始汗和格鲁派摄政者索南群培重建布达拉宫之后,成为历代达赖喇嘛冬宫居所,以及重大宗教和政治仪式举办地,也是供奉历世达赖喇嘛灵塔之地,旧时与驻藏大臣衙门共为统治中心。</h3><h3>布达拉宫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圣地,每年至此的朝圣者及旅游观光客不计其数。1961年3月,国务院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其为世界文化遗产;2013年1月,国家旅游局又列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h3> <h3>布达拉宫坐落于海拔3700米的红山上,表述着藏族人民超凡的智慧和厚重的历史。公元7世纪,著名的吐蕃第三十三代赞普松赞干布在迁都拉萨后创建了布达拉宫。公元1645年,五世达赖喇嘛决定重建布达拉宫,经过多年不断建造堆积,直到1933年十三世达赖喇嘛圆寂后,才最终成就了今日我们所看到的布达拉宫。</h3> <h3>布达拉宫</h3> <h3>布达拉宫</h3> <h3>扎基寺位于拉萨市北郊的扎基路上,是全西藏唯一的一座财神庙,寺庙虽小,但香火十分鼎盛。</h3><h3>据了解,扎基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庙色拉寺的分寺,也是一座可以免费参观的寺庙。在藏语中,"扎巴"是僧人、和尚的意思,"基"是数字"4"的藏文变音,扎基寺即"有4个僧人的寺庙",这是因为最初的扎基寺只有色拉寺派来的4位僧人管理。</h3><h3>祭拜方式:按藏族同胞的说法, 每周一拜财神、周三保平安、周五求健康。扎基寺的财神特别嗜酒,祭拜时候可以在寺庙门口的小店里面买上一瓶白酒、几捆艾草松叶,哈达,矿泉水和酥油并换好零钱进入参拜。</h3><h3>蒙人驭虎壁画</h3><h3>扎基寺门洞的墙上,画着有名的"蒙人驭虎"图,表明这是一座格鲁派寺庙,听人介绍,这座寺庙是色拉寺的属寺。寺门外的走廊上的壁画画有四种动物:大象身上坐着猴子,猴子身上坐着兔子,兔子身上坐着鸟儿,神态安祥,和睦共处,寓意着大自然的和谐包容。</h3> <h3>扎基寺</h3> <h3>扎基寺</h3> <h3>扎基寺</h3> <h3>参拜物</h3> <h3>68元的参拜物</h3> <h3>扎基寺</h3> <h3>大昭寺</h3> <h3>大昭寺,又名"祖拉康"、"觉康"(藏语意为佛殿),位于拉萨老城区中心,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是藏王松赞干布建造,拉萨之所以有"圣地"之誉,与这座佛像有关。寺庙最初称"惹萨",后来惹萨又成为这座城市的名称,并演化成当下的"拉萨"。大昭寺建成后,经过元、明、清历朝屡加修改扩建,才形成了现今的规模。</h3><h3>大昭寺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大昭寺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并且开创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庙市局规式。</h3><h3>环大昭寺内中心的释迦牟尼佛殿一圈称为"囊廓",环大昭寺外墙一圈称为"八廓",大昭寺外辐射出的街道叫"八廓街"即八角街。以大昭寺为中心,将布达拉宫、药王山、小昭寺包括进来的一大圈称为"林廓"。这从内到外的三个环型,便是藏民们行转经仪式的路线。</h3><h3>大昭寺融合了藏、唐、尼泊尔、印度的建筑风格,成为藏式宗教建筑的千古典范。</h3><h3>寺前终日香火缭绕,信徒们虔诚的叩拜在门前的青石地板上留下了等身长头的深深印痕。万盏酥油灯长明,留下了岁月和朝圣者的痕迹。</h3> <h3>大昭寺</h3> <h3>大昭寺</h3> <h3>大昭寺</h3> <h3>色拉寺</h3> <h3>色拉寺全称"色拉大乘寺",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主寺之一。与哲蚌寺、甘丹寺合称拉萨三大寺,是三大寺中建成最晚的一座。 色拉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拉萨北郊3千米处的色拉乌孜山麓,周围柳林处处,自古就是高僧活佛讲经说法之地,有许多僧尼小寺环绕其间,寺东和寺南有普布觉寺、米琼热尼库寺、贡巴萨寺、帕奔岗寺、扎西曲林寺、曲桑寺、嘎丽尼姑寺;寺后还有珠康日却、色拉却顶寺等等。</h3><h3>明永乐十七年(1419),宗喀巴弟子绛钦却杰兴建,成于明宣德九年(1434)。后绛钦却杰应召赴北京,受封大慈法王。回藏后将钦赐经像等珍藏于寺内,至今仍存。寺内有结巴、麦巴、阿巴三札仓(经院)。其全盛期寺中有僧8000余,规模略次于哲蚌寺。</h3><h3>色拉寺内保存着上万个金刚佛像,大多为西藏本地制作。还有许多是从内地或印度带来的铜佛像。大殿和各札仓经堂四壁保存着大量彩色壁画原作。最著名的塑像就是大殿里的"马头明王"像。在四层吉札仓里面,进大殿直走,过一排小殿,最里面就是。当了人会把头伸进一个小神龛里面,用头触那个雕像的基座。</h3><h3>色拉寺有妙音殿(甲失拉。主要建筑有措钦(集会殿)、吉扎仓、麦扎仓、阿巴扎仓及32个康村。早期建筑以麦扎仓、阿巴扎仓为中心,后经历代增修扩建,才具有今天的规模,所以平面布局上无整体规划。但色拉寺的建筑密而不挤,杂而不乱,因地制宜,主体突出,体现了格鲁派大寺的特有风格,全然是一座宗教城市。</h3> <h3>色拉寺</h3> <h3>色拉寺</h3> <h3>色拉寺</h3> <h3>色拉寺</h3> <h3>色拉寺</h3> <h3>宗角禄康位于布达拉山后,湖泊旁边种植着古柳树,景色迷人。藏语"宗角"意思为"宫堡后面"(宫堡指布达拉宫),"禄康"意为"禄神(今译鲁神)殿"。鲁神是藏传佛教和苯教对居于地下及水中的一类神灵之统称。"鲁神"常被汉译为"龙神",进而被误传为汉人所称的龙王,所以汉语俗称宗角禄康中的湖为"龙王潭"。</h3><h3> </h3> <h3> 17世纪布达拉宫扩建中,在此地大量取土,故积水而成潭。六世达赖时期,对此地进行整治,在潭中的小岛上按照藏传佛教仪轨中的坛城兴建了一座阁楼,并架设了一座宽3米多、长20余米的五孔石拱桥,使该小岛与外界连通。八世达赖、十三世达赖等,也都曾对此地进行整治并维修。<br /></h3><h3> </h3> <h3>小岛上的阁楼高三层,其中第一、二层为全对称的十字形神殿,主供鲁神,此外还供奉据称是六世达赖从墨竹工卡迎请的女神墨竹赛钦,以及宝瓶坛城及众多护法神等等,神殿周围设有用以赏景的沿廊;阁楼顶层是六角形小殿,斗拱承檐,六角攒尖顶。阁楼建成后,此地成为禁苑,为拉萨少数僧俗贵族划牛皮船游玩之所,旁人平时禁止入内。藏历每年四月十五日的萨嘎达瓦节,人们来此神殿供奉墨竹赛钦女神,献哈达、施供品、点酥油灯。<br /></h3><h3> 西藏实行民主改革后,此地被辟为公园。起初这里商铺、茶馆林立,还可在湖边喂鱼,后来辟为封闭式公园。</h3> <h3>宗角禄公园</h3> <h3>宗角禄公园</h3> <h3>宗角禄公园</h3> <h3>宗角禄公园</h3> <h3>宗角禄公园</h3> <h3>宗角禄公园</h3> <h3>宗角禄公园</h3> <h3>宗角禄公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