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画添足——《东塔夜话》之十三-配图:国画大师黄永玉经典作品-撰文:纪明-二O一七年六月二十四日

日月明

<h1>  同学老周,一曰在微信传来一个链接,内容为:现代国画大师级人物黄永玉的《品酒饮茶图集萃》(本人妄加名)以及论酒论茶的片言只语。一一浏览,颇感心旷神怡。</h1><h1> 画家的文字当然不及他的绘画。遂将美图悉数收纳,但仍感意犹未尽……急忙打开酒柜,拎出半瓶残酒,二两小烧下肚,才有了以下的“赏画添足”的文字。</h1><h1> 全是醉话,切莫当真。</h1> <h1>  世人大都越饮越糊涂,画中这位仁兄却是“越饮越清醒”……真是超凡脱俗啊!</h1><h1> 主角那带刺的胡须、向上斜翻的白眼,不能理解为醉酒之状态,充其量也是意犹未尽的过度反应。</h1><h1> 或许,画家的夲意是借酒“白眼看世界”……倘若让这位仁兄身着“北京比基尼”,可能效果会更好!</h1> <h1>  再看看这幅《滔滔不持戒,兀兀不坐禅》:</h1><h1> 这宗教的世界里其实与世俗并没有太多的两样:依然是老和尚大腹便便,一副滋润的派头,一副厅局级主持的模样;小和尚得汲水、烧茶、供奉,他们深知:功德不完全在诵经里,更在曰复一日的跑腿中……想有朝一日坐上宝马,包上二奶,当上政协委员,小和尚们怕还得从学会豪放饮酒做起……记住:宁愿在政协里哭泣,也不要在小庙里微笑。</h1> <h1>  这位红脸的中年,完全是一幅失意的模样:独斟独酌,只盼一醉方休!</h1><h1> 遥想老子当年,小局初升了,雄姿英发。前呼后涌,谈笑间梨花醉压海棠。宦海神游,急功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今宵酒醒何处?</h1> <h1>  更有意思的是这幅《不可不醉,不可太醉》。</h1><h1> 这算是活明白了的人之精妙箴言。世间事拿捏分寸是最高的学问,少一寸则短,增一寸则长。倘若没有长期的历练,心灵的琢磨,极好的天赋,断然难有这般境界。</h1><h1> 翘起二郎腿,扭头昂首侧目,动作虽有些夸张,却是深谙“拒绝”的艺术。</h1><h1> 懂得“合理拒绝”,一定是成熟的表现。</h1> <h1>  只怜沽酒与借书,完全是自得其乐主儿!</h1><h1> 读书便要独处,非要坐在院落里,那也应是安静的独院,倘若是中心广场的草坪,怕就不叫读书,那是“装逼”。“借书”的概念怕要即将成为记忆,网络时代书架上的书大多已演化为收藏,任尘埃与曰光让其曰渐变黄变灰。</h1><h1> 饮酒还是三五好友共酌热闹,吹吹牛皮,侃侃新闻,道道家常,微醉时刻还可猜拳行令,讲讲荤段,于哈哈之中共渡良宵。何必要独酌,那叫喝闷酒,不利于身心健康。</h1> <h1>  你看这位大汉,光着膀子,一身肥肉,别看他拿着酒杯,其实是一个典型的“吃货”。</h1><h1> 别看我瘦,我还真不羡慕他这身板儿。建议上他赶紧上医院检查,没准儿一切指标都高。不过咱还是羡慕人家的胃口:吃饭倍儿香!</h1><h1> 他要是这行头,往夜市里一坐,一定会成为聚焦中心。这无疑是老板的免费活广告,就是白送一盘肥肠也值!</h1> <h1>  这胡子八茬的主儿,还标为“读书品茶”?</h1><h1> 我看十有八九是黑社会成员。告诉你,离他远点儿,更不敢用手机拍照,你老婆孩子全都指望你呢!</h1><h1> 黄永玉原来也有喝高了作画的习惯,这一定是受李白影响。李白的不正经,其流毒源远流长,唐朝皇上不给他封官是对的。</h1><h1> 顺便问一问:你心中读书品茶的主儿,应该是什么模样?</h1> <h1>  这《独乐》自然也讲的是饮酒之乐。</h1><h1> 这老弟的型体,到让我想起了弥乐佛:“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世上可笑之人”。</h1><h1> 度量是一种高贵,越大量,高贵指数越大,也越受人尊敬;度量也是一种人生哲学,学会宽容别人,才懂得宽容自已。</h1><h1> 话虽如此,但大多数人难以如此,因为生态是需要环境的,你的大度往往换取的不是理解,而是窝囊,是软弱,是无能……我们现在真的需要砸碎一个旧世界……不痛真的长不了记性……现在只能好自为之!</h1> <h1>  《得茶》这幅画从构图的角度而言,的确是违背常理的:人的脸并不在构图中心,而是将其面对画框的最边缘。黄永玉一定有他的思考。我是真的不愿妄加揣侧。一是有可能曲解,二是有可能杜撰。但,人有时是无法控制自已情绪的,违背常理的东西容易引起别人的好奇,我当然也无法例外。如果齐白石说这是败笔,当然一定和者甚众,反之亦然。</h1><h1> 我想,这身后的巨大“留白”,便是“得茶”之后的重要收获:既已“得茶”,那就“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h1><h1> 这是对“穷者独善其身”的最好注脚。</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夲段文字被屏蔽。)</span></p> <h1>  仔细观察《好壶》,发现地上的壶盖有四个,而壶却只剩手中的一个。</h1><h1> 忽然明白:“好壶”原来是这样诞生的!</h1><h1> 上中学时,老师讲资夲主义生产过剩的举动,便是将过剩之物倒进大海,然后以高于价值的价格出售稀有产品,以维护资夲的垄断性。当时真不理解:好好的东西捐赠给天下穷人多好哇……真是万恶的资本主义!</h1><h1> 黄永玉的《好壶》莫非也在玩弄资夲主义的把戏?</h1> <h1>  《待茶图》让我看得真有些不忍心。小孩身后的那位一定是她的后爸!</h1><h1>如今家家户户的小孩儿都是家中的“小皇帝”,是消费大户,是家庭的轴心。 倘若家中如今真有煤炉,跪地煽炉者,不是爷奶,便是爹妈。怎么会发生《待茶图》中这样的惨景?</h1><h1> 黄永玉的怀旧,真有点儿脑子进水;“待茶”的方式有千万种,你何以如此粗心?</h1><h1> 孟子说的好:“始作甬者,其无后乎”。</h1> <h1>  得啦,看图说话到此为止。</h1><h1> 起初,我还真是心旷神怡,看着看着,说着说着,怎么就变成惨不忍睹?</h1><h1>习主席一再强调艺术家要接地气,黄老先生怎么就置若罔闻?</h1><h1> 黄先生,你不是一再强调:“艺术,要让人高兴,让人没有距离”吗?</h1><h1>真的想听到,你也大胆而潇洒来一回“一树梨花压海棠”,这样煽火炉的看看究竟会是谁!</h1> <h1>  酒劲儿已过,醉话已完。</h1><h1> 还得实话实说:黄老先生的《品酒饮茶图》还真是有味儿。甜的、淡的、酸的、麻辣的……一应俱全!</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