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时代楷模

文斋堂

<h3>  在新中国发展的伟大历程中,中华民族涌现出了一个又一个屹立在时代前列的精神楷模,他们为振兴中华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他们是民族的英杰、国家的栋梁,他们感动、激励了无数中华儿女。在他们身上所凝聚的艰苦的创业精神、英勇的斗争精神、无私的奉献精神和科学的探索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h3><h3> 他们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所有中国人的心中。&nbsp;</h3><h3> 向时代楷模敬礼!</h3><h3><br></h3><h3> 特选辑了新中国30位时代楷模杰出代表以飨读者,让我们共同学习,宣传发扬,传颂践行,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雷锋</b></h1><h3> 雷锋,这是一个符号,是一个影响了新中国几代人响亮的名字,至今仍然活在我们的心中。</h3><h3> 雷锋,1940年出生于湖南望城县,1954年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196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0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年仅22岁。</h3><h3>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并把3月5日定为学雷锋纪念日。</h3><h3> 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 全心全意为人民 ,共产主义品德多高尚",很好地诠释了雷锋的品格。</h3><h3> 他的日记:"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更是他短暂但闪亮的一生的写照。</h3><h3> 雷锋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无时无刻不熏陶鼓舞着我们。</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铁人――王进喜</b></h1><h3> 王进喜(1923-1970),大庆人的杰出代表,中国石油工人的光辉典范。1958年9月,他带领钻井队创造了当时月钻井进尺的全国最高纪录,荣获"钢铁钻井队"称号。1959年9月,王进喜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光荣出席了全国工交群英会,之后被称做"铁人"。</h3><h3> 王进喜为祖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在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还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铁人精神:"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为革命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学求实精神;"甘愿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埋头苦干的奉献精神等。</h3><h3> 铁人精神是对王进喜崇高思想、优秀品德的高度概括,体现了我国工人阶级精神风貌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完美结合。</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人脏换来万家净――时传祥</b></h1><h3> 时传祥,1915年1月1日出生在山东德州齐河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14岁逃荒流落到北京城郊宣武门一家私人粪场,受生活所迫当了掏粪工。解放后,1952年在北京市崇文区清洁队工作,随后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作为一个掏粪工人,他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曾受到了党和人民的高度赞扬,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都曾亲切接见时传祥,鼓励他做好这一与人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工作。</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烈火中永生――邱少云</b></h1><h3> 邱少云,一个坚韧不拔的中国革命战士典型代表。</h3><h3> 1952年10月11日,在朝鲜反击敌占金化以西三九一高地的战斗中,敌人的燃烧弹引燃了他身边的草丛,为了避免暴露目标,他严守潜伏纪律,忍受着烈火烧身的剧痛,坚持不动,直至壮烈牺牲,保证了整个战斗的胜利。11月6日,被追记特等功;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及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特级英雄――黄继光</b></h1><h3> 黄继光,一个扎根在小学课本中的光辉形象,他是我们革命战士的英雄典范。</h3><h3> 1952年10月19日,在朝鲜上甘岭地区597.9高地,黄继光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进攻部队受到机枪巢火力压制的时候负责爆破任务,他投掷了一枚手雷但是未能完成任务,最终他用身体挡住了敌人的子弹使得后续部队能够攻下高地。被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b></h1><h3> 焦裕禄(1922-1964),山东淄博博山县北崮村人。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时值该县遭受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他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领导工作方法,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他身患肝癌,依旧忍着剧痛,坚持工作,被誉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被肝癌夺去了生命,年仅42岁。</h3><h3> 焦裕禄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迎难而上、科学求实、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燕京第九景――张秉贵</b></h1><h3> 张秉贵(1918-1987),北京人,北京市百货大楼售货员,全国劳动模范。张秉贵作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以"为人民服务"的热忱,在平凡的售货员岗位上练就了令人称奇的"一抓准"、"一口清"技艺和"一团火"的服务精神,成为新中国商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在他生前许多外地顾客慕名而来,就是要为了目睹他那令人称奇的技艺和"一团火"的服务精神;张秉贵被誉为"燕京第九景",是首都人民群众对张秉贵售货艺术的美誉。</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b></h1><h3> 钱学森(1911-2009),浙江省杭州市人,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是世界航天领域的知名人物、空气动力学学科的第三代挚旗人,是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之一。1938年在美国获博士学位,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历经5年才于1955年回到祖国。1958年起,钱学森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两弹"元勋--邓稼先</b></h1><h3> 邓稼先(1924—1986),怀宁(今宜秀区五横乡白麟村)人,理论物理学家,核物理学家,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的奠基者、开拓者之一,也是我国研制、发展核武器在技术上的主要组织领导者之一。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 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 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邓稼先又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领导并亲自参与了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实验工作。</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竺可桢</b></h1><h3> 竺可桢(1890-1974),中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1913年毕业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农学院,1918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18年到1920年任教于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今武汉大学),1920年到1929年任南京大学地学系主任。在此期间,他筹建气象测候所,进行气象观测研究,是中国自建和创办现代气象事业的起点和标志。1936年到1949年,他担任国立浙江大学校长,被公认为"浙大学术事业的奠基人"。1949年10月16日,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筹建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竺可桢被公认为中国气象、地理学界的"一代宗师"。</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中国地质学之父――李四光</b></h1><h3> 李四光(1889-1971),蒙古族,湖北省黄冈市人。李四光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奠基人之一和主要领导人。</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中国数学之神――华罗庚</b></h1><h3> 华罗庚(1910—1985),汉族,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市人,世界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与多元复变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也是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数学家之一,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有"华氏定理"、"怀依—华不等式"、"华氏不等式"、"普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氏算子"、"华—王方法"等。美国著名数学史家贝特曼称:"华罗庚是中国的爱因斯坦,足够成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学院的院士"。</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b></h1><h3> 袁隆平,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已经半个多世纪,不畏艰难,甘于奉献,呕心沥血,苦苦追求,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用自己的努力让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10亿人远离了饥饿;他在全球刮起了一场"绿色风暴",他用成就与魅力征服了世界。</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大寨精神的缔造者--陈永贵</b></h1><h3> 陈永贵(1915-1986),山西昔阳大寨人,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1952年,陈永贵出任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的支部书记,在环境非常恶劣的的大寨村,他带领农民艰苦创业,从山下用扁担挑土上山造田,修造 梯田,使粮食亩产增长了7倍,改善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他的事迹被中央政府肯定,毛泽东号召全国要"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因此成为全国的榜样。</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植棉能手――史来贺</b></h1><h3> 史来贺(1930 - 2003),河南省新乡市刘庄村原党委书记,全国著名劳动模范。20世纪50年代,史来贺的名字就响遍全国。他以共产党人的奉献精神与满腔热情帮助群众树立起战胜贫困的信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史来贺带领群众向高科技进军,建起全国最大的生产肌苷的华星药厂。运用新掌握的领导科学和管理知识,史来贺带领刘庄形成了以农促工、以工建农、农工商并举的商品经济的新格局。史来贺多次被授予全国民兵英雄、全国植棉能手、全国特级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曾经9次受到毛泽东主席接见。建国40周年之际,他与雷锋、焦裕禄、史来贺、钱学森一起被中共中央组织部命名为"建国以来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产党员优秀代表"。世纪之交,他同孙中山、鲁迅、雷锋、焦裕禄、李四光、毛泽东、邓稼先、邓小平、袁隆平一起被评为"百年中国十大人物",写入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民族团结的典范――孔繁森</b></h1><h3> 孔繁森(1944-1994),山东省聊城市人。1979年,国家要从内地抽调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时任聊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主动报名。1988年,已任聊城行署副专员的孔繁森二离桑梓,任拉萨市副市长。1992年12月,二次赴藏已期满,由于工作需要,留了下来,到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的阿里地区任地委书记。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完成任务返回阿里途中,不幸发生车祸殉职,时年50岁。</h3><h3> 孔繁森作为建国以来重大典型,被誉为"九十年代的雷锋""新时期的焦裕禄""领导干部的楷模""民族团结的典范"。</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绿色丰碑--谷文昌</b></h1><h3> 谷文昌(1915-1981),河南省林州市人。生前曾任东山县县长、县委书记。东山岛东南部原有3.5&nbsp;万多亩荒沙滩,狂风起时飞沙侵袭村庄,吞噬田园。谷文昌到东山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下定决心,率领群众战胜风沙,根治旱涝,并发出誓言:如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他带领干部群众在百里海滩上摆开战场,多次组织群众筑堤拦沙、挑土压沙、植草固沙、种树防沙,在全县掀起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的全民造林运动。至1964年,全县造林8.2万亩,400多座小山丘和3万多亩荒沙滩基本完成绿化,194公里的海岸线筑起了"绿色长城"。谷文昌还发动群众挖塘打井、修筑水库、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缓解旱情。他常年深入农村,挽起袖筒植树,卷起裤腿犁田,拿起钢钎打石头。他带领群众大力发展生产,实现粮食亩产过千斤,群众称他为"谷满仓"。</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中国农村改革的先锋--吴仁宝</b></h1><h3> 吴仁宝(1928-2013),江阴市华士镇华西村人。他是农民企业家,中国农民的杰出代表,农民教育家,华西村党委书记,华西集团(公司)董事长,全国人大代表。多年来,吴仁宝坚持以集体经济为主的共同富裕发展道路,他被称为"中国最有名的农民",曾把贫穷落后的华西村建设成为中国公认的"天下第一村"。</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警界女神――任长霞</b></h1><h3> 任长霞(1964-2004),河南省睢县人。1983年加入公安队伍,作预审工作13年,在郑州公安系统、市政法战线及省预审岗位练兵大比武中均夺取过第一名,协助破获大案要案1072起,追捕犯罪嫌疑人950人。1998年被任命为郑州市局技侦支队长后,她多次深入虎穴,化装侦察,亲自抓获了中原第一盗窃高档轿车主犯,先后打掉了7个涉黑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370多名,被誉为"警界女神警"。2004年在侦破"1.30"案件中发生车祸,抢救无效,因公殉职,年仅40岁。2004年6月,被公安部追授为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称号。</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搬动贫困大山的新愚公――文朝荣</b></h1><h3> 文朝荣(1942-2014),彝族,贵州赫章人。1972年3月至1982年2月任赫章县海雀村党支部副书记,1982年3月至1995年12月任海雀村党支部书记,2000年1月至2014年2月被聘为海雀村党支部"名誉书记"。几十年来,他不向困难低头,不向贫困折腰,带领群众向荒山要绿地,推广良种良法,把全村1.3万亩荒山从风沙四起的"和尚坡"变成万亩林海,把"苦甲天下"的少数民族贫困村带上林茂粮丰的致富路。文朝荣同志从村党支部书记岗位上退下来后,一直担任义务护林员。</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乡镇党委书记的榜样--吴金印</b></h1><h3> 吴金印,河南省新乡市人。40多年来,吴金印主动放弃组织上调他到上级机关工作的机会,深深扎根基层,与群众同甘共苦,忠于党的事业,不计名利,不怕艰苦,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了优异的成绩,树立起了基层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在卫辉市狮豹头公社工作10多年间,他在群众家住了7年,在治水工地住了8年,带领群众打通6个山洞,筑起85道大坝,建起25座水库和蓄水池,架起8座公路大桥,营造良田2400亩,植树20多万株,使一穷二白的山区发生了巨大变化。1987年,吴金印调任唐庄乡党委书记,带领群众建起了万亩林果园、万亩蔬菜田,兴办了无氧铜杆厂、电工厂、水泥厂等企业,使唐庄乡插上了腾飞的翅膀。</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群众的贴心人--吴天祥</b></h1><h3> 吴天祥,出生于1944年,湖北钟祥郢中人。曾被表彰为武汉市劳动模范、武汉市特等劳动模范、武汉市优秀共产党员、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湖北省学雷锋先进个人、全国学雷锋先进个人,武汉市委、市政府评为一心为民的好干部。吴天祥是武汉市武昌区政府巡视员,从事志愿者服务三十多年,一心一意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曾52次义务献血,4次跳入长江救人,无数次为不相识的人慷慨解囊。他先后接待上访群众2万余人次。节假日他很少休息,经常深入困难群众的家中体察民情,并将群众反映的困难和疾苦向有关部门反馈,督促尽快解决。</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人民满意的新型法官--宋鱼水</b></h1><h3> 宋鱼水,1966年3月生,山东省蓬莱人,中共党员,任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民五庭庭长。宋鱼水于1989年8月参加工作以来,对人民群众怀有深厚感情,对审判事业有着执著追求,据统计,她公正高效地审理了各类民商事案件1500余件,其中500余件属于疑难、复杂、新类型案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被当事人誉为"辩法析理,胜败皆服"的好法官。她曾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b></h1><h3> 杨利伟,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特级航天员。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他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之久。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白衣圣人--吴登云</b></h1><h3> 吴登云,江苏省高邮市人。1963年,吴登云从江苏扬州医学专科学校毕业,自愿到我国最西端的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工作,在这个地方呆了40年,他曾骑马走遍了乌恰县的每个村子和牧场,为柯尔克孜族牧民送医送药;先后为危重病人输血30多次;为挽救一个全身50%以上皮肤被烧伤的两岁儿童,吴登云从自己腿上取下13块邮票大小的皮肤移植给患儿。他用行动书写了一个好医生为民爱民的美丽人生。</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治沙女杰--牛玉琴</b></h1><h3> 牛玉琴,陕西省靖边县东坑镇金鸡沙村农民。1985年起,牛玉琴以家庭承包形式在毛乌素沙漠南部沙区种草种树,治沙绿化。一个女人家,用人挖、肩扛、驴驮等人工方法23年来在毛乌素沙海边缘植树、种草。从"一棵树"到2700万棵,从11万亩茫茫荒沙到林草覆盖率达80%,把沙漠真正建成绿色家园。</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零的突破--许海峰</b></h1><h3> 许海峰,福建漳州人。1984年第23届奥运会上,许海峰获男子手枪60发慢射冠军,成为该届奥运会首枚金牌得主,同时也是中国奥运会历史上的首位冠军得主,打破了中国奥运史上金牌"零"的纪录。</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不朽师魂--孟二冬</b></h1><h3> 孟二冬(1957-2006),安徽宿县人,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古代文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多年来,孟二冬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坚持不懈地教育学生追求真知、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师、高尚人格的楷模。为支援新疆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2004年3月,孟二冬主动要求参加了北京大学对口支援石河子大学教学的工作。他在剧烈的咳嗽中坚持讲完最后一节课,倒在讲台上。经医院诊断,他已患食管恶性肿瘤。2006年4月22日,孟二冬因病医治无效于北京逝世,享年49岁。</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支教模范--白芳礼</b></h1><h3> 白芳礼(1913-2005),河北省沧州市人。生前是天津市河北运输场退休职工。20年间,他省吃俭用、顶风冒雨奔波在街头,用蹬三轮车积攒的35万元,资助了300多个孩子上学。为了让贫困的孩子们能安心上学,白芳礼老人几乎是在用超过极限的生命努力支撑着。</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心有大我――黄大年</b></h1><h3> 黄大年(1958-2017),广西南宁市人,享誉世界的地球物理学家。2009年,他放弃英国优越条件,怀着一腔爱国热情义无反顾返回祖国,担任母校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全职教授、博士生导师,是东北地区首位引进的"千人计划"专家。7年多来,他不计得失、只争朝夕,带领科研团队辛勤奉献、顽强攻关,取得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补多项国内技术空白,部分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深地资源探测和国防安全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2017年1月,黄大年同志因病逝世,年仅58岁。</h3><h3> 2017年5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黄大年同志秉持科技报国理想,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为我国教育科研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他体现了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不愧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知识分子,不愧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时代楷模。</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