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大写意,一种洒脱的艺术

池静山

<h3>国画大写意,也许在很多人看来,好像并没有那么的难,寥寥数笔,就那么回事,也没什么,是这样吗?当然,好像不难,不过大多数是看得容易,真正自己画,就不那么容易了。大写意光有其形还不行,还得有笔墨,这样即使是寥寥数笔,也可很有味道,即所谓笔墨之趣。</h3> <h3>话说笔墨,记得吴冠中先生说过&quot;笔墨等于零&quot;,当时还引起了不小的波动,笔者也觉得多少有点偏激,不过也有道理,笔墨视为基础,作为工具,倒不是目的,最后的目的是画面吧,其实也对也不对,在创作国画大写意的时候,其创作过程的精神状态也是艺术的重要一部分,过程也是艺术,而随性洒脱的过程下的笔墨本身就是极为耐品而有趣的,所以国画大写意的最后结果和创作过程都是值得品味的地方。吴冠中先生倒是有些忽略了这一点,其实也不奇怪,作为吴冠中先生本人来说,多少有点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意思,不过虽说如此,笔者也是很欣赏他的艺术成就的,因为笔墨也正如他所说的,非是必须,至少对于吴冠中先生自己的艺术来说是这样吧。笔墨虽为工具,也为艺术的本身,或者说是一种精神,少了这个精神,最后的画面虽好,也会少许多味道可品了,所以锤炼笔墨功夫是非常重要的,不然则味不足,即使同为寥寥数笔,也为其次。</h3> <h3>学习国画,常有人强调以书入画,老一辈的书画家也经常会提醒你这一点。笔者如今也是深有体会吧,自己最初也是开始学习书法而后学起的国画,这着实对自己后来学国画带来了不少益处。其实这笔墨功夫,还真的和书法有很大的关系,大多数笔墨功夫好的国画家,他们的书法是不错的,自然也有一些例外,并不能绝对化,也不能说书法好了,其笔墨功夫就一定厉害,这也不存在必然的联系,也有少部分笔墨功夫厉害而书法一般的,所以怎么说呢?用数据说话自然最直观,当然我并没有去统计过,也无法统计,也只是在我的印象当中,达到一定高度的写意画家,大多数的书法是不弱的。很多的国画家也正是由于书法的薄弱,最后制约了其继续发展,其自己本身甚至不知道原因,有的即使意识到自己的这一问题,也没精力坚持学习书法,持着半怀疑的状态,甚至于否定书法。笔者在此也不论证书法与写意国画的必然联系,因为必然的说法一定是有漏洞的,我也看到一些国画家画的写意画依然很有趣味,即使他们的书法并不是那么的好,这也如吴冠中所说的差不多,笔墨似乎并不重要了,因为他们已经舍弃了笔墨,追求内容也是一个方向,谁也没有规定一定要有很高的笔墨功夫。只是如果有笔墨,还是更好的,既无笔墨又无内容,那么就不好说了,也许还可以是抽象艺术,你晕了吗?</h3> <h3>虽说笔墨未必是写意的必要条件,但有人问起我学国画应该学什么的时候,我还是会强调学习书法的重要性。书画结合起来,本身也是相得益彰,倒也不是什么坏事,对于国画大写意来说,其实对书法的要求就更大了,不然如何为写意呢?不知写味,何来写意?所以很多时候写意画家落款时也会在自己的名字后面添个&quot;写&quot;字,而不是&quot;画&quot;,以明其味。有人说笔墨还不简单,毛笔墨汁在宣纸上随便一涂,难道就没笔墨吗?当然有笔也有墨,只是趣味就不同了吧,现在有许多学国画之人,最初学的是西画,后来也拿起了国画工具画起画来,当然笔者也不否定其艺术价值,却总感觉少了什么,也许是少了一种文化内涵吧。</h3> <h3>之前一直在谈笔墨本身,笔墨本身是富有精神的,有感情的,创作过程中,时而激昂,时而又有所收敛,时而快,时而缓,富有节奏,自然而然,这也是其最值得品味的地方之一,而在此基础上构成的整体画面,也就是大写意的结果,又是极为概括的,简洁大气,很是巧妙。这也是画家经过不断地提炼笔墨,最后选择的最重要的几笔,概括主题,所以也并非易事。笔者画画时,倒是经常撕画,时有不满意的作品,也很是正常,最后总结提炼的那几笔,不仅仅要写出每一笔的味道,这个味道要写出高度可不容易,还要精炼笔墨,概为数笔,最简单,也正是最难的,这也许就是大写意的魅力之处吧。</h3><h3>&nbsp; &nbsp; 当然,一开始大多数的人还是处于不理解大写意的阶段,总之还是慢慢学着去品味吧,学着理解大写意的精神,学着注入你的情感,甚至学着自己去画,也许有一天你就会觉得震撼,觉得如此畅快豪情,热血沸腾。有些艺术,越品越香,也多了几分趣味,大写意就是这样的艺术。</h3><h3>&nbsp;&nbsp; &nbsp; 一腔热血,满赴宣中,寥寥数笔,震撼人心。</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