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数典不忘祖,江河思水源。拨开历史的层层迷雾,去寻觅我们周氏家族生命的起源,去勾勒我们体内的血液在中华民族形成的长河中曾经流淌的轨迹。</b></h1><h1><b> 周姓是一个大姓,源源流长,人数众多。全国周姓同胞有2400多万之众,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是一个大家族。众人皆知的百家姓排名第六位,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排名第九、是全国大姓。</b></h1><h1><b> 巍巍大中华,</b></h1><h1><b> 周姓顶天立,</b></h1><h1><b> 追根溯源头,</b></h1><h1><b> 始祖是黄帝。</b></h1><h1><b> 系出黄帝,源出姬姓。</b></h1><h1><b> </b></h1> <h1><b><i> 对于我们周氏的生命起源的追述大家已经有所了解。而对于我们周家,在庞大的周氏家族中,只是小的不能再小的分支。但讲到我们周家,却是重中之重的核心。</i></b></h1><h1><b><i> 我们已经知道,500多年前,我们周家的先人就早已定居在浦东。后我家老祖宗因某种原因从浦东迁至浦西虹桥石家港定居,一百五十年前,(确切年月无法考证)我家祖宗又从石家港迁至杂草丛生,人烟稀少的王家浜。但大多周家人留在了石家港,石家港的周姓家族都是我们周家同宗同根的自己屋里人。</i></b></h1><h1><b><i> 我们的老太太来到王家浜后,搭建了棚屋,开耕荒地,开始在这片土地上生息。因为当时自己的耕地不多,我家太太就佃人家的土地种,(佃:可以理解为租)勤劳的周家祖宗,就是靠自己的不断的努力生活逐渐有所好转。到了民国时期,我家老太太养育了二子五女,其中一子没有成家立业,去世时年纪也不大,另一子就是我的爷爷,叫周顺卿。五个姑奶奶后来也都离开了周家嫁人了。 那时,周家就剩下这么几个人。</i></b></h1> <h3><b>周氏家族,家规十六条:(旧谱家规)<br /></b><b> 敬祖宗、孝父母、和兄弟、睦宗族、<br /></b><b> 亲邻里、饬伦纪、不婚同、不抚异、<br /></b><b> 立斋塾、务本业、崇节俭、戒争讼、<br /></b><b> 弭盗贼、除痞徒、恤穷民、勤教训。</b></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b> 周氏家规、家训都是我们周氏老祖宗留下来的。而我们周家祖上的人,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平民日子,没有权势,没有文化,不时还受人欺负,但大人对周家娃娃们的教育十分严格,虽没有明文规定,没有留下片纸的文字记载,但有我家祖宗的严传身教留传至今:敬畏祖宗、孝敬父母、勤俭持家、待人和气、有恩必报、助人为乐、扶持弱者、爱护小辈... ...,都已体现在了我们现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b></font></h3> <h1><b><i> 小时候听大大阿奶讲起过,我的女太太是一个十分精明的人。人高马大,很有魅力。还懂得一些医道,经常帮人家看病,碰到贫穷的人还分文不收,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妈妈"。(人家结婚时专门搀扶新娘的一种职业,但与媒婆又有所不同。)家里的大小事情她说了算,对外的一切事务都有她料理。女太太为人善良忠厚,吃苦耐劳,宁负自己,不负他人,经常助人为乐,人缘相当的好,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个"女强人"。1949年5月解放上海时,处在火线上的虹六蔡介木桥的房子被毁,我女太太就到蔡介木桥蔡家帮忙建房多天,因劳累过度得病,三天后亡故。</i></b></h1><h1><b><i> 我的大大周顺𡖖自幼务农,放羊,什么农活家务都干。没有读过书,也不识几个字,但写的几个毛笔字相当漂亮。在艰难的生活中,练就了他的一身技能,会点木匠活,但不精,会泥匠活,还可以,他老人家,就一个人就能造起一二间简易房子。成年后挑起了周家的大梁,为了养活子女和全家的开销,他经常给人家帮工,种地、打枝杨圈、筑水桥。到了冬天农闲季节,杀羊,卖羊肉,南北三宅人家碰上婚丧喜事都会去帮忙烧来吃。为了这个家我大大也受尽了磨难,吃了一辈子的苦。</i></b></h1><h1><b><i> 我的大大是一个十分坚强、要强的人。90多岁时,生活还是自己料理,洗衣、做饭都自己做,还搞自留地,百八十斤一担水粪自己挑,从不麻烦小辈。当我大大去世的时候,三个儿子在给我大大穿衣时,突然发现我苦命的大大原来是个残疾人,一只手是不能弯曲的,整个手关节肥大,那是长年累月干活,过度劳累造成的。看到这一幕我的父辈三兄弟立即泪流满面,心酸不已。因三兄弟长年工作繁忙,又要顾及到自己的小家,没有很好的照顾我大大而后悔。</i></b></h1><h1><b><i> 我大大对自己非常刻薄,缺吃少穿,吃糠咽菜,对他人却非常的大方。记得,我们小时候过年过节,有时要烹糕、做汤圆需要将米粉碎,(那个时候买不到米粉,也没有扎米的地方)我大大就自己添置了舂舀、石磨,购买了绷筛、箩筛(匾)等家什供大家无偿使用。入社后宅上的村民在一起参加集体劳动,农田有不少都在我家旁边,我大大每天早上在家烧开水,有的时候是大麦茶,放凉在家门口,供村民饮用。六、七十年代,我们宅上的所有道路都是土路,下大雨后道路泥泞难走,天好后就会高低不平。我大大就会利用早晚的时间,自行修路,给村民的出行带来方便。我家老祖宗助人为乐的精神,深深地影响了我们周家几代人。</i></b></h1> <h1><i><b> 我的阿奶王士珍,出生虹伍许家宅,因家中子女多,父母身体不不太好,所以家境贫寒。我阿奶自小就来到我们周家,给周家当童养媳。小时候跟着我们周家人吃苦受累,稍大一些就跟着我女太太东跑西跑讨生机,受尽了磨难。大约在1910年时,我的爷爷就和阿奶成婚。先后养育了我大姑周银度、我爸周富高、(周建邦)大叔周福高、小叔周永高、小姑周小妺姐妹兄弟五人。</b></i></h1><h1><i><b> 我的大大、阿奶在解放初那个艰苦的年代,能顾全大局,送子参加工作,送子参军报国,体现了老人家的一片爱国热情。当时在虹桥成为一段佳话,光荣伯伯、光荣妈妈当之无愧。</b></i></h1> <h1><b><i> 这是60年前照的相,前排中间我阿奶王土珍,后排我大姑妈周银大,我娘何宝义,表姐龚琴仙,前排还有小姑周小妹,表哥龚富余。</i></b></h1> <h1><b><i> 50年代国民党企图反攻大陆时,我大爷叔周福高应招入伍,成了一名保家卫国的人民解放军战士。这是当兵时拍的照片。我大爷叔的经历也是可歌可泣的。因先逝为大,我就放在前面陈述。</i></b></h1><h1><b><i> 我大爷叔50年代初服役后,驻守在福建前线的厦门,是开摩托车的通信兵,可以想象,大陆与金门天天相互炮击,在那里的每一分钟都有随时为国捐躯的可能。好在服役期满,完成了作为一个军人的使命,平安退役。</i></b></h1><h1><b><i> 回乡后务农,成家立业。60年代初,响应国家号召,支援内地建设,到了四川一个叫江油县的地方,在一个兵工企业开车当司机。由于这个企业涉及军工,后大部份职工转入部队编制,就这样,我大爷叔第二次从军,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字01部队服役,后又转战东北,到1978年退出现役回沪。</i></b></h1><h1><b><i> 后被分配到上海县财政局工作,任小车司机。几年后又调至闵行区人民检察院任法警,至退休。</i></b></h1><h1><b><i> 我大婶王福英一生务农。因大爷叔长期在外当兵,大婶一人忙里忙外,全部的农活,全部的家务一个人承担。后小人逐个长大,能帮着搭把手后才逐渐好转,在我印象当中,我的几个堂妹、堂弟,很小就会做家务,五、六岁就会烧菜做饭,做各种家务,分担我大婶的家务劳动。可以讲,我大婶一人将四个小人拖大,确实是十分辛苦的。</i></b></h1><h1><b><i> 长女:周金花 次女:周金秀</i></b></h1><h1><b><i> 小女:周金凤 儿子:周建东</i></b></h1> <h1><b><i> 我爸周富高(周建帮),自幼在家务农,读过二年书。上海一解放就参加社会工作,至1951年5月正式参加工作。那时上海刚刚解放,敌特还没有彻底肃清,反革命、敌特分子活动十分猖獗,我爸就跟着南下干部、解放军(实为公安部队)开展了镇压反革命、肃清敌特分子的行动。夜间与解放军一道巡逻站岗,保卫新生的人民政权,维护社会治安,白天发动群众,走巷窜户,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在共和国刚刚诞辰的艰难时期,做了大量的工作,不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刚参加工作时,因社会不稳定,也是十分危险的,在这几年中也是枪不离身的。</i></b></h1><h1><b><i> 后一直在当地担任各种职务的领导干部,在上海县副县长、县人大副主任的岗位上退休。期间,我的父亲经常深入群众,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很少回家与家人团聚,一心扑在工作上,为虹桥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先后主政过虹桥、七宝、新泾、上海县农业局、主持县政府工作,深得老百姓的尊重。</i></b></h1><h1><b><i> 我的母亲何宝义,自幼务农。那个年代的妇女大都是文盲半文盲,我娘也大字不识几个。来到周家后一直务农,因我父亲长年在外工作,很少顾及家事,所以我娘也特别辛苦,白天要参加集体劳动争工分,还要照顾我们四个小人,繁重的家务压在了她一个人身上。每天忙完农活,回家后还要搞自由田,烧亱饭,洗刷,给我们缝补衣服,做鞋子,一年四季忙到深夜。后来我们逐渐长大,能分担一些家务后才松了一口气。</i></b></h1><h1><b><i> 1970年,我父母送我姐赴云南生产建设兵团,1974年12月送我到部队服役。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我的父母以大局为重,为国家建设和国防事业把自己的子女送到了国家最需要的地方。</i></b></h1><h1><b><i> 我的父母,含辛茹苦把我们兄妹四人抚养长大成人,养育之恩终身难忘。</i></b></h1><h1><b><i> 长女:周永珍 儿子:周 勤</i></b></h1><h1><b><i> 次女:周三勤 小女:周凤勤</i></b></h1> <h1><b><i> 小爷叔周永高,自幼务农、求学,至初中毕业,是三兄弟中的文化人。在读书期间,帮着家人干一些农活。学业完成后回家务农,开始在生产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干的是重体力活。其间,还参加了基干民兵,民兵训练时,三八大盖还是马枪天天带回家,我小时看到民兵在生产队场地上操练,现在想想还像那么回事,那时的社会治安已经相当好了,但民兵值班、巡逻都是带枪的,我小爷叔是民兵中的骨干。由于我小爷叔劳动卖力,工作积极,还有点文化,1964年4月任虹桥大队粮管员,先后担任总出纳、团总支副书记兼行政工作。后又但任过制盒厂、旅社、饮料厂、打火机厂的负责人,他这一辈子,对虹桥村的贡献功不可没。</i></b></h1><h1><b><i> 我小爷叔为人正直,一心为公,毫无私心杂念。在自己屋里造房子时,正值他在村里负责筹建工作,他没有㧱回家一颗钉,一块砖。当时我小爷叔家的经济也比较困难,翻建房屋时缺资金、缺材料,到处筹钱,托人购买材料。在如此困难的条件下,我小爷叔就是公私分明。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我是从心底里佩服的。</i></b></h1><h1><b><i> 我的小婶金桂仙,来到我们周家后,一直在农业生产第一线务农。刚来时,我们周家的条件还很差,但她任劳任怨没有任何怨言,除了参加集体生产劳动,还要料理家务,种自留地,后来有了我三个堂妹堂弟,就更加辛苦了。她为了这个小家自己少吃俭用,从未亏待过自己的子女。</i></b></h1><h1><b><i> 我小婶平时不但管理好自己的小家,还经常帮助周家的大家。使我深深感动,记忆犹新的是,那时我已结婚,儿子周云峰二、三岁时已上托儿所,有一次身体不适不能去幼儿园,我们又都要上班,小人怎么办?我小婶知道后主动将小人抱到鸭棚里,一边做生活,一边象自己亲生的孙子一样照看,以后就经常的领周云峰。</i></b></h1><h1><b><i> 我小爷叔、小婶辛苦一辈子,养育二女一子。</i></b></h1><h1><b><i> 长女:周丽娟 儿子:周建华</i></b></h1><h1><b><i> 小女:周媚娟</i></b></h1> <h1><b><i> 这是我的长辈三妯娌的照片。她们三人是周家的功臣,在周家的发展中,起了决定的作用。她们辛苦一辈子,撑起了周家的一爿天,在她们的教育下,周家娃娃都是好样的。没有她们三人含辛茹苦的付出,同样没有周家的今天。她们是我们周家宝贵的财富,我们周家的娃娃一定要孝敬她们,侍候好她们,让她们的暮年过的开心、快乐、幸福,祝她们健康长寿!</i></b></h1> <h1><b><i> 我的父亲周富高、大阿叔周福高、小阿叔周永高,从我记事起一直是周家的顶梁柱,在我的记忆中他们是无所不能的,长大后才慢慢的知道了他们的艰辛。在我们周家延续中,他们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他们对周家作出的贡献十分关键,是我们周家最精华的一代人,父辈作出的努力,我们终身不忘。</i></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周永高金桂仙全家福</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周建邦 何宝义</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周三勤一家</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周凤勤一家</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周永珍 张大成</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周勤一家</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婶王福英</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周建东一家</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周金花一家</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周金秀一家</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周金凤一家</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周勤曾经当过兵</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周勤90年代工作照</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周勤六十年代屋前留影</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周云峰儿时屋前留影</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周勤夫妻三人留影</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爸与孙子外甥女</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周凤勤和周云峰</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周泽文儿时在家门口</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周永高与孙子周泽文</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周泽文张艳合影</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周丽娟与侄子周云峰</h1> <h1><b><i> 现在,我们周家的老房子已经动迁,这是我们将要居住的新房。100多年来周家变化巨大。周家人勤劳善良正直,周家的人吃苦耐劳奋进,周家人个个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周家人在外面处处受人尊敬,周家人为国家建设、为国防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i></b></h1><h1><b><i> 现在,周家有共产党员四人,享受国家干部退休待遇的有二人。全体周家娃娃好学上进,遵纪守法,没有一人因违法行为被处罚过。</i></b></h1><h1><b><i> 现在,周家的娃娃继承了老祖宗的优良传统,勤俭持家,没有一个好吃懒做的。周家娃娃都在外面购置了商品房,已有中高档轿车五辆... ...。</i></b></h1><h1><b><i> 现在,周家子孙满堂,父辈、吾辈大多已退休,安享晚年。全体周家娃娃过上了幸福的生活。</i></b></h1><h1><b><i> </i></b></h1> <h1><b> 怀着对祖辈、父辈的无限崇敬,本着把真实告诉周家的娃们,含着满眶的热泪制作完成了《周家娃娃,百年巨变》。希望周家的娃娃不要忘记我们的祖辈、父辈为我们做出的努力。回忆过去,是为了我们周家以后能够更加的兴旺发达。在制作过程中,得到了全家人的大力支持,这部作品是我们全家人努力的成果。本人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制作的过程中,清楚的事情多说,模糊的记忆一笔带过,也可以讲,基本上是我的一人之言,肯定有差错,但我绝无胡编乱造想当然。由于本人经历有限,没有作认真的调查研究,写作能力一般,时间仓促,同时载体也是有限的,不能一直写下去,没有顾及到周家的方方面面,请家人谅解。</b></h1><h1><b> 在制作过程中,得到小爷叔周永高的指点,谢了!</b></h1><h1><b> 经父辈认可予以发表。</b></h1><h1><b> 作品完成了,松了一口气。如需更正、补充,请告诉我。好在美篇的修改功能强大,我母板上可以任意变化,发出的文稿就会同步更新。</b></h1><h1><b> </b></h1><h1><b> </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