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小先生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原创)</h3> <h3>  时光荏苒,转眼,三年的特岗就要结束了,三年的岁月,回想起来,忽然觉得所有的点滴,每一个实实在在的日子,如电影回放般,浮现在脑海里。</h3><div>仍记得2014年那个八月末的雨天里,雇一辆三轮车,把从大学寄回来放在邮政一个多月的所有行李一一拖出来,运到车站,装上开往广南县城的班车,师傅看我行李太多,硬是要我多付20元钱,那时候自己没领工资,经历一个多月的公务员备考面试,失败,借的钱也花得差不多,剩下的每一分都想用在刀刃上,跟师傅说了半天,还是让我多付钱才可,无奈只能让他顺遂,大家生活都不易。</div><div><br></div><div>车行到八宝时,天渐渐放晴,坐在旁边的一个四川小儿子,大概是自来熟,一上车就一直跟我讲话,说觉得我们八宝的山好美,就像桂林一样,那时候刚经历完各种考试,事业单位、公务员双双失利,加之生活的各种琐碎已经把我压得喘不过气,哪还有心思看风景,然而他还是兴致盎然,不知疲倦地一直讲,我除了时不时回答几句,多数只是礼貌性地以微笑回应,直到我先到达珠街下车,微笑着和一个陌生人道别。</div><div>珠街镇。在来之前,其实我不知道它广南县的哪一个方位,只是车开到一半路程的时候,明显感觉到气温有所降低,然后在一个空旷的路口处,师傅说珠街到了,我有所疑惑,说怎么会呢,珠街是一个集镇,他说车子不过集镇,告诉我下车后还需要再转车才能到达集镇。把所有行李卸下,找车,再将行李装车,一路开到集镇,开到中心学校。对珠街集镇,我其实没有太深刻的第一印象,只是感觉这是一个四面环山,房子有些密集,人们在初秋时,就已经裹上冬衣的,气温可能稍微低的地方。印象深刻的还是镇中心学校,记得那时候大门处的宣传栏上贴有一张珠街镇区图,上面标识有每一个完小所在的位置,但是那是,所有的地点、地名全然陌生,因为那些名字与我,仅是初次相见。卸下行李,除了贴身用物外,负责后勤的郭老师很友善地帮我将所有大小箱子整齐地码在宿管处,让我有需要的时候随时可以去取。从学校出来,找住处休息,旅馆后边是一块玉米地,夜里,风吹过枯萎的叶子,沙沙作响,我听了一夜。</div> <h3>  第二天开完政治业务学习会,看到了自己所分到的完小——里吉小学。把所有手续办好,找车,又是将行李装载,在瓢盆大雨中跟着开车的女师傅驱车前往那个从未曾谋面,但要从此在那儿开始我新的人生的地方。八月的天气就像淘气调皮的孩子,说雨就雨,说晴就晴,到里吉的时候,雨已经停,阳光直曝晒着大地,有些闷热。终于是最后一次卸行李了,我心里想。走进里吉校园,看着面前的情景,说句实话,我当时心里是有升腾起一阵难过的,因为到处是泥泞,包括打了水泥地板的操场也不例外,因为学校没有大门,村里人上山干活、放牛会经过学校,学校操场是村里最空旷的活动场地,因此假期间,那里也成了孩子们的“游乐场”,加之夏天多雨,一个假期下来,学校环境可谓有些不堪入目。好在到学校不多时,学生就返校了,陆校长一边安排学生打扫校园卫生,一边忙着想办法将我们几个新参加工作的教师安排住宿,那时候学校只有一栋学生宿舍、一栋教学楼以及一幢尚未完工的学生食堂,那已经算是很像样的了。正在使用的旧食堂是一层的瓦房,有两间,一间是空的,可以住人,但校长说瓦房里住着,晚上老鼠太多,为照顾我们,于是就把学生宿舍空的三间给腾出来,两人住一间,我也因此认识了自己工作后的第一个伙伴,小骆同学。如此,住宿问题也算有得到了解决。</h3><div><br></div> <h3>其实我从小就在农村长大,小学也是在寨子里念完的,论住宿条件、饮食等等,对我而言真的并不算什么,让我有所感慨的是,十多年前,我所就读的村完小是砖瓦房,简单的蹲坑厕,十多年后,当我带着希望,以一名教师的身份再次回归,虽不是当年就读的那一所,然而环境、条件竟何其相似,这十多年的时间里,我总感觉我们的农村学校应该有所改变的,但,并没有,或者说,改变并不大。学生虽有了国家免费提供的营养午餐,但两年前,很多新食堂还是刚建设的,部分投入使用,部分因为种种原因,还未完工,没有教师周转房,老师住的,大都是瓦房,或者住空余的学生宿舍,很多学生宿舍楼也是刚建成。</h3> <h3>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学校唯一的厕所,那是用大青石建在教学楼旁边供师生共的只有几个坑位的公共厕所,距离宿舍楼有挺长一段路,大概因年岁太久远,已破不成样。每当半夜时,最担心的就是学生上厕所的问题。逢下雨天的时候,化粪池的污水沿着小水沟流到教学楼前的操场上,整个校园被浓浓的“气味”所笼罩,陆校长因为厕所的问题多方想办法,但在一定的时间内也没能得到有效解决。</h3><div>&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在完小从事教学工作一个学期,和村子里纯朴的孩子们相处几个月以后,因需要换了工作地,教学时间有所减少,其他繁杂事宜渐渐多起来。一晃两年半的时间过去了,作为一个刚从校园里走出来的新人,我无疑是幸运的。很多事情,都是边学边做,边做边学,随着时间的推移,经验的累积,自己也渐渐对教育这个领域有乐初浅的了解。</div><div>都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个人连温饱这样最根本的问题都不能得到解决,试问谈何精神层面和理想追求,同样的,一所学校亦是如此,学校硬件设施跟不上,连最基本的保障校园安全的围墙和大门都没有,教师谈何安心工作,学生谈何安心学习,这大概是我在里吉小学工作时最为深刻的体会,没有围墙大门,白天担心课间十分,学生跑到马路上玩耍发生安全事故,因为一出学校就是国道323线;半夜担心调皮捣蛋的高年级学生偷偷跑出去瞎转悠,小孩子的精力旺盛程度是我们大人所不能想象的;一到周末,村民随意到校园里转悠是常有的事。大概14年底,镇中心校长多次下到里吉完小,每次去都跟陆校长谈论着什么事情。后来放第一个寒假,大概是临近过年的时候,我回学校取衣服,刚到路口,便惊觉地发现校园有了变化,学校围墙已经在施工建设中。之后虽已经不在那儿教学,但因工作关系,经常回去。而每一次回去,都会发现新的变化,这一次是围墙大门完成建设,学校财产和师生的人身安全有了保障;下一次是地板硬化完成,老师和学生们再也不用担心下雨的时候,整个校园变得泥泞不堪……</div><div>&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2016年,可以说是整个广南县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关键年头,而珠街镇中心学校则是这个关键年里,县所有学校发展的一个缩影。当得到教育局关于拆除全县学校D级危房,并搭建活动板房的文件后,学校领导小组便牺牲假期休息时间,跟进工作组,对珠街镇整个片区学校D级危房进行了测量、拆除,并及时搭建活动板房,作为教师和学生的临时宿舍和教室。在拆除危房后,新开学不久的一段时间里,天公不作美,总是半夜刮大风下大雨,第二天往往要召开紧急会议,会后学校班子便马不停蹄地下到有搭建活动板房的完小查看校园安全情况,确保在特殊时期,也要保证学校师生的人身安全,保证学校教学工作得到正常开展。我想那段时间,大家一定都是顶着特别大的压力在岗位上坚持着的。</div> <h3>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短短一年的时间里,整个珠街片区学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以里吉小学为例,如今,老师再也不用和学生同挤一栋宿舍楼,一幢崭新的,有着十五套可供教师居住的周转房在去年年底已经完成验收并投入使用。一幢大的教学综合楼拔地而起,两年前,每每雨后便臭气熏天的老旧厕所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规划和建设良好的新厕所。里吉小学的变化,是这两年来,珠街镇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代表。也是整个广南县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典型。</h3><div>&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学校得以长远立足和区别于其他学校的内在性的东西。它就像我们人,当温饱问题得到解决后,有条件也有责任追求精神层面的丰盈,这才使得我们成为一个有着饱满灵魂的人,不至于空洞到被人群淘汰。这也是我在珠街镇中心学校工作两年多来的切身感受。</div><div><br></div><div><br></div><div>这两年多的时间里,学校除了抓基础设施建设外,也从未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有所怠慢,相反的,每一项相关工作都在稳稳当当地做,每一个校园文化建设环节都认认真真地扣好扣实。从2015年4月末的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开班仪式,到2016年该项目验收成功,期间,经老师和学生们的共同努力,使得十多类兴趣小组活动得以长期开展,教师教在其中,乐在其中,孩子们学在其中,也乐在其中。少年宫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大大丰富了全校师生的课余生活,使得孩子们诸多兴趣爱好的种子有了着床地和生根发芽的土壤,目前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已经成为珠街中心学校的一大校园特色文化。不仅如此,学校还把诸多国学经典、中华传统礼仪做成墙壁文化,同时在元旦节、六一儿童节等大型文艺汇演中,加入诵读国学经典篇目的内容,并规定国学经典为某一时段,学生早自习的必读内容。把《弟子规》搬上墙,将《三字经》融汇到文艺表演和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去,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和学习氛围,真正让全体师生在这样良好的环境下快乐学习,快乐工作。</div> <h3><br></h3><div>三年的时间可以很长,长到我们可以用日、时、分乃至秒去计算,长到我们已经记不清楚到底自己是怎样走过来的,都做了哪些事情,经历了哪些波折,如此等等;三年的时间也可以很短,短到我们亲历的每一件事,参与的每一项工作,仿佛就发生在昨天;短到我们依然记得包容你、教导你、鼓励你的前辈师长。回望来时的路,我越来越觉得,所有的经历似乎是误打误撞,又似乎是上天注定好了的。唯不变的一点是,这些经历,是缘分,是注定。三年,是一个节点,是结束,也是开始。我知道,前路可能荆棘遍地,也可能阳光灿烂,但,经过这三年时间的成长、沉淀,渐渐深谙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情,不忘初心,方得始终。</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