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昨晚抵达,法兰克福的气温居然飙升至33°C,好在宾馆空调还算给力,一夜安寝。</h3> <h3>宾馆早餐还丰盛,吃饱喝足,补足能量。</h3> <h3>早上九时,我们离开法兰克福去科隆。</h3> <h3>旅游大巴行驶在中欧大地,沿途一派田园风光。</h3> <h3>科隆 Cologne</h3><div>位于莱茵河畔,是德国第四大城市,也是德国最古老的大城市和现代化气息极强的大都市。</div><div><br></div> <h3>公元前38年,罗马帝国正称雄欧洲,皇帝奥古斯都派驸马阿格里帕挥师北进,抵达莱茵河边,与河东的日耳曼部落隔河对峙。阿格里帕招募盟友乌比尔部落到河西来建起军营要塞,共同防守新开拓的边地。公元50年,营寨四周高垒起城垣,至今犹存的罗马塔(Romerturm),就是那时城垣的一部分。这里商贾云集,渐成繁盛的街市。这时,阿格里帕的外孙女阿格里皮娜登上了皇后宝座,她恳请皇帝把自己的故乡升格设市。克劳狄一世下诏,授予此地罗马城市的权力,并定为名为科隆尼亚·克劳狄·阿拉·阿格里皮内西姆(Colonia Claudia Ara Agrippinensium)。市名虽长,却道出了城市的历史渊源:科隆尼亚意为罗马人的拓居地,克劳狄是皇帝名,阿拉是乌比尔的祭坛,阿格里皮内西姆则是皇后名加词尾变化而来。天长日久,这冗长的市名遂从Colonia简化为科隆。</h3> <h3>公元455年弗朗克人攻占科隆。至6世纪科隆是一个独立的法兰克王国的首都。后来它被并入克洛维一世的法兰克帝国。公元795年,查理大帝定科隆为大主教驻地。10世纪里在科隆有多个修道院成立,此后科隆在一系列很有作为的大主教的领导下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思想中心。在中世纪中期科隆是德国最大的城市, 1225年建成的半圆形城墙总长6公里,有16个城门(现存3座),比同期由腓力二世建造的巴黎城墙还要大。</h3> <h3>科隆的兴盛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它地处南北水路和东西大道的要冲,又是朝圣要道,舟楫车马都从这里经过,八方货物也在这里集散。1259年科隆获得了物品待售权,即:所有途经科隆的货物,都必须首先在该市展销3天,市民享受首购权利,然后才能继续转运。这对于科隆的商业,无疑是一大促进。1288年,随着经济势力的增强,科隆大主教与市内的市民贵族之间的斗争以市民获胜暂时告终。科隆成为帝国自由市和汉萨同盟的重要城邦。法国大革命后法国军队于1794年入驻科隆。“圣城科隆”的历史便结束了。整个莱茵河左岸地区完全被并入法国。1815年,科隆被并入普鲁士。1839年,铁路修到科隆,与河运联成一气。随着鲁尔煤田的开发和铁路的延伸,科隆一跃而成近代的工商业都市。19世纪末科隆的要塞扩展,老的城墙被拆除,城市得到扩展。从1917年到1933年,阿登纳担任科隆市长,在他的推动下,科隆建起了内外环绿化带和博鉴会场设施,城市面貌大为改观。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科隆遭到猛烈轰炸,全城几乎被夷为平地。战后,科隆在废墟上重建,这座历尽沧桑的莱茵古城,如同灰烬中飞出的金凤凰,又成为一个兴旺发达的现代化大城市。</h3><div><br></div> <h3>科隆是一个以罗马式教堂和哥特式大教堂闻名于世的古老城市,胜迹众多,风景优美,著名的景观有科隆大教堂、罗马博物馆、罗马时代地下广场、市政厅、科隆美术馆、安托尼特教堂和巧克力博物馆等。科隆也是一个文化中心,有许多博物馆、画廊、艺术展览。科隆的艺术和音乐界非常活跃。著名的科隆音乐学院是欧洲最大的音乐学院。</h3> <h3>科隆还是闻名遐迩的香水生产基地。花露水在法语中就是“科隆之水”的意思。拿破仑时代,驻科隆的法国兵回故乡时,据说就是拿“科隆之水”送给妻子和恋人的。大教堂广场能看到第一家出售花露水的挂着4711招牌的商店,原店铺在战争中被烧毁,现见到的是后来重建的。</h3> <h3>科隆大教堂 Cologne Cathedral 4.6分</h3><div>全名是“查格特 ·彼得·玛丽亚大教堂”(Kölner Dom,全名Hohe Domkirche St. Peter und Maria),位于市中心的莱茵河畔,是科隆绝对的标志性建筑物,是中世纪欧洲哥特式建筑艺术的代表作,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哥特式教堂建筑和最高的双塔教堂,与巴黎圣母院大教堂和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并称为欧洲三大宗教建筑。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中。</div><div><br></div> <h3>在所有教堂中,论高度,它居德国第二(仅次于乌尔姆大教堂)、世界第三;论规模,它是欧洲北部最大的教堂、世界第三大哥特式教堂(仅次于塞维利亚主教座堂和米兰主教座堂)。它以法国兰斯主教堂和亚眠主教堂为范本,是德国第一座完全按照法国哥特盛期样式建造的教堂。</h3><div><br></div> <h3>考古发掘表明,在今天科隆大教堂高高耸立的地方,曾存在过一座罗马的神殿,围绕它的是富裕商人的豪宅。第一座基督教堂建于公元320年,当时的洗礼盆在今天的大教堂内还可以看到。1164年大主教莱纳尔德·冯·达瑟尔将东方三王的遗骨从米兰移到科隆,使得科隆成为一个重要的朝圣地,得“北方的耶路撒冷”之名。自此,科隆与耶路撒冷、君士坦丁堡和罗马一起被并称为圣城,它当时的正式拉丁语名称为Sancta Colonia Dei Gratia Romanae Ecclesiae Fidelis Filia(上帝授予的神圣的科隆,罗马教廷忠实的女儿)。当时市民决定建造一座绝无仅有的大教堂来存放圣迹。1248年科隆大教堂奠基。教堂始建于1248年,约1355年高157米的尖塔动工。到1814时发现中世纪的西部设计图,1842年重新动工,历经632年又两个月,于1880年10月15日才由德皇威廉一世宣告竣工。</h3> <h3>二战几乎将科隆夷为平地,整个城市沦为废墟,而只有科隆大教堂屹立在废墟中不曾倒下。为了保护教堂的完整性,人们将每一块彩色玻璃拆下存放在地下室中,才免遭战争的血洗。至今教堂依旧在完善修葺。</h3><div><br></div> <h3>科隆大教堂集宏伟与细腻于一身,以其雄伟的外观、壮丽的穹顶、精美绝伦的浮雕、光彩夺目的彩绘玻璃窗,及著名的镇馆之宝——装有迎接耶稣诞生的“东方三王”遗骸的金雕盒,被誉为哥特式教堂建筑中最完美的典范。它还是一个宗教的博物馆,保存着许多珍贵收藏和圣经中的绘画作品,其艺术价值无与伦比。科隆大教堂包括个殿堂</h3><div><br></div> <h3>大教堂门前两侧是十二圣徒的雕像,栩栩如生。</h3> <h3>屹立在莱茵河边的科隆大教堂中央是两座与门墙连砌在一起的哥特式尖塔,北塔高157.38米,南塔高157.31米,像两把锋利的宝剑,直插苍穹。</h3> <h3>大教堂内分为五个礼拜堂和一个绕圣坛而建的带有三个偏堂的回廊。中央大礼拜堂穹顶高43米,顶柱高109米,中厅跨度为15.5米,是目前尚存的最高的中厅。各堂排有整齐的木制席位5700个,圣职人员的座位104个,全用极厚木板制成。具有中世纪晚期风格的唱诗台是德国最大的,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各有一个预留给教皇和皇帝的座位。</h3> <h3>我们去时,正好在举行弥撒。</h3> <h3>整个教堂庄严而神圣,使人不由得立即产生一种敬畏之感。夜晚从外部看,科隆教堂有着属于自己的魅力。</h3><div><br></div> <h3>教堂的看点:1.有着很尖的高塔和飞拱,密集的立柱和尖拱支撑着高耸的大教堂,这种感觉一直延伸到教堂内部。2.内凹的尖尖的拱门以及精美的浮雕。3.高耸的大厅,尖尖的屋顶。4.束柱和尖尖的拱券。古希腊和古罗马建筑中的柱子是粗壮的一根一根的,到了哥特式建筑柱子就发展成了一束一束的了,两束柱子上方的拱券由半圆形发展成了尖尖的样式。5.色彩斑斓的玫瑰花窗。由72种千变万化的彩色玻璃块组成的玫瑰花窗,阳光照射在上面时,花窗上描绘的圣经故事清晰呈现。6.教堂内的三大圣物:一是三王石棺:摆放在主祭坛后面的镀金石棺,跟随着星星的指引到伯利恒对马厩里出生的耶稣进行朝拜的三个国王,他们的遗体就保存在里面;二是巨大尺寸和精雕细刻的圣十字架;三是圣母像。7.其他内部装饰和浮雕。8.登上南塔楼533级台阶的最高处,感受这栋曾经很多年都是全欧洲最高的建筑(埃菲尔铁搭建成后,这里就位居第二高了),眺望莱茵河的美丽风光和整个科隆市容。9.爬塔过程顺便欣赏全世界最大的教堂吊钟彼得钟,教堂顶上一共安置了12口钟,最大的钟是圣彼得钟,重达24吨,直径3.22米,安装于1924年,每个整点敲响的时可谓是震耳欲聋。10.大教堂前的广场上放置着一个石塔,说明显示它是按1:1的比例复制的科隆大教堂上的塔尖。</h3><div>这座巨石建筑物不仅是人们参观游览之地,也是人们歇息、游玩的地方。</div> <h3>教堂四壁窗户总面积达1 万多方米,全装有描绘圣经人物的彩色玻璃,被称为法兰西火焰式。彩绘只用了4种颜色:黄色寓意光明和永恒;红色代表爱;蓝色代表信仰:绿色代表希望和未来。在阳光反射下,这些玻璃金光闪烁,绚丽多彩,仿佛是“光之交响乐”。而且这些玻璃的烧制工艺也非常有讲究,用材昂贵。红色玻璃是用黄金烧制的,蓝色玻璃用的是白银,而黄色玻璃则是铜所烧制而成。</h3> <h3>硕大无比的管风琴演奏时发出洪亮而悦耳的声音。</h3> <h3>圣坛还保持着初建时的模样,是中世纪德国教堂中最大的圣坛,圣坛上的十字架也是欧洲大型雕塑中最古老、最著名的珍品。</h3> <h3>三王石棺:摆放在主祭坛后面的镀金石棺,跟随着星星的指引到伯利恒对马厩里出生的耶稣进行朝拜的三个国王,他们的遗体就保存在里面。</h3> <h3>巨大尺寸和精雕细刻的圣十字架。</h3> <h3>大教堂还有一个地下小教堂。</h3> <h3>大教堂前的广场上放置着一个石塔,说明显示它是按1:1的比例复制的科隆大教堂上的塔尖。</h3><div>这座巨石建筑物不仅是人们参观游览之地,也是人们歇息、游玩的地方。</div><div>教堂内静谧、幽暗的气氛同教堂外五彩缤纷、人声鼎沸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教堂前的广场还是人们举行各种庆祝活动的场所,每年5-9月的周末人们都要在此举行民俗庆典活动,场面十分热闹。</div> <h3>大教堂边就是静谧的莱茵河。</h3> <h3>霍亨索伦桥 Hohenzollernbrücke 4.5分</h3><div>科隆最古老的桥,横跨在莱茵河上,连接着大教堂,建于1907年和1911年之间,二战时期被炸毁,战后重建。铁桥以当时统一德国的普鲁士国王家族的名字霍亨索伦命名。 两端桥头各有两尊普鲁士有代表性的国王雕像。由三座铁路桥和人行道组成。</div> <h3>这座桥最著名的独特风景线就是色彩斑斓的锁。2008夏末的一天,桥栏杆上被挂上第一对爱情锁,自那之后许多情侣从德国各地赶赴科隆去锁住自己的爱情。科隆人相信在霍亨索伦桥上挂上一个锁,将钥匙丢进莱茵河,爱情就可以天长地久,所以很多当地人还有慕名而来的游客将自己和爱人的名字刻在锁上留在这座桥上,日积月累,五彩斑斓的各式铜锁越来越多。</h3> <h3>大圣马丁教堂Gross St Martin 4.5分</h3><div>曾是科隆的主教堂,位于美茵河畔,与科隆大教堂相互衬托和呼应,是科隆12座古罗马教堂中最为壮观的一座,以其宏</div><div>伟壮观的四分基塔顶和三叶草状的地面形状闻名。从记录推测为西元一世纪总教主Bruno始建教堂,几经改建,至15世纪中期有了今日所见的模样。教堂在经历了自然灾害和法国大革命后,除了主体建筑大致完好外,其他部分几乎摧毁。19世纪开始从内到外修复。主体建筑物的南北墙面呈现旧建筑的遗迹,而已损毁部分不全部复原。世界大战后教堂又受到严重的摧残,战后进行第二次重建,除了建筑物外观依十九世纪的样式复原外,建筑物内部的装潢保留其斑驳灰褪的样貌,还保留了马赛克艺术作品和象征着安息日和上帝创世六天的七只烛台。教堂的地下墓室保留着西元一世纪至二世纪罗马时期建筑考古遗址。</div> <h3>古罗马博物馆。</h3> <h3>大教堂数百年维修的遗迹。</h3> <h3>科隆中央火车站。</h3> <h3>大教堂广场能看到第一家出售花露水的挂着4711招牌的商店,原店铺在战争中被烧毁,现见到的是后来重建的。</h3> <h3>人行道地面上的科隆城市地图。</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