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010101">陈建强</font></b></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人文之道》视频欣赏</b></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六章 全媒体时代需要专题摄影</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1><h3><b>6.4 一定要会图片编辑</b></h3><h3><b><br></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内容节选)</b></h3><h3><br></h3><h3><b>不会编辑自己图片的人,就不是一个优秀的人文摄影师。</b></h3><h3><b><br></b></h3><h3><font color="#167efb"><b>在我的专题摄影工作中,时间是这样划分的:若只有10分钟的时间,在10分钟时间里,3分钟功课,3分钟拍照,4分钟编辑。</b></font></h3><h3><br></h3><h3>通过图片编辑,让我筛选出好的画面、强烈的动态、传神的表情和精彩的瞬间;通过图片编辑,让我对照片进行整理归类、分析与总结并不断完善,或是后期处理而精致与美化,将专题照片编辑得更加精炼、更加生动、更加富有节奏感、更加耐读,制作成一个完整的摄影系列专题。</h3> <h3><b>国内摄影师的短板</b></h3><h3><b><br></b></h3><h3>从摄影器材技术和现场抓拍能力上来看,当下中国的摄影师丝毫不逊于国外的摄影师,可以要说专题的图片编辑上,就有很多摄影人比不过老外。主要问题就在于逻辑结构不好、景别分配不当、细节重点不强等,从而使一个本来很不错的专题降低了档次。</h3><h3><br></h3><h3>专题图片编辑,就是指根据一个主题思想和逻辑结构,将照片素材以符合视觉规律的方式,使照片从内容和形式上构成一定的秩序和节奏变化,并组合为一种视觉画面和人文思想,展示给读者观看。</h3><h3><br></h3><h3>我们很多人也在拍摄大的小的等各种专题,但是却因为不会图片编辑,拿不出一批乃至一个能够独立成章的作品。如果花许多时间甚至数十年拍摄的成果,只能当普通的人文资料用而不能成为独立影像表达,那就是不成功的创作。</h3><h3><br></h3><h3>如果没有专题的概念,没有图片的编辑,在前期拍摄中就没有一个整体结构,也不会有开头结尾的考虑,也不会想到在一组照片中制造轻重缓急的视觉节奏,只是凭感觉来拍摄,然后回来再拼凑画面,组合成一个专题,这肯定是不行的。</h3><h3><br></h3><h3>只有好的图片编辑加工,才能让我们前期历经千辛万苦而拍摄的照片,用最美观、最和谐、最简洁地方式展示出来,最大程度地吸引大众感动社会。</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以上图片为《在水一方》专题部分作品</h3> <h3><b>图片编辑原则</b></h3><h3><b><br></b></h3><h3>在长期的专题图片编辑过程中,对于照片挑选和画面组合,我深深地体会到以下几个原则是很重要的。</h3><h3><br></h3><h3><b>一是少而精。挑选照片要用减法——对照片狠一点,减少到不能再少,凡是有干扰有误导的照片都要去掉。</b></h3><h3><b><br></b></h3><h3><b>二是符合主题。选择表达主题最好的留下,无用即使很漂亮也去掉,不选最好的,而选最对的。</b></h3><h3><b><br></b></h3><h3><b>三是有利于传播。挑选传播媒体和方式最有利的照片。</b></h3><h3><b><br></b></h3><h3><b>四是画面出彩。挑选艺术效果、影像画质等最出彩的照片。</b></h3><h3><b><br></b></h3><h3>因为图片编辑既不只是在外观下功夫,也不只是简单的为照片排列一个先后顺序,其中更包含了对视觉规律的深刻理解与创造性运用。只有当我们采用上述规则来挑选和编辑照片,才能将专题图片在主题、语言、形式等方面统一集中,真正形成一个专题作品。最终传达给观众的是一种人文价值观,是立足于社会现实来呼唤来改革的图文媒介样式。</h3><h3><br></h3><h3>当然,我们还要重视图片故事的视觉冲击力与平衡感。就拿参加摄影大赛的专题组照来说,一般组照要求为8-10张,而每一个摄影大赛中又有成千上万的作品竞争。根据我的经验,这时候专题组照应该一环扣一环,每一张照片都应该是“抢眼”的硬照片,而且是逻辑结构合理又充满视觉平衡感的图片组合,才能打动评委,从众多参赛作品中胜出。</h3><h3><br></h3><h3>视觉冲击和平衡,同样也是报刊杂志中编辑专题图片的要点,众多视觉因素放在一个版面上,没有一个好的构成关系来串联组织,也没有和谐与合理的视觉节奏,观者自然不会觉得舒服流畅,自然也不会耐心看下去了。</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岩石教堂》</h3> <h3>这里我就以《岩石教堂》这组专题为例,进行简要说明。</h3><h3><br></h3><h3>埃塞尔比亚北部有座神秘的岩石教堂群,共有11个中世纪教堂,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它就是拉利贝拉岩石教堂。这些教堂都是在坚硬的火山岩上开凿而成,基督教堂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大约有一个半篮球场大,由几十根方柱支撑。整体建筑宏大壮观,并雕刻有十字架图案、飞檐和花窗等精美装饰,是宝贵的世界文化遗产。</h3><h3><br></h3><h3>这些教堂现在仍在使用,已成为本地区的宗教中心。每天,有许多教徒从各地来到这里聚会,进行弥撒、讲道、祷告、读经、唱诗等活动。他们满怀虔诚,用火热跳动的心与冷静坚实的教堂对话,用谦恭尊敬的礼拜表达对主的感谢,传承着古老文化,传承着真善美。</h3><h3><br></h3><h3>根据选题计划和主题意图,我在拍摄与编辑这组图片时,重点强调的是以岩石教堂这一建筑奇迹下的虔诚信徒之间的关系为主线,强调画面中的视觉变化——注重明暗、大小、多少、空间等对比手法的应用,同时保持专题作品在整体上的统一。</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br></h3> <h3>明确了这一思路后,在编辑时,我从素材中精选出了200张照片,最后精简到20张照片,组成这个专题。专题中从俯拍到仰拍、从全景到特写、从静态到动态、从单人到群众、从站立到跪拜等镜头,按照聚会场景、宗教仪式、人物关系、典型环境、重要细节、衔接过渡的结构要求,前后有序的串联起来。使这组作品在围绕"古老宗教文化"主题前提下,既充分表现人与教堂、古老与现在、建筑与岩石等等关系,也能够展现出特殊文化和建筑现场等内容,同时又营造出浓厚的情绪氛围和良好的节奏感。</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人文之道》内文节选,未完待续......</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陈建强以自己多年走南闯北关注社会、体验生命为切入点,分享着对文化的探寻与思考,对摄影技巧的实践与总结。书中章章节节都是悉心梳理、尽解秘籍。让人深感其"好为人师"之情切切、之意浓浓。此书寄寓着陈建强内心深厚的人文情怀。他视自己为"独立而执着的摄影师",愿意将"看见世界各地的人文样本予以展示,让更多的人们从影像之间品味生命之深邃、文化之璀灿。" ——高琴</font></b><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陈建强简介:</b></h3><h3><b><br></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华光摄影学院副院长 </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福建省摄影艺术协会主席</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大扬影像艺术总监</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PPA世界杰出职业摄影师</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中国数码影像专家</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中国摄影教育德艺双馨</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中国十佳数码摄影师</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佳能十佳专业摄影师</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福建省五十周年摄影贡献奖</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培养20多位全国摄影十佳摄影师</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培养500多位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b></h3><h3><b><br></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主要著作:</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视频教程《大师之路》</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视频教程《一分钟修大片》</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零基础摄影后期实战宝典》</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摄影后期影调与色调实战宝典》</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AW 格式照片专业处理实战宝典》</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摄影后期疑难杂症实战宝典》</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摄影后期抠图与合成实战宝典》</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摄影后期特效与滤镜实战宝典》</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人文之道》人文摄影表现七论</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多重曝光专业技法》即将上市</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陈建强微信二维码</h3><h3>陈建强</h3><h3>他,一架相机、一副行囊,一片执着,行摄地球三十载;</h3><h3>他,一间教室、一方讲台,一摞教案,诲人不倦二十秋;</h3><h3>他,一路走来,满途花香,满怀感恩,一如既往在路上;</h3><h3>用脚步丈量着世界,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带着深厚的人文关怀,用照片为我们讲述地球故事……</h3><h3>陈建强教授精彩课程学习网站:www.houqiqiang.cn</h3><h3>陈建强简介:</h3><h3>中国摄影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h3><h3>中国摄影家协会网客座教授</h3><h3>福建省摄影艺术协会主席</h3><h3>华光摄影学院副院长</h3><h3>大扬影像创办人艺术总监</h3><h3>后期强摄影教学网创办人</h3><h3>PPA世界杰出职业摄影师</h3><h3>中国数码影像专家</h3><h3>中国摄影教育德艺双馨</h3><h3>全国艺术教育优秀教师</h3><h3>全国艺术教育成果奖</h3><h3>中国当代优秀文艺家</h3><h3>中国十佳数码摄影师</h3><h3>佳能十佳专业摄影师</h3><h3>福建省五十周年摄影贡献奖</h3><h3>福建省文艺百花奖</h3><h3>曾培养20多位全国摄影十佳摄影师</h3><h3>培养500多位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h3><h3>主要著作:</h3><h3>《数码后期核心技术》视频教程</h3><h3>《一分钟修大片》视频教程</h3><h3>《零基础摄影后期实战宝典》</h3><h3>《摄影后期影调与色调实战宝典》</h3><h3>《RAW格式照片专业处理实战宝典》</h3><h3>《摄影后期疑难杂症实战宝典》</h3><h3>《摄影后期抠图与合成实战宝典》</h3><h3>《摄影后期特效与滤镜实战宝典》</h3><h3>《人文之道》人文摄影表现七论</h3><h3>《一分钟修大片》</h3><h3>《多重曝光专业技法宝典》</h3><h3>《多重曝光专业技法》</h3><h3>《手机出牛片》</h3><h3>《数码摄影后期完全宝典》</h3><h3>《天空大师》ps插件</h3><h3>《光效大师》ps插件</h3><h3>《画意大师》ps插件</h3><h3>《美颜大师》ps插件</h3><h3>《高级黑白摄影后期宝典》视频教程</h3><h3>《摄影堆栈技法》视频教程</h3><h3>《人文摄影宝典》视频教程</h3><h3>《完全自学宝典》视频教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