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兵团岁月

赵耀华

<h3>  一九七二年六月二十四日,是我和单县独立三团的兵团战友们终生难忘的一天,就在那一天,我们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伟大号召,离开家乡,奔赴山东生产建设兵团独立三团,踏上了祖国建设的漫漫征程。四十五年后的今天,战友们从四面八方回到家乡单县,回到我们人生奋斗之旅启程的地方,参加兵团五连四十五周年的聚会庆典。四十五年时光荏苒,沧海桑田,故乡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变,而我们这些当年风华正茂的大姑娘小伙子,如今都变成了两鬓染霜、已过花甲之年的老头、老太太,想来不禁令人感慨万千!</h3> <h3>  虽然已经过去了四十五年,但离别时的场景依稀犹如发生在昨天,历历在目,清晰可见。记得那天天不亮,我带着自己的全部行装—一个柳条箱,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县宾馆前集合。宾馆前人头攒动,到处是送行的人群,千叮万嘱的话语,说了一遍又一遍,离别的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当我们乘“站”的敞篷大卡车缓缓启动的瞬间,车上车下顿时哭声一片。</h3><h3> 离别的场景总是会令人伤感,但对我们来说,更多的却是对即将到来新生活的向往憧憬,和成为兵团战士的自豪感,心中充满了战士出征前的激动、不安!生长在毛泽东时代,自幼受到的教育,使我们对毛主席有着无比深厚的阶级情感,对祖国有着最虔诚的热爱!内心向往着火热的战斗生活。“我愿做高山暴雨之松,不愿做湖岸河旁之柳,我愿在暴风雨中—艰苦的斗争中锻炼自己,不愿在平平静静的日子里度过自己的一生”,雷锋同志的这段话,曾被当做座右铭工工整整地抄写在自己日记本的扉页。就这样,带着亲人的嘱托,怀着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豪情壮志,大卡车载着我们,离开单城,向莱芜方向驶去。不知是谁起了个头,大家开始扯着嗓子唱起革命歌曲,《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我们年轻人,有颗火热的心》……一首接一首,不停地 唱啊唱,一路上欢歌笑语,路边的行人,田野里劳作的老乡,都惊奇地看着我们这几车疯狂的年轻人。下午,终于来到了目的地—莱芜县一个叫接驾埠的村子,这里是团部驻地,而我们五连,则在离接驾埠三公里左右的地方。由于宿舍还没建好,当晚我们就暂时住在村子的民房里。</h3> <h3>  虽然环境恶劣,条件艰苦,但幸运的是:我们五连是一个团结友爱的战斗集体!我们遇到了最最值得尊敬和信任的首长,为我们保驾护航!尤其是老连长韩有昇,一身正气,大公无私,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处处以身作则,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就是我们身边的雷锋,像老大哥一样关心着每一个战士的成长,使我们这些刚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看到了一个真正军人的光辉形象!在那艰苦的岁月里,战友们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生病时,端到床前的病号饭—一碗热气腾腾的葱花鸡蛋面,是我们吃过的世界上最好的美味;遇到困难危险时战友的一句“快闪开,我来干”,是我们听到的最美的语言……。大家像兄弟姐妹一样,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团结协作,战胜困难,共同走过那段艰难的蹉跎岁月!</h3> <h3>  尽管已经有思想准备,知道兵团环境艰苦,但真正身临其境时,艰苦的程度还是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来到五连驻地,放眼望去,远处是连绵不断的大山,我们连就在山脚下这片空旷的麦子地里,麦田中还有一大片墓地,给人一种沧凉阴森的感觉,我们的宿舍,就建在离墓地几十米远的地方。所谓“宿舍”,就是把简易的军用房架用铁丝捆绑固定支起的棚子,棚子四周用苇萡围起来,苇萡上糊上些泥巴,隔一段苇萡上剪出个几十公分见方的洞,上面横七竖八地缠上些铁丝,就算是“窗户”了,冬天为了保暖,在外面蒙上一层塑料布。其实对于大山里严寒的冬天,一层塑料布又能起多大作用呢!我们女排的八十多位战友都住在同一个棚子里,棚子东西方向很长,中间有一米多宽的过道,两边是用工字钢支起的架子,上面铺上木板,就算是床了!睡觉时大家头朝向过道,一个挨一个排在过道两侧,每个人只有几十公分宽的地方,如果要写点东西,只能趴在床上或被子上写了。刚去的时候是夏天,赶上雨季,每逢刮风下雨,棚子被大风吹得摇摇晃晃,夜里根本不敢睡觉。连长指导员更是不放心,带领值班人员打着手电筒不停的在宿舍周围巡逻,不时去紧固一下固定房架的铁丝。暴雨冲刷掉了苇萡上的泥巴,雨水灌进宿舍,箱子被泡在水里,脸盆、鞋子等物品也漂在水面上,大家赶紧手忙脚乱地用脸盆往外面刮水,等到天晴了,就在苇墙上再糊一层泥巴;没有自来水,炊事班的姐妹们拉着架子车,去远处的水井里打来水做饭,洗脸刷牙的生活用水,是我们轮流用扁担去大沙河里挑来的;没有澡堂,没有厕所,我们在连长指导员的带领下,用苇萡围起来,建起了露天的澡堂厕所。但是到了冬天,天气太冷,澡堂就没法用了。整个冬天,我们只洗过一次澡,是以行军拉练的形式,顶着刺骨的北风,冒着零星漂落的雪花,急行军几十里路,到莱芜电池厂的小职工澡堂洗的,现在想起来真觉得不可思议!如果说给年轻人听,估计他们不会相信吧?去到兵团不久,全团召开了大打矿山之战的誓师动员大会,在会上,吕副团长做了慷慨激昂的动员报告:我们要一面军训,一面开始搞建设,一至四连负责挖矿,我们五连是铁厂,主要工作是建设高炉和配套设施。吕副团长的讲话很有感染力,他说我们要在很短的时间里挖出铁矿,把这片荒野建成一个铁水奔流、钢花四溅的钢铁联合企业,国庆节高炉就要流出铁水!我们听得热血沸腾!美好的前景激励着我们,想到能够亲手在这里建起高炉厂房,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大家都觉得浑身有使不完的劲,一切困难都能克服!我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和训练中:磨耐火砖、建高炉、修路、挖蓄水池、盖房子、抬大筐、抡大锤、打眼放炮、推矿车……,无论干什么,无论男女,每个人都是竭尽全力。身体弱点的战友,有时候一下班放松下来,就瘫在床上不想动了,连吃饭都懒得去,只能让别人带点吃的回来。54斤的矿山粮食定量,已是当时最高的粮食供应标准,即使这样,由于劳动强度太大,没有油水,又处在长身体的时候,大家还是吃不饱,尤其是男战友,有的实在是太饿了,夜里爬窗户进厨房“偷”馒头吃,并为此受到批评处理。除了高强度的体力劳动,我们还有军训的任务,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炎炎夏日里烈日下的队列训练,数九寒冬天,伏冰卧雪搞训练!尤其是练习射击瞄准时,不能戴手套、口罩,帽耳朵不能放下来,连续几个小时趴在冰冷的野地里,直到把身下的坚冰融化……。记得有一次,舅舅和他的同事去莱芜出差顺道去看我,当时我外出执行任务不在连队,战友们非常热情地接待他们,到了吃饭的时间,争先恐后地打来了好多份饭菜。看舅舅他们迟迟不吃,战友们说:舅舅你们吃饭啊!别客气,耀华不在,我们在是一样的。过后舅舅对我说:你们这些小战友真好!可我们哪里是客气呢,白水煮白菜,连点开水都没有,怎么能吃得下去!你每次写信都说在这里很好,真没想到会是这个样子,太艰苦了!因为那时没有开水炉,每个班发一个小炉子,烧水加取暖,下班后回到宿舍才能点炉子烧水,吃饭的时间又有限,一个班十几个人,所以等不到水烧开,刚有点热乎就喝光了。</h3> <h3>  生活的艰苦,高强度的体力劳动,我们不怕,为祖国建设流血流汗我们无怨无悔!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实使我们越来越多的感到困惑、苦闷和彷徨。国庆节过去了,一年过去了,又一年过去了!“铁水奔流、钢花四溅”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在哪里呢?虽然高炉已经建起,但它也只是静静的立在那里,那个大大的矿坑还在那里,矿石又在哪里呢?一切还是老样子!我们仍然每天去挖那个大坑,看不到一点点希望!激情在一点点退去。难道我们的青春就埋葬在这个大坑里了吗?我们工作的价值是什么?我们在问苍天、问大地、问战友,问自己!陆续听到些传闻:这个矿是五八年大练钢铁时匆忙上马的,由于后来发现是“积窝矿”,没有开采价值而下马。我们团在此组建是缘于一位兵团的高层领导认为山东兵团当时已经有农业、林业、机械、化肥等很多行业,怎能没有钢铁呢!是在一次酒后坐着小车来这里考察后做出如此决策的!传闻是真是假不知道,直到今天我们也不清楚真相是什么?但事实证明这个决策是错误的!付出那么多,没有给国家带来任何效益,千辛万苦建起的高炉被炸掉,成为一堆废铁;占用的大片农田至今仍是一片荒芜;而我们一千多名热血青年,在这里付出了青春和激情、血泪和汗水,甚至是生命!</h3> <h3>  回望兵团岁月,虽然短暂,却是我们一生中最宝贵的人生经历,留给我们的虽然有伤痛,但更多的是生活对我们的砺练!这是我们最大的精神财富!使我们对人生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思索、更加坚强乐观,有兵团经历这碗酒垫底,我们可以笑对人生道路上的任何艰难!我们不敢说青春无悔,但可以自豪地说:我们无愧!无愧于祖国,无愧于毛泽东时代!我们曾无悔地付出、奋斗,为祖国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今天,我们已经退休,过了花甲之年!战友相聚,倍感亲切,即使有的已经几十年未见,但说出名字,谈起往事,就像见到久别的亲人一样!一个个拥抱,一声声问候,传达着我们的友谊和思念。共同的经历,是我们相互理解的基点。此时此刻更加怀念已经离开我们、英年早逝的战友,愿他们在天堂里安息!衷心的祝愿我们的老连长健康长寿!祝愿亲爱的战友和兄弟姐妹们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开心快乐每一天,夕阳更加光辉灿烂!</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