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西南之行

武水人家

<p>  闽西南,是福建客家人相对集中的聚居地,在这里的崇山峻岭中飞碟般散落着众多独具特色的土楼群,是世界民居中一朵罕见的奇葩。</p><p> 客家土楼,也称客家土围楼、客家民居,圆形围屋,其中以福建龙岩永定、漳州南靖的土楼最为有名,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客家土楼独具特色,有方形、圆形和椭圆形等形状的土楼共8000余座,规模之大,造型之美,既科学实用,又具有特色。中国客家民居“福建土楼”建筑群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p> 这种别具一格建筑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由于客家人从中原迁徙到岭南之后,居住的地方大多是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林之中,当时不但建筑材料匮乏,豺狼虎豹、盗贼嘈杂,加上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客家人便建造了“防御性”的城堡式住宅——土楼。同一个祖先的子孙们在一幢土楼里形成一个独立的社会,共存共荣,共亡共辱。御外凝内是土楼最恰当的归纳。</p><p> 圆楼是当地土楼群中最具特色的建筑,一般它以一个圆心出发,依不同的半径,一层层向外展开,如同湖中的水波,环环相套,非常壮观。其最中心处为家族祠院,向外依次为祖堂,围廊,最外一环住人。土楼的外墙厚达1.5米,一、二层朝外不开窗户,安全性、防御性极佳。整个土楼房间大小一致,面积约十平方米左右,使用共同的楼梯,各家几乎无秘密可言。永定的圆形围屋土楼王“承启楼”,闻名世界,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p><p> 2015、2016年,因事两度自驾前往福建厦门,返程时,特意绕道闽西南的永定和南靖,一睹闻名遐迩的客家土楼风采,与土楼近距离接触,深深地被这种雄伟壮观和精美的建筑所震撼,被客家人的聪明与智慧所折服!</p> <h3>  “最美土楼”怀远楼,是双环圆形土楼,圆中有圆,风格别致,是中型圆土楼的代表,位于福建省南靖县梅林镇坎下村东部(云水谣景区内)。建于1905-1909年,是建筑工艺最精美、保护最好的双环圆形土楼,堪称传统民宅建筑艺术的佳作。2006年5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7月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h3> <h3>  云水谣古镇,原名长教,位于漳州市南靖县境内,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的一个5A级景区。这里山川秀美、人文丰富。村中幽长古道、百年老榕、神奇土楼,还有那灵山碧水,无不给人以超然的感觉。 2005年底,电影《云水谣》,曾经在此拍摄取景。福建土楼“申遗”成功后,为借《云水谣》之名树立品牌,当地政府将村中这条长10余公里,全部用鹅卵石铺成的古道正式命名为“云水谣古栈道”,将长教命名为“云水谣”古镇。</h3> <h3>  古栈道</h3> <h3>  青青河边草…</h3> <h3>  古道幽长…</h3> <p>  大榕树,云水谣景区内有10多棵几百年以上的大榕树,树龄最老的有1600多年,需几个大人合围才能抱拢。</p> <p>  沏一壶香茗,静坐榕树之下,放空身心,聆听山水,尘世间一切烦恼烟消云散…</p> <h3>  云水谣</h3> <h3>  怀远楼</h3> <h3>  写生的学生</h3> <h3>  和贵楼,又称“山脚楼”,位于南靖县梅林镇璞山村(云水谣景区内)。建于清代雍正十年,由简次屏公建造,总投资一万五千两银子,占地1547平方米,是南靖最高的土楼。这座土楼建在沼泽地上,用200多根松木打桩、铺垫,历经200多年仍坚固稳定,保存完好。</h3> <h3>  进士第</h3> <h3>  小“布达拉宫”</h3> <p> “四菜一汤”</p> <h3>  田螺坑土楼群(又称“四菜一汤”),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西部的书洋上坂村田螺坑自然村,为黄氏家族聚居地。田螺坑土楼群坐落在海拔787.8米的狐岽山半坡上,由方形的步云楼和圆形的振昌楼、瑞云楼、和昌楼、椭圆形的文昌楼组成,均保存完好。2001年5月,田螺坑土楼群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11月所在村庄被公布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是《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申报点之一。</h3> <h3>  文昌楼,为橢圆型土楼,相传土楼的祖先是卖鸭蛋的,所以将土楼修成橢圆型。其实不然,更多的是因地型限制所致。因为田罗坑土楼群修建于山坡上,而文昌楼位于土楼群的最前端,地势不够开阔,前面悬崖沟壑,不得己才将圆楼压扁,修成橢圆型。</h3> <h3>  振昌楼</h3> <h3>  步云楼</h3> <h3>  裕昌楼(又称“东倒西歪”),是南靖县现存最古老的土楼,建于元末明初(约1368年),为刘、罗、张、唐、范五姓族人共同建造,故把整座楼分为间数不等的五大卦,每卦设一部楼梯,每个家族各居一卦。整座楼的回廊立柱东倒西歪,所以裕昌楼也被称为东倒西歪土楼。其倾斜设计屹立了几百年,即使在地震中也不倒,令现代建筑设计师百思不得其解,其建筑设计之谜至今没有彻底揭开。该土楼现仍住着十几户人家,生活和谐自然,几百年的风吹雨打,日晒烟熏,楼内的柱子楼梯早已变成褐金色,十足的古色古香。<br></h3> <h3>  这座土楼建成后不久,楼内回廊三楼立柱便开始从左向右倾斜,四楼立柱从右向左倾斜,最大倾斜度为15度,整座楼看起来东倒西歪、摇摇欲坠,但经受几百年风雨侵蚀和无数次地震的考验,至今依然如故,有惊无险。传说是建楼时主人家很小气,经常让建筑师傅吃不饱,所以工匠故意将楼柱倾斜设计。</h3> <h3>  裕昌楼为5层结构,每层有54间大小相同的斧状房间,底层为厨房,家家厨房有一口深1米、宽0.5米的水井,井水清净甘甜,拿起瓢子伸手即可打水。二层为粮仓,三、四层住人,五层用于放棺木,意为“升官发财”。</h3> <h3>  “高山流水”塔下村,位于漳州市南靖县书洋镇西部,是漳州著名的侨乡,也是首批15个中国景观村落之一。被誉为“闽南周庄”,这个村的历史悠久, 建于1426年,现有300多户人家,土楼沿河而建,并非常均匀地分布在两岸,土楼形态丰富,有常见的方形、圆形土楼,还有围裙形、曲尺形土楼,最独特的是还有浙杭水乡模式单院式土木、砖木结构的吊角楼,形成大楼带小楼、高低错落布局的奇妙景观。它以造型奇异、风格独特而被誉为“塔下村鸟瞰神话般的山区建筑”。2003年塔下村荣获福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荣誉称号。2007年塔下村被评为中国景观村落。2016年11月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h3> <h3>  小桥流水人家…</h3> <h3>  建于明朝后期的殿堂式“张氏家庙”一一德远堂。殿内雕龙画凤,装饰富丽堂皇。家庙前边两侧石坪上耸立着23支高过10米的石龙旗杆,杆柱浮雕蟠龙,腾云驾雾,势欲腾飞,蔚为奇观,静静地向人们展示着家族曾经的辉煌,默默地标榜出家族历史的荣耀,成为张氏族人永远的精神家园。德远堂1992年被列为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德远堂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h3>  “土楼王”承启楼,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高头乡高北村,据传从明崇祯年间破土奠基,至清康熙年间竣工,历世3代,阅时半个世纪,其规模巨大,造型奇特,古色古香,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1986年,中国邮电部发行了一套“中国民居”邮票,其中面值1元的福建民居就是一座环环相连的土楼,这座土楼就是如今闻名遐迩的承启楼,承启楼是一座城堡—— 一座家族之城。邮票是“国家的名片”,影响力十分深远,庞大的承启楼正是借助这方寸的邮票名扬四海。</h3> <h3>  方圆一线天</h3> <h3>  承啟楼</h3> <h3>  侨福楼(“博士楼”),坐落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高头乡高北村西北部,位于大名鼎鼎的承启楼西侧,高北土楼群成员之一,始建于1962年。圆形土楼,坐北朝南。是楼主在海外的兄弟筹资兴建。侨福楼的结构是单圈圆楼,高三层,中为天井,底楼正对着大门中间有一个厅堂。楼外有一圈围墙包围着,围墙上设有外大门,形成一个院落。这座楼因出了11个博士而闻名于世,又被称为博士楼。</h3> <h3>  “土楼公主”振福楼,圆形土楼,坐落在永定区湖坑镇,建于1913年。它依山傍水、典雅精致,是最秀丽的土楼,被称为“土楼公主”。它不仅按传统的《易经》八卦原理布局,石刻楹联众多,而且受近代西方建筑风格的影响,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是土楼建筑艺术达到前所未有高峰的典范。</h3> <p> 谢谢浏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