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澳大利亚学者约翰.赫斯特用短短229页,写尽两千年的欧洲,真是绝无仅有的欧洲史。如作者所说:他的目的是找出欧洲文明的基本元素,看看这些元素如何透过时间重新组合,并在新时代风云再起……。</h1><h1> </h1><h1> 看完这本书后,有醍醐灌顶的舒畅,也有写点什么的冲动。</h1> <h1> <b>(一)欧洲文明的基本元素</b><br /> </h1><h1> 作者认为欧洲文明的主要起源有三个,它们缺一不可。欧洲文明就是一个混血儿。</h1> <br /><h1> <b> ·古希腊和罗马文化。<br /> ·基督教。<br /> ·日耳曼文化。</b><br /> </h1><h1> <b>第一个元素是古希腊和罗马文化。</b>从时间上看,欧洲文明同时也是现代文明的源头是古希腊。作者认为:当今哲学、艺术、文学、数学、科学、医学,尤其是政治思想的源头都会把我们带回到古希腊。</h1><h1><br /></h1><h1> 不过我认为,艺术和文学似乎并非古希腊的专利。<br /> </h1><h1><span style="line-height: 1.5;"> 古希腊不是一个国家,它是一群小的不能再小的城邦。不要小瞧它们,人类伟大的民主政治就是从这些小城邦中长出来的。当然它们实行的是粗旷的直接民主,就是看哪边喊声大或者跺脚声大就听哪边的民主,而非现代的代议制民主。</span><br /></h1><br /><h1> 罗马帝国是在古希腊基础上产生的。罗马帝国的领土涵盖了整个地中海地区(当然也包括古希腊)。其实,它的领土主要在土耳其、中东和北非地区,它只占领了欧洲一小部分而已。</h1><h1><br /></h1><h1> 罗马人除了打仗和搞基建强于希腊人,其他方面不如希腊人,特别是文化学术方面,换句话说,搞文的不行。他们俘虏了大量希腊学者和文化人,然后很有远见的让这些奴隶做自己孩子的家教。也可以说,是罗马人和希腊人的融合,成就了罗马帝国。</h1> <h1><br /></h1><h1> <b>第二个元素是基督教。</b><span style="line-height: 1.5;">基督教发源于犹太教,耶稣和他的门徒都是犹太人,圣经的基石是犹太教的"十诫"。<b>伟大的犹太传教士保罗在《旧约》的基础上编纂了《新约》,把犹太教变成了全世界的宗教—基督教。</b></span></h1> <br /><h1> 罗马帝国也从与基督教不共戴天,四百年后变成了日月同辉,把基督教尊为国之宗教。以至于罗马(准确的说是西罗马)被日耳曼人灭掉后,基督教的光辉依然普照欧洲大地。<b>罗马教庭甚至在中世纪欧洲直接拥有三分之一、在德意志更是拥有一半的土地所有权。</b>教皇,成了与中世纪欧洲皇帝国王分庭抗礼的王者。<br /><br /></h1><h1> 十一世纪,德意志皇帝亨利四世,甚至要跪在漫天飞雪中,吻着教皇格里高利七世暖和的靴子,祈求教皇的宽恕。否则,他的诸侯和子民将会把他赶下台。</h1><h1> 当然,如今神圣的罗马教庭只拥有不足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了。</h1> <h1> </h1><h1> <b>第三个元素是日耳曼文化。</b>作者把它称为战士文化。"战士"好理解,日耳曼人能征善战、孔武野蛮,还有相当的团队精神。那时候的日耳曼人几乎是为打仗而活着。但"文化"有点费解,打败罗马帝国时,日耳曼人还没有文字,目不识丁哟。罗马帝国沦亡后,众多的日耳曼蛮族部落们,竟然不知道如何统治罗马皇帝留下的地盘和子民。基础没打好,没有文化,估计数学也不行,成了史上不收也不会收税的政府。铸成了后来小国王众诸侯的局面。也就成全了罗马教皇坐大的千年格局。</h1> <h1> 正是这个老大难问题,使中世纪后的欧洲相当长时间一盘散沙,如同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b>败也萧何、成也萧何,</b>又是因为中世纪成百上千的小国诸侯的争斗,和国王与诸侯贵族间的争端,成就了一个工业化、现代化的欧洲。日耳曼人建立了法兰克(法兰西)、大不列颠、最后建立了德意志,还包括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奥地利、瑞士等一干富强小国。<b>曾经目不识丁的日耳曼人成了现代文明欧洲的主导。</b></h1> <h1> 英国本岛的盎格鲁、撒克逊和朱特族人是更早流浪到那里的日耳曼人。</h1> <h1> 野蛮的职业海盗维京人也是日耳曼人,同样不辱"战士文化",驾着小船一波一波的侵袭欧洲腹地。不列颠有他们部族和公国,二战著名的罗曼底登陆地,就曾是维京人建立的罗曼底公国都城。留在北欧的维京人如今成为西方的翘楚。</h1> <h1> <b>治学严谨的郝斯特教授还在序言中嘱咐澳大利亚学生,不要忘记我们是欧洲的一分子。</b></h1> <h1><b> (二) 欧洲人的祖先和他们的语言</b></h1> <h1> <b>欧洲曾经最广泛使用的语言当属拉丁语</b>,这是因为罗马帝国的崛起。随着罗马帝国的沦亡,这个辉煌的语种也随即沉沦。拉丁语衍变成了多种不同语言,统称为罗曼语系(Romance Languages)。</h1> <h3> </h3><h1> 到了现代,标准的拉丁语只通行在欧洲的学者、律师、政客、以及大学中学教学之中。如今英国议会议员们在辩论时还会时不时冒出一两句拉丁语的经典语录。</h1> <h3> <span style="font-size: 20px; line-height: 1.5;">我们也会在植物园拍照时,注意到很多植物的学名都是标准的拉丁语。</span></h3> <h3> <span style="font-size: 20px; line-height: 1.5;">拉丁语还是神的语言,很多天主教做弥撒依然用它,尤其是高级别的天主教仪式。</span></h3> <h1> <span style="line-height: 1.5;">如今,欧洲的主要语言是日耳曼语系,罗曼语系,希腊语系,斯拉夫语系。而这些语系又全部来源于印欧语系。也就是说,<b>欧洲语言之母是印欧语系。</b>不过,有两个奇怪的例外,匈牙利和芬兰语不属于印欧语系。</span></h1><h1> 那么,说印欧语系的古人类又是从哪里来的呢?他们从俄罗斯南部黑海和里海之间的高加索山脉陆续迁徙而来的。属这个语系的还有伊朗人、印度人等。</h1> <h1><br /></h1> <h1> <b> (三) 欧洲民主制度的起源、进退和发展</b><br /> </h1><h1> 前面说过古希腊对欧洲文明的最大贡献是民主政治,虽然古希腊只生存了一百七十多年。英语"政治"一词(Politics )是从希腊语"polis"衍生而来,它的意思是"城邦"。</h1><br /> <h1> 公元前四世纪,罗马取代了古希腊。他们并没有全盘否定希腊民主制度,建立了共和制。共和国的主体由元老院和平民大会组成,元老院代表贵族和富人,平民大会代表平民阶层。由两会选出两名罗马执行官,任期只有一年(是让执行官无法产生野心也很难成事的滑稽设置)。实际上,大部分时间都是元老院占据上风。但平民大会常常利用不参加作战来要挟元老院。要知道,罗马基本是靠战争来扩大和维护帝国的存在。所以,罗马共和国的权力分散和制衡制度,在罗马共和国的前期和中期基本保留下来。<b>著名的罗马宪法后来成为英国和美国宪法的重要典范。</b></h1><h1> </h1><h1> 公元初,凯撒将权力集于一身。很快凯撒就被担心其独裁的元老派刺杀身亡。凯撒更富心机的养子渥大维平息了纷争,当上了皇帝。从此,罗马帝国进入君主制与共和制混搭的时代。</h1> <h1> 日耳曼人消灭了西罗马帝国,宣告中世纪的开始。<b>表明上看,是落后战胜了先进。从更深层次看,是日耳曼人再次打下了一个新欧洲的柱桩。</b>欧洲出现了很多小国、城邦、庄园。国王也就是原来的日耳曼部族首领,把土地分给有功的部下-后来的诸侯领主。战争来时诸侯们需出兵马自带干粮参战。国王没有军队、政府,也不收税。</h1> <br /><br /> <h1> 关于中世纪的政体,赫斯特举了一个很经典的例子。那时国王和诸侯领主之间以一种原始拙朴的盟誓作为彼此的约束:诸侯单腿跪下,双手合十高举,国王马上双手握住对方。臣随即宣誓效命于国王。然后君臣并立,互亲面颊。<b>这是日耳曼人从战争中保留下来的一种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不成文的契约关系。</b>一种服从与平等互为条件、看似有些矛盾的的关系。<br /> </h1><h1> 中世纪后期,城镇扩展速度很快。国王没有能力管控日益发展的新生行业和人口。但国王缺钱,还常常受贵族和教会的夹板气,就顺水推舟,支持城镇新兴商人、银行家、制造业主们建立行会,选举议会和市长。当然,要宣誓效忠国王,要交税。<b>从根子上说,资产阶级就是从这里产生和发展壮大的。</b><br /> </h1><h1> 这当然不是国王们的初衷,国王只想制衡贵族地主和教会。眼看着城镇平民们的日益坐大,国王坐不住了。在麦哲伦、哥伦布找到了海外探险掠夺这条发财之路后,国王们不再依靠议会和平民,<b>出现了欧洲的君主专制时代。</b><br /> </h1><h1> 二百余年后,君主专制开始走向了末路。<b>率先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b>在资产阶级革命领袖克伦威尔短暂的军事独裁统治后,<b>出现了载入史册的"光荣革命"。英国资产阶级没有再流一滴血,他们极富创意的搞出了一个君主立宪制,使英国国会成为了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b><br /> 郝斯特十分推崇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的著作《政府论》,他认为这部在光荣革命刚结束不久出版的书,道出了英国革命的本质:"每个人都拥有与生俱来的生存权、财产权、自由权,人民选出政府,就是授予政府来保护人民的权益。如果政府不能保护好自己的权益,人民有权解散并重新选举新政府。……政府和人民的关系犹如一纸契约。"<br /> </h1><h1> <b>一百年后,法国出现了同样载入史册的"网球场革命"。</b><br /> </h1><h1> 为什么法国大革命会比英国晚近一百年?一个重要原因归结于英国新教的在各阶层的广泛深入。而法国、西班牙等专制君主都是天主教徒。<b>英国光荣革命后制定的宪法,至今都保留着英国国王必须信奉新教的条款。</b></h1> <h1> 法国的平民阶层代表们在凡尔赛宫旁的一个室内网球场聚会,经过与路易十六激烈斗争,获得了在神职人员、贵族和平民三个阶层中的主导地位,成为多数派。<b>他们在新议会发布了彪炳史册的《人类与人民权利宣言》。宣言诠释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具体内容,被誉为现代民主的奠基文献。</b></h1> <h1> 法国革命由于广大无产者的参加,取得的开始的胜利。但也被以罗伯斯庇尔领导的激进派将革命推向极端。拿破仑的横空出世稳定了法国混乱的局面,也保卫了法国大革命的诸多成果。拿破仑建立了稳定有序的法兰西第一共和国,<b>制定颁布了通行整个欧洲大陆的《拿破仑法典》。</b>但他为自己戴上皇冠成为的独裁者时,也注定了悲剧的命运。伟大的贝多芬只有三个乐章的"命运交响曲"成为拿破仑的绝响。</h1> <h3>文:南北客</h3><h3>图:南北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