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纪实之二_智利(下)圣地亚哥及阿卡塔马沙漠

江南好

<h3> <b>圣地亚哥</b></h3><h3>(西班牙语:Santiago de Chile)</h3><h3> 智利首都,智利最大城市,南美洲第四大城市,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位于智利中部,座落在马波乔河畔,东依安第斯山,西距瓦尔帕来索港约185公里。面积1.3万平方公里,海拔600米,人口720万,始建于1541年。1818年迈普战役(智利争取独立战争)中决定,成为首都。</h3><h3> 一直对智利这个国家知之甚少,知道有智利水果车厘子(大樱桃),红酒,以及中学时代读过的《聂鲁达诗集》知道有个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诗人聂鲁达,除此之外,一无所知。</h3> <h3> 智利首都国家公园_圣克里斯托瓦山,由于有了圣母玛利亚的雕像,所以也叫圣母山。圣母山位于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城的东北,马波乔河畔,海拔1000余米,它是安第斯山的支脉,1911年开辟为智利“首都公园”。</h3> <h3>圣母玛利亚像</h3><h3>圣母像建于1903 年,是法国著名雕刻家瓦尔多斯内的杰作,雕像高14 米,基座高22.5 米,总高度36.5 米,重37 吨。圣母通体上下像用大理石制成,非常洁白细腻。</h3> <h3>公园一角</h3> <h3>在圣克里斯托瓦山上,可以眺望远处海拔6000多米、白雪皑皑的安第斯山脉,整个圣地亚哥尽收眼底,可惜今天雾霾障眼,看不清远处的山脉。</h3> <h3>圣地亚哥地处安第斯山盆地,也是世界上雾霾严重的城市,从圣克里斯托瓦山上俯瞰圣地亚哥,那个最高建筑号称南美第一高楼,costanera center。</h3> <h3>南美第一高楼,Costanera center,高310米,大约67层(记得不是很准确),一个综合性大厦,里面有超市,酒店,写字楼,购物中心。</h3><h3>智利地处火山地震带能建这么一高楼,也是很难得的。</h3> <h3>costanera center的购物中心,街景以及一个可爱的雕塑。</h3> <h3>圣地亚哥街景</h3> <h3>圣地亚哥一个有着几百年历史的老城,有许多历史及人文景观,圣卢西亚山,武器广场,大教堂,还有我们熟悉的诗人聂鲁达故居,因时间的匆匆,无缘一见。</h3> <h3>一条流着黄水的河,在市区流过,一直没有确认是不是马波乔河。</h3> <h3>Sky Costanera 观景台可以360度观赏圣地亚哥全景。夕照下的圣地亚哥,远处绵延起伏的安第斯山脉。</h3> <h3>附近的小山岗是圣卢西亚山。</h3><h3>圣地亚哥的市区在历史上是以圣卢西亚山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圣卢西亚山高230米,是著名的风景游览区。</h3> <h3><b>  Haras De Pirque葡萄酒庄园</b></h3><h3> 一个马蹄形葡萄酒庄园,距离圣地亚哥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庄园,种植葡萄,用自己种植的葡萄酿酒,生产的葡萄酒已经在我国销售。</h3><h3> 智利位于安第斯山脉以西的狭长地域,智利的气候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荒漠化多石地形的北部地带,气候显示出干燥的特征。而南部则更加接近类似南极的气候,很多地域都处于零下的温度。而在这块狭长地带的中部,却拥有着温暖的气候和肥沃的谷地地形,其生产的葡萄别有风味,为其产出优质葡萄酒奠定了基础,再加上欧洲古老的酿酒方法,使得酿制出智利葡萄酒既有欧洲传统,又不失南美风味,是智利葡萄酒的独到之处。而智利葡萄酒的质优价廉,其葡萄酒的生产及出口已位居世界前茅。</h3> <h3>  专门用来酿酒的小葡萄。这些天在圣地亚哥吃了好多水果,有桃子,李子,樱桃,葡萄等味美水份足,非常好吃,还有清香营养的鳄梨,这都是我的最爱。</h3><h3> 据说智利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加之管理严格,没有(或极少)病虫害,这就为他们的农作物生产的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h3> <h3>地下酒窖</h3> <h3>品味美酒</h3> <h3><br></h3><h1><b> 阿卡塔马沙漠</b></h1><div><b>  从巴塔哥尼亚的那塔雷斯到智利中部的圣地亚哥,又从圣地亚哥到北部的阿卡塔马沙漠,一个狭长的智利国土从最南端到最北端,精心经典的旅程安排。</b></div><div><b>从圣地亚哥飞到卡马拉,卡马拉乘迷你小巴来到阿塔卡马小镇。小镇的全称是圣佩德罗·阿卡塔马(San Pedro de Atacama)</b></div><div> 阿卡塔马沙漠地区位于智利北部,是世界上极度干旱地区,平均年降水量为0.1㎜。   </div><div> 在这里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间歇泉,有盐沼,有高原湖泊,火星谷,月亮谷,在“旱极”阿塔卡马沙漠,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塑造出了迷人景致。宽广的盐碱地和永恒的雪火山远远望去别具情致。</div><div> 智利铜的蕴藏量居世界第一,它拥有世界上已知最大的铜矿,有“铜之王国”之称。它还是世界上惟一生产硝石的国家。</div><div> 美国宇航局在这里测试最新的太空探测车,他们选择的测试地点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地区之一,智利的阿塔卡马沙漠空气干燥,寸草不生,被公认为世界上最荒芜的地区之一。</div><div> </div> <h3><br></h3><h3> 圣佩德罗·阿卡塔马地区(San Pedro de Atacama)</h3><h3><br></h3><div>阿塔卡马小镇,尘土风扬的街道两边,布满了杂货店、旅馆、餐厅和旅行社……风尘仆仆的背包客们来来回回的穿梭其间。</div><div> </div> <h3>小镇风情</h3> <h3>这是哪个世纪的人物?</h3> <h3>我们住的酒店,可以自己做饭吃,在房顶的平台上能看见远处的火山。</h3> <h3>小镇上的教堂</h3> <h3>别具风格的建筑</h3> <h3>  <b>间歇泉_也叫地热谷</b></h3><h3>位于智利(Chile)北部圣佩德罗-阿塔卡马小镇(San Pedro de Atacama)的塔提奥间歇泉(Géiseres del Tatio,也称“地热谷”),高出海平面约4280米,是全球最高的间歇泉聚集地,面积约30平方公里,共有超过80个间歇泉,是世界第三大间歇泉群。由于光线原因,观赏间歇泉的最佳时间是在清晨,记得我们是凌晨4点出发,到达景观点时天刚亮。</h3> <h3>地热,咕嘟咕嘟的泉水热气蒸腾,导游告诉我们要紧跟着他走,避免陷到泉眼里,地下好像随时都可以冒出热水。</h3><h3>凌晨的间歇泉,烟雾缭绕,犹如仙境。</h3> <h3>在茫茫的沙漠上,数不清的泉眼吐着白烟,就像沙漠底下燃起的烟火,景色非常壮观。</h3> <h3>  间歇泉是一种热水泉。它的泉水并不是从泉眼里不停地往外冒,而是一停一溢,直到憋足了一口气才猛地涌出一股子来。间歇泉喷出来的时间并不长,喷了几分钟或者几十分钟就自动停止,隔一段时间,又会发生一次新的喷发。如此循环,喷喷停停,停停喷喷,名字由此得来。喷发的时候,泉水可以喷射到高空中,形成几米、甚至几十米高的水柱,蔚为壮观。</h3> <h3>一同出行的两位妹妹,真真的活力四射,在海拔4280米还能跳这么高,好生羡慕!</h3> <h3>来到南美以后,在荒芜之地经常看见这种草,但一直不知它的名字。</h3> <h3>一处露天温泉浴场。</h3> <h3>美洲驼,这种是家养的美洲驼,驼毛是上好的针织轻纺原料,驼肉可供人们食用。</h3> <h3>野生羊驼_高原的精灵。</h3><h3><br></h3> <h3>沙漠绿洲~茫茫沙漠里的一块湿地,动物,鸟儿的饮水地,栖息地。</h3> <h3>沙漠植物仙人掌🌵,这些仙人掌有几人高,小的有100年树龄,大的至少有300岁了。</h3> <h3>沙漠里的小山村</h3> <h3>小山村,有一古老的教堂。</h3> <h3><b>  火星谷(也叫死亡谷)</b></h3><h3> 阿塔卡马是地球上最接近火星的自然环境,这里土壤荒瘠、强酸性,连细菌也不能存活,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其中一部分是因为缺水。这里每十年的降雨量,只能用毫米来度量,而在沙漠的某些部分,已经数百年都没有出现过丝毫的降水迹象。</h3><h3><br></h3><div> 在这里,你看不到任何生命的迹象。“这是我们惟一没发现生命的地方,是名副其实的死亡之地。”研究阿塔卡马沙漠多年的美国地理学家克里斯?马凯说。“无论在南极,北极或任何其他的沙漠,铲起一块土,总能发现细菌。但在这里,你什么都找不到。”</div><div>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欧洲航天局在这里测试他们的火星探测器。</div> <h3>阿塔卡马——是地球上最接近火星的自然环境。在这片荒瘠、强酸性的土壤上,甚至连细菌也不能存活。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其中一部分是因为缺水。这里是地球上最干燥的地方,每十年的降雨量,只能用毫米来度量,而在沙漠的某些部分,已经数百年都没有出现过丝毫的降水迹象,而周围大部分地方更是40年至100年没有下过雨,阿塔卡马沙漠因此而被称为世界“旱极”。</h3> <h3>  </h3><div>阿塔卡马沙漠</div><div>Atacama Desert</div><div>智利阿塔卡马沙漠(Atacama Desert),西班牙语作Desierto de Atacama。是南美洲西海岸中部的沙漠地区,在安第斯山脉和太平洋之间南北绵延约1000千米,总面积约为18.13万平方千米,主体位于智利境内,也有部分位于秘鲁、玻利维亚和阿根廷。</div><div>介于南纬18°-28°之间,南北长约1100千米,从沿海到东部山麓宽100多千米。在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流、离岸风和秘鲁寒流综合影响下,使本区成为世界最干燥的地区之一,被称为世界的“干极”,且在大陆西岸热带干旱气候类型中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形成了沿海、纵向狭长的沙漠带。</div> <h3>生活不止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h3> <h3>火星上就是这样吗?</h3> <h3> 去年在我国放映一部智利电影《地心救援》就来自阿卡塔马沙漠,影片为我们再现了2010年智利一铜矿矿难的奇迹救援,33名矿工被困于地下700余米,在被困69天后被全部救出。影片以一组阿塔卡马沙漠的空镜头将观众带领到这个人迹罕至的地方。</h3> <h3><b> 月亮谷</b></h3><h3><b> 非常巧的是在我国农历正月十五那天我们在月亮谷,只是没等到月亮出来就收工了。</b></h3><h3> 在“旱极”阿塔卡马沙漠,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塑造出了迷人景致。宽广的盐碱地和永恒的雪火山远远望去别具情致。沙漠中的这片区域,其地理构造如同月球一样,因此被地理学家赋予了一个美丽的名字――月亮谷。在月亮谷,人们可以在那里欣赏美丽的落日和由盐渗透、侵蚀而成的天然雕塑。许多过惯了多雨生活的人慕名去当地感受“干旱”的滋味,阿塔卡马沙漠也因此成为智利的旅游胜地,每年吸引着众多来自世界各地的背包客。</h3><h3>这里也是全世界星空的最佳观测点,</h3> <h3>像水晶一样,像雪花一样的都是盐的作品。</h3> <h3>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雕塑,说是像三个修女在祈祷。</h3> <h3>月球上就是这样吗?</h3> <h3>登上山顶,等候日落,太阳渐渐西下,四周的岩石峭壁也呈现出不同的色彩。</h3> <h3>夕阳照射下的月亮谷,极远的天边呈现出酱红,桔红,橘黄……,各种不同颜色的融合,让人心旷神怡,不愿离去。</h3><h3><br></h3> <h3>玫瑰色的云</h3> <h3>月亮谷,这一天恰逢中国的2017年的元宵节,在此留下难忘的记忆!</h3> <h3>在阿卡塔马的行程由一个有着猫头鹰标志的旅行社安排,盐湖早餐,也简单,也丰盛,但营养均衡,尤其是有喜爱的牛油果。</h3> <h3>阿塔卡马盐沼(Salar de Atacama)位于火烈鸟自然保护区南部,是智利最大的盐滩,是世界第三大盐湖,由于气候极度干旱,水越来越少,地下水含盐量较高,水分蒸发形成盐沼。</h3><h3><br></h3> <h3>坐落其中的泻湖(Laguna Chaxa)为火烈鸟等野生候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及栖息地。 火烈鸟的食物是生长在盐水中的一种生物。</h3> <h3>火山喷发留下的红色岩浆</h3> <h3>看着眼前的场景,不得不赞叹大自然赋予的色彩,一层层渐变的黄由草地蔓延至山顶,白色的盐碱地,多彩的山峦,蓝得纤尘不染的天幕……</h3> <h3>叫Piedras Rojas的湿地</h3><h3> 含盐量极高的,水呈淡绿色,很浅,它像镜子般将远方的山脉倒映在水面上。</h3> <h3>镜子</h3> <h3>喜欢这种苍凉,简洁,安静,大气的美,是让人发呆的地方。</h3> <h3>另外两个高原湖泊</h3> <h3>Laguna Miniques湖,高原盐湖,海拔大约4000米,呈深蓝色。</h3> <h3> Laguna Miscanti 湖,但愿我没把这两个湖的名字搞错!</h3> <h3>远望</h3> <h3>这是在智利的最后一天,从南部巴塔哥尼亚高原的百内国家公园,到中部的圣地亚哥,以及到北部的阿塔卡马沙漠,带给我们的是不同的风景,明天我们将在这里过境到玻利维亚,相信那里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h3>